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敢與不敢議論文【精品多篇】

敢與不敢議論文【精品多篇】

敢與不敢議論文【精品多篇】

敢與不敢 篇一

李佳桐

敢與不敢,不僅僅是敢不敢做某件事,更是勇於敢與勇於不敢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是否敢於面對自己的真心。

幾年前曾經有一個導演拍了一部關於“真心”的電影,想給自己看,但拍完之後它火了,不少人看完後流着淚誇讚這部電影片,即使是現在想必也沒有多少人不想再看一遍。它叫《無問西東》。

電影裏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向觀眾陳述什麼,它只是問了一個問題:“你是否能在世俗與自己的真心之間做出一個不讓自己悔恨、愧疚而且永遠內心平靜的選擇?”我們敢不敢面對它呢?

我自己的答案模稜兩可地令人尷尬:時能時不能,時敢時不敢。

確實乍一聽我們興許可以爽快地答道:這有什麼不能的呢?我可以,我能行,我敢於面對。但當真正付諸實際行動時,我們就會呆呆地矗立着,聽着自己內心另外一種或幾種聲音發出的輕蔑的笑聲,心想:我“好像”想的太簡單了些。

這就是遵從自己真心所要付出的代價,你可能會被誤解,被誹謗甚至是被別人指着腦袋破口大罵,我自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列了三種方法,當然這三種方法都有兩個條件——敢,能。

第一種讓自己成為第一名,最好的讓他人羨慕的那種人,既然你是第一名,那人們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你的特立獨行是對的,是可以效仿的,這些人大多能成為俯視芸芸眾生的人。

第二種,讓自己能忍耐,能默默承受一切,別人帶來的痛與傷最後讓時間來證明自己所有的合理性的人,這種人大多是肯吃苦,會堅持能把握機會的人。

第三種,讓別人來理解自己通過合理的表達和與他人交流溝通來讓他人相信自己這種人大多是口才超一流而且善於理解的人。

這三種方法真一種都可以讓人敢於面對,真實敢於面對自己的真心。那麼——

現在你敢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心了呢?

敢與不敢 篇二

張學智

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敢做和不敢做的事情,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的情況。

我不敢徒手捉蟲子。

我最討厭的東西就是長蟲子,比如:蜈蚣、竹節蟲和毛毛蟲等。我一看到它們的許多足在同時爬行或蠕動時,我渾身上下就起着一層雞皮疙瘩。它們那狹長的身軀在那裏不停地蠕動,就好像一根拉麪被人拖着走似的,真是噁心的夠了!平時我一見到它們就好像過年躲親戚的年輕人似的趕忙跳到一旁,生怕它們靠近我。

那一次我們吃完晚飯出來散步,在道路一旁的草叢中緩慢地爬出來了一隻毛毛蟲,被更緩慢的我們撞見了,我當即差點兒失聲尖叫。爸爸知道我討厭它們,他卻非要嚇一嚇我不可。所以他從地上抓起了那隻蟲子,在我眼前晃了一晃,我立刻面露驚恐之意,胃裏也在翻江倒海着。就在那一剎那間,我彎下了腰,低下了頭,把晚飯全都吐了出來,一乾二淨。

這次經歷又給我留下了陰影,從那以後我就更怕蟲子了。但我在其他方面卻一點兒都不怯懦,尤其是那些充滿挑戰的項目。

在國小一二年級時(據家人回憶),學校組織去遊樂園玩。當時幾乎所有小朋友都不敢去坐過山車,但我勇敢地去嘗試了。在過山車上真爽,就是越坐越有一點兒暈。等到下來時,我已經在旁邊吐得一塌糊塗了。雖然結果並不太好,但我還是非常自豪的,因為我完成了別人都不敢嘗試的事情。

現在的我已經逐漸變得成熟了。在害怕、不敢做的事情上,我正在努力嘗試突破自我;而在能夠勇敢去做的事情上,我會考慮得更加周全,而不再是莽撞地去嘗試。

敢與不敢只是一念之差,只是你有沒有嘗試的勇氣。

敢與不敢議論文 篇三

一提到“勇敢”這個詞,人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會浮現出:士兵們在戰鼓的鼓舞下,騎着戰馬奮勇殺敵這一類的場景。

一提到“不敢”這個詞,人們往往想到的卻是:戰鼓一打響,士兵們紛紛丟盔棄甲,害怕地連腿都因為不停地顫抖而站不穩這一類場景。

為什麼差了一個字造成的效果會截然不同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們已經下意識地認為勇敢是好的表現,而“不敢”則不然。但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説説“勇敢”吧,大家都知道用勇敢來形容李逵可謂是恰到好處。但就是因為他太勇敢了,人們就賦予了一個新名詞給他——“魯莽”。而他的好兄弟宋江,在知道自己被下了毒酒離死不遠之時,害怕李逵在自己死後過於魯莽,為了給自己報仇而領兵發動起義,於是便給李逵的酒中也下了毒藥。可憐的李逵就因為自己的魯莽而迎來了自己的死亡。因此,有勇氣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太過於勇敢造成的後果可能是自己無法承擔的。

再來看看“不敢”。想必不少人都對“卧薪嚐膽”的故事有所耳聞。越王給吳王做了三年的牛馬,不敢反抗。等到期滿回國後立刻開始強化國力,每天枕着兵器睡覺,把苦膽掛在自己的牀邊用來警醒自己不要忘記那三年所受的屈辱。最後,越國大破吳國,旗開得勝。因此,不是什麼時候都要勇敢,如若當時越王不接受投降硬要與吳國拼個你死我活,也就不會有今天“卧薪嚐膽”的故事了。總而言之,真正的不敢不只是不作為,而是戰術上的一種屈服,等到時機成熟再力挽狂瀾。

俗話説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敢”與“不敢”兩者的關係就好比是給一個氣球打氣和放氣。如果一味只知道打氣,這個氣球到最後一定要爆炸;如果一味只知道放氣,到頭來這個氣球也都是乾癟的。

由此看來,一個人應當在合適的場合“敢”,在合適的時機“不敢”。而不能只光理解其表層含義而妄下定論對另一者進行否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q78p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