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讚美老師的童謠詩歌五首(精品多篇)

關於讚美老師的童謠詩歌五首(精品多篇)

關於讚美老師的童謠詩歌五首(精品多篇)

教師讀書隨筆 篇一

一、《瓦爾登湖》

總是喜歡在夜幕深鎖的時候,點上一盞薰香燈,在氤氲繚繞的煙霧中,斜靠在牀頭,看自己喜歡的書。

喜歡《瓦爾登湖》的序言: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説,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很深,甚至會覺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有人説,《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只有心靜下來的人,才有可能讀得進去。

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中,難以得到片刻的安寧。我想不止是我,每一個人都會需要安靜地獨處時間,非常需要安靜地、好好地讀完一本書。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們都會受傷,只是,當我們受傷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像梭羅一樣,用孤獨來治療孤獨。傷心、痛苦、失望纏繞着我們,我們總是將自己的傷口展現在外面,能做到像他那樣忽視自己傷口存在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梭羅的一生簡單孤獨,卻散發着濃郁的芬芳。大師級的人物心境自是常人所不易達到的。因為世俗,常常片面的理解孤獨的涵義,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地求、舍、得的過程。你追求什麼,就必須捨棄什麼,方能獲得什麼,失去心中摯愛的痛,梭羅和兄長同時愛慕的女孩艾倫嫁給牧師以後,他説,不要給我愛;相親相愛的兄長病逝,他又説,不必給我金錢和榮譽。他要什麼?他有什麼?他似乎只剩下生活的真理,於是,他選擇遠離喧囂,獨自來到瓦爾登湖邊的山林裏安靜的地方,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裏,過着從容不迫的生活,聆聽生活的教誨,感悟人生的真善。二十六個月的時間,完全孤獨地生活在湖邊。

俗人偶爾也會學着品位孤獨,試圖做出某些與眾不同的舉動,面對着人生的失意與考驗,卻總也逃不出抱怨的怪圈。劉鏞曾經説過一句話:雌伏是為雄飛,而非隱退。面對失意常常需要的是能夠讓心安靜下來的大智慧,正是因為如此,梭羅才能寫出如此安靜孤獨寂寞的書,才能寫出瓦爾登湖的寧靜與淡泊。

二、情深不壽

夜深人靜,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倚牀而坐,隨手翻開《紅樓夢》。書,早看過很多次,但奇怪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到黛玉焚稿,自有千般滋味在心頭。用情至深的執著讓本來就虛弱不堪的黛玉在妙齡之際落得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慘結局。一個愛字傷多少人,掩卷而思,腦海中電光石火一閃念地出現四個字――情深不壽!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小時候,童話書裏就不止一個故事裏講到什麼國王和王后過着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后因病去世,姑且不去討論這些故事這麼編寫的是為什麼埋下伏筆,但這樣的故事確實告訴我們,擁有深情愛的那種生活是難得長久的。真的長久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得平淡起來,也就沒有那麼的感動人心。長大後,知道的比以前多,喜歡林黛玉,卻感傷她的不幸;喜歡三毛,卻為荷西的早逝而惋惜;喜歡王志文演的《過把癮》,一對爭吵不休的夫妻在意識到對方的重要性時,丈夫得不治之症。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無一不是因為感情太好太執著卻沒有善終而感人。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有個比我大很多的同事,夫妻兩個人的感情真的很好,妻子時常用很自豪的語氣對我們説丈夫如何疼她。誰都沒想到結婚不到一年,丈夫因為車禍去世。我第一次聽説死亡原來如此近,再看他妻子自然是痛不欲生、哭得肝腸寸斷,恨不得也跟去的好。那時候的我還不懂事,只是聽到有同事説這麼一句話:“夫妻的感情太過好容易遭天嫉妒。”當然,也不是支持夫妻之間要吵吵鬧鬧,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和對待眼前周圍的事物才是最平和的心態。

我以前常以為緣是天定,份是人為,可一直到現在才發些話只是人們對自我的一種安慰,每個人的命運已經是天註定的,緣也好份也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愛、聚;痛、散;生死離別原來就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旅程,沒有完美的愛情,也沒有完美的人生。太過完美就會產生一些缺憾,大悲和大喜都太傷人。如煙火,霎那間的絢麗奪目後便是永久的沉寂。無獨有偶,看到有本書上提倡做一個低温戀人,説的是一位男士在經歷一次戀愛的時候,為得到女孩的歡心,時而徹夜徘徊在女子的家門前,時而出其不意的為女子做着某些很難得的事,可惜的是如此情深意重卻依然留不住女孩離去的腳步。後來再次戀愛的時候,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去做那種傻事,反而與現在的妻子之間過着一種平淡的夫妻生活。他的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我不再為任何人説什麼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的話,我不再為任何人做沒有意義的事,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愛自己的妻子,愛,不能讓我們用熱情來揮霍,更無法透支。”

愛情,在每個人心裏都該是神聖的純潔無暇的,只是不要期望太高,平平淡淡才是真,佛家常説“平常心是道”大概也包涵這個意思吧。畢竟“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温潤如玉。

教師讀書隨筆 篇二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與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着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與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教師讀書隨筆 篇三

《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

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

教師讀書隨筆 篇四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裏想着,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與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p4v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