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多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多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多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閲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運用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 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想一想螞蟻搬糧食還有哪些動作。再讓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拓展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國小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教師扮演螞蟻,學生扮演蟈蟈,他們有的説: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説: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説: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 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2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這樣一篇童話故事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再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鑑於文本具有這樣的特點,史老師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利用表演,想象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使學生在讀的語言實踐中展開想象,體會文中語境,感受語言的優美,體驗閲讀的興趣。

例如春天、冬天的出場,老師都運用了聲音、圖片等直觀手段,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具體生動的形象場景,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文本出示之前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激起表達的慾望,再適時進行朗讀訓練,把兒童帶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課文產生共鳴。

二、拓展多樣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幾隻蟈蟈看到了螞蟻在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史老師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縱觀史老師的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是獨到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語文的訓練是充實的……聽完課後,我感到缺乏的是一點兒精雕細琢,老師的引導需要再巧一些,訓練的設計需要再精一些,多媒體的運用需要再活一些。

舉例説明:1、圖片的運用,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去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走進人物內心,通過語言的訓練將它外化出來。

2、表演,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知道“有的背,有的拉”,看圖片就行了,既然表演了,就應該讓學生真切的去體驗勞動的辛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有互動,可以利用採訪的形式走進小螞蟻的內心,這樣不僅有語言的訓練,也有人文的薰陶。

想象,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處來深化主題。“螞蟻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很簡單,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發想象,它們在洞裏怎樣過冬呢?這是可以把“有的……有的……”的語言訓練穿插進來,感受辛勤勞動後,收穫的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與蟈蟈懶惰後悽慘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3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學《螞蟻和蟈蟈》一課,細細品讀課文,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中,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上直觀的圖片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設計時,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訓練,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

一、為説話訓練搭建平台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想象小螞蟻們還會怎樣搬糧食?推、拉、抱、扛等詞都學生都説了出來,我順勢出示“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讓學生練説。在説話練習之後,讓孩子們親自表演出來,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

在後面理解蟈蟈們在炎熱的夏天休息時也是一樣。在説話訓練中讓孩子們充分明白蟈蟈自由自在、懶惰的本性。接着,我還結合孩子日常的活動,讓他們練習“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個個?”和“大掃除時,同學們有的?,有的?,個個?”的説話。就這樣,在觀察、練説、表演、朗讀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説話、寫話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為語言積累創造環境

在本單元的讀讀背背中,讓孩子積累的是“有備無患 防範未然”、“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這恰好是對本課中螞蟻勤勞身影的真實寫照。在學生的讀、思、議、説之後,我適時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綢繆 、得過且過”等詞語,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中積累、豐富語言,這樣的積累,他們很容易在具體生活中調動積累。

三、為想象力插上翅膀

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訓練,我抓住課文最後一處: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

洞裏,而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補充文本: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到了第二年夏天,蟈蟈又見到螞蟻在搬糧食?在孩子們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終於沒能熬過第二年冬天的蟈蟈;有知錯就改,也開始儲存糧食的蟈蟈;還有沒有儲存糧食,但和螞蟻成了好朋友,與朋友一起温暖過冬的蟈蟈?

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言訓練的平台。我一直在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搭建學習的平台,讓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4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演演、説説、寫寫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摘蘋果複習詞語;聽聽風聲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動、形象、逼真的環境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激發學生探索語言的熱情,對學習課文有着極其重要的情緒影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説、去思、去讀,給予他們思維、説話、讀書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再 現螞蟻搬糧食的情景,學學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實現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願望,有效的喚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看看圖片,再引導交流,使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為師生、生生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對話奠定了基礎,從而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裏,閲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感情朗讀也水到渠成。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從課文和 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有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5

四月十六日,聽了倪老師的一課《螞蟻和蟈蟈》,倪老師教學思路清晰,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自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説話訓練的機會。從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老師的精心設計,細心準備,對於課文的解讀很細緻,但是,因為對每個細節都很關注,面面俱到,所以感覺有些瑣碎。張校長對此提出了“大開大合”的教學理念,從整體入手進行教與學。在同組老師的共同幫助下,我對《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的教學重新進行了設計,把目標精簡為兩個:一個朗讀,一個表演,捨棄了零散的枝節。

在教學過程一開始,我就從一個大問題入手,讓學生聽示範錄音,思考“螞蟻在幹什麼,蟈蟈在幹什麼?”學生在聽的時候也受到了任務的捆綁,讓他們有事可做。這個大問題正好引出課文中的兩個重點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必要的講解還是需要的,所以我對這兩個重點句子進行了講解,讓學生對這兩個句子的留白處進行補足,訓練他們的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表演環節做鋪墊。在讓學生進行説話訓練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圖片,讓他們的想象有一個方向。他們能看着圖片説出“推、扛”等動作,能想象出螞蟻會搬米粒、搬蟲子等。經過提醒,注意到是夏天搬糧食,食物很重,學生能説出螞蟻可能會説“天氣真熱呀”,“好累啊”,一邊説,一邊還加上了擦汗的動作。在討論蟈蟈會怎麼嘲笑螞蟻的時候,學生也很起勁,説出了會嘲笑螞蟻“你們真傻啊”,“真是一羣傻瓜”等句子,邊説還邊加上了動作。我又及時讓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學生基本上把講到的動作都表演出來了,看來,學生真的是理解了這兩個句子。蟈蟈的結局讓蟈蟈很後悔,學生也能説出他們後悔當初沒有和螞蟻一起搬糧食等。

接下來,我讓學生做一回小演員,表演故事。學生愛表演,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我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演好螞蟻和蟈蟈這兩個角色。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提前給每一組設了一名組長,負責分配角色,指導表演的任務,避免出現分組表演時候因為角色不清,或者幾個學生爭演某個角色而出現的混亂。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表演的幾條評價標準,給學生表演和評價提供了依據。第一組表演完,我讓觀看的學生做評委,提出改進意見,我給學生及時總結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雖然只講到螞蟻,但是螞蟻在搬糧食的時候蟈蟈已經到大樹下乘涼了,他們是同時的;蟈蟈在嘲笑螞蟻的時候,螞蟻應該繼續揹着糧食往前走,不應該停下來;做旁白的學生也應在適當的地方停一下,給小演員自己發揮的空間,把螞蟻和蟈蟈的對話加進去。接着,又針對這些意見進行小組練習。每一個學生都進入到表演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又請一組學生上來表演,這一次比第一組有了進步。螞蟻和蟈蟈的表演同時進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語言。説明剛剛的學習是有效的。在表演過程中,我也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學生伴着音樂進行表演,興致頗高。在表演中體會到夏天,螞蟻和蟈蟈對待勞動的不同態度以及冬天他們不同的結局。

這篇課文中藴含着一個道理:勞動創造幸福。但是直接把道理灌輸給學生的方式並不理想,課文內容淺顯,我覺得學生通過上面的學習和表演,能夠自己把這個道理領悟到了。於是,我讓學生續編故事,找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各一名上來續演故事:第二年夏天,螞蟻和蟈蟈遇到了,他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學生的表現比較理想。螞蟻説:“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蟈蟈説:“謝謝你提醒我,小螞蟻,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最後,我讓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分別對小朋友們説一句話。蟈蟈代表説得比較深刻:“小朋友,我們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要像蟈蟈一樣捱餓。如果你現在改過來還是來得及的。”她已經把課本中的道理遷移到了學習中來。那我們老師什麼都不用多説了,學生自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6q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