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鄉村論文精品多篇

鄉村論文精品多篇

鄉村論文精品多篇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 篇一

摘要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創新之舉,是精準扶貧工作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有效之舉。文章通過對精準扶貧和電商扶貧的理論依據進行梳理,簡述精準扶貧這一大背景以及銅仁市精準扶貧的開展狀況,通過銅仁市的資源現狀和其他條件分析出銅仁市開展農村電商的優勢,以印江“4+2”模式為例詳述銅仁市農村電子商務開展的現狀和成效,找到電商扶貧實踐中存在問題,為銅仁市農村電商扶貧的發展提供可行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精準扶貧;電子商務;電商扶貧;印江“421”

精準扶貧即扶貧政策措施針對真正的貧困羣體,通過針對性幫扶從根本上消除致貧障礙,實現可持續脱貧。銅仁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電商扶貧是其中之一。狄榮娜採用AHP法分析得出的結果為物流、農民素質、政府扶持為農村電商起步發展的制約因素,農產品優劣和消費者偏好是其壯大的條件;林潔通過調研總結出我國農村電商目前存在農村生產規模小、農民認知水平低、物流配送低效等問題,並提出了發展策略。現有關於農村電商的研究多是從國家層面展開因素和問題分析,少有從地方層面分析電商扶貧意義,本文以銅仁電商扶貧為對象,針對地方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更具現實意義。

一、銅仁市精準扶貧

(一)銅仁貧困現狀

銅仁地處武陵連片貧困地區腹地,貧困人口多、程度深,扶貧任務重。由表1可知銅仁貧困發生率高於貴州省,精準扶貧以來貴州省與銅仁市貧困人口數量不斷降低,貧困發生率降低,且銅仁市的貧困發生率減速高於貴州省。

(二)銅仁市精準扶貧工作進展

銅仁市高度重視扶貧,出台了多個重要文件力爭打贏脱貧攻堅戰。2016年減少貧困人口152566人、貧困村159個,其中搬遷脱貧32576人、產業脱貧78955人、社會保障脱貧6343人。從扶貧資金的投入來看,2013~2016年支出分別為1672萬元、1074萬元、1320萬元、1392萬元,2014~2016年支出增長率分別為-35.8%、22.9%、5.5%,在2014年開展精準扶貧後,扶貧支出雖逐年增加但較2013年減少了很多,銅仁市嚴格落實精準扶貧,精準滴灌。

二、銅仁市農村電商扶貧發展條件

(一)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推進

“電子商務”連續4年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銅仁市出台《銅仁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等多個文件,市電商辦出台電商指導性文件,縣區負責人親自部署電商工作,與組織部、人事局聯合開展電商人才培訓,與發改局、交通局統籌做好物流規劃,保持電商工作聯動。

(二)特色農產品和旅遊資源豐富

銅仁特殊地勢地貌和氣候加上民族文化使農產品和旅遊資源獨特而多彩。特色農產品有土家“草凳”、玉屏無核糯柿、官舟牛肉乾、貴州白山羊等。旅遊資源共有11612處,有梵淨山等眾多AAAA級景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仡佬毛龍節、鬆桃苗繡、思南花燈戲等;苗族“六月六”、趕社節等也是銅仁特色文化瑰寶。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6年貴州已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基本實現電信、計算機、數字電視網絡為主的信息網絡覆蓋。銅仁公路總里程24807公里,高速公路596公里,電話普及率86.74%,互聯網用户35.95萬户,網絡覆蓋率約60%,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條件基本滿足。

(四)電商巨頭助力

2015年銅仁成為阿里巴巴全國推進農村淘寶的第一個試點市,依託“千縣萬村”戰略建成農村淘寶縣級營運中心9個、電商綜合服務站515個,成立了郵樂購、京東幫等975個服務站。銅仁市在第三方大型平台上開設銅仁產業帶、特色館,在平台上O2O招商,現已有眾多企業入駐天貓貴州特色館、京東商城,46家企業入駐1688平台,通過B2B、B2C模式推動企業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五)物流系統的不斷完善

銅仁市編制物流發展規劃,推進中鐵物流等大型物流的建設;出台政策落實物流補貼;藉助“千縣萬村”工程,農村菜鳥物流逐步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基本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全市共有物流企業239家,規模以上25家,AAA級物流企業3家,物流快遞企業共387家。

(六)消費習慣下的市場潛力

2016年全國已有32.6%的企業線上銷售,31.5%的企業線上採購,33.8%的企業用互聯網營銷。網民規模6.88億,農村網民佔28.4%,增速為城鎮的2倍,互聯網普及率達50%以上,網絡購物和旅行預訂的用户有4.13萬和2.6萬人,使用率為60%和37.7%;2016年銅仁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742元和8090元,2015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3.2和40.9,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村生活水平低、市場潛在需求大。

三、銅仁市農村電商扶貧現狀

(一)銅仁市農村電商扶貧推進現狀

銅仁市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創新的思路與路徑,“扶貧先扶智”“授之以漁”,為農民創收、改善其生活,農村電商發展本身就是扶貧的進步。銅仁成為貴州唯一入選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江口縣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縣,萬山區、松桃縣、沿河縣成為省級電商進農村示範縣。由表2可以看出,銅仁市的電商實現了較快發展,交易額增長率達50%,其中網絡零售額約佔20.7%。從銷售統計上來看,銅仁市上行產品主要有茶葉、天麻、空心李等150多種本地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助推了“銅貨出山”。但銅仁旅遊電子商務還未有明確的計劃和方案,推進工作較遲緩。據統計銅仁市通過電子商務,實現農村就業5300餘人,帶動7250餘户貧困户、3.2萬餘貧困人口,為貧困户節約生活開支3200萬元,帶動就業3.6萬人,電商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

(二)銅仁市印江“421”模式

印江縣“421”模式即堅持“四措並舉”,週週電商培訓、月月新品上線、季季營銷活動、年年產業孵化;做強“兩大產業”,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實現“一個目標”建成全國電商綜合示範縣。首先搭建“一園一區一空間”,完善信息物流網絡,全縣基本實現網絡村村通,行政村快遞物流75%的直接覆蓋率。其次推進“電商+特色產業”,形成“一認證一體系一平台”網貨“淘品牌”建設體系和“一主體一節點一獎勵”的電商銷售促進體系,在“一認證一體系一平台”方面,全縣有21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證書36張,佔全市的65%,建立了5類100家企業可追溯源體系,獲得貴州省名牌產品品牌2個,已有15家傳統企業入駐1688平台工作,52家企業向電商轉型,網商網店500多家,村級電商服務站183個,先後舉辦多次電商年貨節、農產品推介等活動,對電商經營主體營銷獎勵,激發電商創業者的積極性;推進“電商+創業”,實施電商萬人培訓計劃和電商扶貧“一村一品”網貨基地建設項目,全縣電商從業人員6200餘人,開展電商培訓79期7904人次,湧現出眾多電商示範企業和個人。印江縣農村電商在一定程度上為電商扶貧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企業帶動農户致富,帶動青年返鄉創業,為印江縣脱貧攻堅作出積極貢獻。

(三)銅仁市農村電商扶貧作用

電商通過互聯網和第三方交易平台促進信息高效流動,降低了溝通成本;向外開拓市場、挖掘農村市場,增加了銷售量;生鮮特產由於交易時間縮短、損失減少;貧困人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通過培訓獲取知識提高技能;貧困人民有了更多購買選擇,生活生產成本降低,生活更豐富便捷。農村電商通過創收和提高生活福利推動扶貧。電子商務的出現改善了政府主導下企業為核心的產業扶貧模式因市場的波動而難以長期維持和貧困人口因缺乏致富能力而迅速返貧的困境,中介企業可以有效解決市場問題,農民因為電子商務和技術指導獲取了致富能力,可實現多元化扶貧格局和參與式社會治理貧困。市場競爭式的自發脱貧機制減少了政策執行力度不足、資源供給不足和貧困人口脱貧意願和能力不足的問題。貧困地區長期以來在市場競爭中由於缺乏信息資源而處於劣勢,電商為貧困地區人民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科學決策創造條件,大大激發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電商發展將貧困地區和外部連成一個整體,資源流動更高效、配置更優化,市場更加完善帶來的溢出效應推動社會生態系統完善,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公共基礎設施推動貧困地區持續良性發展。

四、銅仁市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和建議

(一)農業產業化水平低

銅仁農業產業化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率地提供優質、穩定的農產品。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特徵限制了地方品牌的建設和市場的開拓;產業鏈不完整、產品同質現象嚴重:生產領域以傳統的深耕細作為主、深加工不足,流通領域以國家和大型企業收購為主,消費領域品牌意識較差。需充分認識到電商扶貧的前提是地方農業生產的發展,產業扶貧是核心,電商扶貧是手段。政府和農民需在將重點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完善產業鏈,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發展,注重品牌建設。

(二)企業與農户結合程度偏低

龍頭企業與農户實現精準對接能起到積極帶動作用,但銅仁現階段企業與農户對接程度偏低。銅仁市龍頭企業規模較小,帶動能力偏弱;企業和農户雙方合作意識較差,二者的博弈勝於合作,扶貧無法長期維持。在“企業+農户”的模式下,違約的行為多現,往往農户處於弱勢地位,損失慘重。政府應大力扶持電商龍頭企業,引導其發揮帶頭作用,同時獎懲結合,鼓勵企業與農户的合作,嚴懲違約行為。

(三)物流運輸難題

在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基本完善的情況下,物流成本較高也是電商起步階段發展的一大障礙。其次,物流運輸技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尤其在生鮮冷鏈物流方面。因此現階段應給與企業和農户適當物流補貼,引進冷鏈物流等方面的技術,並配以必要的物流知識培訓。

(四)銅仁市貧困程度深

銅仁市有相當一部分貧困居民集中在偏遠落後的山區,惡劣的環境使得其與外界聯繫困難,電商扶貧任務繁重;同時許多家庭專注於温飽問題,無暇顧及農產品的生產、推廣和銷售。因此電商扶貧應貫徹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據各地經濟現狀、基礎設施和地區資源統籌電商工作,扶貧的根本在於改善民生。

(五)電商人才缺乏

銅仁市現階段電商從業人員數量龐大,但專業化人才尤其是電商複合人才缺乏。銅仁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難以留住高素質電商複合型人才,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電商扶貧發展受限。一方面政府提供優厚的條件吸引和引進電商複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邀請專家定期開展電商相關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專業化、實用化。

(六)農户文化和認知水平待提高

農户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生產、營銷和網絡信息技術,缺乏科學理性的判斷導致電商開展低效率。多數農户目光短淺,不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維護,看重短期收益,坐地起價、以次充好、品控不穩定,不利於電商長遠發展。因此電商人才的指導帶頭作用和電商知識培訓必不可少,農户自身的侷限性需要政府通過教育方式灌輸生產和營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需要用法律法規和嚴格的監管手段加以管制。

如何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論文 篇二

1、旅遊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既是奇山秀水、名勝古蹟、風情民俗等傳統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等現代旅遊資源的分佈地。依託農村地區在旅遊資源方面擁有的特殊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大農業”與“大旅遊”的互相滲透融合,是加快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一條有效途徑。

發展鄉村旅遊,對於農業來説,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發揮農業在生態保護、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農業體系;對於農村來説,有利於吸引城市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建立以旅助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於農民來説,則有利於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實現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近幾年旅遊業的發展給農村地區帶來了很大變化。如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鄉村旅遊示範點給這些地區帶來了新氣象。位於西部地區的廣西恭城縣的紅巖村,20__年,80萬人次的遊客給這個瑤族小山村帶來了農户人均增收20__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萬元;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很高的魚米之鄉江蘇常熟市蔣巷村,從20__年以來着手開發農業旅遊,20__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5萬元。據測算,該村經濟增長中的15是靠發展旅遊業實現的。很多具體事例表明,是鄉村旅遊將“三農”推向了市場,使其成為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從而與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了全面對接。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來衡量,大多數示範點基本達到了標準。

實踐已經證明,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着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在建設新農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國家旅遊局已確定20__年全國旅遊的主題為“中國鄉村遊”。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並在年初召開的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期間,召開了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座談會,要求農業旅遊示範點與時俱進,率先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樣板;還要求各省區市旅遊部門將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本地區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狀況

2.1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分佈地區。目前,我國各地開展的鄉村旅遊目前主要分佈在如下三種類型地區:

①景區邊緣地區。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均處於鄉村的包圍中,這裏多是我國鄉村旅遊業開展最早的地區。基本是三個發展方向:其一是,以農民自籌資金承包的山林地為資源興辦旅遊業。其二是,在旅遊農業(為解決物質供給問題,在景區周邊農村圍繞旅遊市場需求發展起來的特種農業。如特菜種植業,特種禽、畜、魚類的飼養業,商品花卉種植業,土特產品加工業和生產民族特色裝飾物的工藝型農業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觀光、學習、教育、參與等功能的鄉村旅遊。其三是,依託景區開展以家庭接待為主,融入一些鄉情活動的鄉村旅遊。即稱之為民俗旅遊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

②老少邊貧地區。老少邊貧地區的鄉村旅遊業是繼景區周邊地區之後,在國家旅遊扶貧政策的指引下陸續發展起來的。這些地區多為山區,至今還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環境、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習俗。原始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景觀、原始的鄉情習俗,構成一個個特色濃郁,帶有極強的文化與生態色彩的鄉村旅遊地。

③都市郊區。對於旅遊業的發展來講,不同性質的城郊在鄉村旅遊內容的構成上有其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大都市發達的工業文明的輻射下,郊區已進入現代農業文明階段。現代農村聚落景觀、現代科技農業景觀、融入現代美觀念的各種觀光農園,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環境構成大都市郊區的農業觀光特色等;除此之外,對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一年一度的各類採摘旅遊和務農旅遊。目前,郊縣鄉村旅遊的開發已初見眉目的如湖北隨州市,這裏是以我國傳統農業文化為特色的農業旅遊區。

2.2我國鄉村旅遊的現狀與問題。鄉材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個新領域顯示出“生命”初始的無限生機,旅遊經濟的附加改變了農村單一經濟的結構,起到了興一處旅遊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出對旅遊景區、農業生產的收穫活動和傳統節慶活動的極大依託性。這突出表現在遊客對鄉村旅遊部分活動項目的偏愛上。國內遊客參加頻率和重遊率最高的鄉村旅遊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旅遊;以收穫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採摘旅遊;以春節、十五、端午、重陽等民間傳統的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俗節慶旅遊。

據調查發現,民俗旅遊基本上只是提供家庭接待服務,而鄉情民俗的意味並不濃。這些農家旅店均分佈在旅遊景區周圍,為週末來郊野景區遊玩的旅遊者提供食宿服務。為適應城裏人的習慣,農家屋都佈置得像城裏的小旅店,正餐除傳統的農家飯外,也為遊客提供包桌及大菜烹調服務,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內容開展得並不多,甚至沒有。白天遊客在景區裏遊玩,農家樂本應體現在夜生活中,然而這裏的夜生活多數是看電視,有的家庭學着城裏人買回VCD機乃至組合音響和激光燈,開闢簡陋的迪廳供遊客享用。唯一有點農村野外風味的是晚間的篝火晚會。距離景區稍遠的村莊便無人光顧,體驗鄉俗民情的成份很低。

秋季採摘旅遊是目前這三項活動中參加人數最多,參加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的構成面最廣的。這是觀光、參與性均很強的活動。我國開展的採摘旅遊不只是為體味收穫果實的感受,同時享有所收穫的果實,有相當數量的遊客在採摘中,對果實的數量和質量的在乎程度遠超過參與收穫過程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各採摘點(特別是果園)均堆放着被旅遊者摘下又棄之的水果。從而可以看出,國內旅遊者對物質滿足的需求多勝於對精神滿足的追求。

3、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思路

3.1鄉村旅遊應沿着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明確這一發展方向是使之規範化、健康、高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生態因素、文化因素本來就是鄉村旅遊得以興起的根基。鄉村旅遊開展所依託的資源,不是先人遺留下來的、死氣沉沉的、被稱作凝固樂章的靜景觀,不是靠恢復、模仿而再現的歷史場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環境的高度濃縮在有限空間中的民俗風情,而是世代伴隨人類繁衍、進化,充滿生氣與興旺景象的能將遊人融於其中的環境、氛圍和活動。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貼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屬於人類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是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正是在人們意識到環境的惡化將使人類失去棲息地,文化一體化將是人類最大的悲劇之後,鄉村旅遊成為城裏人青睞、追求的新方向。我國的鄉村旅遊不能只停留在觀賞、採摘的表象繁榮上,必須走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營養,才能持久而興旺地發展下去。

3.2開發高質量的鄉村旅遊產品,帶動、引導國內市場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什麼樣的產品是高質量的。“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類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這一指導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思想原則在這裏受到最嚴格的檢驗,也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在現代科技農業觀光產品中,應加強傳知授教的教育內容,使遊人通過旅遊獲得現代農業科技知識;開闢生態農業區,應為遊人提供參與活動的充分空間,培養扶植生態農業接待户,以旅遊經濟的附加來保證生態農業的發展;在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老少邊貧地區,要加強開發區的'文化含量,增加度假型、參與型旅遊產品的開發,以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擴大的需求。

3.3加強鄉村旅遊的研究。目前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前景預測上都面臨着兩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其一是現代與傳統的撞擊問題,其二是農業經濟與旅遊經濟結合的形式問題。現代文化已進入工業文化和後工業文化時期,而傳統文化的保留區,基本還是停留在農業文化時期。兩種文化時期,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還是社會意識等都存在着極大的差距。而最突出、最直觀的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這對於長期處於封閉、落後環境中的人們是不可抗拒的誘惑。而作為有過這種享受的人又無權阻止、限制這些剛剛開放眼界的人對外界事物的追求。很多傳統文化就是在這種自覺自願的嚮往美好的心態下,由於無人繼承而消亡的。旅遊是文化交匯的窗口,鄉村旅遊又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匯的最前沿。在鄉村旅遊的發展中,要使這種衝撞化解,使現代與傳統得以交融。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 篇三

1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與知名企業阿里巴巴在商業佈局上的新戰略存在高度吻合關係。從2014年開始,馬雲領導下的阿里巴巴集團將農村市場視為重要的新戰略方向,大大加快了在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佈局的步伐。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14年淘寶網上經營農產品的電商數量為76.21萬個,完成年度農產品銷售額483.02億元,這樣迅猛增長的數據,印證和預示了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趨勢。

2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人才匱乏問題

人才問題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農村地區人力資源並不缺乏,缺乏的是懂得電子商務經營的現代型人才。從2014年以來,以往困擾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問題,因國家政策的不斷支持,基本上得到了改善,農村電腦的保有率有所提升,以手機為主體的移動互聯網則得到極大程度的普及。硬件方面的問題已經得到改善,關鍵的問題在於人才方面,雖然農村上網青年的比例不斷增加,對互聯網的接觸已經比較頻繁,但是他們的使用偏重於娛樂方面,從學歷、能力、技術等方面綜合來看,仍缺乏系統的電子商務訓練,因而導致在其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各種問題,影響了農村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

2.2產品和品牌培育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包括輸入和輸出2種流向,輸入是指商品和服務流向農村,輸出是指產品和服務從農村流向其他區域。對農村、農民和農業來説,產品和服務的輸出意義更大,它有助於解決農產品銷售難、農業水平不高、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但是從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情況來看,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產品交付不夠及時等問題仍十分突出,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我國農業以個體生產為主的限制,單一農户很難實現產品美譽度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造成了消費者信任度的不足和流動性的加快,不利於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3物流體系問題

“電子商務既能發揮迂迴經濟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能縮短迂迴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的距離”[1],我國目前物流體系在城鎮方面的佈局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在鄉村區域“最後一公里”上還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國務院也出台了加快“快遞向西向下”的相關政策。就目前而言,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也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於農產品這種附加值比較低、運輸要求相對較高的物品來説,更需解決物流問題。

3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措施

“新形勢下的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應用與發展將會給我國農村現代化和農產品流通帶來巨大變革,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2],正因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基於以上存在的問題,要更好地推動農村電子商務事業的發展,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採取措施。

3.1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就是人才問題,要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良好發展,首先應當做好人才的培養,應着重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培訓主體方面,要系統、全面地對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進行培訓,就要篩選出具有卓越電子商務從業經驗的人員和組織,可以考慮借淘寶、京東等大舉進入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機會,在人員培訓上要求其提供便利;二是培訓內容方面,要從運營推廣、數據管理、工藝設計、服務跟進等多方面開展,培養出具有全面能力、能夠獨立運行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三是培訓體系上,應將培訓活動定期化、系統化,特別是應將職業教育、農閒教育等體系引入農村電子商務培訓中。

3.2積極發揮政府職能

電子商務是系統工程,與國內一、二、三線城市中電子商務發展以從業者自我發展為主有所不同的是,農村電子商務要取得較好發展,必須要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充分發揮縣級和鄉鎮一級政府的職能,“政府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於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針對土地、資金、人才、網絡資費、能力建設等問題,政府應該不缺位,要出面幫助協調或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同時不斷改善政府對農民網商的公共服務”[3]。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一要積極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平台,包括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人才培訓的組織、物流體系的佈局等;二要引導個體農民形成產品和產業聯合,形成規模優勢,增強農户的抗風險能力;三要做好信息工作,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指導農業生產活動,為電子商務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

3.3從原料供應轉向品牌營造

品牌經營是商業活動的較高層次,具有消費者忠誠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等優勢,當前農村電商的產品和服務主要是原材料輸出,產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夠,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附加值的增加和產品層級的提升。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源頭上抓好產品品質,品質是農產品的生命線,也是經營好農村電子商務的根本,要大力推行健康無公害綠色農業,迎合現代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其次要發揮“農户+企業”或者農户聯合體的作用,將分散的農户聯合起來,形成產品的規模優勢和議價能力;再次要做好農產品的深加工,向中下游產業延伸,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最後要有品牌意識,精心打造和呵護產品,做到品質標準化、工藝標準化、規格標準化,以優質形成品牌效應,以服務贏得消費者。

3.4打造面向農村的物流體系

農村物流是指“存在於農村的以農業生產為中心而發生的一系列物質運動和有關的技術組織,物流管理等活動……是實現農村生產與市場對接的有效組織形式”[4]。“最後一公里”或者“最七年級公里”等農村交通不利狀況,仍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因此,國務院於2015年5月底發佈了《關於推進“快遞向西向下”服務拓展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整體佈局,以便能打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通道。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相較於普通商品,以食品為主體的農產品對運輸的要求更高、標準更嚴,特別是長途運輸,更需要解決好食品保鮮保質等問題。相對來説,物流企業加大在冷鏈方面的投入,這一部分成本也必然轉移到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身上。

4結語

發展好農村電子商務,不僅對解決“三農”問題、協調城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升級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政府大力扶持、電商巨頭加快佈局的背景下,要努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的內生力,使農民成為電商的主力軍,這應當是其健康和長遠發展的關鍵。

2022鄉村建設論文 篇四

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脱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羣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脱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説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眾發展致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qpvd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