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新版多篇)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新版多篇)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新版多篇)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 篇一

廣大市民朋友: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緬懷英烈、慎終追遠、悼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為在全社會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風尚,營造“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良好氛圍,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值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們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倡議:

一、倡導低碳祭祀,過“綠色清明”。告別祭祀陋習,倡導文明、低碳祭祀,採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網上祭故人等方式祭奠,也可採取獻一束鮮花、植一棵樹、讀一篇祭文、清掃墓碑等方式寄託哀思,做到綠色祭掃,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

二、倡導安全祭祀,過“平安清明”。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錯峯祭掃,提倡文明行車,文明行走,維護交通秩序;注重公共和個人安全,不攜帶易燃、易爆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覺維護祭祀場所公共秩序,遵守有關防火規定,不在山頭、林地、公墓內違規用火。

三、倡導節儉祭祀,過“生態清明”。勤儉是美德,要理性祭祀,做到不搞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堅持從儉治喪,自覺抵制不良祭祀方式,講求生態安葬,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四、倡導網絡祭祀,過“開明清明”。網絡祭祀作為一種新興祭祀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推崇。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新媒體等網絡平台,傳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風好家訓、追憶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表達對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

廣大市民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爭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中華美德的踐行者,爭做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過一個文明、綠色、平安、開明的清明節,並使其成為播撒文明、提升素養的窗口,為打造具有國際品質的生態宜居城市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合肥市文明辦

合肥市民政局

20xx年3月21日

清明文明祭祀倡議書 篇二

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社區居民朋友:

清明節即將來臨。在這個緬懷先輩、寄託哀思的時節,我們倡議:改變傳統的祭奠方式,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奠,提升**城市形象,爭做文明市民,弘揚文明新風。

一、轉變觀念,樹立文明祭祀新風。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樹立科學的祭祀觀,不搞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做到理性祭奠、節儉祭奠,以肅穆、環保、節約、安全的文明方式緬懷逝者。

二、講究環保,採取文明祭奠方式。自覺破除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煙花等陳規陋習,大力推行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開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祖儀式,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以及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等方式寄託哀思,提升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要樹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識,突出生態、環保、低碳理念,在祭祀過程中不亂扔雜物,不破壞草地樹木,不污染空氣河流,嚴防森林火災和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自覺維護環境的優美、整潔和安全。

三、以身作則,帶動社會文明祭祀。廣大黨員、幹部、國家公務員、共青團員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先行者,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羣眾。

四、遵守公德,崇尚尊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對在世老人要多關心,盡孝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逝去先人,要從儉辦喪事,文明祭祀。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講文明、樹新風,爭當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用文明行為扮靚文明城市,為國際商貿名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清明文明祭祀倡議書 篇三

文明祭祀倡議書

廣大幹部羣眾朋友們:

清明將至,為了秉承傳統,告別陋習,倡導文明新風,促進社會和諧,進一步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全民文明素質,在全社會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風尚,我們倡議:

一、文明祭祀。大力提倡鮮花祭奠、植樹祭奠、公祭悼念、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祭祀活動,以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寄託哀思,營造引導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二、科學祭祀。提倡科學意識,摒棄焚燒紙錢、冥物等傳統落後的祭奠方式。黨政機關公務人員以及廣大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帶頭人,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城鄉居民。

三、環保祭祀。樹立環保意識,自覺做到不在重要交通幹線及路口、不在城鄉大街小巷等公共場所燒紙錢、撒冥幣。做到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

四、節儉祭祀。遵守社會公德,崇尚尊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愛,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以節儉方式寄託哀思。

五、安全祭祀。嚴格遵守有關防火規定,不違規用火。做到不在山頭(本站☆)、林地、墓地燒紙焚香、點燃蠟燭、燃放鞭炮,杜絕各種不安全隱患的發生。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用文明緬懷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先祖、先賢、先烈的懷念之情,為建設幸福美麗新三都作出應有的貢獻。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 篇四

親愛的航大學子們:

在清明節這樣的傳統節日祭奠先人、緬懷逝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習俗。按照風俗,人們會上墳燒紙、燒冥物、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思念之情。這種方式既污染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隱患很多。為此,我們向所有在校大學生倡議開展大學生帶動全社會的文明祭祀。

一、轉變觀念,樹立文明祭祀新風。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樹立科學的祭祀觀,不搞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做到理性祭奠、節儉祭奠,以肅穆、環保、節約、安全的文明方式緬懷逝者。

二、講究環保,採取文明祭奠方式。自覺破除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煙花等陳規陋習,大力推行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開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祖儀式,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以及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等方式寄託哀思,提升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要樹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識,突出生態、環保、低碳理念,在祭祀過程中不亂扔雜物,不破壞草地樹木,不污染空氣河流,嚴防森林火災和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自覺維護環境的優美、整潔和安全。

三、以身作則,帶動社會文明祭祀。所有大學生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先行者,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羣眾和社會大眾。

四、遵守公德,崇尚尊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對在世老人要多關心,盡孝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逝去先人,要從儉辦喪事,文明祭祀。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帶動大家,講文明、樹新風,爭當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用文明行為扮靚文明中國,為我們的祖國做出積極貢獻。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 篇五

尊敬的xx:

您好!

20xx年寒衣節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倡導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特向社會各界及全體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安全祭祀,打造平安城市

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錯峯出行,儘量選擇公共交通,主動遵守交通法規。自覺維護祭祀場所公共秩序,遵守有關防火規定,不在禁放區及山頭、林地、墓區等區域焚燒祭物,不攜帶易燃物品,不燃放鞭炮,不在祭祀活動中妨礙和影響社會公共秩序與安全,保證祭祀活動安全、順暢、有序進行。

二、低碳祭祀,打造綠色城市

樹立文明意識、公德意識,不在市區、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和小區、景區、樹林、草地焚燒紙錢、拋灑祭品。倡導採取家庭追思、社區公祭等方式祭奠故人。樹立環保意識,做到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共同維護優美整潔的環境。

三、節儉祭祀,打造生態城市

樹立厚養薄葬的現代理念,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祭之豐不如養之厚”,對在世老人多盡孝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祭奠已故老人,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以節儉方式寄託哀思。四、人文祭祀,打造感恩xx。

積極參加緬懷革命先烈、紀念名人名賢等活動,感恩先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媒體等網絡平台,傳播優秀家風、家德、家訓,追思先輩功德,見賢思齊。倡導文明祭祀,推動殯葬改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我們的共同願望。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爭做文明祭祀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為建設綠色文明的xx,打造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文明祭祀的倡議書 篇六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倡導綠色殯葬、文明祭祀,確保市民朋友在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環境中祭奠親人,我們特向轄區居民發出倡議:

一、倡導文明祭奠新風。自覺破除焚燒紙錢香燭等陳規陋習,摒棄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動,大力倡導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

二、強化社會公德意識。注重生態、環保、低碳,在掃墓祭奠過程中不亂扔雜物,不破壞草地樹木,不污染空氣河流,自覺維護環境的優美整潔。

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在市區禁放區域內不購買、燃放煙花爆竹,不製造產生噪音,嚴格遵守有關防火規定,不違規用火。

四、堅持文明出行交往。提倡乘坐公交車或步行前往掃墓地點,如駕車出行,要相互禮讓,自覺遵守有關部門管理疏導,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廣大市民朋友們,讓我們迅速積極行動起來,把清明祭祀活動淨化為懷念先輩親人、傳承歷史文化、塑造時代精神的文明行為,讓清明節成為更加安全、文明、和諧的節日,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用文明緬懷、關愛社會、關愛自然、關愛他人的實際行動,展示福州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為建設文明福州做出我們的貢獻。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3wq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