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有關冬天的詩句多篇

有關冬天的詩句多篇

有關冬天的詩句多篇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一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排冬嚴,日就長日辭長夜。

日光紅灑,桂枝下的薄霜雖還沒有消卻,但温和的氣息已排去嚴冬的寒冷,漸長的白晝已代替那漫漫的長夜,春天已經來了。

春景在詩人筆下更是絢麗多彩,杜甫《絕句》詩云: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天麗日當空,春風送暖,草木滋生,花香鳥語,報春的頭者?家燕從遙遠的南方歸來,泥喃於樑檐之下。

要説春天最美的特徵是什麼,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又隔數重水,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這裏,詩人生動形象地用一個“綠”字來概括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大千世界,用“綠”字來傳遞春的信息,不能不説是絕妙之筆。

王維《遊春曲》説:

萬樹紅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杏花、春風、綠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徵了。

宋代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聯繫在一起,更是一首廣為傳誦的詠春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好一枝出牆的紅杏,向人間報春來了。從科學來説,春天的物候指標最好是什麼呢?不少詩人喜歡以樹木抽青來表示。正如宋代張?頡讀⒋號汲傘肥?疲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

但各種樹木抽青的時間又不同,哪種樹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標呢?看來,詩人推薦楊柳了。杜甫《臘日》詩云:

白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白居易《楊柳枝詞》: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人們從麗日氣息中,從花香鳥語中,從楊柳青青中感覺到春天到來。但陳師道的《春懷示鄰里》,對春天描寫不限於山水花鳥,這首詩卻寫了小動物的活動:

斷牆着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

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着塵沙。

風翻蛛網開三面,雷動蜂窠趁兩衙。

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在雨後潮濕的斷牆上,蝸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隨着它彎彎曲曲的行跡,組成了像是篆體的文字;燕子佔據連行腳僧也走了的百年老屋,在那裏銜泥作巢,安下家來;蜘蛛殷勤地吐絲結網,張捕獵物,但蛛絲畢竟太細,一陣風來吹斷了許多,需要重新修補,才能成網;四出採花的蜜蜂早晚兩次嗡嗡成羣地排成行列趕回蜂窠。這些常常不為人們注意的小動物,也是春天繁忙熱鬧景象的一部分,陳師道潛心觀物,注意到了點綴春光的這些角落,説明他觀察之細和狀物之巧。

那麼春天究竟是從哪一天開始呢?古代人們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作為春季的終日。然而從氣温來看,立春節氣內,許多地區仍有低於零度的氣温和飛雪漫天的天氣。把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那是太早了。如李白《塞下曲》就寫道: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還沒有春天的景色。唐代張敬忠《邊詞》也寫道:

五原春色舊未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五原即今日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二月還不見楊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凍,長安已花落了。這種現象是如何解釋呢?原來我們感到氣候的冷暖,並不是直接隨太陽光的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而是隨大地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放出的熱量的多少而變化的。從立春開始,大地差不多遲兩個月才積累到足夠的熱量。因此,最科學的分法,還是氣候學上的分法,以温度為標準,以五日為一候,候平均氣温在攝氏十度以下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間為春秋。按照這個標準,再參照物候變化,就可以看出,地區不同,高低差異,春天到來就有早有遲,居留時間也就有長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開始於二月下旬,長江流域的春天開始於三月間,京津一帶須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龍江的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後,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處於冰天雪地之中終年沒有春色。

春天的腳步首先來到江南,唐朝詩人王灣的《江南意》一詩,以敏鋭的感受,報導江南春來早的消息:

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從來觀氣象,唯向此中偏。

詩中最後兩句説,從來觀察季節氣象變化,只有在這裏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別出新意,是詩中最動人的詩句。殘夜未盡,太陽就已經從海上湧現,似乎是殘夜帶來光明。“江春入舊年”是説春天的起步早,好像從舊年底就已開始,也就是説,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殘廢,江春入舊年”這兩句,在唐代已成名句。以至於唐代宰相,著名文學家張説,將這兩句詩親手寫在辦公的政事堂上,讓朝內的其它讀書人仔細觀摩學習。唐僖宗時的詩人鄭谷,也寫一首七絕詩:“一卷疏蕪一百篇,名成來敢暫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句能令萬古傳。”詩的意思是:我這一卷詩中雜七雜八有詩百篇,現在雖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賴以成功的這些詩作。可它仍怎麼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殘夜”,這一句就可以流傳萬古了。詩中的“筌”是捕魚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魚以後就忘了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這是白居易《憶江南》詞。雖説江南春好,但並非天天豔陽晴空。春天是個天氣多變的季節,特別是春末夏初的時候,江南氣候更是陰晴不定。唐代詩人劉長卿《別嚴士元》詩云: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闔閭”即蘇州城,相傳為春秋吳王闔閭所建。詩中“春寒陰復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氣的特點。這是冷暖氣流在江南地區互相對峙的結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節,正如汪藻《春日》詩云: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旁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田野碧綠,鷗鳥悠閒,桃花出籬笑,過午有雞叫,但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春雨連綿。

春雨瀟瀟,春意盎然。詩人們曾對春雨起了許多雅號。戴叔倫《蘭溪棹歌》:“蘭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春雨總是和春花聯在一起。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人夜而不寐,從今夜的雨聲聯想到明朝的賣花聲,從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彷彿聞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寫出春雨杏花之間的訊息。

春天雨水充沛,對春耕春種大有好處,俗話説:“春雨貴如油”,冬耕之後,土?襖鎿?彼?懷〈河曜倘蟠蟮兀?終嫦蠡平鷚謊?蟆6鷗υ凇洞閡瓜燦輟分幸魎械潰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裏,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

春雨彷彿很知時節,適時而來,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民抓緊這個寶貴時節,備耕積肥,耕翻土地。李紳《古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穫季節。

多霧也是春天天氣的一個特點。唐代書法家張旭《山行留客》描寫道: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為雲霧水氣很大,即使晴天也會把衣服沾濕。

春季在江南地區氣旋很多,雷雨經常發生在內陸地區,而且雷雨出現最高峯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聞雷》就寫道:

瘴地風霜早,温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正月雷聲始動,這雷聲驚醒了蟄伏中昆蟲。當然,這雷聲並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蟲類也並不是真正被雷聲所驚醒。不過,驚蟄前後不謀而合地出現春雷卻是事實。春雷多是熱雷雨,入春以後,氣温回升,東南海洋上的暖濕空氣活躍,冷暖空氣交鋒,空氣變得不穩定了,雲中有強烈的上升下降氣流,導致雷電現象產生。

由於我國幅員廣大,地形多種多樣,春光處處不一樣。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較均勻,有明顯的春和、夏熱、秋爽、冬寒的四時變化。但是在雲貴高原,濕潤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華南無冬區時裏,春季沒有起點,秋季沒有終點,並且乾濕季節明顯。唐代詩人柳宗元在廣西柳州作《二月榕葉》詩云: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竟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這首詩意思是説,二月是中原桃李爭春的時候,但在柳州的榕樹,卻於此時落葉最多,使人迷惑不解,這是春天還是秋天。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歸去,喚取歸來同往。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二

論文摘要:作為“詩史”,杜甫敍事詩的文化批判功能除依賴於對詩歌整體思想內容的理解外.還表現在杜甫有意識地藉助語言本身的力量去實現這種功能。如對較敏感的事物進行表述時採用能指與所指差異較大的詞語,大量運用非陳述句式,使用具有批判力量的修辭格等。

唐代是封建歷史上一個思想比較開放的時期,這種時代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唐詩的極度繁榮。但即使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裏,文化霸權仍然存在,詩人們仍不能毫無忌憚地寫作。尤其是安史之亂前後,社會動盪到了極點,文化霸權也由隱而顯,杜甫因房琅事而受冷落並最終被逐出朝廷便是文化霸權的結果。這個時期,許多詩人因懾於這種霸權而紛紛放下手中的筆。作為一個敏感而又愛國的詩人,杜甫不可能面對國家的危機而無動於衷,他要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去揭露黑暗的社會,因此他以更大的熱情投人到寫作中,最能代表杜詩現實主義風格的以新樂府詩為代表的敍事詩大多寫於此時。但杜甫畢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不可能遊離於那個社會之外,因此他也要受到文化霸權的制約,對當朝統治者進行評判和指責時也有所顧忌。但讀者從杜甫敍事詩尤其是新樂府詩中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文化批判力量的存在,這種力量一方面依賴於詩歌作為一個整體,必然會表現出一定的思想傾向;另一方面,也是人們所普遍忽略的一點,就是杜甫有意識地藉助語言本身的力量去實現文化批判的功能。

一能指和所指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所提出來的兩個概念,分別代表概念和音響形象,此處借用這兩個概念並把能指界定為語詞所代表的概念本身的意義,把所指界定為語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實際意義。

能指與所指之間可以是統一的,但也可以是有所差異的。杜詩中對一些比較敏感的事物的表述便體現了有所差異的一面。表面的能指是為了迴避潛在的危險,是對文化霸權的妥協,而真正的所指是對當時社會的揭露與批判,是對文化霸權的顛覆。

(一)人稱

1.能指:第三人稱,泛指汁所指:第一人稱,特指。如:

(1)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兵車行》)

(2)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哀江頭》)

(3)樹枝有鳥亂鳴時,歎色無人獨歸客。(《光祿阪行》)

(4)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新安吏》)

(5)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放旗紅。(《冬狩行》)

以上各例的能指與所指之間仍是由人到人的關係,只是人稱和指稱範圍有變化,例(1)的“道旁過者”、例(2)的“少陵野老”、例(3)的“獨歸客”、例(4)的“客”、例(5)的“老翁”等語詞的能指都是第三人稱,是泛指,而其所指均應是“作者自謂”,是第一人稱,是特指。相對而言,其所指的第一人稱、特指比較敏感,潛在的危險性更大,而換用能指的第三人稱、泛指有利於淡化矛盾,迴避危險,對意義的表達也不會產生影響。

2能指:客觀事物或他人,所指:特定的人。女口:

(6)楊花雪落在白孩,青烏飛去街紅巾。《麗人行》

(7)後來鞍馬何遙巡,當杆下馬入娜菌。《麗人行》

(8)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哀江頭》

(9)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新安吏》

(10)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

例(6)“楊花”和“白蕉”的能指為兩種植物,所指分別為楊國忠和耽國夫人;例(7)“後來鞍馬”的能指為配有馬鞍的馬,所指為楊國忠;例(8)“明眸皓齒”能指為人身體的兩部分,所指為楊貴妃;例(9)..了卜射”,(杜詩詳註)的解釋為:“子儀時已進中書令,而仍稱其舊官,蓋功著於僕射,而御士卒寬,就其易曉者以安之也。‑Ulces2s,此説一經產生,其後諸家註釋均依此説。但筆者認為此説值得商榷,“了卜射”的能指為一種官職名,所指為郭子儀,能指用“僕射”而不用“中書令”是全詩用語特點的必然結果。《新安吏》一詩的寫作內容是比較敏感的,因此對一些較敏感的人與物,如“客行新安道”的“客”和“新安”,詩人都採用能指與所指之間差異較大的詞語,對郭子儀這樣一個安史之亂時期的敏感人物,詩人稱其舊官,主要是為了迴避潛在的危險,而不是“就其易曉者以安之”。例(10)“武皇”的能指為漢武帝,所指為唐玄宗,武帝喜開邊,唐玄宗亦好開邊,當時不便直斥,故比之武帝。

(二)地名。能指:舊稱或泛稱*所指:今地、特稱。如:

(11)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新安吏》)

(12)中男絕短刁、,何以守王城。《新安吏》)

(13)我軍收相州,日夕望其平。《新安吏》)

(14)草中孤兔盡何益?天子不在咸陽宮。《冬狩行》

(15)回略大荒來,堵函蓋虛爾。《塞蘆子》

例(11)的“新安”,《杜詩詳註》的解釋為“《唐書》新安,隋縣”。由此可見,其能指為隋代的一個縣,而其所指為唐縣。例(12)的“王城”,(杜詩詳註)的解釋為:“唐之東都,即今之王城。”可見其能指為周朝的某地,所指為“唐之東都”。例(13)的“相州”,參照(杜詩鏡銼)對(洗兵馬)“只殘鄴城不日得”中“鄴城”的解釋:“舊唐書:相州屬河北道,天寶改鄴郡,乾元改鄴城”。《新安吏》一詩寫於乾元二年,可見“相州”一詞能指為一古地,而所指為今地鄴城。例(14)“咸陽宮”的能指為秦,所指為長安。以上四例能指均為古地,所指為今地。例(15)的“大荒”,(讀杜心解)的解釋為:“統日‘大荒’,不敢斥言靈武也。可見其能指為泛稱,所指為特稱。

(三)其他。能指:普通名詞或虛有事物,所指:諱語或忌語。如:

(16)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新安吏》

(17)豈意絨難料,歸軍星散營。《新安吏》

(18)泉有巨魚長比人,丹砂作尾黃金蜂。《沙苑行》

(19)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往城北。《哀江頭》

(20)荒戍之城五色古,東郭老人住青丘。《錦樹行》

例(16)的“天地”,《讀杜心解》解釋為:“‘天地無情’,固是為朝廷諱。”f31(}s3)例(17)的“歸軍”,《杜臆》解釋為:“此不言軍敗而言歸軍,亦諱之也。(”,,例(18)的“泉”,《杜詩詳註》的解釋為:“唐諱淵,故改泉。”例(19)“胡騎”的能指為少數民族騎兵,所指為安祿山叛軍,《哀江頭》一詩寫於至德二載春,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且杜甫身陷長安,對安之“叛軍”性質有所顧忌,故採用無潛在危險的“胡騎”。例(20)的“東郭老人”和“青丘”,《讀杜心解》解釋為:“‘東郭老人’非公自號,‘青丘’非寓夔地名,蓋因‘小兒’、‘惡少’等語,太覺顯斥,自隱其名,而託為子虛、無是之人,以避時忌耳。

以上諸例能指與所指之間均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這些詩都表達了對君主或朝廷行為的不滿與指責,而這種不滿與指責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危險。但這種危險並不是在所有的詩中都存在,所以詩人在某些詩中也採用了一些能指與所指之間沒有明顯差異的詞語,如(洗兵馬》“只殘鄴城不日得”中的“鄴城”,“郭相謀深古來少”中的“郭相”。而同寫於乾元二年的《新安吏》,為了迴避潛在的危險,表達同樣所指的詞分別換成了能指不同的“相州”和“僕射”。

二在詩歌尤其是敍事詩的創作中,從語氣的角度講,陳述句應是應用最多的一種類型。但陳述句只是述説一個判斷,描寫一種德性、情狀,敍述一個動作或變化,不帶強烈的感彩。

而杜甫以新樂府詩為代表敍事詩要達到“諷興當時之事”(元鎮《古題樂府序》)的目的,必然要融人詩人的感情。由此,杜甫在詩中大量運用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等非陳述句式。通過這些句式,打破讀者的慣常思維,使讀者以一種新的角度去審視社會,進而對社會乃至自我認識方式作出積極的探索,從而使詩人的“諷興”目的得以實現。

(一)疑問句

疑問句,或有問無答,或自問自答,或無疑而問。一方面,為讀者提供一個條件,引導其主動思索、判斷,讓內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另一方面,加強語氣,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情刺激,引發反思。

1一般疑問句。如:

(21)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哀江頭》)

(22)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歲晏行》)

(23)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蠶谷行》)

(24)肉味不足登鼎蛆,何為見羈虞羅中?(《冬狩行》)

(25)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無家別》)

以上諸例都提出了一些詩人似乎知道而又無法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是與詩人同時代同命運的人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顯示出了詩人對世事的關注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引導讀者關注同樣的問題,在漸深、漸全面的思考中自覺地揭示出事物的內在本質。

2.設問句。如:

(26)士卒何草草?築城憧關道。(《潼關吏》)

(27)四部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無家別》)

(28)東至集壁西樑洋,問誰腰鐮胡與羌。(《大麥行》)

(29)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哀江頭》)

(30)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翼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極穩稱身。(《麗人行》

以上諸例均自問自答。“問”,引人注意,啟發讀者思考;“答”,強調答案,顯示出主體的參與,使所述更可信、更有力度。一問一答,使讀者在思考中接受詩人的觀點,給讀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從而強化批判效果。

3.反問句。如:

(31)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

(32)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新婚別》

(33)人生有離合,豈擇盛衰端?(《垂老別》

(34)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北有昭君村?(《負薪行》)

(35)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

以上諸例均屬無疑而問,使用問句形式的目的在於加強語言的力度,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從而不自覺地引導讀者去思考隱藏在這肯定的判斷後面更深層的東西。

(二)感歎句

感歎句是情感達到高峯時所採用的一種句式,是慷慨激昂、激情萬分的爆發和噴湧。詩人面對家國之大不幸,情何以堪!如此之激情會深深地感染讀者,產生心與心的交流,從而使讀者自覺地接受詩人的觀點。如:

(36)鳴呼房魏不復見!秦王學士時難羨。(《折檻行》)

(37)朝廷雖無幽王禍,得不哀痛塵再蒙!鳴呼,得不哀痛塵再蒙!(《冬狩行》)

(38)喪亂死多門,鳴呼淚如在!(《白馬》)

(39)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哀王孫》)

(40)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知土!(《貧交行》)

(三)祈使句

祈使句,感情有強弱之分,強而堅定的為命令或禁止,弱而委婉的為祈求、勸請、建議或勸止。杜甫新樂府詩所用祈使句基本上全為後者。這種弱而委婉的表達是詩人較為低下的身份地位所決定的,這種表達同時也顯示了其所述是詩人的衷心之語,顯示了詩人對世事的關切。如:

(41)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新安吏》

(42)請囑防關將,懊勿學哥舒。《漁關吏》

(43)莫愁父母少黃金,天下風塵兒亦得。《錦樹行》

(44)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歲晏行》)

(45)不勞烈士淚汾沱,男谷女絲終復歌。《蠶谷行》)

杜甫的新樂府詩運用了大量的非陳述句式以增強其文化批判力量,而這種非陳述句式使用位置的不同也會影響表達效果。當一個非陳述句出現在詩尾時,它會產生一種言盡而意不盡的效果。杜甫的新樂府詩共32首,有25首的結尾都用了非陳述句。其中用疑問句的10首(《沙苑行》、《悲青阪》、《塞蘆子》、《洗兵馬》、《無家別》、《大麥行》、《光祿阪行》、《負薪行》、《最能行》、《歲晏行》),用感歎句8首(《貧交行》、《哀王孫》、《垂老別》、《苦戰行》、《去秋行》、《冬狩行》、《虎牙行》、《白馬》),用祈使句的7首(《新安吏》、《漁關吏》、《新婚別》、《麗人行》、《錦樹行》、《自平》、《蠶谷行》)。

杜甫的敍事詩在表達上多采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但這種平鋪直敍的手法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也很難實現“諷興”的目的。為解決這一矛盾,杜甫除用前述兩種方式外,還運用了一些極富表現力的修辭格。

(一)對比。如:

(46)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擾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兵車行》

(47)去年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去秋行》

(48)去年米貴閲軍糧,今年米戲太傷農。(《歲晏行》

(49)富豪有錢駕大封,貧窮取給行碟子。(《最能行》

(50)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錦樹行》

例(46)“生男”和“生女”相對比,先是將傳統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反其道而用之,提出“生男惡”和“生女好”的反傳統論調,激起波瀾,接着對其原因進行對比解釋,從比較中揭示出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例(47)去年之“臂槍”和今年之“白骨”相對比,暗示了戰爭的殘酷。例(48)“去年米貴”和“今年米賤”對比,揭示出收成的好壞並沒有改變農民的命運,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批判。例(49)“有錢”之“富豪”與“無錢”之“貧農”所駕船隻比較,顯示出貧富之差距。例(50)“聖賢”之“薄命”與“奸雄惡少”之“封侯”對比,顯示了詩人對世事不公的深沉反思。

(二)比喻。如:

(51)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兵車行》)

(52)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哀王孫》)

(53)豈意絨難料,歸軍星散營。《新安吏》)

(54)青鈴宵子困泥途,白馬將軍若雷電。《折檻行》)

(55)黃門飛鞍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麗人行》)

例(51)是一個弱比,將人喻成“犬與雞”,寫出了徵人的地位之低與命運之悲慘。例(52)以“豺狼”喻安祿山,以“龍”喻唐玄宗,寫出了詩人對安祿山之憎惡,對唐玄宗的尊重。例(53)以“星散”喻兵敗後的士卒數量少而又無組織的散亂狀態。例(54)以“困泥途”喻“青拎宵子”仕途之坎坷,以“若雷電”喻“白馬將軍”之勢焰驚人。例(55)以“不動塵”形容馳馬輕快,亦喻騎術高超,但如此之高超騎術不是為國安邦,而是“送八珍”,實乃一大諷刺。

(三)誇張。如:

(56)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新安吏》

(57)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在!《白馬》

(58)禽獸已斃十七八,雜聲落日回蒼官。《冬狩行》

(59)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兵車行》

(60)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悲陳陶》

例(56)通過“眼枯見骨”的誇張,寫出了徵人與送行者的悲痛心情,也襯托出“天地”(朝廷)之“無情”。例(57)通過“淚如鑲”的誇張,寫出悲之深,襯托出“喪亂死多門”之慘。例(58)以“落日回蒼彎”的誇張襯托殺聲之大。例(59)以“哭聲幹雲霄”的誇張,一方面寫出哭聲之大而眾,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徵人有去無回的命運,有力地鞭糙了統治者窮兵默武的開邊政策。例(60)以“血作水”的誇張寫出了在陳陶一役中犧牲人數之多。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三

幾年前,收到山東張曉楠寄來的一本自印的小書。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我發現這些小詩雖然還有點稚嫩,但藴函着作者的天賦和潛質,像一株沾滿露珠兒的小花,散發着淡淡的幽香。我吟唱着這些小詩,像一隻小小的鳥兒,在他那小小的詩園裏徘徊和飛翔。詩中那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意象,不斷地在我眼前跳躍,點亮了我的眼睛。在《雪地上的鳥兒》這首詩裏,他是這樣描寫雪地上的村莊和雪地上的鳥兒:當村莊/像一隻只雪狗/安靜下來/三三兩兩的/鳥兒,便成了/雪地上/跳動的音符。把村莊喻作雪狗,把鳥兒喻作音符,鮮活而且形象。這些詩句,雖然新鮮,但觸及的畢竟只是事物的表象。如果作者僅僅滿足於這一點,給人讀後會有“膚淺”之嫌。曉楠沒有就此打住,而是繼續深入地寫雪地上的小鳥:餓了,就停下來/三撓兩撓/冬天就露了餡/三撓兩撓/冬天就開了懷//冬天被鳥兒撓得露了餡,冬天被鳥兒撓得開了懷。讀到這裏,讓人不再僅僅感到“新”,而且感到“奇”了。詩人不僅選擇新鮮的角度,而且善於捕捉靈動的鏡頭,把冬天雪地上的鳥兒不僅寫活了,而且寫神了,真可謂神來之筆。

看完這本小書,我同曉楠誠懇地交換了一次意見,旨在鼓勵他,期望他能向新的台階攀升。我除了肯定他的優點以外,還指出了他的不足,期待他在詩的本質上下功夫,不斷擴充兒童詩的容量和內涵。後來,我又讀到他的一些詩,感到他的詩在向生活的深度開掘上,邁出了一大步。他的《小樹有自己的方式》一詩,這樣寫道:樹葉落了/樹葉落了/這是小樹,撒下的/一隻又一隻腳印//不要説小樹/不能行走/小樹以自己的方式/丈量夢想//樹葉落了/樹葉落了/這是小樹,放飛的/一片又一片羽毛//不要説小樹/不能飛翔/小樹以自己的方式/追逐光亮。小詩由“樹葉落了”生髮開去,展開豐富的想像。整首詩八節四段,實際上是由一連串豐富的想像構成。如果把其中的每一個想像喻為一顆珍珠,穿起來就是一串閃閃發光的項鍊。這種想像奇特、意境清新的小詩,簡直就是一桌想像的盛宴,對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激發少年兒童的想像力是十分有益的。

2006年夏天,曉楠的第一部詩集《葉子是樹的羽毛》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讀後,欣喜不已。我尤其喜歡他的《腳印》,僅管這首小詩只有八行,卻留給我較多的回味餘地。請看:一隻小耗子跑過去/留下一串腳印//一隻貓咪跑過去/留下一串腳印//貓咪和耗子不友好/總是追追趕趕的//腳印們可不管這些/湊在一塊竊竊私語。這首小詩使我想起了大人和孩子。有時大人們之間存在着這樣和那樣的恩恩怨怨,而孩子之間卻是那樣地友好。小詩不小,寫出了大主題,寫出了人性化的美。我同樣喜歡他的《拱破鄉村夢境》:綠意,綠意/拱破鄉村夢境/張眼望時/四周先綠了。詩從“綠”拱破“鄉村夢境”切入,這個切入點選得太好了。接着,詩人寫道:那些最初/睜開眼睛的/是爬滿/枝梢的芽苞/那是一盞盞/夢幻的燈呢/照在哪兒/哪兒綠色泛起。把芽苞喻為夢幻的燈,把大地照出一片新綠,比喻新鮮而靈動。寫了芽苞,詩人接着寫鳥鳴:那些最初/張開嘴巴的/是雀躍/枝頭的鳥鳴/那是一滴滴/飽滿的節氣呢/濺落下來/就是一片綠地。鳥鳴是飽滿的節氣,這節氣濺落了,竟變成一片綠地。小讀者也許不會注意,鳥鳴和節氣本無自然聯繫。這裏,作者卻有意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其用意是在於給讀者一個巨大的甚至是遙遠而曲折的想像空間。這麼大的想像空間,是需要讀者去填充的。學者詩評家孫紹振先生,把這種創作手法稱之為“遠取譬”。用這種創作手法創作的詩歌作品,會大幅擴大詩的容量和內涵。詩的最後一段:感悟一冬的村莊/終天敞開/緊閉的心扉/而冒失的燕子/匆匆趕來/不小心,碰了/滿鼻子的綠……最後這一段,尤其是最後兩句,是我的最愛。一個詩人僅僅用眼睛去看,而不是用心靈去感受,是絕不會寫出這樣奇妙的句子來的。當然,這部詩集也還有點不足。比如詩的題材還不夠寬泛,有少數詩還較粗糙,缺少精心打磨。但畢竟是瑕不掩瑜,這部詩集仍是近幾年出現的一部優秀的詩集。

想像,是詩歌的翅膀。這個翅膀要想飛起來,作者就要深入生活,紮根在生活的底層,關注現實,關注人生。如果詩人一味地把自己關在小屋子裏,圈在小天地中,創作出來的只能是盆中之景,缺乏大氣勢,缺少田園阡陌的泥土氣息。曉楠深諳這一點,他決心走出去,同廣大少年兒童打成一片,想兒童之所想,愛兒童之所愛。我想,他一定會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詩篇,開創兒童詩輝煌的明天。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四

詩歌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通過學生反覆朗讀吟誦,有助於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意境,這種效果是教師的分析講解達不到的。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説過:“情感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字意義反在其次。文字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所以,朗讀、吟誦是詩歌教學的法寶。一位教師在教學二上《水鄉歌》時,關注到這首詩的一問一答,頗有情趣,就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朗讀。

剛開始,學生沒有關注到一問一答的句式,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標點符號,學生恍然大悟,開始自己練習,等到學生讀熟時,教師開始實施一問一答的“對詩”,教師問學生答,饒有情趣;接着,師生開始變換角色練朗讀,一會兒變成孩子的小夥伴,一會兒變成旅遊者,一會兒又變成外國人……漸漸地,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越讀越自豪,水鄉的特點:水多、船多、歌多也深入人心,已無需教師多講,這就是朗讀的妙處!

二、想象詩歌意境,浮想聯翩意味長

《四季的腳步》一詩,表現了四季明顯的特點,體現了美好的意境,如何引導學生體會?想象和聯想又是一個錦囊妙計。教師緊扣“綠草和鮮花趕來報到”一句,引導學生想象――你彷彿看到什麼情景?綠草和鮮花是怎樣趕來報到的?”通過師生交流,一幅幅五彩斑斕的春天畫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春天,對美好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朗讀就聲情並茂,繪聲繪色。學生讀到“冬天的腳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來”一段時,教師故意設疑:“冬天很冷哦,你為什麼這麼喜歡?”這一問,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冬天可好玩了,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以滑雪”“溜冰”“拍雪景”……爭先恐後的發言聲不斷,此時,再讀詩句“呼呼,呼呼,雪花在歡快地舞蹈”時,每個人的嘴角都漾着微笑,語氣透着歡樂。可以説熱愛四季,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之情毋庸多言,學生都已經沉浸其中了。

有了想象的翅膀,文字就還原成了畫面,帶給人愉悦的閲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的體驗也水到渠成。

三、體會詩歌情感,感同身受引共鳴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恬淡平和,意境優美,清新素樸,給人美好舒適的感覺,如若不聯繫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很難體會到詩人的情感。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在課堂接近尾聲時,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請學生回憶民間傳説中《牛郎織女》的故事,明明是“盈盈一水間,默默不能語”的悲情結局,為什麼在郭沫若的詩中卻是“定能夠騎着牛兒來往”的悠閒景象?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第二,教師補充介紹了詩歌寫作的時間――1922年;介紹了當時中國的狀況――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介紹了作者的心境――對黑暗現實的憤怒苦悶和哀傷。學生與詩歌表現的恬淡平和一比較,馬上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情感: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光明幸福的熱烈嚮往和對理想世界的翹首企盼。在此基礎上,再感情朗讀全詩,全班學生的語氣中掩飾不住的是“美好、希望、期盼、嚮往”之情,朗讀表現出的是抑揚頓挫之態。

可以説,體會詩歌的情感是詩歌教學的難點,但是隻要預設得當,必然水到渠成,水融,引起共鳴。

四、品味詩歌語言,一字一詞細思量

語文課要關注語言現象,但是長期過分重視人文性,使語文教師常常忘記了語文課姓“語”,關注內容多,關注形式少,簡而言之“感悟”有餘,“品味”不足。

詩歌的語言恰恰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這樣才能讓詩意流淌進學生的心間。如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清新、質樸、簡潔,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漢語,使之帶上了古典詩詞的格律美和音韻美的特點。詩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短句變化錯落;同一位置上詞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類似音樂的迴環往復、一唱三歎的旋律,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美感。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五

一、給下面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3分)(只要寫對三個就可以,多寫對一個加一分)渲( )染拾穗( )報酬( )滲( )透萬籟( )俱寂二、讀拼音,寫漢字,注意把字寫漂亮。(5分)gōu lóu qǐ gài sè suō shēn yín那位的在牆角kě lián着,真 呀!三、比一比,組成詞語。(5分)券( )鈎() 啄() 瑞() 差chāi( )卷( ) 鈞() 緣 () 湍() chà ()四、填充詞語。(3分)(加為選做題,做對一個詞語加一分)()()累月 櫛風()雨 ()()高遠接()連() 娓娓()()瞠()結()()()()()(帶有數字詞語)()()()()(一、二字相同的詞語)五、比比誰積累的句子多。(4分)1、寫一句含有“地名”的詩句:2、寫一句與“冬天”有關的詩句:3、人的心只有那麼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 。4、寫一句有關“幸福”的名言警句:一、讀一讀,再按要求完成題目。(6分)粗糙骯髒謹慎憧憬簡陋能工巧匠寬闊疏忽精緻污濁陶醉理直氣壯1、找出一對近義詞: ( ) -------- ( )2、找出兩對反義詞: ( ) ----- ( ) ( ) ------- ( )3、選用上面的詞語寫一個句子。(可選一個,選用兩個以上詞語的可酌情加分)二、選詞填空。(4分)鼓舞鼓勵1、面對強手,小明有點緊張,老師()他勇敢迎戰。2、這首歌成為()人民的戰鬥號角。誇耀誇獎1、媽媽一個勁地()小東,小東聽了像吃了蜜糖一樣。2、住在淺井的青蛙對來自東海的鼈()説:“我生活在這裏真快活!”三、句子變化屋。(6分)1、修改病句任何一切困難都難不倒我們少先隊員。2、擴充句子,使句子更美,但不能改變句子原來的意思。柳樹上掛滿了銀條兒。。3、用上“因為。所以。”把下面的兩句話連成一句話。“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我們一家人個個都有兩隻手。”。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並按要求作答。(8分)1、《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將我連這()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從這首詩你體會到2、《下雪的早晨》:一個小孩,( )腳,從晨光裏( ),他的臉像一朵花,他的嘴( )低低的歌聲,他的小手( )一根竹竿。以上所填的都是表示( )的詞。3、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 》被稱為“中華民族的音”;《月光曲》是德國的音樂家( )譜寫的;五、讀讀下面的句子,試着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把序號寫在括號裏。(4分)( )當莊嚴雄偉的國歌在我耳邊響起時,我興奮而又緊張得幾乎握不住繩子。( )這一次升旗,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這個星期輪到我們班升旗了。老師選我當旗手,我真自豪。( )我暗自下決心,從現在起,我也要為國爭光。( )隨着國歌聲,我們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升旗儀式開始了,我和另一個旗手邁着矯健的步伐,向旗台走去。上面這段話你是按順序重新排列的。1、這學期你一定讀了許多課外書。請至少寫出其中四本(篇)的題目:(2分,多寫可加分)2、認真閲讀短文,再按要求完成題目。(20分)風①星期天,我到灕江邊風景點象鼻山玩。灕江的春天真美,富有生機而又不失詩意,早已不見了冬日的蕭(xiao)條。暖暖的春陽照着,和煦(xù)的春風吹着,兩岸的樹把江水都染綠了。秀麗的景色令我心曠神怡,流連忘返。②“小同學,照相嗎?柯達彩卷包拍包洗,包您滿意。”繞口令似的幾句話把我的興致打破了,我氣惱地瞪了他一眼,一個穿夾克的小夥子二十多歲,打扮得還挺最時髦的,脖子上吊着一個照相機,滿臉堆笑。我沒好氣地答一句:“不照!”便走開了。我索然無味地走在沙灘上,冷冷地想:現在的風氣就是這樣,只要能賺錢,什麼都肯幹!冰冷的江風使勁地吹着,把我的心都吹冷了。③這時,一輛旅遊車駛進了濱江道,一羣羣遊客湧下了江灘。小夥子立刻迎上去,向一位穿風衣的中年人兜(dōu)生意:“同志,留個影吧,你瞧,這裏的風景多好!”到底是外地人容易上當,中年人很快就被説動了心,隨着他來到攤點上付了錢,一連拍了幾張,接着便追趕他的同伴去了,他望着中年人的背影,滿足地笑了,[忽然 當然 依然]高興嘍,又賺了一筆不小的錢嘛!我心想。④小夥子得意地吹着口哨向攤點走着。[忽然 當然 依然],他“咦”了一聲。我循聲一看,桌上多一隻鼓囊(nāng)囊的皮夾,“一定是那個中年遊客掉下來的,看他怎麼辦!”我冷眼望着他,“肯定會藏起來吞了,反正揀的又不是偷的。”接着,他拉開了皮夾,裏面是一厚厚的人民幣!愣了一下,還沒等我回過神來,他已向着正朝山腳的那羣遊客飛奔而去,邊跑邊喊:“同志,等一等。”小夥子跑到中年人面前把皮夾塞到他手裏,又轉身往回跑。⑤一會兒,他回來了,又開始向遊客招呼着,臉上[忽然 當然 依然]掛着微笑。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可笑,不是嗎?春風已經吹進了桂林城,吹進了人們的心窩裏,何必還念念不忘冬天的寒流呢?1、從文中的括號裏選擇合適的詞語,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完成句子。(3分)2、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1分)流連忘返:3、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裏:(3分)()的景色 ()的春風 一( )照相機()地笑了 ()地想一( )皮夾4、用““畫出描寫小夥子外貌的句子。(1分)5、”春風已經吹進了桂林城,吹進了人們的心窩裏,何必還念念不忘冬天的寒流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在正確的解釋條後打”√“(2分)(1)春風已經吹進了桂林城,吹進了人們的心窩裏,不必念念不忘冬天的寒流。(2)春風已經吹進了桂林城,吹進了人們的心窩裏,必須念念不忘冬天的寒流。6、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寫什麼?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2分)7、再認真讀讀短文完成下面的讀書筆記:(8分)看圖寫故事。(30分)友情提示:①大樹為什麼流淚呢?請你展開想象敍述一個故事。②敍述要有一定的順序。③語句要通順、明白。④自擬題目。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六

2、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崔道融《梅花》

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 梅》

7、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9、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有關冬天的詩句 篇七

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春天,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我喜歡讀春天有關的詩,因為這些詩能讓人感受到美的意境,讓人覺得,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賀知章的《詠柳》。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高高的柳樹像用青綠色的寶石裝飾成的,像千萬條綠色絲帶隨風飄搖,是二月的春風剪出了這細細的葉子。多麼優美的詩,多麼美麗夢幻的景色啊!

在往後的日子裏,我又讀了許多與春有關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哦,春天的美麗景色是關不住的。瞧,那枝紅杏不是從牆裏探出頭來。我吟誦着這首詩,彷彿置身在園外,聞着“逃”出來的花香,看到了杏花出牆的那一暮,多麼濃的春意啊!

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又好像讓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春日映照的江山特別秀麗,春風又送來了陣陣花草的芬芳。冬天結凍的土變得濕軟,正適合飛燕築巢,暖和的沙地上正睡着一對鴛鴦。

.......

詩,是文章的濃縮,好詩能讓我們終生受益!

詩中的“冬”

小時候,我跟媽媽一起讀詩,媽媽讀一句,我跟着讀一句。那時候,我只覺得詩很好聽,而對詩中的含意與詩人的思想感情卻一概不知。

記得第一次讀詩是一個冬天,那天還下着小雪,媽媽教我讀柳宗元的《江雪》。也許是那時記憶力好,也許我對這首詩特別感興趣,讀了兩遍,我就會背了。走在大街上,吟誦着這首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引來許多過路人的目光,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心裏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當然,這詩的意思,我一點兒也不懂,還在胡亂猜想,舟也會孤單嗎?雪也能釣嗎?

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又讀了許多與“冬”有關的古詩。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明白了詩中的意思。“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讀着這首詩,我彷彿看見了潔白的六瓣雪花飄進窗户,坐在窗前賞雪,只看到青翠的竹枝漸漸變成白玉雕成的一樣。多麼美麗迷人的冬景啊!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我彷彿看到了在大雪紛飛的一天,一對朋友正依依惜別,一個將跟着南飛的大雁離去,朋友分別是多麼的不捨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rkw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