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會考化學構成物質的微粒(精品多篇)

會考化學構成物質的微粒(精品多篇)

會考化學構成物質的微粒(精品多篇)

國中化學知識點:離子 篇一

1、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①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②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③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電子)

3、元素週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①同一週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週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考點二)

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失電子

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得電子

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 不易得失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為8(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為2)的結構叫相對穩定結構

因此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當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則這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注意:氦原子與鎂原子雖然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層已達相對穩定結構,鎂原子的最外層未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所氦元素與鎂元素的化學性質不相似)

二、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及形成:陽離子(由於原子失去電子而形成)帶正電

陰離子(由於原子得到電子而形成)帶負電

注意:原子在變為離子時,質子數、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明電性和電荷數,數字在前,符號在後。若數字為1時,可省略不寫。例如:鈉離子:Na+。

4、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考點四):表示一個某種離子;表示帶n個單位某種電荷的離子。例如:Fe3+ :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鐵離子

5、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的含義(考點五):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例如:Fe3+ :3表示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

6、離子中質子數與電子數的關係:

陽離子:質子數>電子數 陰離子:質子數<電子

7、離子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繫(考點六)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

顯負電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相互轉化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相同點

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質量、體積都很小;在不停運動;有間隙

8、離子個數的表示方法(考點七):在離子符號前面加係數。例如:2個鈉離子:2Na+

9、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考點八):表示離子的個數。

小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考點九):分子、原子、離子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非金屬氣體單質、酸和多數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鹼、鹽

國中化學知識點:分子 篇二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物質是由粒子構成的,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多種,分子是其中的一種。世界上許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可以構成單質,也可以構成化合物。如:氧氣、氫氣、C60等單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構成的。

分子的定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概念的理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義是指構成該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物質,而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需要大量的集合體一起來共同體現,單個分子無法體現物質的物理性質。

④“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這層含義上,分子還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問題: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未變,分子的運動狀態、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變成了共他物質的分子。如:水變成水蒸氣,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只是分子間的問隔變大,這是物理變化;水通直流電。水分子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構成氫分子,氧原子構成氧分子,這是化學變化。

分子的表示方法:

分子可用化學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氣,也可表示1個氧分子。

a)分子很小,分子直徑是10-10—10-9m的範圍

b)分子質量很小

c)分子總是在不斷的運動

d)分子之間有間隔

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如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為3×1026kg,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斷運動着。能聞到遠處的花香,品紅在水中的擴散都是分子運動的結果。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温度升高而加快。

(3)分子間具有一定的間隔。最好的證明就是: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後,體積卻小於100毫升。物質的熱脹冷縮就是因為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增大,遇冷縮小。

(4)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5)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

國中化學知識點:原子 篇三

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絕大多數的單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如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均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數的非金屬單質也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原子的定義: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未發生變化。

對原子的概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如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脱離化學變化這一條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質:

①原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運動;

③原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④原子可以構成分子,如一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稀有氣體、鐵、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⑤化學反應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號:

原子可用元索符號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個氧原子。

道爾頓的原子模型:

英國自然科學家約翰·道爾頓將古希臘思辨的原子論改造成定量的化學理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的理論模型。他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四點:

①所有物質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即原子組成

②同種元素的原子的各種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現為質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

④原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僅僅是重新排列,而不會被創造或者消失。 雖然,經過後人證實,這是一個失敗的理論模型,但道爾頓第一次將原子從哲學帶入化學研究中,明確了今後化學家們努力的方向,化學真正從古老的鍊金術中擺脱出來,道爾頓也因此被後人譽為“近代化學之父”。

a)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b)原子核:體積很小,位於原子的中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電荷,

也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c)電子:質量很小,所帶電荷數和原子核所帶電荷數相等,而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帶電。

電子不是靜止的,電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間做高速運動。

d)原子結構中幾個等量關係: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概念:

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是表示原子核電荷數和電子層排布的圖示形式。小圈和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

a)定義:圓圈和圓圈內的數字分別表示原子核和核內的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

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

b)核外電子的排布:核外電子排布每層最多2n2的平方,但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8個,

次外層最多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c)前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m9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