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北大教授開學典禮致辭

北大教授開學典禮致辭

北大教授開學典禮致辭

忙着軍訓,忙着上課,忙着參加部門招新,忙着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忙着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小編在此獻上北大教授致辭發言稿,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北大教授致辭發言稿一: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今天這樣一個熱烈、莊重、喜慶的開學典禮上,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燕園,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北大一直是中國最優秀學者成長的沃土,是莘莘學子心中的學術殿堂,是無數校友的精神家園。你們憑藉自己的聰慧和勤奮,通過大考,來到北大,從這裏眺望世界、走向未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要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同學們,從幼兒園到國小;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研究生,你們“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應當説非常幸運。要知道,我這一代人在我曾經歷過的那個青年時代,沒有你們的這份幸運,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青年人沒有你們的這份幸運,所以,你們應當對你們得到的這份幸運格外珍惜。作為一名年齡比你們長,閲歷也比你們更加豐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給你們一些建議:

請珍惜當下

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給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人生真的就是一場馬拉松,每一個到達終點的人,都是從第一步開始、從每一步積累的。

我希望你們能珍惜當下、認真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情,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到極致和卓越。養成這樣的習慣,將會讓你終身受益。

請珍惜他人

在大千世界裏,在芸芸眾生中,我們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種緣分。因此,要學會珍惜彼此:珍惜師生情;珍惜同學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從別人,甚至你的父母那裏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當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報。

當然,這種珍惜是對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顧惜,是在無關重大是非原則問題時表現出來的寬厚和寬容。而如果觸了底線,絕對不要遷就和縱容。

請珍惜自己,特別是你的健康

不要因為年輕就肆意透支你的身體。

有一句格言説:“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見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優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於你何用?財富於你何用?時間於你何用?

我特別贊同瑞士心理學家亞美路對健康的洞見:“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你可以像“瀟灑走一回”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樣“我用青春賭明天”,但同學們,千萬不要“用健康賭明天”。我希望你們一定平衡好學習和鍛鍊身體的關係,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人。

請珍惜你內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視它、壓抑它、甚至掐滅它

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氣躁;不要去跟別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當然,選擇自己心之所屬並堅守,有時可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將會有更多的淡定和從容,更多的積澱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樂。

最後,請珍惜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40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上山下鄉知青的時候,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夠進入大學讀書,更別説攻讀博士學位、出國學習、當上北京大學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每個人以機會。

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讓中國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但是,任何一個美好的時代,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萬千建設者們,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為這個時代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在今年7月份經濟學院舉行的畢業典禮上,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致辭中引用一位戰鬥機飛行員的話:“我最大的遺憾就是隻能為祖國犧牲一次”,讓所有在場的人熱淚盈眶。這種攝人心魄的愛國主義宣言,也正是百餘年來,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我們北大人的情懷!

最後,再次祝賀你們!歡迎你們!

北大教授致辭發言稿二:

各位同學、各位領導: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許校長給我這麼崇高的榮譽,談一談我在北大的體會。

可以説,北大是改變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我提升了自己的地方,是讓我從一個農村孩子最後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誇張地説,沒有北大,肯定就沒有我的今天。北大給我留下了一連串美好的回憶,大概也留下了一連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間,在挫折、掙扎和進步中間,我最後找到了自我,開始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做一點事情。

學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還記得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樓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結果後來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着女生扛包。後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我就問她為什麼還要讓我扛包,她説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

我也記得剛進北大的時候我不會講普通話,全班同學第一次開班會的時候互相介紹,我站起來自我介紹了一番,結果我們的班長站起來跟我説:“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我後來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拿着收音機在北大的樹林中模仿廣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話還依然講得不好。

人的進步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北大也許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有很多事情特別讓人感動。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平庸。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北大教授發言發言稿三: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各位新同學從五洲四海匯聚到這裏,與未名湖、博雅塔結緣,為古老的燕園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既是同學們人生新的起點,也是北大120x年校史上嶄新的一頁。作為校長和老師,看到大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祝賀同學們,歡迎同學們!

各位新同學,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被幾代中國知識分子視為精神的家園,甚至被稱為"聖地"。從今以後,你們將無數次地聽到這些口號的召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它們絕不是一些空洞的口號,而是120x年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實實在在的人生實踐。北大是一部厚重的書。無論初入燕園還是已經在這裏磨礪過幾年,同學們都應該讀一讀我們的校史,瞭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學科的歷史,認真思考我們的前輩所走過的道路。所謂"守正",就是要銘記歷史、堅守傳統,始終扞衞我們北大的精神。回顧歷史,不僅僅是為了緬懷過往,更是為了開拓未來。從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學風將在你們身上傳承下去,並被賦予新的內涵。

北大是各位同學曾經的夢想。來到這裏,你們又站在了一個實現更大夢想的起點上。進入北大,意味着進入了一個更寬廣的舞台,從這裏眺望世界,會讓你豁然開朗。這裏的機會很多,資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傳統是如此深厚,有時難免會讓人目迷五色、眼花繚亂。這是北大的優勢所在,也可能給你們帶來許多"幸福的煩惱",因為你將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比如,該選什麼課?那麼多的名師,誰的課都捨不得放棄,可時間又是有限的;該參加什麼社團?"百團大戰"真是讓人興奮,可哪個社團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圖書館自習,還是去百年講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學外語、做科研還是出國交流?將來畢業的時候還必須考慮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學、從政還是經商?是留在讓人又愛又累的北京,還是紮根基層、報效家鄉?而在我們這個象牙塔之外的世界,變化就更快了,人們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各種思潮激盪碰撞,每個人都會遇到困惑、煩惱,會受到誘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問,路在何方?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説,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在今天這堂開學第一課上,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沒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樑,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個人是立不起來的。1920x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希望同學們把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傳承和發揚北大精神,積攢和激發正能量,鑄就守正、剛毅的主心骨,再來觀察社會萬象、制訂人生規劃,那時對一切疑惑和彷徨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瞭,也自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年就任北

大校長時説:"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希望同學們"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今天的北大,學科齊全,大師雲集,文理醫工交融並蓄,學術資源得天獨厚。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請同學們務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學們不要囿於一隅,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抓住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研習古今中外的經典。未來幾年是大家打基礎的階段,既是打學問的基礎,也是打人生的基礎,這個基礎要寬一點、厚一點、深一點才好。比如,近年來,學校專門開設了"才齋講堂",邀請各學科的名師大家舉辦講座,就是希望幫助同學們打開視野,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學説,北大重視基礎學科,強調基本功的訓練,這固然是好,可在將來就業的時候用處恐怕不大。其實,看似"沒用"的知識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礎紮實、博採眾長的人才有無窮的後勁。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裏很火,題目叫《一隻海綿的自我修養》。作者是我校數學學院的畢業生,經過十年數學競賽訓練和四年數院學習的她,畢業之後直接選擇了就業,她喜歡文化創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國際廣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為同批入職的同事中第一個升職的。這個"跨界"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文章中説"我不是沒有質疑過自己,但意志力無非就是兩件事:別回頭,別低頭。應該做一隻小海綿,別管自己有理沒理,你就去吸收,吸進去,不好的吐出來,吸進去,再吐出來。"在經常被問到"學數學對工作有什麼用"時,作者以實際經歷告訴師弟師妹——"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到這名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北大培養人才,重在"道"而不在"術",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斷",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時,這位校友的故事也説明,人生選擇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堅信自己的選擇,篤實、苦幹,條條大路都能通向羅馬。

久久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遇到荊棘坎坷。不能見風就是雨,不能當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如果這樣,就做不了大學問、大事業。各位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學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要目光短淺,為急功近利所驅動。

這裏,我還想跟同學們分享1958級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為一個柔弱的女生,樊錦詩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親不同意這樣的選擇,還專門給學校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最後還是被樊錦詩扣了下來。初到敦煌之時,她也有過猶豫動搖,因為"和北京相比,那裏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但她堅持了下來,在敦煌已經堅守了51年。她説,"當年決定來敦煌並沒有想到過幹一輩子,只是覺得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乾的事兒。幹着幹着就愛上了,就離不開了。現在,別説離開哪怕出差時間長點,就會想敦煌,想盡快回到敦煌。"

像樊錦詩這樣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比如堅守在人跡罕至的西北邊陲十餘年如一日的鄧稼先校友,比如潛心數學研究最終贏得世界尊敬的張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的甘肅臨洮縣長柴生芳校友,還有剛剛去世的湯一介先生,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為他們志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北大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正如中文系謝冕教授在《永遠的校園》中所寫:"北大人具有一種外界人很難把握的共同氣質,他們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所籠罩。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樑,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被無形的力量維繫在一起"。

暑假期間,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x》受到觀眾追捧。看過這部戲的同學應該知道,劇中有許多以北大為背景的情節。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結束恢復大學聯考後,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開學典禮上,老校長馬寅初勉勵新生們説:"你們來到這裏,不僅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同時還肩負着開創偉大祖國未來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你們當中看到共和國的部長、世界銀行的行長、經濟學的大師。"這段劇情經過了藝術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卻是真摯的,講的這番話,振聾發聵,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大學聯考的親歷者,當時我們這批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而事實上,許多77級、78級學生日後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成為了國家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

當然,胸懷大志的同時,也要着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中秋節當天,我看到了學生會發起的倡議,號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車規範停放。這幾天我在學校裏看到,在圖書館前,在宿舍旁,自行車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很有感觸,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僅收穫了整潔、安全和便捷,更從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遠立得住、打不敗的北大人!

同學們,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今天,也是在開學典禮上,我和所有的老師都對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們珍惜韶華,發憤圖強,希望你們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希望你們不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還要勇於擔當,實現夢想,致力於造福他人、造福社會、造福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5m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