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生物開題報告多篇

生物開題報告多篇

生物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高一生物開題報告

大學聯考實驗題力圖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力圖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來鑑別考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所以在相關的開題報告中可以加入這些實用的元素,讓論文有實際的意義。

高中生物課題開題報告篇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即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課堂學習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學習過程更加直觀、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生物的認知程度。那麼,如何創設情境呢?上課前,教師可以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情境;在課堂提問時,創設激發學生探索思維的情境;在反饋訓練時,可以創設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的遷移情境......情境教學應該貫穿於高中生物教學的始終,只要我們有心,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我們要注意各種情境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在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優勢作用。

二、理論聯繫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所學的每一門課程都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生物課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產都有着緊密的關係,我們學習生物就是為了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傳統的單純講授知識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覺得生物課所學的知識是遙遠的、不切實際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實際功用,從而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如講細胞膜的有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淹姜時加入醋和白糖,為何糖可進到細胞內部?做酸菜時為何要密封?種菜時為何施肥前一般要鬆土......當這些問題得到解答後,學生不但會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而且會對學習生物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

三、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興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種學習方式,其中探究式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養更是不容忽視的。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激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不但參與了整個學習過程,而且親身參與了整個階段的實驗、研究過程,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且親歷性和獨自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很容易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生物興趣自然就會得以培養。

四、用遊戲互動激活學生興趣

國小生喜歡做遊戲,尤其是在課堂上,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遊戲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所以,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時加入一些遊戲元素,利用遊戲將學生帶進歡樂的學習環境中,與學生互動,利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形式使學生擺脱嚴肅、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關係,激活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五、總結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興趣的確應該值得教師思考。以上論述的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僅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僅供廣大生物教學者作參考。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生物教師不懈地努力,不斷地探索,擺脱定式思維的約束,大膽革新,勇於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調查昌江海水養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開題報告想查看更多優質範文,請上本站範文網。

【第2篇】生物專業開題報告

生物專業的同學們,還在為到處尋找生物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板而發愁嗎?小編帶來了生物專業開題報告。

生物專業開題報告

課題:探究性學習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 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21世紀,必須非常重視人才素質的培養,特別是發展個性、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生物科學將成為21世紀帶頭科學,進行生物教學改革,提高培養人才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結合當前生物教學的現狀,把探究學習與生物教學有機聯繫起來,是生物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

(一)有效實施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需要

1.長期以來,我國中學生物教師習慣於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從事各種教學活動,而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則是對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探究性學習是中學生物新課程的新重點、新難點、新目標、新方式。目前,大多數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延續以往實驗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環節上安排少量的討論,大部分的探究實驗都存在“表面化”“走過場”的現象。農村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比城市教師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於知識性教學量過大,教師的認識和能力不足,實驗教學的要求和評價沒有細化,實驗條件不完善。學生學習中最困難的事情是交流表達、實驗設計、實驗結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不知如何是好等等。總的來説,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已經有很多的嘗試,但也存在一定的侷限和誤區。該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教師陳舊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物課程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備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教學研究表明,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自主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的過程。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題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的學習精神,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主動地蒐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善於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對培養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與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程理念是相通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達成這一目標的載體和途徑。採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探究性實驗的開展是生物新課程的核心和亮點。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需要

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求知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性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規律進行。不僅拓寬學生的只是領域,而且促進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參與探究活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發展個性,培養探究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激勵學生探索,提高綜合素質。

生物教學擔負着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悟一些淺近的科學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會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這些直接經驗的取得,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已有知識的累積才能獲得。實踐證明:通過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養成實事求是、認真細緻、獨立自主、不怕困難、與人合作的科學態度以及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2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在中學生物課上,成功的探究性學習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智慧。學生在生物課的探究中不僅對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對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瞭解,生物課上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強調科學精神的培養。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興奮點被誘發,好奇心得到鼓勵。探究過程有獨立操作、思考,也有集體的分析討論,這既給學生獨立思考,自我鑽研,自我決策,自我負責的機會,又在討論中強調對他人觀點的容忍態度,強調尊重科學事實的態度,以及根據事實進行批判的思考的態度。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真實自然和生命寶貴价值觀的過程。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真實的與動植物接觸,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時,也拉近了與生物的距離。這種既重視個性發展,又重視集體合作的民主氛圍,既重視知識獲得又重視能力培養和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極其重要的。

3 研究內容、目標及方法

3.1 內容

(一)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科學探究品質培養的指導策略。

2.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問題的探究價值

3.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

4.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分層次訓練學生的能力

5.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二)調查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狀。

(三)分析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3.2 目標

(一) 通過對文獻的研讀,深入瞭解探究性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探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二) 通過調查和文獻研究瞭解目前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狀。

(三)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瞭解在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困難,通過文獻研究討論,得出相應對策。

3.3論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學調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課堂,去體驗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學習給學生的生物學習帶來的影響,並通過反饋給教師,找到合適的策略,從而有效恰當地在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1. 調查訪談法:主要針對學生,其內容包括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態度及當前探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等進行問卷。對部分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深入瞭解探究學習中的問題。

2.課堂觀察:課堂是研究教與學最合適的場所,通過對課堂中的相關要素的研究,從一線課堂實踐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發展、昇華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3.文獻研究:針對國內外探究性學習實施,以及相關教育理論做出分析、借鑑,不斷調整落實,形成發展。

4 進度安排

文獻檢索、資料查詢、開題報告 20xx.2.25-20xx.3.22(ii學期:第1-4周)

確定調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學期:第5-6周)

完成調查過程、撰寫畢業論文 20xx.4.8-20xx.5.17(ii學期:第7-12周)

問題整改、論文評閲、答辯資格審查 20xx.5.20-20xx.5.24(ii學期:第13周)

畢業論文答辯 20xx.5.27-20xx.6.1 (ii學期:第14周)

參考文獻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傳版社,2002.

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7-99

[3]占鳳.探究性學習在農村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d].湖北:華中師範大學,:8-9

[4] 鍾振芳.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探究性學習[j].理論博覽課改論壇,,10(24):23-25

[5]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標教師研修手冊—生物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行登科.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今日湖北理論版,,1 (7):7-9

[7] 吳詩光.探究學習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天中學刊,2001,(10):14

[8] 李玲玲,袁均林,崔鴻.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適應性[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4(1):69-7

[9] 朱靖.探究性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大連:遼寧師範大學,:1-4,13-15,24-26

[10] 李錦.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2(3):33

【第3篇】生物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我校《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彙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於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於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麼運用,都不得而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是這種現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脱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會考中所佔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繫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説,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國小裏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國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並付諸於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於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脱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本課題研究的側重點與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讓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特別是同體育教學之間密切的滲透,有其推廣價值。

六、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目標

1.探索生物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和創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內容

1.教學目標要體現生活化

目標是行動的嚮導,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應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從一維轉向多維,即從傳統的過於偏重認知目標,向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目標轉變。

2.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實驗、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使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種“案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案例”本身,而應是掌握“案例”之後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據此,教學內容不應該拘泥於教材,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3.教學方式要體現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的師生授受向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和探究教學轉變。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多向交流的關係。

七、研究對象與範圍

臨沂冊山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在校生

八、課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獻資料法為主,學習有關文獻,蒐集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實驗班級將收集整理的成功經驗分別進行實驗,探索最佳途徑;輔以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個案研究。

成果總結階段:以實驗觀察分析法,案例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廣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第4篇】果樹育種與生物技術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果樹育種與生物技術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題目

無核葡萄胚胎髮育的生理特性和胚挽救育種技術的研究

二、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目前生產上栽培較多的無核葡萄品種多屬於歐亞種,存在粒小,無香味或香味不濃,着色不良,抗病性差等缺點,因此,培育大粒、有香味、抗病的優質無核葡萄品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抗病葡萄野生資源,實踐證明這些野生資源與歐洲無核葡萄品種雜交容易親合,是非常寶貴的抗病基因資源。同時,課題組人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不斷完善的胚挽救技術也為獲得無核葡萄新種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研究是在前人無核葡萄胚挽救育種技術的基礎上,一方面繼續深入研究影響母本無核葡萄胚胎髮育與敗育的生理原因,主要研究了母本無核葡萄果實果肉和離體培養胚珠中礦質元素、活性氧和酶、內源多胺和內源激素的含量變化,為田間雜交親本的選擇選配,座果率的提高以及室內離體培養條件的改良,胚挽救成苗率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從田間雜交授粉,室內離體培養,胚挽救試管苗生根壯苗,煉苗馴化移栽,最後到大田的各個技術環節入手,進一步完善了無核葡萄胚挽救育種技術,獲得了一批無核葡萄雜交後代植株,為無核葡萄新品種的選育提供種質材料。

三、課題的基本內容

葡萄是世界主要果樹之一。無核葡萄育種是世界葡萄研究的重要方向,無核葡萄在目前鮮食品種種植中的比例逐漸增大。栽培的無核葡萄品種多屬歐洲葡萄(vitis viniferal.)的品種,其優點是品質優良,但突出缺點是不抗病。因此,選育優質、大粒、抗逆的無核品種已成為葡萄育種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年來無核葡萄胚挽救育種是提高無核葡萄育種效率的重要技術和途徑。本研究以 4 個歐亞種無核葡萄品種湯姆遜無核(thompson seedless),以下簡稱無核白,火焰無核(flame seedless),赫什無核(heshiseedless),紅寶石無核(ruby seedless)等為母本,與中國野生葡萄塘尾刺葡萄(v. davidiifoex)、雪峯刺葡萄和山葡萄(v. amurensis rupr.)雙優及歐山(fera l. × ensis rupr.)北醇葡萄,歐亞種無核葡萄品種無核白、火焰無核、赫什無核、紅寶石無核及有核葡萄品種玫瑰香(muscat hamburg)、紅地球(red globe)等作父本進行雜交,共計 36 個雜交組合。主要研究內容是:通過測定作為母本的無核葡萄漿果和離體胚珠中的礦質元素,活性氧和酶,內源多胺以及內源激素含量的變化,揭示無核葡萄胚胎髮育的生理變化對幼胚敗育的影響;開展雜交座果率及胚挽救獲得雜交後代成苗率提高的技術研究,獲得一批新的無核葡萄雜交後代,同時對胚挽救過程中胚萌發畸形葡萄苗產生的影響因素及轉變成正常苗的條件開展研究,獲得了一些葡萄新種質;對胚挽救苗移栽馴化規範化操作技術開展了研究,目的是提高移栽馴化成苗率。

四、論文提綱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無核葡萄的形成機制及其發育特點

1.1 無核葡萄的形成機制

1.2 無核葡萄的發育特點

2.無核葡萄胚挽救育種

2.1 無核葡萄的主要育種目標

2.2 胚挽救技術在無核葡萄雜交後代選育中的應用

3.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無核葡萄敗育胚珠和胚產生過程生理特性的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無核葡萄漿果中內在品質指標含量的測定

2.2 礦質元素的測定

2.3 活性氧和保護酶的測定

2.4 內源遊離多胺的測定

2.5 內源激素的測定

3.討論

3.1 關於無核葡萄胚胎髮育過程中內在品質指標含量的'變化

3.2 關於無核葡萄胚胎髮育過程中活性氧代謝的變化

3.3 關於無核葡萄胚胎髮育過程中多胺含量的變化

3.4 關於無核葡萄胚胎髮育過程中內源激素的變化

第三章 提高無核葡萄雜交及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田間雜交授粉座果率的調查

2.2 外施化學物質對無核葡萄胚珠發育狀況的影響

2.3 無核葡萄胚挽救苗的獲得

2.4 不同胚發育基本培養基對無核葡萄胚發育的影響

2.5 不同外源多胺對無核葡萄胚萌發成苗的影響

2.6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無核葡萄胚萌發成苗的影響

3.討論

3.1 關於無核葡萄田間雜交授粉技術及雜交組合座果率的調查分析

3.2 關於提高無核葡萄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第四章 胚挽救畸形葡萄苗的發生及轉變成正常葡萄苗的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胚萌發畸形葡萄苗的產生因素

2.2 畸形苗轉變成的正常葡萄苗

2.3 畸形葡萄苗材料的再生利用

3.討論

3.1 關於無核葡萄雜交胚挽救畸形苗產生原因的研究

3.2 關於無核葡萄雜交胚挽救畸形苗發生的防控和轉變的研究

第五章 無核葡萄胚挽救試管苗規範化移栽馴化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胚挽救苗生根壯苗的影響

2.2 不同組培苗高度對胚挽救苗移栽馴化成活率的影響

2.3 不同移栽基質對胚挽救苗移栽馴化成活率的影響

2.4 不同外施營養液對胚挽救苗移栽馴化成活率的影響

2.5 葡萄胚挽救苗移栽馴化規範化操作程序及移栽馴化單株的成苗狀況

3.討論

3.1 關於胚挽救苗的壯苗生根

3.2 關於胚挽救苗的馴化移栽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 謝

作者簡介

【第5篇】國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課題名稱: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我校《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彙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於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於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麼運用,都不得而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是這種現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脱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會考中所佔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繫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的收益。可以説,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國小裏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國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並付諸於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於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脱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本課題研究的側重點與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讓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特別是同體育教學之間密切的滲透,有其推廣價值。

六、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目標

1.探索生物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和創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內容

1.教學目標要體現生活化

目標是行動的嚮導,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應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從一維轉向多維,即從傳統的過於偏重認知目標,向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目標轉變。

2.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實驗、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使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種“案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案例”本身,而應是掌握“案例”之後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據此,教學內容不應該拘泥於教材,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3.教學方式要體現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的師生授受向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和探究教學轉變。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多向交流的關係。

七、研究對象與範圍

臨沂冊山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在校生

八、課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獻資料法為主,學習有關文獻,蒐集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實驗班級將收集整理的成功經驗分別進行實驗,探索途徑;輔以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個案研究。

成果總結階段:以實驗觀察分析法,案例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廣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和步驟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課堂上讓學生説起來

(1)“課前5分鐘隨談”指在每次課前由老師指定一個學生利用三到五分鐘時間,在一種輕鬆、民主的氛圍中,通過即興演講的形式向全班同學講述與生物相關的生活小常識、趣聞、名人軼事、科學前沿等,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演講後師生互動式的評論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僅僅是在課堂上聽還不夠,還要求每一個學生將所講的內容摘抄或剪貼到生物記事本上,供全班同學翻閲瀏覽。如果堅持下來,學生知道有關生物的知識會越來越多,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對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課堂“説”.新授課時,讓學生説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知識和生物學信息; 探究課時,讓學生領悟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表達個人與小組的探究原理、思維方法、操作過程、實驗現象、探究結論及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關注。在交流過程中,還養成了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3)小結課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總結單元的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讓他們展示出來。

2、在課餘時間

(1)營造校園濃郁的生命科學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要使用生動、鮮活的例子、多種教學方式,同時還要利用教室的黑板報、的生物學家肖像及名言、學校的學科專欄、學科專題報告、學科競賽、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營造學習生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2)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校園

可以從校園裏的各種花草樹木入手,讓學生辨別植物的種類,結合季節更迭,注意培養學生採集標本並進行製作的技能。同時,利用家養動物和常見的動物進行種類的識別。結合生物實物、掛圖、模型等較直觀地提供生物學的知識,把學生帶到一個視覺清楚的世界裏。還可以進行課外生物興趣小組活動,結合課本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設計,並進行科學實驗。

(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對身邊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污染原因及狀況調查,對綠色工廠的參觀訪問,讓學生提出環保設想和對策;通過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環境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和認識,讓他們成為環境保護資源的有力宣傳者和執行者;生物教學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多選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交給學生一些扦插、壓條、嫁接的常識,並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4)利用週末和假日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適應社會,因此要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和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調查、發現蒐集、選擇信息、分析歸納、設計和調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斷積累經驗,挖掘發展潛能,增強創新和應變能力,利用週末開展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課業負擔。

(二)本研究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10月-12月)為資料準備、理論學習和實驗設計階段

確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對象,學習相關理論,討論課題實施計劃,完成課題實驗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課題組各成員的具體分工,申報與立項。

2.第二階段(1月-12月)為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階段主要任務是按課題方案,分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實施,運用科學方法、手段進行實施研究,從而為課題研究獲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階段(1月-6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全面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實驗資料,總結經驗與研究成果,全面彙編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十、課題成果形式:課件、論文、結題報告

十一、研究人員分工

柏玉娟:課題第一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負責指導、調整、協調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過程,案例收集、組織教學研討、階段總結會議召集,結題報告等。

組員:

******個案研究,撰寫相關論文

******資料蒐集整理、過程記錄

******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資料整理、記錄

十二、課題經費預算

基本經費和課題運轉所需硬件投資共計:8000元

學習資料費用約計3000元;調查問卷印刷約計500元;電腦、簡單打印資料約計1000元;其他3500元。

參考文獻:

1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杭州大學教育系,1977(8)。

2楊心嶽。生活中的生物學[j].《生物學通報》,1999年第12期。3吳昊,張贛道。生活垃圾生物處理的研究與展望[j].《中國環保產業》,第8期。

4徐麗,練成燕。淺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清潔發展機制[j].《上海節能》,第7期。

5李津軍。生物工程技術與我們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吳遵民。《外國教育論著選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9)。

7胡適。《胡適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張詩華。加壓與常壓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對比[j].《中國給水排水》,第15期。

9陸豔陽。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第178期。

10曾繁榮。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實驗中繪圖的改進[j].《中學生物教學》,第170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j496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