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萬聖節的由來是什麼

萬聖節的由來是什麼

萬聖節的由來是什麼

萬聖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該民族主要分佈在北歐,延伸到蘇格蘭南部,後來又隨歷史大發現遷徙到非洲和美洲。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萬聖節的由來是什麼,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的由來:宗教祭祀。關於萬聖節由來的,版本繁多,流傳較廣的是:兩千多年前,歐洲的_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HALLOW”即聖徒之意。傳説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聖節原本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讚美春天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讚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託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驚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説法就是這麼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的萬聖節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揉合而成的。

萬聖節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裏進行。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讚美秋天,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前一天的夜晚最熱鬧的時刻,萬聖節當日小孩會裝扮各種鬼怪逐户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搗蛋,萬聖節來源於古西歐國家,在德魯伊特人的信仰中,11月1日是新的一年。

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有一個祭奠亡靈重返人間的節日,比如西方_的“萬聖節”(Halloween)、墨西哥的“亡靈節”(DíadelosMuertos)、奧地利的“全亡靈周”(Seleenwoche)。

以及中國的“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這個節日也在隋唐時期隨着佛教傳入飛鳥時代的日本,與當地習俗結合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盂蘭盆節”。

萬聖節的英文Halloween其實是AllHallows'Eve的縮寫,也就是“諸聖節的前夜”,在_年曆裏是紀念亡靈和聖人的節日。大部分人相信萬聖節起源於古凱爾特人的豐收節,也就是“薩温節”。

古老的凱爾特族是歐洲大陸上阿爾卑斯山以北最早興起的史前民族,薩温節是他們的新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從十月底開始天氣轉涼,農作物的收割接近尾聲,寒冷的冬天即將從十一月開始。隨着季節的交替,凱爾特人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

放牧的人從山裏歸來,田間不再有人耕作,人們存儲好糧食、開始宰殺家畜,或是待在屋裏做一些手工打發時間。

在這季節的轉折之時、新舊交替之際,凱爾特人相信,生活也由光明(夏季)進入了黑暗(冬季)的一面,生與死的邊際變得薄弱,亡靈和魔鬼能夠輕鬆地跨越於兩個世界之間。

於是在舊年最後一天的傍晚(即10月31日,凱爾特曆法裏日落是一天的開始),人們點燃篝火、裝扮起來,用火焰和舞蹈驅逐魔鬼直至新年的第一天(11月1日)。同時也準備好食物,把祖先的亡靈請回家,trick-or-treat(不給糖就搗亂)便是由此而來。

萬聖節的習俗

不請客就搗亂

萬聖節(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請客就搗亂”。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户按響鄰居的門鍾,大叫:“Trickor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着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大多數家庭十分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孩,於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整袋整袋的搬回家。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説:“Theskyisblue,thegrassisgreen,maywehaveourHalloween。”(天是藍色,地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傑克燈

傑克燈是萬聖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咬蘋果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占卜遊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蒙着眼,從放着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在北美,傳説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各種萬聖節食物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成為應節食品。其他特色食品還有:粟米糖、熱蘋果酒、烘南瓜子。 萬聖節的傳統食物是蘋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餡餅和女巫狀的香料生薑餅等。

標籤: 萬聖節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yw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