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規劃課題開題報告多篇

規劃課題開題報告多篇

規劃課題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2003]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後,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範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併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後於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於工業,後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築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並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於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着過程的不斷髮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於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徵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並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繫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雲、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國小、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

此文共有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第2篇】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第3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xx]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後,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範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併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後於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於工業,後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築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並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於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着過程的不斷髮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於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徵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

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並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繫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雲、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國小、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多類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和管理經驗,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課題概念界定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成果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成果質量有關的研究工作質量及其組織工作的質量管理;(2)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過程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申報、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信息公佈、成果推廣等環節的質量管理;

(3)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員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者、申報立項評審者、課題組組長、開題論證者、中期檢查者、結題鑑定者、省級評獎和信息公佈者等人員的管理。使以上人員樹立起“質量第一,人人有責”質量管理的觀念。

(4)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可控因素質量管理,即對影響課題研究工作和課題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課題質量標準、課題經費、研究進程等)實施直接或間接控制的目標管理。

(5)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能夠量化的儘可能數量化。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理論研究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及特點。

(2)國內外科研課題管理的動態與趨勢。

(3)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與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

2、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研製(本課題的核心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工作質量標準體系研製

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體系研製

3、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構建

依據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的理論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包括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和課題研究工作的質量標準)構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

4、省級規劃課題質量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包括湖南教育科學規劃網、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網絡管理系統,含課題申報系統、課題信息儲存、管理、發佈系統以及課題庫資料收集整理歸檔)。

5、試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

(1)制訂文件。

(2)組織培訓。

(3)分組實施

(4)反饋、分析、整理信息。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之調查法、文獻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體措施是:

1、採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收集和查閲國內外有關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研究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國際上、國家和省有關管理部門關於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文件。

2、邀請有關專家作全面質量管理專題學術報告或舉辦座談,使課題組成員的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有關專門技術。

3、運用經驗總結法,總結教育科研傳統管理的經驗,吸取精華,為建構新的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模式打好基礎。

4、通過座談、訪談、書面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研究專家和管理專家的意見。

5、將研究成果及時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活動中進行實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六、課題組織機構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設立顧問小組。

1、顧問小組

聘請下列領導、專家為課題組顧問:

金寶成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申紀雲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教

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張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張學軍 湖南省教科院院長、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黃中益 湖南師大教授、省教育學會副祕書長

2、課題組

課題組負責實施並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組長:黃宜鋒(主持人)男、中學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長

副組長:李倡平男、副研究員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主任

副組長:易志勇 男、中學高級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主任

成 員:盧國良 男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黨委副書記

肖雲龍 男 教授 中南大學高教所所長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師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農業大學教務處長

謝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教科處長

龔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師專計算機系室主任

吳振峯 男 副教授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網絡系主任

趙雄輝 男 副研究員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長

龍迪輝 男 中教高級 長沙市教科所所長

黃海春 男 中教高級 常德市教科所所長

蘇沙平男 中教高級 湘潭市教科所所長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級 衡陽市教科所所長

王以平男 中教高級 邵陽市教科所所長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級 岳陽市教科所所長

羅曉明 男 中教高級 郴州市教科所所長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級 益陽市教科所所長

佘長保 男 中教高級 懷化市教科所所長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級 婁底市教科所所長

黃沛華 男 中教高級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長

劉協平男 中教高級 張家界市教科所所長

汪華明 男 中教高級 永洲市教科所所長

丁文平男 中教高級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長

唐亞唯 男 中教高級 岳陽市教育局職成教科長

周國輝 男 中教高級 長沙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劉甫會 男 中教高級 衡陽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級 株洲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職成所理論室主任

邵漢清 男 副教授 長沙市同升湖實驗學校校長助理

鄭定子 男 特級教師 湖南師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劍剛 男 中教高級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軍 女 特級教師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羅 慧 女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科長

伍春暉 男 中教一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科長

易海華 女 中教一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科長

於康林 女 圖書館員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研員

沈小強 男 研究生 湖南師大教科院

張光鐸 男 博士 青果園軟件開發公司總經理

(注:

1、此次排名屬非正式排名,不作課題結題時的依據,正式排名要待課題結題後,按對課題貢獻大小。

2、各市州教科所長、職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處室負責人,如因工作需要換人可由單位繼任者自然接替。)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

1、理論研究組

主要任務:分析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狀,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探索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由全面質量管理、全程質量管理、全員質量管理和質量信息管理系統組成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系統。

主要成員:黃宜鋒、易志勇、肖雲龍、葛天普、丁文平、薛劍剛、王建軍、周國輝、伍春輝、龔德良。

2、標準體系制定組

主要任務:研製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

主要成員:李倡平、常思亮、邵漢清、蘇沙平、鄭定子、易海華、趙雄輝、王江清、劉甫會、沈小強、杜祥培。

3、試行實施組

主要任務:通過試行省級規劃課題的全員質量管理、全程質量管理、全因素質量管理模式,帶動各市州、各學校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

主要成員:盧國良、羅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長保、龍迪輝、王以平、羅曉明、黃沛華、黃海春、王志海、汪華明、劉協平、曾立民、謝根生、唐亞唯。

4、信息網絡組

主要任務:開發、完善、試行質量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含開發課題申報系統,信息收集、儲藏、發佈系統)

主要成員:李倡平易志勇、吳振峯、龔德良、張光鐸、於康林。

八、課題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常思亮、肖雲龍、邵漢清負責,質量標準體系制定組全體成員參與。

2、《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研究與應用》研究報告。黃宜鋒、易志勇負責,總課題組全體研究人員參與。

3、《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手冊》。李倡平、羅慧、薛劍剛、王建軍負責,總課

題組全體研究人員參與。

【第4篇】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紀,中國高校學生面對世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將發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高校學生道德教育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面臨嚴峻挑戰.

世界各國確立道德教育目標的共同特點是:追隨時代,適應信息社會.各國都把愛國主義教育,合格公民教育,個性品德教育作為最基本的目標.

【第5篇】教育規劃課題開題報告通用模板

一、開題活動簡況 :時間、地點、報告人、評議專家(姓名、單位、職稱,不少於3人)、參與人員等

二、開題報告要點: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相關研究簡況;研究目標、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針對問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進度、預期成果、組織分工、經費分配等(3000字以內,可加頁)。

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讓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為學習而寫作——介紹美國的一種寫作實驗方案》一文中介紹: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教師正在探討一個新的課題——把寫作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工具。他們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寫作應該成為跨課程的學習工具。寫作是“書面上的選擇”。(作者使用“選擇”一詞。意在排除像抄書這樣的書寫活動)包括記錄要點、列出綱目、記下觀察情況、表達感受,它們和寫散文、寫故事等的寫作行為是一樣的。每一個寫作者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寫作練習實際上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語文教師和各科教師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成功地運用寫作這一手段去促進學習。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強調作文訓練與各學科教學的聯繫。他們認為: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時,他們還要求讓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他們認為:作文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工具,而且應該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專家評議要點:對開題報告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修改建議(800字以內)

專家組通過審議開題材料、查看相關資料、聽取主持人報告、課題組答辯,對課題開題報告進行了可行性評估,形成一致性意見:

國小學科作文教學研究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切入點,開闢了新的寫作資源,形成跨學科教學理念,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內涵。該課題的研究開創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新路子,是一個*性的新的教學實驗,指導學生用另一種視角看世界,瞭解世界,提升了學生生命的成長素質。課題主持人從2001年開始思考學科和作文整合,並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實驗,取得了豐厚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學科作文理念,在國內類似的研究不多,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僅有兩篇關於學科作文的論文,其中是蓮花國小課題組的文章,該課題從作文的基本特徵出發,從學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課改精神。該課題採用個案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恰當適用,課題研究方案切實可行,課題預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為了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確保課題順利達成課題目標,專家組建議:

1、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的內涵,從學生、學科、作文三個層面切入,準確定義學科作文的概念。

2、課題研究目標高了一點,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個實驗週期可以做到的。課題需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應該少而精。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放到下一個研究週期進行,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論性強,作為國小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

3、應該加強個案研究,選好個案研究對象,及時收集個案的信息,不斷分析總結,確保課題實驗數據真實、有效。

四、重要變更:根據評議專家意見,對課題研究所作的重要調整(可加頁)

根據專家評議意見,結合課題實際,課題組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對課題研究作出適當的調整:

1、關於概念界定: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結合語文課標要求的年級作文訓練點,教會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要結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兼顧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求,把作文訓練要求和學科內容結合起來。

2、關於課題研究目標:第一個目標刪去“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對應的研究問題刪去兩個:(4)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6)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調整為:

研究目標:

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轉變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強調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研究能力。

讓學生逐步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積累學科生活素材,善於把握課堂上精彩內容。能在各科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把作文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能把各科學習中的見聞、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實記錄,在快樂作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

(1)作文教學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研究;

(2)學科作文教學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學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學科學習和作文關係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把方法順序重新調整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調查問卷、文獻研究。

【第6篇】教育規劃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一、開題活動簡況 :時間、地點、報告人、評議專家(姓名、單位、職稱,不少於3人)、參與人員等

二、開題報告要點: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相關研究簡況;研究目標、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針對問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進度、預期成果、組織分工、經費分配等(3000字以內,可加頁)。

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讓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為學習而寫作——介紹美國的一種寫作實驗方案》一文中介紹: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教師正在探討一個新的課題——把寫作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工具。他們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寫作應該成為跨課程的學習工具。寫作是“書面上的選擇”。(作者使用“選擇”一詞。意在排除像抄書這樣的書寫活動)包括記錄要點、列出綱目、記下觀察情況、表達感受,它們和寫散文、寫故事等的寫作行為是一樣的。每一個寫作者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寫作練習實際上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語文教師和各科教師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成功地運用寫作這一手段去促進學習。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強調作文訓練與各學科教學的聯繫。他們認為: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時,他們還要求讓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他們認為:作文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工具,而且應該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專家評議要點:對開題報告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修改建議(800字以內)

專家組通過審議開題材料、查看相關資料、聽取主持人報告、課題組答辯,對課題開題報告進行了可行性評估,形成一致性意見:

國小學科作文教學研究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切入點,開闢了新的寫作資源,形成跨學科教學理念,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內涵。該課題的研究開創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新路子,是一個*性的新的教學實驗,指導學生用另一種視角看世界,瞭解世界,提升了學生生命的成長素質。課題主持人從2001年開始思考學科和作文整合,並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實驗,取得了豐厚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學科作文理念,在國內類似的研究不多,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僅有兩篇關於學科作文的論文,其中是蓮花國小課題組的文章,該課題從作文的基本特徵出發,從學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課改精神。該課題採用個案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恰當適用,課題研究方案切實可行,課題預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為了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確保課題順利達成課題目標,專家組建議:

1、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的內涵,從學生、學科、作文三個層面切入,準確定義學科作文的概念。

2、課題研究目標高了一點,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個實驗週期可以做到的。課題需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應該少而精。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放到下一個研究週期進行,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論性強,作為國小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

3、應該加強個案研究,選好個案研究對象,及時收集個案的信息,不斷分析總結,確保課題實驗數據真實、有效。

四、重要變更:根據評議專家意見,對課題研究所作的重要調整(可加頁)

根據專家評議意見,結合課題實際,課題組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對課題研究作出適當的調整:

1、關於概念界定: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結合語文課標要求的年級作文訓練點,教會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要結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兼顧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求,把作文訓練要求和學科內容結合起來。

2、關於課題研究目標:第一個目標刪去“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對應的研究問題刪去兩個:(4)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6)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調整為:

研究目標:

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轉變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強調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研究能力。

讓學生逐步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積累學科生活素材,善於把握課堂上精彩內容。能在各科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把作文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能把各科學習中的見聞、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實記錄,在快樂作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

(1)作文教學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研究;

(2)學科作文教學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學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學科學習和作文關係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把方法順序重新調整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調查問卷、文獻研究。

【第7篇】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着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台,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才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於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説,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説: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説過:'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提問的技巧。經過細緻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於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説過:'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提問的技巧。經過細緻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於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

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説,包括以下內容: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麼地方。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麼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麼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麼樣的輔助效果。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2、個案分析法:反覆推敲的示範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為什麼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閲讀相關文獻,並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為研究提供材料,為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並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9-xx.12)

建立方案,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準備。

(二)課題實施階段(xx年.3-.6)

1、實施課題研究:

(1)課題組成員每人每週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要求有問題背影(提出過程)及入選原因(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問題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示範課研究討,兩次課題組成員課題課研討,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課題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及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裝訂成冊,製成校刊,課題組成員人手一份,在第二個月對第一個月的精彩一問進行應用反思,並將反思內容以札記的形式書寫於校刊筆記處。

(4)每學期將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小結,並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進行課題課展評工作。

2、做好反思總結工作,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調整。

(三)成果形成階段(.9-.12)

1、將所積累的“精彩一問”進行篩選,分科分內容整理,集結成冊,編著《精彩一問》

2、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和組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二十五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中,80後就佔到了十八位,年輕也許意味着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較弱,可是,這是一支有活力,有幹勁,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着強烈渴望的隊伍,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雙提升,而且,我們有像王金芝,齊豔麗,王曉斌這樣的科研前輩,也有像潘明華老師這樣的科研骨幹,也有像孫晶,隋麗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這支隊伍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

七、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參加人員想要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願望強烈,隊伍年輕,同時校領導骨幹教師的加入,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2、本課題研究資料文獻部分學校大力保障,積累部分獲取難度不大,且教師積極性高。

3、所需實驗儀器設備能夠保障,錄像刻錄等設備齊全,技術有力。

4、雖然學校經濟並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滿足科研需要。

5、總歷時四年整,每學期十六個教學周,每週一個小時集中研究,時間有保障。

6、朝陽七校是個新興的學校,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邁進,學校將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領導教師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第8篇】教育規劃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一、開題活動簡況 :時間、地點、報告人、評議專家(姓名、單位、職稱,不少於3人)、參與人員等

二、開題報告要點: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相關研究簡況;研究目標、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針對問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進度、預期成果、組織分工、經費分配等(3000字以內,可加頁)。

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讓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為學習而寫作——介紹美國的一種寫作實驗方案》一文中介紹: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教師正在探討一個新的課題——把寫作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工具。他們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寫作應該成為跨課程的學習工具。寫作是“書面上的選擇”。(作者使用“選擇”一詞。意在排除像抄書這樣的書寫活動)包括記錄要點、列出綱目、記下觀察情況、表達感受,它們和寫散文、寫故事等的寫作行為是一樣的。每一個寫作者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寫作練習實際上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語文教師和各科教師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成功地運用寫作這一手段去促進學習。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強調作文訓練與各學科教學的聯繫。他們認為: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時,他們還要求讓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他們認為:作文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工具,而且應該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專家評議要點:對開題報告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修改建議(800字以內)

專家組通過審議開題材料、查看相關資料、聽取主持人報告、課題組答辯,對課題開題報告進行了可行性評估,形成一致性意見:

國小學科作文教學研究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切入點,開闢了新的寫作資源,形成跨學科教學理念,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內涵。該課題的研究開創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新路子,是一個*性的新的教學實驗,指導學生用另一種視角看世界,瞭解世界,提升了學生生命的成長素質。課題主持人從2001年開始思考學科和作文整合,並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實驗,取得了豐厚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學科作文理念,在國內類似的研究不多,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僅有兩篇關於學科作文的論文,其中是蓮花國小課題組的文章,該課題從作文的基本特徵出發,從學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課改精神。該課題採用個案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恰當適用,課題研究方案切實可行,課題預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為了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確保課題順利達成課題目標,專家組建議:

1、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的內涵,從學生、學科、作文三個層面切入,準確定義學科作文的概念。

2、課題研究目標高了一點,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個實驗週期可以做到的。課題需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應該少而精。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放到下一個研究週期進行,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論性強,作為國小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

3、應該加強個案研究,選好個案研究對象,及時收集個案的信息,不斷分析總結,確保課題實驗數據真實、有效。

四、重要變更:根據評議專家意見,對課題研究所作的重要調整(可加頁)

根據專家評議意見,結合課題實際,課題組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對課題研究作出適當的調整:

1、關於概念界定: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穫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曆程,結合語文課標要求的年級作文訓練點,教會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要結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兼顧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求,把作文訓練要求和學科內容結合起來。

2、關於課題研究目標:第一個目標刪去“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對應的研究問題刪去兩個:(4)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6)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調整為:

研究目標:

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轉變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強調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研究能力。

讓學生逐步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積累學科生活素材,善於把握課堂上精彩內容。能在各科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把作文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能把各科學習中的見聞、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實記錄,在快樂作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

(1)作文教學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研究;

(2)學科作文教學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學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學科學習和作文關係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把方法順序重新調整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調查問卷、文獻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pd7d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