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麼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麼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麼

基本信息

【詞目】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説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解釋】不思考仔細,籠統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説:“雖然梨子有益於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説:“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嚥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説:“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成語造句

1、我們要借鑑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應該厚積薄發,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2、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3、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説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説,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4、然而,人們來不及鑑別、吸收和消化,只能採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5、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説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6、讀書要有收穫,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7、那種只有一個籠統説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8、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9、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0、不管學習什麼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ev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