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多篇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多篇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多篇

古代歷史故事 篇一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説:“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説:“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徵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着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古代歷史故事 篇二

班荊道故

出自《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時,楚國伍子胥的祖父伍舉與蔡水師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是好朋友。伍舉娶與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後,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實為伍舉護送之。”於是伍舉也因受牽連而逃奔到鄭國,然後準備到晉國去。恰在這時,公孫歸生也將要去晉國,二人在鄭國郊國相遇。他們“班荊(扯草鋪地)相與食(坐在上面,一面吃東西),而言復故(一面攀談返回楚國的事情)。後以“班荊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話舊情。

萇弘化碧

出自《莊子外物》 萇弘是春秋時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的大夫。劉氏與晉範氏世代通婚姻,在晉卿內訌中(所指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萇弘曾幫助過範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他,晉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萇弘殺死。萇弘死於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櫃盛放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及精誠之至也。當然化碧之説為後人的演義。後來常以“萇弘化碧”來比喻忠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為國獻身,忠烈精神長存。像明末著名將領袁崇煥就有死後,鮮血化碧一説。

得魚忘筌

出自〈莊子 外物〉:莊子説:“筌(就是一種捕魚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魚,是因為得魚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語言,言詞)所以在意(要表達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人言哉(就是説深悟其道、專心致意卻並不侈於言辭的人,其實難得,故莊子希望能找到這樣的人和他交談)!’”

莊子在這裏以“得魚忘筌”“得兔忘蹄”為比喻,並不從消極的意義上使用,承上啟下,目的在於比照説明“得意忘言”的道理。後世用“得魚忘筌”卻改變了原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在消極的意義上,比喻辦事情一旦達到了目的,便把賴以達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拋棄。可見這也是一個後世用意與出處不相符的成語。也不知是怎麼傳的。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三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

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裏,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牆壁上畫鬼神,憑藉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

吳道子回答説:“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脱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雲空中,劍高數十丈,彷彿一道電光下射。之後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慄的。吳道子於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 篇四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衞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於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標籤: 多篇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ol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