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師課題報告多篇

教師課題報告多篇

教師課題報告多篇

【第1篇】中學教師現狀及課題選題調研報告

我校是一所剛建立兩年的新校,教學硬件設施配備完善,教師年齡結構優化,學歷素質優秀。學校周邊均為成熟小區或新建的高檔住宅小區,隨着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及廣大羣眾對“好上學,上好學”要求的提高,社會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校雖建校不長,但擁有一大批業務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教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曾經承擔過省、市各級課程的研究。建校以來,我校即着眼於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選擇了以高效備課為切入點。現在我校全體教師均能本着提高教學實效開展教學活動,有一批教師在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取得廣大教師的認可,並在校際區及學校之間進行交流。我校從xx年年起就開展三輪備課的有關研究,第一輪是課前集體備課,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要預設課堂教學情況,選取典型引入情境,例題內容。第二輪是個人備課,教師個人根據自身上課風格、班級學生特點,再結合集體備課內容,反覆琢磨本週內每一節課的內容及具體呈現方式。每三輪是上課、課後同伴評課,教師反思後再實踐,再反思,並隨時記錄成文字材料,以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三輪有效教學模式。通過本課的研究,我們期待我校教師會在備課、上課等多個環節提高有效性,並總結出有效的備課模式,使廣大教師受益,儘快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在傳統的教師教育中,往往過分強調外在影響,習慣於把所謂的先進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灌輸給教師,以為教師一旦熟記了這些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師的素質就會大大提高。實踐證明,教師教育只重視外在影響,忽視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教師的素質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工作,它的內涵極為豐富,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書寫教案等。教師的每一次認真備課都是知識的積累和專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假如沒有備課或者備不好課,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就同一教師來説,進行觀摩教學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平時好,原因並非觀摩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於教師備課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可以説,任何一堂成功的課,無不凝結着教師備課的心血。

教師的備課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把可能的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作為教師,都具備一定的專業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但這只是教師教好課的可能條件。只具備這些可能條件甚至較好的條件,如果不去備課,就不能形成某一內容的實際教學能力,也就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不能使可能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備課過程是一種艱苦的複雜的腦力勞動過程。知識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教學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為一種藝術創造和再創造的備課是沒有止境的,一種最佳教學方案的設計和選擇,往往是難以完全使人滿意的。因此,我們既要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備課的艱苦性。

基於上述原因,我校選擇了“三輪備課模式的優化”子課題。

本課題旨在通過三輪備課模式優化的研究,深化教師認真備課和合作交流的思想,掌握三輪備課技能和方法;通過集體、個人的備課及課前、課後的反思記錄,促進教師課前教學設計最優化和課後教學行為提煉形成教學新行為,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通過課題研究,總結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實踐策略,使三輪備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可行階梯;通過課題研究,使三輪備課成為學校教學常規的最優化管理途徑。通過課題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教師羣體由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變,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本課題的研究將分為教學前集體備課、教學前個人備課、教學後個人備課三個版塊。

(1)教學前集體備課:

集體智慧、過去經驗、各種水平學生學情分析、教學設計, 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課後作業等。

(2)教學前個人備課:

個人教學特點、班級學生特點、增刪集體備課中內容、寫教案等。

(3)教學後個人備課:

上課過程中新的生成、面對課堂上突發的問題如何應對、上課效果如何、學生反饋情況、以後要注意的問題等。

教學體會、自我診斷、同伴互對有關概念的界定,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將“有效備課”與“有效上課”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業務走向成熟。

本研究擬採用兩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輔之以觀察法、調查法等實驗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實驗前,對實驗教師進行備課能力的調查摸底,指定培訓方案,然後付諸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保持觀察與分析,根據實施情況不斷修正方案,每學期進行測評,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2、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教師進行追蹤調查,分析其實驗前後的變化。

3、文獻法。應用文獻研究法蒐集相關的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資料,並對其篩選、整理和歸納,揭示其優點及弊端,為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反思途徑、方法。

4、調查研究法。應用調查研究法,瞭解當前農村國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改革的基本發展方向,瞭解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髮展情況。

5、經驗總結法。應用經驗總結法,提煉申請人十餘年的課堂教學經驗,使之得到遷移和創造性的利用。

6、實驗研究法。應用實驗研究法檢驗各種課堂教學的實驗教學效果。

本課題的研究努力採用以下路徑:

1、加強理論學習。其目的是讓教師們不但瞭解備課的理論,而且從內心接受三輪備課理論,從而變成教師的需求。

2、加強課題管理和經營,課題組將收集教師撰寫的示範案例、經驗總結和教學心得,有計劃跟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代表性教師進行座談,並做好座談記錄。

3、每學期編輯一本學校教師精品備課集。

4、建立青年教師成長記錄袋。

5、以課改日記為課題實施的突破口

課改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師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及感興趣的內容予以記錄,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寫風格和特色。比較常見的課改日記形式有: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課改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教學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學中的靈感閃光點、教學中學生的感受、教學中的改革創新等。

6、為教師創設進行備課交流的平台

課題組將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地組織教師進行關於三輪備課的交流對話。和同事進行交流對話,不僅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晰,而且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往往也會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發自己更多的創意和思路。

本課題實施步驟安排如下:

(一)準備階段:10月

1、確定課題研究方向、主題,收集、整理相關理論資料。

2、撰寫開題報告(王立柱),制定課題實施方案(郭正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章蓓蓓)。

3、組建課題組,確定主要組成人員。由江濤校長總體負責課題的運行和管理;章蓓蓓主任總體負責研究實施計劃和相關研究報告的指導工作及實施工作;郭正根主任總體負責子課題研究的運作和管理,吳靜、曾向榮、汪本芹、李長紅、李兵撰寫相關報告;其他主要成員負責子課題計劃、總結的撰寫與分頭實施。

4、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課題論證。

5、建立子課題組

【第2篇】《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課題開題報告

學科分類:

課題批准號:

課題類別:

課題主持人:

課題承擔單位:

主要研究人員: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自己要成為學習者。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上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和前進,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教師一次寶貴的學習、發展機遇。新課程的實施,本身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認真領會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為自覺的研究與創新、終身學習的踐行者,關注具體教育教學情境,把教學理論應用於教育實踐,並在實踐中把一些成功的經驗昇華為教學理論,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素養,促進專業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知識創新的要求,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

2、改變過去教育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的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主要為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説,要使他們有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這種能力。所以説,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最基本對象,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也應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學習進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因此,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培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對轉變學習方式有利的課程觀念,以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展,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主要任務。

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學習過程的組織與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改變學生以前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並具體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特別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改變以往單純的接受式學習,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覺主動地轉變過去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從以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提倡探究和引導發現的教學。

【第3篇】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單

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單

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範文

為了促進我縣中國小及幼兒園立項課題的深入研究,認真做好結題工作,撰寫好結題報告,現蒐集以下結題報告範例,供老師們在課題研究中參考和借鑑。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語文 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能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09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 》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第4篇】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課題工作報告

教師要做好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學,還有很多的方面,比如教師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方面,這是一直以來都在要求教師的。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一種鍛鍊和發展,也是對學生的負責態度,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出現發展,相信這一點是大家都能夠知道的。

經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課題《發展性教師評價研究》,歷經兩年多的研究,現已完成了課題任務,形成了預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分四個問題報告如下:

一、確定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歸根到底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上,課堂教學評價無疑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最重要的熱點之一。這是我們課題組將《教師發展性評價》的課題研究方向最終定位為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研究的原因。

1、建立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

2、重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內容,突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師生互動的評價內容。

3、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4、改變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多元的評價模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科學管理。

二、確定研究的步驟及採用的方法

1、準備階段

制訂課題實驗方案,設計各種實驗表格,制訂業務等級標準,成立課

題組,明確責任分工。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制定評價方案。

2、實驗階段

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按“學習—實踐—診斷—反饋—反思—措施—再學習—再實踐”的模式進行發展性評價的實踐操作,使被評價者逐步實現發展目標,同時積累研究資料,完善實驗方案。

3、總結階段

進行課題研究的全面總結。對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資料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完善了《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及各種評價工具,使之成為學校的常規工作;組織有關人員完成課題總結報告和各種鑑定文檔;請我區科研室對有關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召開結題會,向省規劃辦提請課題鑑定。

主要採用了觀察法和自然實驗法進行。

三、本課題研究的結論

完成了有關論文和評價方案的制定。教師對發展性評價有了充分的認識,克服了傳統的單純以獎懲為目的教師評價制度的弊端,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四、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1、實施發展性評價,是社會轉型的呼喚,是素質教育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學校管理與教師評價體系發展的需要。

2、實施發展性評價,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有利於學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學化。

3、通

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學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學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抽查,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一個檔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情,在不斷的前進與發展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已經被看得很重,希望我們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第5篇】教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這一學期的時間快過去了,自己的課題研究雖然比較淺顯,但經過我自己認真分析調查研究,收集材料,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課題實驗方案,順利而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和課題研究的階段工作。在理論的指導下,紮實地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的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這近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學期課題研究的內容為“學會欣賞與寬容,學會總結與評價”,在課題實施之前,我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思想,希望通過學習,讓理論來指導實踐,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於科學教學實踐之中,使得課題研究獲得質的飛躍。同時我還在收集有關合作學習中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與寬容,總結與評價的資料,為在科學課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而鋪路。

2、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實施,首先,我力求做細課堂教學,認認真真地備好每堂課,認認真真地上好每堂課。課前、課中、課後及時做好反思,寫好隨筆。遇到問題及時與課題組的其他成員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了收穫及時與同組成員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課中大膽進行實驗,並主動邀請課題組的其他教師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二、在本學期取得的一點成績:

1、 使學生學會寬容他人、欣賞他人 ,合理的總結與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人類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學會讚美別人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育學生對成功者不要吝惜讚美之詞,這樣在相互鼓勵中可以增強學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組合作彙報時做好示範評價。如“你們組闡述的觀點基本正確,舉例恰當。”“每個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創意。”後來請同學模仿着評價小組的發言。但學生們的想法總是有差異,他們急於表達自己組的意見時,就打斷他組發言,迫不及待的要説。我教育學生要尊重他人意見,尤其是小組4個人的意見更要尊重,並建議:評價他組發言時,最好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他人完整的發言後,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來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能有如下發言“你們組説的`我們組也想到了,只是還有一點補充”,“我們組的意見和你們組不同,……請大家參與意見。”

我認為只有組內的交流還很不夠,更重要的是形成組際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在檢查別人的發言時,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討,取長補短的合作氣氛。由於採取一分為二的評價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積極向上,激勵了學生的發明創造。

2、自己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使教學方法得以改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得對加強,還原了科學課堂原有的生動、多彩。

三、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在課題實驗過程中,雖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記錄。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較少,很少將自己的觀點轉寫成論文形成理論進行交流,同時子課題實施過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較少,以上這些方面要注意該正。

2、雖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夠。有很多實踐性、研究性的工作還不夠深入。所取得的成績也不是很大。在今後的課題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開拓創新,促進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實施、推進,為圓滿完成課題研究實驗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斷地努力、奮鬥!

1.建立青年教師協作組,抓好教學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門參與的青年教師協作組,制定培訓方案,使青年教師在最短時間裏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組織青年教師全員參與的板書、教學設計、教案書寫比賽以及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語言、板書設計“教學五項”競賽活動,以賽促練,快速提升教師基本功。第三,聘請教學骨幹及有經驗的教師做“如何備好課”和“如何進行考試質量分析”的專題講座。同時,學校根據教學工作的每一環節,及時對新教師進行考前複習、考後質量分析、教學經驗交流等相應的指導,使青年教師受益匪淺。

2.以學科課題研究活動為基礎,提升教師適應能力

學校採取“聽、説、讀、寫”的方式,全方位引導青年教師開展教與學的研究,通過研究課、説課、聽課、評課,使新教師儘快駕馭課堂;學校通過各種途徑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選擇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以師徒結對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通過設定“教學示範崗”“義務輔導崗”等崗位使青年黨員教師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3.分層管理,從解決身邊具體問題入手

具有研究意識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基礎。但是,青年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他們的培養也需要分層實施。我們打破教齡的界限,將青年教師按能力劃分三類,即優秀教師、一般教師和薄弱教師。吸收優秀教師參與教學科研,確定個人的科研專題;一般教師以具體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材使用研究為主,確定自己的課題研究專題;薄弱教師不承擔課題,以備課組活動和學校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為主,促進基礎能力提升。

4.以科研課題為導向,引領課題研究活動

以科研為導向,以課題研究為基礎,是學校教學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則。注重校本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總體思路。學校倡導青年教師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我解決”的理念,注重過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課題中把申請的大課題具體細化為方便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的小課題,切實突出課題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導教師關注日常教學實踐,經常與自我對話,促成自我反思的經常化。第二,引導教師關注案例與課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過程中,讀懂別人,弄清自己;在借鑑別人時,生成教育智慧,發展自己。第三,引導教師開展系列化的專題研究,提煉實踐研究中的問題,形成有價值的課題,開展系列研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學校提升辦學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學校將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以“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為準則,為教師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鋪路搭橋,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鋭意進取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

【第6篇】教師課題研究報告

教師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

2011年度2012年度尚有部分立項課題沒有結題,按照學校規定,這些課題必須在6月底前整理好現有資料,撰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為便於教師撰寫,將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和格式簡單整理如下,希望對課題研究者有所幫助。

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範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度與研究水平。

結題報告應該包含三大塊的內容:標題部分、正文部分、附錄部分。

一、標題部分

包含“標題”、“署名”、“摘要”、“關鍵詞”“簡略標題”(小標題)、“頁碼和頁眉”六個部分,其中“簡略標題”(小標題)、“頁碼和頁眉”是非必要的。

標題:題目中看內容,要求簡練、體現報告的主觀點。

署名:一般不超過三個,以對課題研究的貢獻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內,常用200字以內。內容為“為什麼做?”、“怎麼樣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英文摘要50個單詞左右,用第三人稱描述,時態是過去時。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結果分析”、“討論”、“結論”五大部分。當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類的説法。

“引言”:即前言、問題的提出,必須和課題研究的內容相對應。

“方法”:即課題的對象與方法,

如果是實驗報告,需要闡述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等等。

現在我們教師大都採用的敍事方式的闡述,寫明課題研究的設計程序、整個研究過程的客觀描述。

“結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數據描述相結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數據描述時,可以採用餅圖、曲線圖、條形圖等圖形幫助説明,在表格形式進行描述時,可以採用三線表格形式。

“討論”,討論包含以下內容:

討論預期與結果的一致性,判斷為什麼一致。

討論本研究與其他的同類研究的'異同,説明本研究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討論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結論”:簡單、明瞭。

三、附錄部分

包含“參考文獻”、“附件”兩個內容。

“參考文獻”:即時性強,不要引用許多年前的雜誌或專着。格式如下:

專着的引用:作者.書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雜誌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雜誌名,xx年第x期。

(如果是文字連續的全文或部分引用,請務必寫名引用的頁碼,免得有抄襲嫌疑。)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

一般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項目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

【第7篇】頤和中學教師現狀及課題選題調研報告

我校是一所剛建立兩年的新校,教學硬件設施配備完善,教師年齡結構優化,學歷素質優秀。學校周邊均為成熟小區或新建的高檔住宅小區,隨着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及廣大羣眾對“好上學,上好學”要求的提高,社會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校雖建校不長,但擁有一大批業務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教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曾經承擔過省、市各級課程的研究。建校以來,我校即着眼於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選擇了以高效備課為切入點。現在我校全體教師均能本着提高教學實效開展教學活動,有一批教師在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取得廣大教師的認可,並在校際區及學校之間進行交流。我校從XX年起就開展三輪備課的有關研究,第一輪是課前集體備課,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要預設課堂教學情況,選取典型引入情境,例題內容。第二輪是個人備課,教師個人根據自身上課風格、班級學生特點,再結合集體備課內容,反覆琢磨本週內每一節課的內容及具體呈現方式。每三輪是上課、課後同伴評課,教師反思後再實踐,再反思,並隨時記錄成文字材料,以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三輪有效教學模式。通過本課的研究,我們期待我校教師會在備課、上課等多個環節提高有效性,並總結出有效的備課模式,使廣大教師受益,儘快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在傳統的教師教育中,往往過分強調外在影響,習慣於把所謂的先進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灌輸給教師,以為教師一旦熟記了這些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師的素質就會大大提高。實踐證明,教師教育只重視外在影響,忽視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教師的素質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的基本工作,它的內涵極為豐富,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書寫教案等。教師的每一次教學設計都是知識的積累和專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教學設計的質量。假如沒有進行認真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教學設計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就同一教師來説,進行觀摩教學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平時好,原因並非觀摩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可以説,任何一堂成功的課,無不凝結着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心血。

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把可能的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作為教師,都具備一定的專業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但這只是教師教好課的可能條件。只具備這些可能條件甚至較好的條件,如果不去備課,就不能形成某一內容的實際教學能力,也就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不能使可能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教學設計過程是一種艱苦的複雜的腦力勞動過程。知識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教學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為一種藝術創造和再創造的備課是沒有止境的,一種最佳教學方案的設計和選擇,往往是難以完全使人滿意的。因此,我們既要認識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又要看到教學設計的艱苦性。

基於上述原因,我校選擇了“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研究”這一子課題。

本課題旨在通過各學科三輪教學設計的研究,深化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合作交流的思想,掌握三輪教學設計的技能和方法;通過集體、個人的教學設計及課前、課後的反思記錄,促進教師課前教學設計最優化和課後教學行為提煉形成教學新行為,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通過課題研究,總結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實踐策略,使三輪教學設計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可行階梯;通過課題研究,使三輪教學設計成為學校教學常規的最優化管理途徑。通過課題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教師羣體由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變,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本課題的研究將分為教學前集體教學設計、教學前個人教學設計、教學後個人反思三個版塊。

(1)教學前集體教學設計:

集體智慧、過去經驗、各種水平學生學情分析、教學設計, 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課後作業等。

(2)教學前個人教學設計:

個人教學特點、班級學生特點、增刪集體備課中內容、寫教案等。

(3)教學後個人教學反思:

上課過程中新的生成、面對課堂上突發的問題如何應對、上課效果如何、學生反饋情況、以後要注意的問題等。

教學體會、自我診斷、同伴互對有關概念的界定,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將“有效教學設計”與“有效上課”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業務走向成熟。

本研究擬採用兩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輔之以觀察法、調查法等實驗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實驗前,對實驗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的調查摸底,指定培訓方案,然後付諸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保持觀察與分析,根據實施情況不斷修正方案,每學期進行測評,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2、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教師進行追蹤調查,分析其實驗前後的變化。

3、文獻法。應用文獻研究法蒐集相關的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資料,並對其篩選、整理和歸納,揭示其優點及弊端,為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反思途徑、方法。

4、調查研究法。應用調查研究法,瞭解當前農村國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改革的基本發展方向,瞭解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髮展情況。

5、經驗總結法。應用經驗總結法,提煉申請人十餘年的課堂教學經驗,使之得到遷移和創造性的利用。

6、實驗研究法。應用實驗研究法檢驗各種課堂教學的實驗教學效果。

本課題的研究努力採用以下路徑:

1、加強理論學習。其目的是讓教師們不但瞭解教學設計的理論,而且從內心接受三輪教學設計理論,從而變成教師的需求。

2、加強課題管理和經營,課題組將收集教師撰寫的示範案例、經驗總結和教學心得,有計劃跟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代表性教師進行座談,並做好座談記錄。

3、每學期編輯一本學校教師精品備課集。

4、建立青年教師成長記錄袋。

5、以課改日記為課題實施的突破口

課改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師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及感興趣的內容予以記錄,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寫風格和特色。比較常見的課改日記形式有: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課改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教學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學中的靈感閃光點、教學中學生的感受、教學中的改革創新等。

6、為教師創設進行教學設計交流的平台

課題組將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地組織教師進行關於三輪教學設計的交流對話。和同事進行交流對話,不僅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晰,而且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往往也會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發自己更多的創意和思路。

本課題實施步驟安排如下:

(一)準備階段:XX年9月

1、確定課題研究方向、主題,收集、整理相關理論資料。

2、撰寫開題報告(王立柱),制定課題實施方案(郭正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章蓓蓓)。

3、組建課題組,確定主要組成人員。由江濤校長總體負責課題的運行和管理;章蓓蓓主任總體負責研究實施計劃和相關研究報告的指導工作及實施工作;郭正根主任總體負責子課題研究的運作和管理,吳靜、曾向榮、汪本芹、李長紅、李兵撰寫相關報告;其他主要成員負責子課題計劃、總結的撰寫與分頭實施。

4、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課題論證。

5、建立子課題組

(二)實施階段:XX年10月—XX年3月

1、XX年10月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確立子課題,制定各子課題具體實施計劃。印發課題方案和子課題實施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建立青年教師成長記錄袋。

2、11月上旬,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教學調研,分析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出改進建議。同期舉辦校“教育論壇”,主題圍繞青年教師三輪教學設計的研究展開,初步擬訂的主題有“集體備課的重點所在”,“如何提高個人備課效果”,“如何記錄課堂中的教師的靈感和新的生成”,“教師如何從作業及試卷中得到反饋信息”,“備課時如何備學生”,“教師如何駕馭課堂紀律”等。

3、11月中旬舉行教學設計交流活動。各教研組,就各子課題進行座談會,充分利用合作、交流形式,各自發表意見。

4、XX年12月,進行期中任課教師會議。在分析學生成績基礎上,分析教師如何通過備課的途徑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整體成績,會後要求教師結合自己備課情況,寫一篇期中教學總結。

5、XX年1月上旬,收集,整理教師撰寫的各種課例及學生評價,提出下階段研究開展過程中需注意問題。

6、XX年1月中旬,邀請專家指導。

7、XX年1月下旬,調查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情況。

8、XX年2月上旬,各子課題組進行階段性總結及分析。

9、XX年3月上旬,開展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名師課堂,開展講座等。舉行“專業研討”座談會,通過自修學習專業理論書籍,提高專業水平,教研組為單位展開。

10、XX年3月中旬,舉行“理論學習周”,使教師樹立學者型教師的理念。通過學習使教師進一步明確自身教學實踐的合理性。開展“課堂教學經驗交流會”。

12、再次具體調查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情況。

13、XX年3月下旬開始,收集教師各種研訓記錄,備課心得,論文。各類獲獎情況等,整理教師成長記錄袋。

(三)XX.4—5月,總結各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相關總結或報告的撰寫。(各子課題副組長)

(四)邀請專家來校指導,申請結題。

【第8篇】教師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音樂也稱之為聽覺音樂。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藴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通過欣賞教學,使學生的音樂之耳,能對大千世界的聲音有敏鋭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從學習音樂的先後順序上來説,必須先吸收,然後才能有所表現;通過欣賞學習音樂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隨着課程改革的進展,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教會學生學習音樂要從欣賞入手。從心靈的深處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最重要的是淨化心靈讓每個人享受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頭戲。應該成為音樂教育的核心,通過欣賞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素養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目前的欣賞教學,還停留在聽的方法上,沒能進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實踐發現聽與唱都應該一同進入欣賞教學,加快速度提高“聽唱融合”教學是燃眉之急。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理論意義:

1)創造一個適合國小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填補欣賞教學“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課題研究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欣賞水平服務,為平利縣國小音樂教學發展提供參考實踐的依據。

3)本課題有助於課程改革的進程,為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保障。

2.實踐意義:

1)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反覆性:音樂欣賞教學的反覆性是由音樂的這種特性所決定的。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稍縱即逝,只有記憶才能抓住它,而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反覆,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經過不斷深化的過程,必須進行反覆欣賞。常規經驗告訴我們,當欣賞一首作品時,聽得多了對音樂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學時間不容許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只好選擇最有效的方法---邊聽邊唱。即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光聽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創造,學生會即刻感受、理解、記憶,會減少週期,提高效率。

2)強調以生為本,動靜結合,學生參與。符合心理與年齡特徵,“聽唱融合 ”符合音樂韻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則:將新理念與教學行為整合,現有資源:音響、課本、多媒體等整合;聽、唱、奏、跳活動統一在音樂體驗上。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藴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

由聽到唱,不僅僅是一個行動的改變,更是心理髮展的反映。“一曲三聽”、“一唱三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歌聲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是一個反覆揣摩、不斷提高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感情,限度地發揮歌唱的審美潛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三)課題的研究步驟和舉措

研究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

(1)課題論證、成立課題小組、設計研究方案。

(2)調查學生欣賞現狀,整理評估數據。(隨機抽樣調查)

(3)培訓教師、研討欣賞教學已有的方法,開創新的聽唱結合的方法。

(4)專家開題論證、答辯。

(5)結合“項目管理,任務驅動”搞好課題研究,制定並寫出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dj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