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通用多篇】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通用多篇】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通用多篇】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一

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1、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教師道德人格不斷髮展完善的需要

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地形成,而是在後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努力學習,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瞭解到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內容和意義,並通過自身的修養,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進而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同時,還由於對進入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來説,在道德品質上都有善有惡,從來就沒有盡善盡美的“完人”。而社會又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對教師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師道德人格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這樣必然要求教師不斷隨着社會的發展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師道德品質修養,以便更好地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教育發展需要的品格,從而更出色的承擔起培養下一代的責任。

總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對於教師來説,在其自身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中,具有決定意義。它使教師按照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要求,通過積極的自我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和選擇能力,不斷克服自身一切非社會主義道德意識的影響,從而形成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品質,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才能在職業勞動中,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以培養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所作為,有所前進,完成時代賦予教育任務。人民教師肩負着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為了培養好青年一代,應重視職業道德修養,教師應當把自己修養成為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教師要實現自身道德品質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轉變,就必須注意把握和堅持如下基本原則。

1、堅持知和行的統一

知即對教師道德的認識及其在這一基礎上所形成的觀念等。這是師德修養的前提。行即行為,也就是教師把職業道德的理論認識付諸於行動,這是師德修養的目的。

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知和行是統一的。一個教師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識,連起碼的道德善惡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與自身職業相符合,哪些言行與自身職業相違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確師德觀念的。而學習了師德理論也並不能説明他具備了某種道德品質,如果只學不用,只説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説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養高尚的師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話。

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就是要把學習道德理論、提高道德認識同自己的行動統一起來,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師德觀念不是自發產生的。教師只有掌握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倫理學、美學知識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常識、基本原理,懂得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高尚的行為,什麼是卑劣的行為,什麼是人民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品質,為什麼應當具備這些道德品質等等,才能提高對師德的認識,形成師德觀念,為師德修養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道德理論,從而不斷激發出道德情感,增強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為形成道德品質打下基礎。實踐證明,教師關於道德修養的理論越正確、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則和規範去行動的自覺性才會越強。同時教師又要努力去實踐道德理論,有道德去規範自己的行動。誇美紐斯説:“道德的實現是由行動,而不是由文字。”張載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須是速行之。”這就是説道德知識必須付之於實際行動,轉化為道德行為。事實上,教師的道德風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們的行為和事業表現出來的。因此,每一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實踐,注重行,自覺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真正成為道德的高尚者。總之,只有堅持知和行的統一,才能真正提高師德修養。

2、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所謂動機,就是趨向於一定目的的主觀意向和願望。它是意識到了的行為動因,即激勵人們行動的主觀原因。所謂效果,就是人們行動所產生的客觀結果和後果,它是人的行為的客觀記錄。

動機和效果是人的行為的互為存在、互為轉化的兩個要素。動機是人的行為的思想動力。離開動機,就不會有行為的發生,也就談不到什麼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動機,動機本身就包含着對一定效果的追求並指導行為達到一定的效果。動機體現在效果之中,並通過效果去檢驗。動機作為主觀東西,只有轉化為效果才實現了作用,否則動機就成了一種毫無意義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斷產生新的動機的基礎。

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過程同樣是動機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過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動機來自於社會、對職業、對學生所負的責任;來自對師德修養意義和作用的理解。作為教師只有時時意識到自己的職業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不僅擔負着向下一代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而且負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職責;自身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影響別人的素質……當教師把這些認識和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強烈慾望時,就形成了加強師德修養的內在動機。教師要真正擔負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職責還必須把這內在動機轉化為行動,用教師道德的基本原則規範自己的言行,運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以提高實際效果。

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教師要不斷進行道德理論和知識的學習,加深對師德修養意義和作用的理解,不斷增強修養的動力; 同時要善於通過各種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動機轉化為客觀的、外在的、現實的實際行動。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實現師德境界的昇華,既重視動機,又重視效果,才不會成為“説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對自己提出比較全面的要求,是師德修養中必須堅持的。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篇二

從教以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廣大師生的尊敬與愛戴。熱愛學習,刻苦鑽研,取得大學本科學歷,成為新一代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團結協作,憑着強烈的事業心與嚴謹的治學態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為學校的教學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工作作風紮實嚴謹,善於鑽研,勇於探索,大膽創新。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學習領會其實質,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與政治理論素質。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道德。工作12年來,我始終堅定信念、不懈努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我的行動影響與感染學生。

本人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師德要模範、班級管理要優秀、教育教學成績要突出……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我時刻感到自我的不足。《校本教研》、《國中數學教與學》、《教學與管理》等理論書籍成為我業餘時間的“朋友”。我閲讀摘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經驗與新的教育理念,博採眾家之長,用來不斷充實自我,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各學科的示範課、教學論壇,都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的認識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級領導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學習機會,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自我的實踐活動。用心利用省市縣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我的業務水平。自我除了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本科學業外,還不斷學習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在把握準教材中心,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寫出詳細教案。講課以教學法為指針,用心實踐,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堅持“抓中等生、促優秀生、帶學困生”的個人原則,使上、中、下三類學生都能有所學,學有所得。作業全批全改,單元考試認真對待,期中期末、會考成績常名列全校前茅。教書之餘與教書同時,精心育人,我還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使很多名學生都有了光輝的前程。自我也多次榮獲會考數學學科優勝獎。在去年的升級考試中我教的兩個班級數學成績又取得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提高教的技巧上,為我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在講授數學課後,開展數學活動課;設置許多課外活動課,調節學生心理、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多極興趣,很快養成學生思維基本素質。在教學資料上不照本宣科,而是靈活應用資料與練習的功能分段教學。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投影片、卡片、課件、模型教具經常使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潛力在教學中經常體現,而且還自制教具進行教學。

用心借鑑先進學校的教學經驗,在深入學習與領會的基礎上用心進行課堂模式的改革,在最近一年來,我帶領數學組對數學導學模式進行探索。使全校的數學教師在教學理念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過去的幾年裏,自我認真鑽研教育教學理論,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在最近一年裏我主持開展數學組的教科研工作。為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確立了以“數學課堂如何實現導學”為研究課題,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我校數學組的研究帶給了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課題的實施步驟以及相關的課題規劃。在實驗過程中,踴躍參加課題實驗研討活動,並用心上好課題研討課、示範課。透過一階段的實施探索,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行為有了用心的變化,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明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正在改變,學生的成績有必須的進步。

精誠培育桃李,今後我會依然無怨無悔地用青春熱血灑蓓蕾、育新苗、默默無語地做人梯、苦耕耘。用那堅實的足跡,敬業的精神去鑄就師魂,譜寫出一名人民教師永不休止的奮鬥詩篇!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三

摘 要:作為一名教師不僅需要有紮實、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具備“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來培養學生完整健康的人格。概括起來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教師所要遵循和堅守的職業道德規範。

關鍵詞:教師 職業道德

一、何為師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師説》中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老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激勵和引導,用自己良好的品質與言行感染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養正確的世界觀。“授業”,就是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老師因人而異地採用恰當的方法讓學生樂學、好學,最終形成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和啟發學生,把疑問與困難解決在當下,為學習新知識掃除障礙。

二、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規範

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作明文規定並經數次修定,新規範從2008年沿用至今,《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24個字,但其中所藴含的道理和艱難卻是不言而喻的。師德師風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師風是學校、區域教育環境的風向標,優良的師德師風是人民對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發展完善的重要體現。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從社會角度來講,愛國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當做到的。但作為一條職業道德規範來説,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愛國守法,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愛國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的言行卻與這條規範背道而馳。比如:一些教師,利用職業和職務(招生、考試等)之便,收受他人財物;在工作時間做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對工作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在課堂抽煙,使用移動電話,無所忌憚;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對此,一些教師不以為然,認為全國教師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個,圖些小利,偷偷懶,犯點小錯,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倘若每一個人都這麼想,國家的教育如何發展?祖國繁榮富強如何實現?中國的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由來已久,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師。如果教師的德行和學識被社會、家長和學生所唾棄,那國家的繁榮昌盛,家庭的興旺發達就只能是一種空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為教師,要嚴以律己,操守職業道德,才不負“人民教師 ” 這一光榮而神聖的稱號。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作為一名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不僅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勤懇敬業,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還應做到敬業和樂業。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抱什麼樣的態度?是把教書看作是謀生的手段,還是看作一項事業,其中的態度決定了工作好壞,決定了能否培養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啟超就説過:“業有什麼可敬呢? 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製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們應該以敬業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職業。

如果説敬業是教師的一種責任狀態,那麼樂業就是教師的一種境界追求,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我們以“不得不”的心態做一件事時,你總會感到煩躁、感到痛苦,長期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老師怎麼可能教好學生!最後只會煎熬了歲月荒廢了事業,耽誤了學子。但如果我們是情願的、喜歡的,就會感到輕鬆、愉悦。任何職業,當我們以樂業的心態去看待它時,才會產生滿足感,教師尤為如此,它能讓我們以最飽滿的狀態去面對工作,所以有些老師雖然盡職盡責但總難取得好的效果、很難出現真心笑容就不難明瞭。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要有一顆慈愛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轉化,就像湖南電視台《變形記》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擔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像細雨一樣潤物無聲,有了對學生髮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師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傷害。近來網絡上常報道態度粗魯甚至是粗野的老師,給整個教育環境造成極壞的影響,看過視頻真是讓人髮指,如果沒有監控錄像真的無法想象還有多少孩子要被無情的摧殘和傷害,這些披着教師美麗外衣的敗類真是無法讓人原諒。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體系只看成績而忽略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學生不能依個人興趣愛好來發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殺,學生學得累學得煩,惡性循環,出現厭學輟學現象,想想面對家庭、社會的諸多壓力,我們的學生能缺少老師的關愛和信任嗎?沒有人願意被諷刺、侮辱,學生也一樣,他們渴望被表揚,而不是被諷刺。《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麼一些話,發人深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對他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的關係。一些老師認為,諷刺學生是為了刺激學生,讓學生努力學習。但很多時候,只會適得其反,造成不良後果。關愛學生,應該採用正確的方法,積極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健康成長。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 ”,“教書”是教師勞動的主要手段,“育人”則是教師勞動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説:“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要創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當今的學校,什麼奧班、尖子班層出不窮。學生剛踏進校門就被分為三六九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為最重要的“德”被忽視甚至可有可無。學校、社會、家長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標準,導致很多老師對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師僅僅為考試而教書,淪為了教書機器,學生也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這個現狀如何改變?這樣下去我們中國還有希望嗎?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們國人真正要從上到下重視和改革教育,不要讓領導重視總成為報道或人民盼望卻實現不了願望。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為人師表”,是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效仿的表率。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孔夫子能被後世譽為“萬世師表”,絕非偶然。他最早倡導以身作則,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而最可貴的是孔夫子總是身體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熱愛教育,倡導教師要有良好的舉止,語言的修養,重視教育有道,鼓勵有方,認識有法。正因為如此,孔子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也受到後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國小生,尤其是國小生心中,老師是榜樣,教師的行為、氣質、談吐對學生一生的影響就更不用説,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對國小老師印象特別深刻。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時時處處都為人師表。

6、終身學習――教師發展不竭的動力

學無止盡,天下何其大,知識何其多,更何況新鮮事物還不斷湧現,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長流水”。那“水”從何來?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有“水”。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內在需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才能有“長流水。”

三、結語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其説是規則,倒不如説是一個方向,它為廣大教師指明瞭方向,“為師”的根本在修身。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體現在日常工作的點滴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教師要做的,除了內省、慎獨,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昇華自己,真正變成一個有師德的教師,當回首往昔可以無愧於教育事業的人。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四

從教以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熱愛學習,刻苦鑽研,取得了大學本科學歷,成為新一代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團結協作,憑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為學校的教學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工作作風紮實嚴謹,善於鑽研,勇於探索,大膽創新。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學習領會其實質,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素質。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工作12年來,我始終堅定信念、不懈努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我的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本人身為一名教師,我深知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師德要模範、班級管理要優秀、教育教學成績要突出……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我時刻感到自我的不足。《校本教研》、《國中數學教與學》、《教學與管理》等理論書籍成為我業餘時間的“朋友”。我閲讀摘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博採眾家之長,用來不斷充實自我,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各學科的示範課、教學論壇,都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的認識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級領導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學習機會,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自我的實踐活動。用心利用省市縣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我的業務水平。自我除了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本科學業外,還不斷學習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鑽研課程的標準去吃透教材,在把握準教材中心,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寫出詳細教案。講課以教學法為指針,用心實踐,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堅持“抓中等生、促優秀生、帶學困生”的個人原則,使上、中、下三類學生都能有所學,學有所得。作業全批全改,單元考試認真對待,期中期末、會考成績常名列全校前茅。教書之餘與教書同時,精心育人,我還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使很多名學生都有了光輝的前程。自我也多次榮獲會考數學學科優勝獎。在去年的升級考試中我教的兩個班級數學成績又取得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提高教的技巧上,為我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在講授數學課後,開展數學活動課;設置許多課外活動課,調節學生心理、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多極興趣,很快養成學生思維基本素質。在教學資料上不照本宣科,而是靈活應用資料和練習的功能分段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投影片、卡片、課件、模型教具經常使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潛力在教學中經常體現,而且還自制教具進行教學。

用心借鑑先進學校的教學經驗,在深入學習和領會的基礎上用心進行課堂模式的改革,在最近一年來,我帶領數學組對數學導學模式進行探索。使全校的數學教師在教學理念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過去的幾年裏,自我認真鑽研教育教學理論,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在最近一年裏我主持開展數學組的教科研工作。為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確立了以“數學課堂如何實現導學”為研究課題,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我校數學組的研究帶給了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課題的實施步驟以及相關的課題規劃。在實驗過程中,踴躍參加課題實驗研討活動,並用心上好課題研討課、示範課。透過一階段的實施探索,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有了用心的變化,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明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正在改變,學生的成績有必須的進步。

精誠培育桃李,今後我會依然無怨無悔地用青春熱血灑蓓蕾、育新苗、默默無語地做人梯、苦耕耘。用那堅實的足跡,敬業的精神去鑄就師魂,譜寫出一名人民教師永不休止的奮鬥詩篇!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篇五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説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説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我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那裏的“榜樣”與“陽光”。俗話説,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説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着標記前行。

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縱然你的理論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裏、心光屏上,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構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

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幾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聖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願自我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這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説: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淨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餘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幹下去的。

説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能夠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説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

但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我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也許我們記住了許多快樂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我靈魂的問答。

當然,你完全能夠選取愛自我的親人與朋友,獲得幸福。但當你身為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為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親人的小脾氣,與原諒你的孩子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與缺點。關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

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一樣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用心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與職責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職責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着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樣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我們也必須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應對的全體學生。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當清晨走進校園,應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齊,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

這天,網絡時代與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能夠培養他們紮實的自學潛力、獨立思考的潛力、探求新知的慾望、動手實踐的潛力與創造的本領。我願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我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我無悔於我的生命,更無悔於我的選取,在這三尺講台上,閲歷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六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教師,人類難以擺脱愚昧無知的狀態、渾渾噩噩的境地。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從教三載,我品嚐了甜酸苦辣,各種的味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麪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贊可夫説:“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英國教育家羅素指出:“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可見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如果我們深層次地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造就新一代。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羣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羣體——少年兒童;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着自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見,教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教師這種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熱愛學生。同時,教師勞動的特殊性也規定了師生關係是學校裏最主要的人際關係的特殊性,由於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的地位,這就決定了在師生關係中,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主導方面,熱愛學生成為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為調整師生關係的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如果我們再深層次的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全部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過程,由於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老師,只有主客體感情和諧一致的時候,教與學的任務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課堂上的教與學的良好的互動佳境。由於教師熱愛學生,就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時,教師就能深入準確地瞭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就會把教師的表揚看作鼓勵,把批評當作愛護,表揚和批評就會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如果師生關係不好,學生就會把表揚看成是“哄人”,把批評看成“與人過不去”。在這種關係中,批評和表揚都會成為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健全在和諧師生關係上的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

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有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讓站在三尺講台上的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在教學《貓》這課時,學生非常喜歡,十分感興趣,學生學起來愉快,我教起來也很輕鬆,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也參與到朗讀當中,範讀課文,正當我讀到“枝折花落”這個詞語時,一隻胖胖的小手高高地舉起來,我停下來,問道:“有什麼疑問?”那學生馬上站起來説:“老師,你剛才的詞語讀錯了,“枝折花落”中的“折”應讀“shé”,不是讀“zhé”,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停頓了一會後,問那學生:“你有什麼根據?查過字典了嗎?”那學生點了點頭,説道:“我昨晚查過字典的!”我馬上請有字典的學生查閲了一下,結果這個“折”字是一個多音字,裏面有三個讀音,shé的讀音是“斷了”的意思,與課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釋相符,頓時,我臉上紅了,對他們説:“同學們,對不起,也許老師的知識還不夠全面,你們還可以去查閲其他的字典進一步核實,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有關信息。以後,也要象這個同學那樣,遇到疑問要多查字典,多查閲資料。”這樣,他的臉上才略顯滿意的神情。

課堂上這個小小的插曲給了我不小的感觸。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教師無所適從。這使我想到“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課改大環境中,要求學生主體地位的迴歸,這給我們教師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一桶水”應該是新鮮的活水源。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還要閲讀與本學科有關的專業和科普知識,捕捉新的科學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做一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知道,並認為教師什麼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和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裏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是師德的昇華。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歎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

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為一位教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鍵。教師不能把自己凌駕於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學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例如,我剛接手一個新班時,班上有個學生從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為,以至班上經常發生失竊事件,經過幾次觀察後,我確定了是該生所為,此時,我把該學生帶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裏,握住他的小手,親切地説:“我現在是你的朋友,特意來聆聽你的心裏話,你的內心一定有很多話語想説出來,那就敞開你的心扉,盡情地向我傾訴説吧。”孩子聽到這裏時,忍不住內心的痛苦,説道:“不要告訴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時,我把孩子摟在懷裏,終於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東西,家長不給予,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把手伸到了同學之中,而家長長期以打罵為教育途徑,從來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結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轍,屢犯不改。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平靜了,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孩子很喜歡找我聊天,把心裏的想法告訴我,而我在私下與其家長溝通,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經過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學生必須深入瞭解學生,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訓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説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懷和真誠的教誨。曾有人這樣給教育下定義:教育主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念頭帶來自信。這不正是師德昇華的體現嗎?的確,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那麼各項工作一定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篇七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教師,人類難以擺脱愚昧無知的狀態、渾渾噩噩的境地。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與偉大。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好處。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從教三載,我品嚐了甜酸苦辣,各種的味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麪包與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與其他動物所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持續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贊可夫説:“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英國教育家羅素指出:“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可見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如果我們深層次地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造就新一代。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羣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理解新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羣體——少年兒童;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着自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與意志,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管理者。由此可見,教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教師這種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務必熱愛自我的教育對象,熱愛學生。同時,教師勞動的特殊性也規定了師生關係是學校裏最主要的人際關係的特殊性,由於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的地位,這就決定了在師生關係中,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主導方面,熱愛學生成為建立與諧師生關係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為調整師生關係的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如果我們再深層次的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全部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過程,由於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老師,只有主客體感情與諧一致的時候,教與學的任務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構成課堂上的教與學的良好的互動佳境。由於教師熱愛學生,就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構成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時,教師就能深入準確地瞭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就會把教師的表揚看作鼓勵,把批評當作愛護,表揚與批評就會在與諧的師生關係中成為用心向上的動力。如果師生關係不好,學生就會把表揚看成是“哄人”,把批評看成“與人過不去”。在這種關係中,批評與表揚都會成為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能建立起與諧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健全在與諧師生關係上的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我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務必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

選取了教師職業就選取了艱辛與挑戰。有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讓站在三尺講台上的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在教學《貓》這課時,學生十分喜歡,十分感興趣,學生學起來愉快,我教起來也很簡單,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也參與到朗讀當中,範讀課文,正當我讀到“枝折花落”這個詞語時,一隻胖胖的小手高高地舉起來,我停下來,問道:“有什麼疑問?”那學生立刻站起來説:“老師,你剛才的詞語讀錯了,“枝折花落”中的“折”應讀“shé”,不是讀“zhé”,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停頓了一會後,問那學生:“你有什麼根據?查過字典了嗎?”那學生點了點頭,説道:“我昨晚查過字典的!”我立刻請有字典的學生查閲了一下,結果這個“折”字是一個多音字,裏面有三個讀音,shé的讀音是“斷了”的意思,與課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釋相符,頓時,我臉上紅了,對他們説:“同學們,對不起,也許老師的知識還不夠全面,你們還能夠去查閲其他的字典進一步核實,也能夠透過網絡查找有關信息。以後,也要象這個同學那樣,遇到疑問要多查字典,多查閲資料。”這樣,他的臉上才略顯滿意的神情。

課堂上這個小小的插曲給了我不小的感觸。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教師無所適從。這使我想到“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課改大環境中,要求學生主體地位的迴歸,這給我們教師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一桶水”就應是新鮮的活水源。教師不僅僅要對教學資料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還要閲讀與本學科有關的專業與科普知識,捕捉新的科學教育信息。持續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做一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與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明白,並認為教師什麼都明白。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與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我的知識。正如加裏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我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是師德的昇華。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以前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歎息,而就應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

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為一位教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鍵。教師不能把自我凌駕於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學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例如,我剛接手一個新班時,班上有個學生從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為,以至班上經常發生失竊事件,經過幾次觀察後,我確定了是該生所為,此時,我把該學生帶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裏,握住他的小手,親切地説:“我此刻是你的朋友,特意來聆聽你的心裏話,你的內心必須有很多話語想説出來,那就敞開你的心扉,盡情地向我傾訴説吧。”孩子聽到那裏時,忍不住內心的痛苦,説道:“不要告訴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時,我把孩子摟在懷裏,最後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東西,家長不給予,孩子為了滿足自我的慾望,把手伸到了同學之中,而家長長期以打罵為教育途徑,從來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結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轍,屢犯不改。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平靜了,也認識到自我的錯誤。之後,孩子很喜歡找我聊天,把心裏的想法告訴我,而我在私下與其家長溝通,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經過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學生務必深入瞭解學生,走訪家庭,從超多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應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與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訓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我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説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懷與真誠的教誨。曾有人這樣給教育下定義:教育主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期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念頭帶來自信。這不正是師德昇華的體現嗎?的確,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那麼各項工作必須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務必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與。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八

一、適宜把師德定位成角色道德

(一)教師職能主要靠角色扮演體現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角色從來不是一種單一的存在。與其他職業道德比較,教師的職業角色非常豐富,教師集多種角色於一身,“朋友、知己、榜樣的角色。雜家、學者、權威的角色。醫生、嚮導、人師的角色”。如果教師不能恰當地在扮演這些角色中來實現自己的職能,那就耽誤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耽誤了學生的發展,那教師就成為一個“罪人”角色。作為處於人才培養地位的教師之間形成的各種角色,實際上就是傳道者、授業者與解惑者三大角色的統一。教師的各種角色都是在這三大角色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當前在面臨信息爆炸凸顯教師知識儲備不足、世事複雜折射教師視角有限、社會進步顯示教師與時俱進等角色轉換的壓力下,需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即教師應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只有把“教師”定位成一種角色或多重角色,其角色職責與規範才更加具體與明細,也才能更清晰、準確地把握這種角色道德的道德主體地位以及多元化角色道德的內涵。

(二)師德作為角色道德的核心內涵

1、角色職責角色職責就是分內應做的事,如果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應承擔過失。“教師責任是指教師基於教師這一角色主動承擔應盡的義務和對因過失所造成後果的追究。”教師的角色責任從宏觀上講就是為學生服務。從微觀上看,教師的角色責任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職業道德責任,即教書的責任、育人的責任與鑽研業務的責任;二是法律責任,即遵紀守法的責任、教育教學的責任、教育學生的責任、尊重學生的責任、保護學生的責任、提高業務水平的責任;三是道德責任,即前兩類責任的昇華。

2、角色能力“能力是指作為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條件並決定活動效率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活動方式,它是在一定生理條件的基礎上,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按照特定要求通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對教師而言,角色技能主要是指其專業能力,即學科專業能力,也就是傾向於強調教師的。“才”。實際上,“才”與“德”是分不開的,在一定程度上,才就是德,德就是才。要扮演好傳道者、授業者與解惑者的角色,教師不能沒有能力,教師角色道德的彰顯需要角色能力驅動。

3、角色調解角色調解是指教師要在前述所説的多重角色之間調解因素、根據工作情景與角色扮演的難度對自身角色扮演進行適宜性的判斷,以此提高角色扮演的有效性。角色調解分為“內部調解”與“外部調解”。內部調解指角色承擔者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角色衝突。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位置上,作為客體,他必須考慮接受外界對他的角色要求,但是,作為主體,他又可以並且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進行角色行為。外部調解是通過發揮角色承擔者以外的力量解決個人角色承擔中的衝突。例如,一個教師在扮演傳道者、授業者與解惑者等角色時,對傳道者、授業者與解惑者三者關係的處理可能會遇到一些矛盾,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係。

(三)師德作為角色道德的實施範式赫爾巴特説:“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一個概念之中———道德。”這句話説明了教師角色的道德承擔與對學生身份規訓的內涵。那教師究竟適合用什麼樣的德育範式進行道德教育呢?答案是不外乎從兩條道路中選其一,即理性德育與感性德育,因為除了這兩條路外從來沒有第三條道路,教師沒有必要再進行其他德育範式的探索。理性德育學派起源於人類對理性的認識與崇拜,他們堅信並注重對德育理性的研究,強調道德理性的作用,認為道德應該是一種理性的呈現。這種學派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相信人類自身的理性力量和道德自身的理性屬性。其核心觀點就是對個體道德理性的建構。感性德育學派又叫關懷德育派,起源於對自身幸福的追求。在啟蒙主義時代,關懷德育開始盛行。而關懷德育學派的真正確立是在女性主義教育理論出現之後。在中國,關懷教育在魯潔、葉瀾、朱小曼三位當代中國教育界傑出的女性學者的德育研究理論與觀念中彰顯得非常明顯。教師在履行自己角色道德範式時,主要應考慮選擇並堅信哪種範式來進行自己的德育實施。

二、結語

總之,不宜把師德定位成職業道德,而應該把師德定位成角色道德。把師德放在角色化趨勢的潮流中進行適當的評價與判斷,將更有利於使師德從一般的職業道德中區分出來,進而提升社會對師德的道德理解與道德要求,將更有助於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開展師德建設,使教師更能具體化自己的職責。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九

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着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着更加強烈的典範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下面就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教師新形象談一談自己的點滴感受。

在眼下這個社會,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質越來越有點讓人寒心了。每當看到新聞某某老師褻瀆學生是在是太讓人們幹到寒心。家長有心送孩子去上學卻不想羊入虎口。由此可見當今社會充分認識提高師德師風的重要意義。教育關乎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要認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當前受當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的社會認可度有所下降,教師自身責任心顯得不足。因此,提高學校師德師風十分必要。

教師作為廣大學生的啟蒙者和培育祖國的花朵和棟樑之才的引導者,就必須具備好的職業技術道德和搞得素質。在中國這種教育制度裏,教師不僅代表學校的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祖國的素質形象。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就一定要具有職業道德規範認識。要做到愛國守法。

熱愛祖國,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差別,使學生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進展。

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有革新能力的人才。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匯於對學生的培養上,教師對社會的責任與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注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熱情獻給社會是以獻給學生開始的,又落實在桃李滿天下的偉業中。教師對學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僅會激勵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會為了學生而更加註意錘鍊自己的品德素養。師徳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謙虛和無私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會促使教師把各種美好的道德在教學過程中以隱性的或顯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師教書育人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感情也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教師更準確地認識學生、把握學生、親近學生,以而溝通知識傳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暢。

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還有面對日新月異飛速進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

現代社會、現代教育的急劇變革向教師提出挑戰,要求教師承擔多重角色,要求教師具有多方面、綜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樹立起“終身學習”、“永遠探討”的思想,在教育實踐中,潛心學習論述,運用論述,鑽研業務,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發揚探討和革新精神,為教育事業不斷攀登,終生奮鬥。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師德的養成,除了教師本身的基本素質決定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教育引導。要通過崗位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採取集中學習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師德師風教育與業務活動相結合、師德師風建設與制度建設相結合等不同方式,使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明確自己在培養未來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中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自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來。

教師都理應是社會公德的楷模,然而良好師德師風的保持和提高,光靠教師的自覺性還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制定一定的規範,從制度約束方面來保證提高師德師風措施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師德師風規範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行為指南,制定出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師德師風規範,對教師提出具體可行的要求。同時,還應出台一套師德師風考核評價體系,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師中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表彰激勵先進模範。

所以我們要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努力營造形成良好師德師風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職業道德氛圍人是在環境中存活的,環境對人的價值觀形成與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營造有利於高職生職業道德形成的校園環境,必須推進以良好師德為重點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不僅要在提高教師待遇方面繼續努力,擴大受益幅度,努力減少與其它職業的差距;而且要為學校教師在教書育人、教學科研等方面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幹羣關係、同事關係、師生關係,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心,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十

摘 要:“教師愛”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敬業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藝術。它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而且包括教師用愛的情感和愛的言行來感化學生,陶冶學生,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以及各種具有教育性的愛的方式。

關鍵詞:教師;愛;情感;學生

“教師愛”與“父母愛”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又不同於“父母愛”。從愛的發生來講,“父母愛”產生一種血緣的親情關係,而“教師愛”則是基於一種人道關懷的首先境界而產生的;從愛的經常性表現來説,“父母愛”則表現為養護性較強,而教師愛則表現為教育性突出;從愛的廣度來説,“父母愛”是家庭性的,而“教師愛”則是社會性的。從愛的量上説,“父母愛”只侷限於僅有的子女,而教師的愛則是包括眾多的學生。可見“教師愛”具有更高的社會道德性和社會影響的系統性、全面性。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既能夠像父母那樣對學生施之以愛,又不單純停留於此。因此作為教師要以愛為執教導向。假如一個教師失去了愛的情感,那麼他的教育教學就沒有方向性,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教師愛”要做到廣泛性

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整體,他(她)的愛當然也是愛全體學生,而不是對學生個別的愛。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只是關心學生學習好壞、成績的高低,而是全面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質,關心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和諧性。

對後進生如何產生愛的情感呢?首先,要善於理解學生。理解是產生關心和愛的感情的前提,不善於理解人則很難去關心人,很難對人產生愛的感情,所以我們教師對後進生也是如此。後進生之所以差,原因很多,教師要理解他們親近他們,瞭解他們差的原因,然後對他們對症下藥,差是會變好的。其次要以心換心,也叫“位置互換”,教師要善於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體驗學生的心理,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這也意味着教師對後進生要以心換心,想想自己過去當學生時,不也是常常犯過錯誤、做過錯事嗎?這樣就會想到學生還是個孩子,對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學生出現的過失或錯誤,應用什麼辦法、什麼態度去教育為好。再次,教師要經常想一想,我們面對的學生,有時不懂事,但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未來要靠他們去建設。祖國的未來,我們教師有責任更多地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指導他們,去愛他們。

二、“教師愛”要做到有引導性

因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僅是教之以知識,而且要教之以做人。要達到這一目的,還要做到引導,要給學生以温暖、以鼓勵,這樣才能使“教師愛”對學生產生鼓勵作用呢?一方面是教師在對學生的情感和行為中,要避免“恨鐵不成鋼”“寧給好心,不給好臉”式的強制和壓服。這樣過分的愛,不正常的愛,最容易出現對學生的全面否定,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或人格,不僅談不上對學生的激勵,反而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或消極情緒。正確的做法一般是不要傷害學生,要給予尊重,並體現出對學生髮展的良好期待。這樣學生才受到激勵,從壞的方面轉到好的方面上來。

三、“教師愛”要做到純潔性,不要偏狹、庸俗

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因獲取私利而愛,都是以相互利用為基礎,這都是庸俗的愛。這種愛只能導致執教行為的不公正性和庸俗性,這不僅喪失了“教師愛”的高尚性,而且敗壞社會風氣,污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凡是這樣的教師都不能教好學生,因為他已經失去了“表率”二字。教師只有以純潔的道德情感去愛學生,才能把真、善、美的道德深深根植於學生的心靈之中。所以“教師愛”要正直、公正、坦蕩、無私;要以為祖國培養人才高度責任感去愛學生,對學生的情感和行為應該是真誠的,而不能有半點的虛偽。所以有人説:“教育是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假如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長為有義務感和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的,温和而嚴格的,熱愛美的事物而恨醜惡行為的真正公民,我們應當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學生。”

四、“教師愛”要做到嚴肅性,也就是既愛又嚴

假如一個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只輸入愛心,而對學生沒有嚴格要求,讓學生隨心所欲,只想到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也犯過錯誤,又想到嚴格要求學生,那麼這位教師也不是合格的教師。一個教師對學生做到愛又嚴,愛、嚴結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在善於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要求。

(2)教師要善於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愛,努力為學生走向成功提供幫助和指導,努力為學生成才提供條件。

(3)教師對學生既要做到得體,又要嚴之有理,嚴之有度,嚴之有方,嚴之有恆。也就是説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不能超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要善於把教師提出的要求變成學生自我要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愛與嚴中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總之,“教師愛”與“父母愛”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別的地方,一個學生要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必須得到這種愛的薰陶,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這兩種愛,缺一不可。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對待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不僅要有教師的良心去關愛學生,而且還要有父母般的情感去關愛學生,使自己的學生能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成為將來祖國所需要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zlke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