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信息簡報 >

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為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落實我省“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任務,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5%,各地、各人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羣體,為加快建設科教強省夯實人才基礎。(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科協)

1.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廣電局、省社科院、團省委、省科協)

2.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保護學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科協)

3.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加強科學素質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團省委)

4.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開展英才計劃、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工作,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創新後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學院、團省委、省科協)

5.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廣泛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衞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鼓勵科學家、工程師、醫療衞生人員等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和生理衞生、自我保護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等科學教育活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體育局、省科學院、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6.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推動高等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大科學教師線上培訓力度,深入開展“送培到基層”活動,每年培訓1000名科技輔導員。(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協)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1.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衞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省科協)

2.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面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新需求,依託農廣校等平台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5000名以上。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幫助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3.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科技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範基地、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户,實現小農户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學院、省氣象局、省科協)

4.提升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脱貧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傾斜。開展興邊富民行動、邊境邊民科普活動和科普邊疆行活動,大力開展科技援疆援藏,提高邊遠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民族宗教委、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牽頭單位:省總工會、省人社廳)

1.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省廣電局、省社科院、省總工會、團省委)

2.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統籌利用示範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開展“五小”等羣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總工會、團省委)

3.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總工會、團省委)

4.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發揮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用,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發揮“科創中國”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推動相關互聯網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互聯網營銷師等羣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廣電局、省科協)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牽頭單位:省衞生健康委)

1.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依託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老年科技大學、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等,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衞生健康委、省廣電局、省科協)

2.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依託健康教育系統,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充分利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省體育局、省科協)

3.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組織,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衞生健康委、省科協)

4.發揮老科協橋樑和紐帶作用。團結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為科技進步、加快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建設現代化新龍江。(責任單位:省科協)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牽頭單位:省委組織部)

1.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找准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着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

2.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脱貧地區幹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發揮“龍江發展講壇”“龍江講壇”、龍江干部教育網絡學院等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平台的作用,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學院、省科協)

3.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

三、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在“十四五”時期實施5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學院)

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鼓勵將科普工作實績納入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指標體系,將科普工作納入相關科技創新基地考核內容。鼓勵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參與科普服務評價。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支持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等發展,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探索“產業+科普”模式。開展科普學分制試點。(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省科學院、省科協)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學共同體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建設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分類制定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指南。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鼓勵大科學裝置(備)開發科普功能,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科學院、省科協)

3.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開展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依託國家科技傳播中心等設施和資源,打造科學家博物館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激發全民族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通過宣傳教育、能力培訓、榜樣示範等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科學院、省科協)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協)

1.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大力開發動漫、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科協)

2.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推進圖書、報刊、音像、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科協)

3.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層、情景應用理念,加強“數字科普”建設。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加強“科普中國”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平台構建黑龍江科學傳播網絡平台和科學闢謠平台。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文博等深度融合,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脱貧地區傾斜。(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民族宗教委、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省科學院)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

1.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與宏觀指導。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規範和標準,建立健全分級評價制度。完善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推行科技館登記註冊制度和年報制度。推進符合條件的科技館免費開放。(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省科協)

2.創新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強實體科技館建設,開展科普展教品創新研發,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彙集平台,提升科技館服務功能。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運行機制和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以人工智能、VR技術、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託,加大數字圖書、數字文化、數字歷史、數字文物等載體的開發利用,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科協、省科學院)

3.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深化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活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體育局、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省科協)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牽頭單位:省科協)

1.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利用已有設施完善省級應急科普宣教平台,組建專家委員會。各地政府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地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在突發事件狀態下,各地各部門密切協作,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教育廳、省氣象局、省總工會、省科協)

2.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構建省域統籌政策和機制、市域構建資源集散中心、縣域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科學共同體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完善科技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推廣羣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科技志願服務隊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建立完善跨區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動。(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科協)

3.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開展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圖書館、社區書苑、社區大學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週、公眾科學日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瞭解和支持。(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學院、省科協)

4.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養聯盟,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推動設立科普專業。鼓勵醫療機構設立科普崗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廣電局、省科學院、省科協)

(五)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互鑑,推動價值認同,提升開放交流水平。(牽頭單位:省科協)

1.拓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渠道。圍繞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優勢和各類人文交流機制作用。開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計劃,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推動,促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團省委、省科協)

2.豐富國際合作內容。深入開展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雙多邊合作項目,促進科普產品交流交易。聚焦應對未來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類健康、災害風險、氣候變化等人類可持續發展共同挑戰,加強青少年、婦女和教育、媒體、文化等領域科技人文交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衞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廣電局、省氣象局、省婦聯、團省委、省科協)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保障。

建立完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協調機制,加強對《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指導。各部門將《科學素質綱要》有關任務納入相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省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溝通聯絡工作,會同各有關單位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地方各級政府負責領導當地《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地方各級科協牽頭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會同各相關部門全面推進本地區科學素質建設。

(二)機制保障。

完善表彰獎勵機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參照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辦法,在黑龍江省科技技術獎科技進步類評選中增加科普類成果。(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完善科普工作評估制度,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責任單位:省科協、省統計局)

(三)條件保障。

完善政策。推動完善科普制度體系,推動修訂《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探索我省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制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開展評定工作。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劃。(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省科協)

加強理論研究。圍繞新科技、新應用帶來的科技倫理、科技安全、科學謠言等方面,開展科學素質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深入開展科普對象、手段和方法等研究,打造科學素質建設智庫。(責任單位:省科協、省科技廳)

保障經費投入。各有關部門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各地政府按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省科技廳落實對科普理論研究、科普作品編創、科普服務等給予立項支持。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科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nbao/r3py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