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新版多篇】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新版多篇】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新版多篇】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一

由於單位委派我去往蘇州學習,所以我坐上了去往蘇州的火車。

我居然就這樣踏上了火車,又一次獨自一人去往陌生的城市。

這是個奇妙的感覺。

在夜色中駛往未知的地方。

身邊是陌生的人們,耳畔是陌生的聲音,火車的轟隆隆的聲音真切而明朗,窗外的景色不斷後退,形成一條條流暢的線,拉伸開來,形成內心的茫然。

離西安越來越遠了,獨自一人的路途讓我感慨,未來的十幾日又是如何的展開?會認識什麼樣的人?見到怎樣的景色?這就是未知的魅力!總是在未知中探索神奇的瑰麗。

就如同夜色中的遠方,只餘下星星點點的燈光,卻吸引人睜大眼睛遙望遠方,彷彿遠方的朦朧的景緻才是最迷人的、最充滿幻念的念想!

火車上的氣息就是散發着方便麪的味道,一些索索細語的説話聲,一些水果、食品、飲料的叫賣聲。

偶爾夾雜着嬰孩的哭泣,這是旅途的聲息和味道!

今天5號,清晨醒來,依舊是火車的轟隆隆聲。

車窗外一片清亮,陽光半明亮的掛在天空。

又一次乘務員推車叫賣聲此起彼伏。

低語聲漸漸而起。

火車在行駛,途徑處未知,目的地在哪裏?心情跌落在路途裏,這是不是旅行者享受的一種感受?我是兩點一線生活的人兒,對於旅途是陌生的陌生。

用一種揣摩的心態猜想旅途中的思維。

也許,途中的景色比終點好看;也許,途中的心情比到達目的地的心態更旖旎;也許,途中的靜美比終點的動更引起更多的思緒;也許,每人心裏都藏着一列開往未知的火車,駛往人生的路程。

一碗方便麪,一些升騰的蒸汽,一些飄渺的方便麪的氣味,一點飢餓的感覺,還有一些馬上就要到站的小激動,構建成旅途的心境。

火車停靠在途徑的站內,看着匆匆行過站台的如梭的人流,火車暫時的停止讓心情停頓。

陌生的氣息,陌生的味道,陌生的時空街道。

這就是旅途的感受。

火車的再次行進讓窗外景色如梭,行進中的感覺就像飛馳的山川河流,匆匆的退卻讓景色朦朧。

時間在倒流,火車在飛馳,讓我的胡思亂想如同窗外流暢成曲線的景色:是否會到達天涯海角?那是海南海邊某一石塊的某一題詞!是否會到達天邊的石柱?那是孫悟空翻越不出的如來的手掌!

到達蘇州後,入住賓館,就急急的殺往景點,先是在長長的隊伍裏排隊進入蘇州博物館,一路走來,各種陶器金銀飾品還有各個朝代的器皿都展現在眼前,悠久的中國歷史像濤濤長河述説着優美的文化。

看着這些中華瑰寶,內心的驕傲是無以倫比的。

在忠王府,看見李秀成的雕像,展館將太平天國真實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當年的文字,當年的詔書,當年的衣袍,都將歷史淋漓精緻的表現出來。

讓我行走在歷史的長河中,心裏感慨萬千。

然後,博物館的近處就是拙政園,走進園內,園林的風格讓我感歎。

園林內綠樹成蔭,古樸優雅,眼前一片精緻典雅,優雅俊美,園林的俊秀讓我大飽眼福。

早就聽説蘇州園林換步一景,移步一景,窗一景,門一景,真的是變化無窮,美不勝收!於是進入園林的我就貪婪的捕捉每一處景色的細節,貪心的想把美景容納入眼內,融入進大腦,彙集成筆端最優美的文字!

出了拙政園,就在平江路散步閒遊,一路走過,就可以感受到蘇州老街的特色,這裏彙集了蘇州的小吃和蘇繡,工藝品,小玩意。

蘇州的小吃以甜食為主,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可愛的糯米糰子,五彩的色澤,俏麗嬌巧的模樣,讓人食慾大振。

還有各種糕點:花生的,芝麻的,綠豆的……一盒一盒散發着誘人的香甜氣息。

這裏的絲綢是特色,滿街的絲巾圖案豔麗,真絲的旗袍述説着中國的古意。

那來自旗袍的韻味,讓人回味悠長,耐人尋味。

滿街的長裙用傳統的繡花演繹古味古意,真的特愛中國味道的東西,它們都彷彿將歷史畫卷展開,讓我暢遊在歷史長河裏。

       晚上,一起學習的學員相約着去往七裏山塘。

當夜色降臨,我們漫步在七裏山塘的街道上,街道古樸靈秀,小船流水人家,燈火璀璨,流光溢彩的閃爍在波光鱗鱗裏。

在小巷深處,燈光融入街頭巷角,融入波光,渲染出絢爛的色澤。

隱約間的弧橋,定格時間的輪轉,述説着千年的蘇州古城的味道。

於是,總是盼望,能在煙雨濛濛間,飄揚着淡淡的水粉,在錯落的燈光琉璃下,遙看水波旁精緻的房屋和拱橋。

於是就有一個想念:彷彿就是那麼煙雨朦朧間,一襲藕色旗袍,繪於荷花蓮葉,撐一把油紙傘,就那麼輕盈地行走在燈火闌珊處。

想象着,傍水而居的人家,臨窗而望。

木櫓劃破水面的平靜,擊碎的時光,凝固在老人斑駁的臉上。

這就是夜色美景,在我們的眼前徐徐展開。

這麼美得江南美景,怎麼能少的了詩詞的點綴,仿如娟秀的美景總有一首絕美的詩句襯托才美煥美綸。

晚唐詩人杜荀鶴有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另有“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

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

”、“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

橋外酒帘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進入夜色的七裏山塘在唯美的燈光的映襯下讓人流連忘返。

讓人想念昔日山塘的繁華,凝神細聽,那古老悠遠的吳韻彷彿就在你耳邊輕響,一條山塘河,一艘畫舫,一杯香茗,點點的燈光,讓你不知身處何年。

美景醉人,柔櫓銷魂。

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林立。

江南的小調在耳畔清揚,河水兩岸大紅燈籠高高懸掛,渲染的水俊屋秀,拱橋玲瓏,再伴隨煙雨飄渺,細品人間柔腸化悠揚。

好一幅夜色江南美景圖,願真在此處不願走。

在途徑處,看見一個古樸典雅的房子,上面書寫《漫步時光咖啡書吧》。

夜色裏,在幽靜的路燈的照射下,燈光悠長,思緒綿長。

好似在時光的長廊裏,漫步而行。

靜謐的光蔭讓人忘卻繁忙。

一杯咖啡,一本書,就是一段人生,讓日子慢下來,讓思緒停頓下來,只是在書的世界裏品味咖啡。

這就是江南水鄉里享受的奢侈和豪華!

蘇州的晚上細雨飄飄,這裏的雨很有特色,乎而雨起,乎而雨歇,就像蘇州當地柔軟温和的女子。

在這柔軟的天氣裏,我們依舊踏上旅途,趕往蘇州的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

也是台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

還未進入書店,就被身處工業園現代氣息所折服。

這裏高樓聳立,氣派輝煌,在璀璨燈光下,散發着醉人的光芒。

這種時代感衝擊着我們住處古街原始原味的古意。

鮮明的對比讓人如同穿越時空,在時差的對比中驚歎中華歷史瑰寶和現代發展的急劇。

進入誠品書店,第一印象鋪面而來,大腦呈現出來的詞噴湧而出:金碧輝煌,高尚大氣,書香四溢……

漫步在寬大明亮的書店裏,這裏人很多,但這裏很安靜。

書籍整齊的擺放在古樸素雅的貨架上,整齊而繁多,襯托着屋頂茶色通明的琉璃頂,讓人誤以為闖入金碧輝煌的宮廷,就差飛龍鳴鳳了。

在西安也去書店,但是如此精緻絕侖的,卻是沒有的。

如果對比,西安的書店和圖書館如同住宅區的民居,讓身處其中的人們親切感人。

而誠品書店就像進入某星級的酒店,總是讓進入的我忽略讀書的慾望,而急欲感受室內輝煌的氣息。

也許我的想法如小家子氣的,總覺這裏需要穿着時尚典雅,説話斯文秀氣,最好在一杯縈繞着甜香氣息的咖啡的飄渺霧氣裏優雅的翻閲書籍。

臉上要帶着優雅淡然的微笑,只是托腮在那裏沉思……

途徑處書店精緻的牆面上一句話語讓我感歎:“靜靜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揚起你的塵土,讓世界自己尋路向你走來。

”我品味這句話的含義,總覺得有很多意義無法解讀,卻陷入沉思。

清晨,吃過早飯,漫步於蘇州的街道,我住處的街道建於水的兩邊,灰白的牆,古色古香的拱橋,在煙雨濛濛裏,就像水墨畫卷,徐徐展開於眼前。

讓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唯美的詩句裏: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這個富有江南氣息的晨曦,讓我感動,讓我心動,讓我想象那飄逸的長裙在寂寥的水墨街道間飄搖,讓我想象一襲燴有藕色蓮花的旗袍曼妙婀娜的渡過那座精緻的拱橋,在寂靜的晨裏演繹一場美麗的傳説!

去往蘇州大學,大學裏的建築像過去的歐式建築。

這裏的樹木都很古老,古木蒼翠。

蘇州大學原名為東吳大學。

蘇大的校訓:仰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我身邊的同伴應該是剛工作不久的,她們的學生氣息還未褪盡,所以她們對於景點歷史的追究精神很是值得我的學習。

她們一直在尋找“東吳大學”的原始牌匾,終於在校園角落裏找見正在修建的白色門樓。

聽她們説,這裏是“何以笙簫默”電視劇拍攝的地點。

她們很想找到那浪漫愛情經過的路徑和食堂,感受大學時代的趙默笙,對C大法學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見傾心,想在那條綠樹成蔭的浪漫路徑裏幻想那段美麗的愛情。

於是我也只好隨着她們一起感受那份美麗的愛情和邂逅。

大學的食堂設計的色彩鮮豔。

食品品種倒不是很多。

我們點了一些冒菜乾鍋,但是都感覺味道不是很香。

我們總是以北方的口味來衡量蘇州的味道。

其實,這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蘇州的菜總是喜放糖,於是,吃到嘴裏的青菜和肉就都甜膩膩的。

連當地的黑鴨子,絕味鴨脖的鴨脖鴨翅都是甜而鹹的,而這正是北方的我們所懼怕和抗拒的,所以就對當地飲食評價不高了。

在大學的校門外,無意看見一家小而温馨的書店,顏色與橘色和紅色等暖色為主。

雖小而有些擁擠卻顯温馨安寧的氣息。

安靜的味道讓人安心。

牆面上另類的風格讓人賞心悦目。

圓形的桌椅舒適隨意。

牆角落裏一排排書架靜靜地安置着精美的書籍。

温情的等待着愛護它們的人兒來臨。

中午去往獅子林,先是望見博物館進口處居然沒有人排隊,於是殺了進去,又一次感受了歷史瑰寶的魅力。

上次進入館內只是關心展品的珍貴和稀奇,總是想它們的價值多少。

但是這次,我卻更是在意其中的文字,那裏述説的反而是歷史的精髓。

每一個文字仿如金玉閃爍,玉潤金貴,如夜明珠般在夜色裏瑟瑟發光。

在博物館裏我居然發現大師級別的《心經》,還有《中庸》的抄卷,其中的字寫的俊秀蒼茫,於是我記起課堂上老師對我們説的,只要把博物館裏的《心經》字帖抄上一百遍,這樣自己的字就會突飛猛進。

於是我貪婪的把這些精美絕侖的字跡照入自己的手機,等待可以拿出來練習的機會。

可惜《中庸》的全文根本照不清楚,只能照出部分的字跡,但是也夠我練習了,也是意外的收穫。

我出了蘇州博物館就轉身去往獅子林。

在這裏,一條路上就緊挨着三個景點: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所以周邊就擺滿了鈴鐺滿目的商品,這些商品以絲綢為主。

有真絲的絲巾,有真絲睡衣,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真絲旗袍或棉麻旗袍,那些典雅婀娜多姿的感覺讓我遐想:就在那狹長的仿如水墨畫的江南水鄉,在那精緻的拱橋上,款款走來帶着丁香花般的姑娘,一襲優雅的旗袍婉約温婉,這才是對於這裏旗袍的最佳解析。

還有這裏的蘇繡真的就是一絕,就在精緻的雕花木製圓框裏鑲嵌的絲絹上繡一幅富貴牡丹,或温柔可人的貓咪,或憨態可鞠的熊貓,最讓人驚歎的更是薄薄的絲絹上,繡品是正反兩面都是一致的圖案,我經常繡十字繡,知道做到反面針腳整齊是難上加難。

所以,這就是蘇繡的精彩之處。

這裏的特產大部分是甜膩膩的糕點,有桂花糕,芝麻酥等,都是以甜軟為主的食品點心。

進入獅子林,園內擁有大量的怪異鏤空大型的石頭,在亭台樓閣間,碧水秀譚裏,奇石怪石巧妙的堆積而成,形成一個美麗俊秀的園林。

站在彎彎的拱橋上眺望,還真的可以在俊山怪石上看出獅子的模樣。

我本來就是方向感不強的,所以進入石林後,就華麗麗的迷路了。

在各個大小不一的石洞裏,我乎上乎下,穿小洞,跳大洞,爬台階,下小橋,進樓閣,下繡船……總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無意聽見旁邊有導遊説:當年的康熙也是用了四個小時才出得了園林。

在這個園林裏,還在精緻的樓閣裏展放着各種奇俊的石,聽説這些石頭來自太湖石。

説是這些石頭經歷了長久的沖刷和擊打,在日積月累的衝擊拍打下,就形成了這種怪異奇形的模樣。

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瑰寶。

在這神奇的園林裏,我也許也是願意迷失在俊秀山石間,只是我的課程已經遲到,雖未盡興,卻需要儘早趕回。

於是我就憑感覺跟上了兩位男子,因為我無意識聽説他們也迷路間正在找尋歸路。

我就那麼悄然的跟着,隨着他們穿石洞,經花廊,進門廳,出圓門……終於見到出口,於是我雀躍的飛身而出,早已忘記跟隨的誰是誰了。

這些天,我看過三個園林: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對於這些園林的印象是驚歎而折服的。

尤其是網師園,雖然小卻精,那每一個窗、每一個門、每一棵樹或石頭都是那麼的精美絕倫,美不勝收。

園林將鬼斧神工的傑作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奇蹟是我們最美的擁有,這些美會沉澱在我們的生命裏,成為最美好的記憶。

我們三個女子結伴來到盤門景區,抬眼看見了瑞光塔。

(知識普及:瑞光塔建於公元1004年,通高約53米,為七級八面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剎。

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柱組成,每層設腰檐,平座,垂直輪廓逐層收縮,微呈曲線,展示了宋代古塔的風姿。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身底層周匝副階,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台,周邊為青石須彌座,對邊23米,鐫有獅獸、人物、如意、流雲,簡練流暢,生動自然,堪稱宋代石雕佳作。

基台東邊有橫長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

聽我上課的老師介紹,説曾經在塔內發現的寶幢木函、佛經、石佛、石礎、塔磚等文物,還有孫權為報母恩又建十三層舍利塔於寺中,説是這些文物是淘氣的孩童掏鳥窩而從土層密封的塔牆暗格裏發現的藏寶洞裏發現,現在安置於蘇州博物館內。

爬上瑞光塔陡峭的木質台階,這些台階狹小,當我們爬上六層以後,七層就不開放了。

塔內早已沒有了原來的精美,明眼處很多破壞的痕跡。

除了一層四周坐落有佛像,二層以上的只剩空落落的凹形空格。

我們一直在塔內尋找那個藏寶的洞,由於是上完課後的下午五點後,所以在工作人員催遊人離開的時候,又好心的告訴我們那個藏寶洞在三層的木塔梯口處。

於是我們終於找到那個被木框封住的洞口,裏面木板早已翹起,空洞的蒼白述説曾經的輝煌。

從瑞光塔上眺望,就可以望見盤門山周邊的景色,處處小橋流水,飛樑畫棟,人間美景盡收眼底。

出了瑞光塔,來到河畔,由於接近傍晚,正值工作人員下班之際。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二

行程匆匆,時間雖短,此次井岡山之行已回來好些天了,但在井岡山的所見所聞所走所看所感所悟還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裏,湧動的心潮一直難以平靜下來。

細細一想,真驗證了在井岡山時導遊玲子小姐深情説的一句話:“一次井崗行,一生井崗情。”

還是在我少年時代上學的課文裏讀到毛主席的“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那首詩和《朱德的扁擔》那篇課文。

從那時起,我就景仰井岡山,嚮往井岡山,我最大的夙願就是踏上這塊浸透着革命志士鮮血的熱土,用一顆虔誠的心一雙敬仰的眼去認識井岡山,解讀井岡山,體驗井岡山,感悟井岡山。

金秋10月,晴朗朗的天。

我終於踏入了這片紅色的土地,終於走向了那景仰已久嚮往已久的井岡山……

巍巍井岡山,自然風光名聞遐邇,但讓人陶醉神往的卻是那巍峨羣峯間,綠樹翠竹旁100多處保存完好的井岡山斗爭時期的革命舊址!

茨坪,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如今的井岡山市,坐落在崇山台間的小盆地上。

那一間間低矮潮濕的小屋裏和簡陋的桌凳,那陳舊的燈盞,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裏住過。

他們的居室十分簡樸,最大不超過10平方米。

毛委員住的那間屋子裏有一張木桌、一張木牀,牀上只有一牀被單和一條毯子,墊着稻草,桌上有一方硯台、一盞油燈。

按規定領導人晚上辦公可以燃三根燈芯,但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一樣只燃一根燈芯。.。.。.

我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默默地站着,這裏的地底下長眠着1929年1月被敵人殘酷殺害的130名紅軍傷病員烈士,他們只有20個人留下了名字,這130名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最大的也只有21歲……

走進井岡山的革命烈士陵園,我們站在毛澤東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漢白玉牆壁下,面對着黨旗莊嚴宣誓!據介紹,自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兩年零四個月的歲月裏,整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共有48000多名紅軍將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在紀念碑上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那一塊漢白玉的無字碑,彷彿在默默向人們述説當年井岡山斗爭血雨腥風的艱難歲月……

在井岡山博物館裏,我的心靈和思緒猛然間驚醒:據説,博物館裏收藏有3000多件文物,竟然有860件是原件!一個個形象逼真的場景,一尊尊生動豐滿的塑像,在聲光電技術的映襯下,把一段歷史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它穿過了時空,跟着歷史的腳步,把人們走進了那個槍林彈雨的年代。

黃洋界保衞戰的槍聲;湘贛邊界黨一大舊址會場中毛澤東鏗鏘有力演講的聲音;八角樓的燈光,寫滿井岡山標語和井岡山歌謠的背景牆。.。.。這豐滿靈活的畫圖塑像和真實生動的場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裏陳列的實物,真實再現了當年紅軍將士艱苦的生活條件。

毛澤東、朱德等一個個偉人,也從歷史的長河中向我們走來……當年的紅軍,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從軍長到伙伕,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錢的油鹽柴菜錢。

冬天,官兵只穿兩件單衣,晚上睡覺蓋的是幹稻草……

在座座環繞的山林之中,在彎彎如鏡的稻田之邊,茅坪就隱卧在羣山之間,那彈痕累累的牆壁,就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深情地述説着當年的故事和傳説。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先輩曾在這裏運籌帷幄,驍勇作戰;挑燈夜讀,筆耕不已。

戰鬥頻繁,生活艱苦,白色勢力重重包圍,敵我兵力過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革命前途產生了動搖,發出“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的疑問。

走進毛委員居住的八角樓,我彷彿看到毛委員在昏暗的燈光下,奮筆寫下《井岡山的鬥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光輝著作;鮮明地回答了紅旗到底能夠打得多久的疑問,第一次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在井岡山有一種“野菜”叫“紅軍菜”,它的葉片一面翠綠一面卻鮮紅,具有象紅軍一樣非常頑強的生命力。

它生長在井岡山的森林、山坡、草叢等地帶,無污染,純天然。

在井岡山紅軍革命艱苦的歲月裏,它成為廣大工農紅軍賴以生存的物質來源。

沿着高高的石梯拾級而上,兩旁的樹林漸漸歸隱於若有若無的雲海之中。

我高高佇立在黃洋界炮台上,當年的戰爭場景猶然在目,楠竹做成的釘子,敵軍哀嚎的聲音悠悠響起,起起伏伏,就是一首動聽的歌;走進半山腰朱毛挑糧的小道上,彷彿看見朱德高大的身影顫悠悠地走來,朱德總司令的扁擔挑起中國革命的一片天。

高高的紀念碑,就是歷史的見證。

在黃洋界之巔,凝眸遠眺,羅霄山脈猶如天然的屏障,護佑着這一方土地的神聖。

當我真的來到井岡山,面對這裏的崇山峻嶺、蒼松翠柏和淳樸忠厚、勤勞善良的井岡山人,才深深感到如果只把這裏當作一片旅遊勝地,只用耳聞目睹去感覺井岡山,已經遠遠不夠了。

面對這裏的山、這裏水、這裏的人,只有用心靈去認識、解讀井岡山的靈魂、去體驗、感悟井岡山的精神和這塊神奇的土地對中國革命作出的卓越貢獻。

離開時,我深深意識到,那“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就是給後人留下了一筆跨越世紀跨越時空永不過時的寶貴精神財富!井岡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令人敬仰、熱血沸騰的山,一座讓人變得純粹高尚,靈魂得到淨化的人格高地!

最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三

從張家界武陵源回來已近一月了,始終不知如何提筆,一些好友也一直在催促説等着看我的遊記,我自認太讓朋友們失望了。

我何嘗又不想寫呢?

藉助國慶節放假,這幾天我也試着構思我的這次遊記,可一旦起構,就會生出無數的繁思。

一如春日田野裏繁雜盛多的春草,又如夏雨中地上無數歡唱的細流,多而無緒。

我不知從哪兒才能領出那根供我編織的錦絲,實可謂意亂如麻、思緒紛復啊!

想想,這些亂如麻、紛繁雜的思緒都是來自於武陵源,來自於武陵源的三千峻峯和八百秀水,來自於武陵源淳樸憨率的民情。

武陵源的美,此時我無法形容,我也無法用文字表述。

我羞愧我肚中字詞的缺乏,我痛恨所學修辭手法的窮極,我更傷心自己雖不輟卻拙劣的筆墨。

武陵源的美,美的能讓人陶醉,美的能讓人融化,美的彷彿自己與山水融合在一起了,美的讓人不敢觸碰……

我經常上網看看各地景色的散文和遊記,描寫張家界的也不勝枚舉,其中不乏很多好文。

讓我最為稱許的還是峻青的《難忘的索溪峪》,這也是除了武陵源的美之外讓我久久不能提筆的又一原因。

想寫寫武陵源的山水,峻青已抒畫到了極至。

想敍一敍湘西的風土人情,誰又能如沈從文老先生刻劃的美好逼真呢?

國慶節前夕,我在武陵源呆了一週。

這一週時間裏,我畢竟看到了武陵源的山水風貌,親身感受到了這裏的民俗民風。

這裏讓人陶醉、讓人震撼的美景實在是不勝枚舉。

這些,不敍敍心裏難受,不寫寫總覺着對不起自己的感觀,更對不起美麗的武陵源。

我想還是有必要將這些天的耳聞目睹和切身體會抒之筆端,聽其自由遊走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7o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