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童趣》全文【新版多篇】

《童趣》全文【新版多篇】

《童趣》全文【新版多篇】

《童趣》全文 篇一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ǎo),項為之強(jiāng),鶴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為壑(hè),癩(lài)蝦蟆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台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閲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課後記:疏通字詞障礙,採用齊讀、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等多種形式,然學生反覆朗讀,只只能達到背誦的程度。

《童趣》全文 篇二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敍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麼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台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閲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點評

《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反覆朗讀,基本成誦,就保障了45分鐘的實效性。

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教學流程呈“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的板塊狀結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符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 的要求。

《童趣》全文 篇三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⑴藐小()⑵鶴唳()⑶怡然()

⑷土礫()⑸丘壑()⑹龐然()

⑺童稚()⑻凹凸()()

⑼癩蛤蟆()()()

2、為下列加粗詞的詞義選擇正確答案。

⑴作青雲白鶴觀()

a、作為b、當作c、造成d、製造

⑵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a、觀察b、明白c、考察d、苛求

⑶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

a、完成設計b、成全打算c、現成橫行d、成為比作

⑷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a、明亮b、光明c、眼力d、透明

⑸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a、僵硬b、強硬c、強大d、超強

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a、機關b、神氣c、精神d、神靈

⑺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a、白色b、單純c、原有d、向來

⑻故時有物外之趣()

a、特意b、故意c、原因d、因此

3、“為”字通常有下列幾種意思,請給句中的“為”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a、做b、當作c、認為d、因為e、被f、是

⑴項為之強()

⑵以叢草為林()

⑶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⑷凹者為壑()

4、“其”字通常有下列幾種意思,請給句中的“其”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a、第三人稱代詞b、自己的c、這、那d、連詞

⑴神遊其中()

⑵常蹲其身()

⑶使其衝煙飛鳴()

⑷必細察其紋理()

5、解釋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⑴拔山倒樹而來()

⑵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6、寫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觀之正濃b、驅之別院c、故時有物外之趣d、項為之強

7、先解釋加粗字的意思,然後翻譯句子。

⑴蓋一癩蛤蟆也。

解釋:_________________

翻譯:_________________

⑵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解釋:_________________

翻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miǎo⑵lì⑶yí⑷lì⑸hè⑹páng

⑺zhì⑻āo tū⑼lài há ma

2、⑴b⑵a⑶d⑷c

⑸a⑹c⑺a⑻d

3、⑴d⑵b⑶e⑷b

4、⑴c⑵b⑶a⑷a

5、⑴連詞,表修飾⑵連詞,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⑴句首發語詞,解釋原因,相當於“原來是”原來是一隻癩蛤蟆。

⑵均為動詞,意思分別為“鞭打”,“趕”(我)心神安定下來,趕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裏去了。

《童趣》全文 篇四

二。 重點、難點:

《生命  生命》

1.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抓住主題或關鍵詞,細緻地研究課文。

2.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紫藤蘿瀑布》

1. 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2. 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3. 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4. 感悟生命的永恆。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l)學會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童趣》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敍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三。 新課講解

《生命  生命》

(一)簡介作者及作品:

杏林子,本名劉俠,中國台灣女作家。陝西扶風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先後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當選中國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獎。於1982年創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中國台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主要作品《另一種愛情》、《生命之歌》等。《生命  生命》一文,選自《杏林子作品精選》。

(二)整體感悟:

1. 作品《生命 生命》講述了哪三個事例?引發了怎樣的思考?請從文中指出相應的主題詞。

[參考]三個事例 a、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 b、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一截小瓜苗。 c、“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主題詞分別是a、生之慾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點思考的主題詞分別是a、意義。 b、價值。 c、奮鬥。

2. 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兩個例子舉的又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作者舉的動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為什麼不舉獅子,大象等龐然大物、只説小飛蛾?不舉參天大樹,只説一棵小瓜苗,這樣排序説明了什麼?説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頑強的生命力,更何況人了。

3. 三個事例、三點思考的側重點有什麼區別?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

三個事例分別側重於生命自我珍視,生命的誕生和生命活動。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對生命的三點思考:a、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使用生命。b、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c、珍惜生命、時間,不懈努力。

注意:舉例要切合課文內容,例如雷鋒的例子切合第二點思考;張海迪,桑蘭等又較切合第一點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張海迪又較切合第三點思考。

(三)深入剖析:

1. 作者開頭寫小飛蛾的例子,強調其“小”,什麼目的?

作者開頭寫小飛蛾的例子,強調其“小”,意在説明: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

2. 如何理解“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人們要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儘量多做有於益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事,使生命更有價值。

3. “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這表現了作者有怎樣的精神?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這表現了作者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

(四)比較閲讀:

閲讀課後同題文章《生命 生命》(美國 克倫沃森),思考問題:兩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1. 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課文從三個事例引發三點思考,沃森的文章則是細緻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

2.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的結合。沃森的文章文學色彩比較強。

《紫藤蘿瀑布》

(一)字詞積累:

1. 讀準下面加點詞的音。

迸濺出(bèng)  忍俊不禁(jīn)  仙露瓊漿(qióng)  盤虯卧龍(qiú)

2. 解釋下面的生詞。

(l)迸濺:向外濺出或噴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現得少。

(4)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5)酒釀;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瓊漿:形容鮮美的酒。

(9)盤虯卧龍:迴旋地繞,像卧着的龍。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看花——憶花——悟花。

(三)深入剖析:

1.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

(1)色: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2)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態: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擠着。

2. 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色——形——香)

先寫每一穗花,再寫每一朵花。先寫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然後寫花的形狀,“像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最後寫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3. 作者在描寫時,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大量運用了比喻和擬人。寫花兒一串串“挨着”、“擠着”,花兒彼此“推着、擠着”、“叫着”“嚷嚷”“我在開花!”“我在開花!”,以擬人手法寫出花的童稚般的歡樂,讓人覺得花在驕傲而坦蕩地為自己美麗的存在而歡笑嘻鬧。

以“瀑”為比喻,讚美花之茂與繁。以“歡笑”、“挑逗”等擬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靈氣,這樣將比喻、擬人交替使用的還有用“帆”、“艙”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擬花朵的情態,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徵。

4. 作者為什麼把花香説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這裏運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覺相通,如花香是嗅覺感受,作者把它説成“淺紫色的”,這是視覺感受,“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是幻覺感受。運用通感使語言更加清新、活潑、靈動。

5. 文中插入一段寫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起什麼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突出了現在花的生氣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類比,説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6. 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説説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稀落,遭遇不幸,過了這麼多年,又開花,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這樣生機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頑強和美好。而人類也是如此,小弟雖然身患絕症而死,但人類的生命長河並不因某個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展,因此説,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7. 提問:本文的倒敍第二段運用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深刻含義?

運用比喻、比擬等修辭手法,這些花也正如人,人類社會也正如花一樣由每一個個體組成,雖然某些花或某個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展,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8. 提問:“本文的最後一段有什麼深刻含義”?

説明作者從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和前進的動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恆。

小結:本文寫作者偶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心中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感悟到生命的永恆,讚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中心思想)

文章寫景抒情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機,讚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童趣》

(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ǎo)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  怡(yí)然  凹凸(āo  tū)

為壑(hè)  癩(lài)蝦蟆

(二)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三)篇章理解:

1. 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2. 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凹凸、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蝦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蝦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 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4.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故時有物外之趣——是觀察的收穫。

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5. 下列三件趣事,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蚊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蝦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蝦蟆。

這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凹凸處擬作“林、獸、丘、壑”,再到癩蝦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附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裏,蚊羣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裏把它們比作羣鶴在空中飛舞,這麼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着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隻蚊子在白色帳子裏,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衝着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羣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着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隻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一。 基礎知識與運用

1. 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ù(    )立  níng(    )視   bèng(    )濺  休qì (    )

xuān(    )騰  miǎo(    )小  gū(    )負  lín (    )峋

伶dīng(   )  yòu(    )惑  訓jiè(    )  庸lù(  )

2. 給加點字注音

啜泣(    )  目眩(   )  挑逗(    )  擎天撼地(    )(    )

忍俊不禁(   )  一瞬間(    )  沉澱(    )  短暫(    )  內疚(    )

3. 成語連城(可任選一組)

要求:把下面成語中缺少的字填上,使前後都構成完整的成語。(前一個成語的最後一個字是後一個成語的第一個字)

a.     日方     生不     生常     笑風     龍活

b.     以輕    花怒    任自     芳百    外桃   遠流長

4. 根據所給意思寫出相應詞語

(1)形容枝幹迴旋盤繞,彎彎曲曲。(          )

(2)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          )

(3)眼力好得能看見非常細小的東西。(           )

(4)形容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

5. 下列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有誤的一項是(     )

a. 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輝煌”指盛開的紫藤蘿花氣勢非凡,一片燦爛)

b.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前途茫茫”指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難,舉步維艱)

c. 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光彩”的意思是指活得體面,取得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

d.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漫濕”指心靈得到理想的滋潤,不再枯乾)

6. 下列各項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

a. 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裏。

b.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

c. 紫色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d. 每一朵盛開的花……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7. 下列對課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 《在山的那邊》中,詩人藉助羣山和大海這兩個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堅持奮鬥。

b. 《生命 生命》抒寫由尋常小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表達頑強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c. 《紫藤蘿瀑布》從多側面多角度來描寫一樹紫藤蘿的生動形象,讚美生命的頑強,美好和永恆。

d. 《童趣》回憶童年時代的種種情趣,作者將人生哲理寄寓在小事中,表現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8. 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    )

a. 這支動人的歌聲,同學們百聽不厭。

b. 邊區軍民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

c. 參加課外活動的同學比昨天減少一倍。

d. 有沒有崇高的理想,是決定一個人在事業上成功的關鍵。

9. 當同桌向林君要練習本抄答案時,林君最得體的回答是(    )

a. 你自己不動腦筋,老是要抄襲,不借!

b. 抄襲行為不好,但我們是同桌,要抄就拿去吧,下不為例。

c. 抄襲總比不做好,你抄一遍也好,但你要弄懂。

d. 別忙,等會兒我給你講講,你一定會弄懂的。

10. 填空:

(1)《童趣》選自         ,作者        是      代文學家。文中總提全文的關鍵詞語是               。

(2)《紫藤蘿瀑布》選自               , 作者是

(3)《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              ,      國作家。

11. 用楷體默寫詩句(要求正確、規範)

(1)               ,志在千里。             , 壯心不已。

(2)《過故人莊》中描寫農村優美風光的詩句是              ,                  。

(3)                                                                      ,把酒話桑麻。

(4)

12. 根據語境,仿照劃線句子,接寫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樂,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個祝福,我送你一個東海。

,              ;              ,           。

二。 閲讀理解

(一)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做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以叢草為林(    )(2)徐噴以煙(     )(3)果如鶴唳雲端(      )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 (5)項為之強 (    )(6)鞭數十(      )

14. 區別下列加點的“之”“為”的意思。

(1)觀之,興正濃(         )      (2)驅之別院(          )

(3)以蟲蚊為獸(          )      (4)二蟲盡為所吞(           )

15. 填空

(1)出自選文三、四段的兩個成語依次是        和           ,用講述大意的方法解釋它們的意思分別為                 和

(2)與文中“觀之,興正濃”相呼應的文字是

(3)“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句話中“龐然大物是          ,所拔之“山”是           ,所倒之“樹”是                 。

16. 翻譯下列文言語句

(1)故時有物外之趣。     譯:

(2)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譯:

17. 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中的“趣事”。

(二)

①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着流着,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悦。

②這裏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説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裏再也看不見藤蘿花了。

③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⑤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8. 第②段中作者回憶十多年前的紫藤蘿,這一內容從記敍的順序看是屬於       (a、順敍    b、倒敍    c、插敍),其作用是                                   。

19. 品讀第③段,回答下列問題。

(1)劃線的“又”、“遮住”等詞語用得非常準確生動,請具體説説它們的妙處。

答:“又”                                                            ;“遮住”                                                                      。

(2)劃線句中連用兩個“流着”,表現了紫藤蘿花                            的特點,説它“流向人的心底”是説                                                   。

20. 選文的主旨句是:“                                                     ”,其含義是                                                                     。

(三)感謝貧窮

貧窮這個字眼,似乎總與我結緣,一直陪伴我度過了二十多個春秋。

小時候,貧困的家庭温飽都不能解決。到了七歲,我瘦得風能吹倒絕不是誇張。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費用,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要想兄妹五人同時讀書,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等到第二年興致勃勃地去報名,老師説啥也不願收下瘦小的我。我的哀求感動了父親,父親的請求感動了老師。就這樣,每天十多裏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地跋涉,成為我平生最大的樂趣。國小畢業之際,我以優異成績準備跨進離家更遠的學校去住讀。

“人有旦夕禍福”。此時,母親的去世給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昔日的歡笑從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臨輟學的危險。瘦小的我能幹點什麼呢?父親只得在歎息聲中送我進校。因為交不起住宿費,我的牀鋪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風呼號的冬季,也是我最難熬的不眠夜,趁着蠟燭快要熄滅的最後幾點藍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鋪好“牀鋪”。沒有墊絮,一牀半新半舊的棉被折成兩半——一半墊底,一半做蓋,偶爾山頂幾隻貓頭鷹發出恐怖的怪聲,我不禁顫抖着趕緊蒙上被子。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就這樣,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結束。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雜工掙回高中最後一筆學費的幾個月後,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如期飛至家中。面對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穫,貧窮的山村沸騰了。父親面對鄉親們的祝賀,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我要“飛”走了,憂愁的是要有一筆對於我們來講類似天文數字的2000元學費。為了這筆學費,一家人東拼西湊一個多月後還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堅強的父親流了淚,我咬着牙含着淚離開了家鄉。我説我要用雙手和大腦來養活自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我做家教、打工掙來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錢時,我的同齡人正三天兩頭地寫着家書尋求“經濟支援”。我的父親很驚奇我的經濟來源。

舞廳不敢進,錄像廳與我無緣,我彷彿超出了那個熱鬧喧囂的世界。當然,圖書館中又多了一個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的我。讀書、寫作、打工,這就是我大學的全部生活。

當我接過那張本科學位的證書時,我的眼圈濕了。我很慶幸在大學四年裏,我用辛勤戰勝了貧窮,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讓人羨慕的成績。菁菁校園中,掌聲時常為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響起,我生活在光環之中。

當我穿着用稿費買來的球鞋尋覓工作時,我敲響了一家家條件苛刻的用人單位的大門。進門時一身自信,出門時滿身輕鬆,我就這樣瀟灑地戰勝了一個個“包裝”瀟灑的同齡人。當我毅然決定投身教育事業時,他們都覺得不可理解。我説我喜歡那份清貧中的個人追求。

仔細回想過去的路,我時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圍着。寒夜裏燈光下獨坐讀書,夜裏搓着手拿起筆來狂舞一通後,我的心裏很坦然。

如今生活發生了極大變化,我已經脱離了貧困。時常有讀者要我談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個字——“感謝貧窮”來概括。在我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謝貧窮這所最好的學校,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嚐遍艱辛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前方的路——跨過一道道山,追求應該追求的。

21. 第1段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2. 找出文中最能突出作者家庭貧窮的語句,用波浪線劃出。

23. 第3段“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一句,言外之意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要用雙手和大腦來養活自己”,從這句話能看出作者是一個具有什麼性格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作者為什麼要感謝貧窮,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任選一題進行習作)

(一)以“我戰勝了                    ”為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要求:

1. 補足題目中缺少的內容,可以填“自己的弱點”“驕傲”“膽怯”,也可以填“飢餓”“困難”等;

2. 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材料,寫出真情實感。

(二)你進入國中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來,一定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請你選取一件寫出來。

要求:

1. 題目自擬,力爭醒目、新穎。

2. 記敍具體、清楚,有真情實感。

3. 不少於500字。

【試題答案】

一。

1. 佇  凝  迸  憩  喧  渺  辜  嶙  仃  誘  誡  碌

2. chuò  xuàn  tiǎo  qíng  hàn  jīn  shùn  diàn   zàn   jiù

3. a來 長 老 談 生  虎b掉 心 放 流 世  源

4. (1)盤虯卧龍 (2)怡然自得(3)明察秋毫(4)小心翼翼

5. c

6. a

7. d

8. b

9. d

10. (1)《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沈復    清    物外之趣

(2)《鐵簫人語》    宗璞

(3)莫頓·亨特    美

11. (1)老驥伏櫪  烈士暮年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3)開軒面場圃

12. 例如:如果一顆星代表一份快樂,我送你一條銀河;如果一棵樹代表一縷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二。 閲讀理解

(一)

13. (1)把                                         (2)慢慢地                       (3)鳥鳴

(4)安適、愉快的樣子                     (5)通“僵”,僵硬           (6)鞭打

14. (1)代二蟲 (2)它,代蝦蟆 (3)當作,作為 (4)被

15. (1)怡然自得  龐然大物 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體積極大的東西

(2)方出神  (3)癩蝦蟆   土礫凸者  草

16. (1)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樂趣。

(2)夏夜裏,蚊羣發出雷鳴似的叫聲,在我心裏把它們比作羣鶴在空中飛舞。

17. 以蚊為鶴,昆蟲家園等

(二)

18. c  以物喻人,紫藤蘿的遭遇,也是**年代家庭和國家的真實寫照。

19. (1)“又”準確説明是“再一次”,表達了紫藤蘿重現生機後作者的欣喜之情;“遮住”形象地再現了紫藤蘿花的“盛”和“密”,説明紫藤蘿的生命力非常旺盛。

(2)開得繁盛濃密的樣子  紫藤蘿花引發作者對生命深沉的感悟。

20.“花和人……無止境的。”  個體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人類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當我們遇到不幸時,不能被厄運壓倒,要保持堅定的信心,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三)

21. 總領全文,將“貧窮”作為全文故事的線索。

22. 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費用,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

每天十多裏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地跋涉。

23. 因年齡小而產生的恐懼感,突出求學的艱難。

24. 是一個面對貧窮毫無畏懼,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人。

25. 略。參考文章最後兩段,言之成理即可。

三。 作文(略)

《童趣》全文 篇五

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詳。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文學常識】

如何辨析古今詞義的不同。古今詞義的不同是指古代使用的直到今天仍然使用,但詞義發生了很大變化的詞。如“走”,古義為“跑”,現在指“行走”。同世間其他事物一樣,語言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與今義既有聯繫,又有差異,如果不加分辨地以今義解釋古義,很容易造成誤解、誤讀。古今詞義的變化,大致有以下幾種:

1、詞義轉移,即古代表示某個意義的詞,現在表示另外的意義了。如“恨”,古義為遺憾,今義為仇恨。

2、詞義擴大,即指同一個詞,現在所表示的意義比古代廣泛。如“河”,原來特指黃河,現在泛指一般的河流。

3、詞義縮小,即指某個詞在古代所表示的意義比現在廣泛。如“谷”,古代泛指糧食一類,現在只指稻子或小米。

4、感情色彩變化。另外,辨別古今詞義還要注意古代合成詞的雛形和現代漢語合成詞的差別。

《童趣》全文 篇六

【教學目標】

1、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4、理解文章敍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麼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二、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 粗字的讀音:

藐(miǎo) 項為之強(jiàng) 鶴唳(lì) 怡(yí)然

凹凸(āo tū) 為壑(hè) 癩(lài)蝦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五、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台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閲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粗字詞的意思:

1、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2、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3、以叢草為林(樹林)

4、興正濃(興趣)

5、方出神(正)

6、驅之別院(趕、驅逐)

7、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8、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9、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六、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七、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2、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八、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十、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一、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二、分析第一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是觀察的收穫。

三、分析第二、三、四段

1、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3、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4、討論: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四、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五、討論

問題1: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六、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點評】

《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反覆朗讀,基本成誦,就保障了45分鐘的實效性。

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教學流程呈“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的板塊狀結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符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要求。

《童趣》全文 篇七

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的説課稿怎麼寫?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一篇優秀的説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敍述的是作者沈復對自己小時候所見到的平常景象、事物進行聯想想象,使景象變得美麗奇特,從兒獲得一種物外之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時做到讀者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人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語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七年級的學生又剛接觸文言文,因此,本課的教學應把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朗讀訓練。

《童趣》是七年級學生進入國中語文學習中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雖説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要理解文章的內容還是有相當的難度,依據這一學情,我擬用兩課時來完成課文的教學內容,並根據課程目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和諧統一的要求,設置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在朗讀中積累文言詞彙和語彙。

2、藉助工具書,疏通並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純淨的童心和純粹的心靈,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其中第一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第三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教法

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文言語感培養的關鍵在於朗讀。為此,我主要採用朗讀法,通過“讀準字音——讀懂內容——讀出情趣”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2、學法

教學、教學,教師的教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在宏觀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應通過朗讀、翻譯、積累和運用來學習文言文,在微觀方面,我側重指導學生在翻譯文言文詞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如增添法、替換法、保留法等),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激“趣”導入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並創造一種閲讀期待,我特地準備了一個教學實物——海螺,並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請學生仔細觀察海螺的形狀、稜角以及上面的一些線條,看完之後請學生説説他們像什麼?由此導入課文。這樣便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體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無限樂趣。

2、介紹作者

導入課文之後,我便請學生根據課文註釋介紹作者,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號、所處的時代、文學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進行識記。

3、朗讀感知

我們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其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的學習側重於朗讀,為此,我主要採用師生競賽朗讀法落實課文的字音,在朗讀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個別讀與集體讀、小組讀與全班讀相結合。

4、翻譯理解

在把握字音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翻譯理解。第一步是翻譯,在課文翻譯這一教學環節當中,我先引導學生落實文言字詞,並結合翻譯方法,如增添法、替換法、保留法等,然後指導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和《語文詞語手冊》中的字詞解釋翻譯全文。學生翻譯完畢後,我先請學生自主質疑自己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全體師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難,接着再請學生翻譯全文,這樣便使學生能夠大致地瞭解課文內容;第二步是理解,在完成課文翻譯之後,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概括作者小時侯的三件趣事,並針對這一些趣事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當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還是注重朗讀,在讀中翻譯,在讀中理解。

5、體會情趣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翻譯理解之後,再加上反覆的朗讀,學生已經對課文相當熟悉了,都知道小時候的作者沈復是一個非常有情趣的人,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課文的教學資源,我還請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完課文之後,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的思考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由此對作者這種情趣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情趣的朗讀背誦課文,便水到渠成了。

1、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着重是圍繞課題“童趣”來展開的,主要是一個圓的圖畫,圓的中間板書課題,圓的四周板書教學過程,以突出形象性、趣味性。

2、作業設計

根據課文的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學情,我設計的課外作業有兩個:一個是背誦課文,一個是以“我的童年趣事”為主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童趣》全文 篇八

[學習目標]

①反覆朗讀,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翻譯全文。(重點)

③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培養自己細緻觀察和想象的能力。(難點)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             課前預習•導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童稚(    )    藐(   )小     項為之強(      )     鶴唳(     )雲端

怡(    )然稱快     凹(    )凸(    )     土礫(    )

壑(    )      龐(     )然大物    蝦(    )蟆(     )

2、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項為之強                ②果如鶴唳雲端

③以叢草為林              ④興正濃

⑤ 方出神                 ⑥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① 明察秋毫                      ② 怡然自得

③ 龐然大物                      ④ 夏蚊成雷

3、自讀課文,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每一段的內容。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閲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課堂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朗讀課文,複述內容,力爭背過。

(四)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             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                 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小組合作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試説説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4、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5、歸納總結。

(1)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歸納本文的主題。

(2)這篇課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三、拓展延伸•鞏固

1、據原文內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衝煙而飛鳴,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鶴唳雲端,為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常蹲其身,使與台齊。

(3)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4)見二蟲鬥草間。

3、帶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細察其紋理() (2)昂首觀之()

(3)使其衝煙飛鳴() (4)常蹲其身()

(5)觀之,興正濃()(6)驅之別院()

4、閲讀並做練習。

孫叔敖埋蛇

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嚐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敖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向吾見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電。”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選自《新序》)

(註釋:①嘗:曾經。②向:剛才。③去:離開。④陰德:暗中有德於人的行為。⑤治:治理,管理。)

1、解釋加着重號的詞的意思。

(1)歸而泣__________(2)曏者吾見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4)叔敖對曰__________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曏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4、短文運用什麼刻畫方法,刻畫了幼時孫叔敖怎樣的形象?讀罷此文談談你對孫叔敖的認識。

參考答案

1、(1)回家(2)剛才(3)哪裏(4)回答2、(1)緣故(2)所以(3)連詞,表順接④連詞,表因果3、(1)剛才我見到了兩個頭的蛇,恐怕離開母親而死了。(2)還沒有治理,百姓已經都相信他的仁愛了。4、語言、動作、神態等方法。天真、幼稚,極富有愛心的一個人。

參考譯文:

孫叔敖小的時候,曾經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回家後就哭個不停,憂傷而不吃飯。母素問他原因。孫叔敖回答説:“我聽説見了兩個頭的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到了,我恐怕要離開母親而死了。”母親説:“蛇現在在哪裏?”回答説:“我恐怕別的人再見到這條蛇,就打死它埋了起來。”母親説:“不要憂慮。我聽説暗中有德於人的人,上天會用福來報答他的。你不會死的。”孫叔敖長大後,做了楚國的令尹,還沒有開始治理,百姓都已經相信他的仁愛了。

《童趣》全文 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明察秋毫  項為之強  怡然自得  癩蝦蟆  鞭數十

2、瞭解文言文與現代文的異同,學習基本的翻譯方法,理解文言詞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規律。

能力目標:

1、體會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文言文語感。

2、引導學生探究物外之趣,培養學習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緻觀察事物,做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

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養生活情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串講課文,積累有關文言詞語。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童趣》。

二、作者:

沈復(1763-?),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代表作是《浮生六記》。

三、朗讀:

板書:稚     藐    強    唳    礫

1、自由朗讀;

2、齊讀。

四、串講:

第一段: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第二段:

夏蚊成雷    項為之強

第三段:

叢草為林    蟲蟻為獸

第四段:

鞭數十      驅之別院

五、練習:

討論練習二

六、作業:

練習三,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文章內容。

2、鑑賞本文特色。

教學步驟:

一、複習:

方式:請個別同學翻譯下列句子:

1、明察秋毫

2、項為之強

3、定神細視

4、龐然大物

二、朗讀:

先自由朗讀再齊讀。

三、理解:

方式:先給時間引導學生自已思考討論再做總結。

第一段:小時候能明察秋毫,故時有物外之趣。

第二段:把蚊子當做仙鶴怡然稱快。

第三段:以叢草為林,以蟲為獸,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第四段:二蟲鬥草間,為癩蝦蟆所吞,驅之別院。

四、鑑賞:

方式:先給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再討論總結。

1、層次分明:

物外之趣——戲蚊之趣——叢林之趣——二蟲鬥草

2、結構特點:

總——分

3、想象豐富:

蚊——鶴    草——林    蟲——獸

4、語言特點:

典雅,言簡意豐

五、主題:

方式:啟發引導學生自已總結。

本文敍述了小時候的幾件趣事,啟發我們要善於觀察,善於聯想,就會發現生活的樂趣。

六、練習:

集體討論練習一。

七、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理解:         鑑賞:

一、物外之趣       1、層次分明

二、戲蚊之趣       2、結構特點

三、叢草之趣       3、想象豐富

四、鬥蟲之趣       4、語言特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7e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