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然而,當前的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普遍存在着重教輕學、重知輕能、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課堂教學存在着模式化、單一化的弊端,突出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構刻板僵化,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及格率,大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教學為中心,大量數學知識被重複訓練,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喊累,學生更累,更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也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認識到,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在於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基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打造高效課堂的研究》課題研究。

(二)研究意義

1.有利於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可見,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於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提高教學質量。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在課堂,關鍵之一就是打造高效課堂。因此,從根本上來説,打造高效課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2.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前,教師為了提高平均分、升學率,大多靠的是“滿堂灌”和“題海戰術”,靠的是大量擠佔學生的時間。現在的國中生一天要上八節課,還有早輔導,午自習,甚至還有家庭作業,一天用於學習的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據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據,我國中、國小生因伏案作業用眼時間太長造成近視率高,而出現的心理煩燥不安、緊張、焦慮等心理疾病也較普遍。給家長、老師的日常管理帶來很大困難,有的學生因不堪重負而產生厭學情緒、極端行為給社會、家庭、學校帶來了很多問題。因此,通過研究和探索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新的符合課改精神的教學模式,實現“減負增效 ”勢在必行。

3.有利於在我校、縣推行新課程改革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中國小推行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實驗場,也是評價課程改革效果的一個標準。課程改革必將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改革,因此,通過本課題研究,找到一種適應新課程特點的教學方式,探索出高效課堂的模式,就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而且能有利於新課程改革在我校、我縣的順利實施。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主體性教育理論。

所謂主體性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育和弘揚學生的獨立自主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開發、發展和完善學生主體的實踐活動。

教育必須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個性及其發展規律,提供相應的儘可能完善的個性適應社會實踐發展需求的健康生長的條件,讓受教育者自主、主動、自由、健康、全面地發展。這種讓受教育者自主、主動、自由、健康、全面地發展的教育就是主體性教育探索的方向。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對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3.研究性學習理論。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來選擇內容,自立課題,自主設計,通過各種形式來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它所強調的是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親身體驗,關注的是信息收集和處理,相互合作和競爭以及對學生性格,意志,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4.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

信息化教學理論認為,充分運用現代化計算機信息化教育手段,把黑板、教科書的知識信息形聲化、電子化、數字化,把教學資料變成數字信息,通過計算機編輯製作,使記載的教育內容圖文並茂,情、聲、色、意通過信息資料的數字化處理可使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可視形象的電子過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四)重要概念的認識

1.思維能力: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我們常説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能力。它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動。

2.高效課堂:目前還是一種理念,教育界還缺少科學的、具體的、量化的衡量標準。中心思想是主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主張重建教學關係,即變“教中心”為“學中心”;重建師生關係,即變“師中心”為“生中心”。強調團隊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實施方法是:對學、羣學,自學、展示、反饋。

我們認為,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組織、引導、合作作用,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會學、學會、樂學。具體體現在:

(1)高效果:指對課堂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的的吻合程度的評價,它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活動結果的考察來衡量;

(2)高效率: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即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好的效果;

(3)高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所謂高效,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以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是不是高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的好不好。

(五)研究目標

1、探索如何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判斷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的途徑、方法及策略。

2、探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把知識教學與學生思維訓練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3、探索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及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思路、做法,驗證其可行性。

4、通過課題的深入研究,促進參研教師的理論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提高教科研能力。

(六)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①利用賽教、同課異構、師徒結對等活動學習先進教師的授課;對他們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反思進行評價分析、對比研究。②針對課題組成員自己的數學課教學及課後反思進行分析研究,從個別案例中尋找一般規律,一邊研究一邊總結,尋找更加符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同時輔之以個案分析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調查研究法以及文獻研究法。

二、現狀分析:

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找到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哪些。為此,我們報學校批准,由課題組牽頭,組成“西鄉五中課堂教學調查小組”,由李尚軍、範紅霞、冉玉萍具體負責,對全校的一線數學教師和1000多名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抽查備課,進門看課,檢查學生作業。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研究小組共聽課累計120多節,檢查備課本40本,2400多節,發放“課堂教師、學生問卷調查表”共1000多份。通過調查,基本掌握了課堂教學現狀。

(一)課堂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綜合調查結果,我們發現課堂教學效率低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從而使學生的活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為此,教師不得不靠擠佔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完成課堂教學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從而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課堂教學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課本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強制”下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動發展的結果是:①造成學生髮展的兩極分化,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少,課堂死氣沉沉。②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培養不受重視,思想受到束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③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和體驗。總之,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3.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性不強。

當前,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形成了這樣一個單向的“教師—→學生”的教學模式,它的弊端是沒有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沒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沒有廣泛參與教學活動,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本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

4.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單純用於知識傳授的時間過多,用於思維能力訓練的時間又過少,因此效率不高。其具體表現在:一是拖堂,由於教師講得多、講得細,講得淺,以至經常延堂。二是大量知識被重複、機械地練習,為了及格率,迫使很多教師抓臨界生,面向班級中下游,每種題型都要模仿着反覆練幾遍甚至幾十遍,所以,老師累,學生更累。三是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隨意性、盲目性,相當多的教師沒有深刻鑽研教材、準確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和目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不強,教學中存在着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的現象。四是課堂教學死氣沉沉,呆板枯燥,學生老是被教師牽着鼻子走,缺乏主體性和創造性。

5.課堂教學缺乏情感交流。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的大多數數學教學設計缺乏情感目標的內容,很少有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等等,基本上都限於書本知識傳授這一簡單目的,教學評價內容稀少、形式單調,缺乏激勵性、人文性和發展性;缺乏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和心理健康的指導。

課題組把教師的教學方式歸納為以傳授知識為主、師生通過問答式學習交流、教師控制下學生互動式、師生合作探討式四種類型。調查顯示: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佔85%,師生通過問答式學習交流的佔65%,教師控制下學生互動式的只佔35%,師生合作探討式的僅佔15%。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認為教師搶佔教學時間的佔70%、作業和試卷太多的佔85%、學習時間不夠用的佔95%、不能當堂學會知識的佔37%、學習無興趣的佔82%;而對教師的調查顯示:完不成教學任務的佔30%,教得很累的佔96%。

(二)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影響打造高效課堂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部分教師專業底藴不足,教材鑽研不夠,知識傳授按部就班、僵硬呆板,條理不清,缺乏靈活性,流程承轉墨守成規、忽視鋪墊,教學語言不夠規範、準確、口語多,缺乏感染性;時間分配不好,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

二是教學觀念滯後,教學方式因循守舊、越皰代俎,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依然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階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隊伍;主要表現在:①資源選擇與運用缺乏創新性。體現在有些教師唯教材是從,教材處理按部就班,不能整體理解和把握教材,沒有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分析、加工、重組、整合,變“教材”為“學材”,不能對教材中呈現的情境加以整合或者變換,不能很好地使用電子白板和網絡資源來豐富課堂等等。②課堂教學方式缺乏創新。主要表現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程序停留於“複習——導入——講授——練習——作業”傳統五環節,對教材調控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缺乏信心,本來一個問題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爭辯詮釋共享,可教師卻把它拆分的太細小簡單,“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無效問題時有發生,一問一答式淺表性熱鬧場面疊出,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嚴重受限。

三是“三種意識”(課標、問題、生本)淡薄,教學設計重視知識盲目堆砌、輕視教學策略選擇,缺乏可操作性,在課堂教學中具體表現為:①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定位不夠準確、表述不夠恰當、落實不夠到位;②過程與方法浮華,聯繫實際牽強附會;教學方法要麼應景杜撰,要麼曇花一現,有選擇無實施,抑或形式與內容大相徑庭,如,雖然教法選擇中寫道“自學輔導”,但教學過程依舊是“概念+例題+練習”,既沒有自學內容要求,又沒有自學時間要求,更沒有自學情況的檢查及教師的歸納講解,課堂教學依然演繹一講到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組織學生動手實踐,鼓勵小組討論交流,這些在教學中難得一見;③人為拔高難度,導致教學內容泛化,如,二次函數概念教學的重點是結合具體情境認識二次函數的概念,本應按照“實際問題——建立模型——分析特徵——概括概念——概念辨析(判斷具體函數是否是二次函數)——解釋應用”即可,有的教師卻忽視二次函數的實際背景,人為拔高要求,以形如“二次函數求最值”之類的問題為難學生,致使教學內容泛化;④問題設計的目的性和啟發性不強,缺乏梯度和延展性;⑤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行、責、時、空等定位不明確,缺乏針對性;⑥教學評價內容稀少、形式單調,缺乏激勵性、人文性和發展性;

四是擠佔挪用其它課時現象較為嚴重,學生課外時間的40%花費在做數學題上,音樂、體育、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等學科讓位數學課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學生極為厭煩。

(三)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不能正確認識數學學科。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計算、證明;數學是由需要背的事實和解題技巧組成的;數學就是統計和概率;瞭解數學就是在記憶數學法則、公式、定義、定理的基礎上做數學題。由此可見,“雖然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較長的時間,但是不能正確地認識學習的對象——數學學科本身,對一個不能正確認識的對象進行學習,其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

2.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多數學生抱着功利思想學習數學,認為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在中、大學聯考中所佔分數比例較高,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考重點班、重點校,而升學無望的學生則認為“數學課程是為會考設立,沒有會考就沒有數學,既然我沒有升學的機會,為什麼還要學這些沒用的東西”,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基本處於被動、盲目狀態,部分九年級學生上課時睡覺,少數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學習也持消極態度。

3.學生的學習方式依然停留在被動接受狀態,主動學習意識及能力欠缺。從課堂觀察看,滿堂哄、齊聲答的現象較多,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不到一半,且高年級次於低年級,多數課堂呈現“一人表演,眾人觀望”的局面,相當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參與度低,課堂上擺弄書本、把玩學具等現象時有發生,需要老師不斷提醒。合作學習表象化、泛化現象較為嚴重,通常是前排學生做得好而後排差,討論不積極。

4.從學科知識層面看,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知識缺乏整體、系統認識,常常割裂、分化所學內容,對數學本質認知模糊,對數學知識遷移運用能力較差。不能從代數的角度認識方程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不善於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認識並正確處理方程、不等式與函數之間的關係等等。

(四)信息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信息素養差,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意識不強,電子白板安裝了近一年了,但只有少部分教師使用。

2.部分教師因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較差,對電子白板操作不熟,對PPT、flash、幾何畫板等常用的學科常用軟件使用技術掌握不夠嫻熟,導致課件製作生硬呆板,不能將圖形變換過程或圖象的形成過程動態呈現出來,致使媒體的形象生動、具體可感等功能不能有效發揮。很多教師的課件以網絡下載為主,沒有進行很好地修改、加工,導致課堂使用時不能得心應手。

三、打造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

1.首先派出教師參加培訓。為了使課題組教師樹立高效課堂的理念,我們課題組以教研組活動為平台,本學期內開展了7次大型的以高效課堂為中心的理論研討活動,在學校的組織下派出了李勝軍、王國林、馬運洪、龔虎成、王進、範紅霞、冉玉萍等研究人員到西安、漢中和本縣參加了打造高效課堂方面的理論培訓。我們把最新的、最前沿的高效課堂理念、操作規程介紹給全校的老師,供大家學習、參照。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交流展示—→解決問題—→能力拓展(訓練)—→檢測評價—→回顧反思

在課堂考評方面特別注重了學生的參與狀態、思維狀態、自主狀態、合作狀態、展示狀態、交往狀態、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要求活動組織有序,討論熱烈,能按時完成任務。對七個教學環節作了具體要求:

(1)要求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明確,操作性強,能依據內容合理使用資源,創新使用教材;

(2)教案設計實用,能以問題為主線,以任務為驅動,使三維目標和諧統一,突出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3)注重情境設計,緊密聯繫實際,教學目標呈現清晰;

(4)強調師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教師發揮組織、引導、合作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5)強調各環節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時間調控合理,恰當運用媒體;

(6)評價具有激勵性、指導性。

(7)課後反思要及時,要總結組織學生活動中的成功之處和教學方法設計中的不足之處。要從教學目標的到達度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到達度以及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等方面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在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並實施符合課改的探究性教學新模式。

探究式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目標,使學生通過參與問題的研究、討論、再發現的過程進行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探究式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獨立或者合作探究,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去主動掌握知識。並讓學生從探究發現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探究式教學的思路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交流展示—→解決問題—→能力拓展(訓練)—→檢測評價—→回顧反思

其操作步驟如下:

1.創設教學情景:首先,教師要找出教材中隱含思想方法的教學內容,並根據這些內容來創設問題情景,問題應有一定的梯度、難度和開放性,給學生創造一個具有合理自由的思維空間,為學生進行探究奠定基礎。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明確探究目標,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用各種方法(如猜想、實驗、推理等)去尋求解決辦法,這些辦法可能一次成功,更多的會是反覆探究,對此,教師儘量不要越俎代庖,應實時引導,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完成探究,儘量不要把正確的結果和盤托出,到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啟發和點撥,幫助學生推理出正確的結果。

3.交流展示:各個小組或者學生個人的探究結果及思路均不一樣,通過交流、展示來讓大家感受問題解決的多樣性,體味成功的快樂。

4.解決問題:當學生探索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之後,由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徹底解決問題,並對解決問題的正確與否進行檢驗,最後拿給全班同學展示,供大家評價和學習。

5.能力拓展(訓練):教師通過“試一試”這樣的能力拔高題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強化對知識的拓展應用,挑戰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潛力,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

6.檢測評價:設計一些典型習題,通過各種活動的方式來組織大家積極投入練習或檢測,短時間內檢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能力到達度,反饋本節課的效果。

7.回顧反思:教師課後對探究過程與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回顧與評價,反思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了哪些知識、方法等。這些可以使成功的經驗逐步明朗化而鞏固下來,不足之處思考更有效的方法措施,完善教學設計,指導今後的教學。

(四)優化教學過程

高效課堂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的探究與能力發展過程的有機結合。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優化教學過程。為此,我們的措施有:

1.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怎樣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我們的做法是: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最終實現課標目標。

2.實行教學民主。我們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對學生提出的明顯錯誤的觀點不能簡單否定;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缺點和錯誤;定期召開班會或師生座談會,徵求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

3.融洽師生關係。只有師生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才能形成融洽、和諧的氛圍。所以,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尊重上,我們規定:教師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嘲笑和諷刺,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能歧視等等。

標籤: 開題 課題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5e63v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