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相關倡議書2020示例多篇

國小相關倡議書2020示例多篇

國小相關倡議書2020示例多篇

在日常生活中,倡議書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倡議書作為一種書信文體,也是具有一定寫作要求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小相關倡議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國小相關倡議書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金風送爽的九月,我們又迎來了全國第__屆普通話宣傳推廣周。普通話是全國通用語言,推廣普通話,對於消除語言隔閡、增進人際溝通、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園內普及使用普通話,可以起到改善交流效果、規範師生言行、提高師生文明意識、美化校園育人環境的作用。從1998年開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週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今年的推廣周從9月14日至20日。本屆推普周的主題是“説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

為了增強全校師生的語言規範意識和推廣普通話的參與意識,淨化校園用環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我校將利用晨會課、紅領巾廣播站等進行宣傳,形成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規範化的良好氛圍;並開展“啄木鳥糾錯”活動糾正校外的不規範用;開展“我給父母當老師”活動糾正家庭中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確用的現象,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使青少年熟悉親近經典、熱愛傳統文化。

同學們,愛祖國,愛講普通話,這應該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共同的心願。五千年文化的沉澱,五千年華語的傳承,泱泱大國,龍的子孫,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正洋溢着華夏文明的燦爛。普通話是我們敞開心扉,打開心靈之窗的叩門磚,它將會是你和別人溝通的一把金鑰匙,你的道德、修養、文化都將在普通話中得以充分展現。

在本屆推普週期間,我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溝通從普通話開始,請用普通話道出您心中的每一聲問候,這一聲聲問候伴隨着您甜甜的微笑傳達給每一個關心你的朋友。

2、説普通話,寫規範,用文明語,做文明人。

請用普通話、規範漢傳授您的知識,讓每一滴知識的“雨露”都能流入求知者的心田。

3、普通話是校園語言。

請用普通話道出你的疑問,讓每一次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

4、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民族凝聚力。

請用普通話和你周圍的同學密切交流,讓我們在交流中彼此温暖和靠近。

親愛的同學和老師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學好普通話,用好規範!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課堂做起,人人講普通話,時時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讓清脆悦耳的普通話響徹校園的每個角落。謝謝大家!

國小相關倡議書2

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好朋友。書既像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地啟迪我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談。著名文學家冰心奶奶曾經説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著名作家海倫凱勒也曾説過: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着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是的,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使我們的素質得到全面培養。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加入到活動中來吧!

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讓我們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三字經》、《弟子規》、《安徒生童話》能將我們帶進歷史長河,感受中華璀璨美麗的文化。讀書可以讓我們瞭解精彩繽紛的世界。讀書比看電視更加趣味無窮。文字比圖像更能激起心靈深處的震動。讀書可以讓我們建立自己的思想,擺脱平庸。書讓我們學會了思考,開闊了胸懷,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懂得誠信、禮讓、進取。

比如從書中我讀到這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收穫不小。我想:我們不能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為壞事小而去做,雖然壞事是不大的,一旦做了,就會把自己陷入沼澤,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們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地走。讀書對我作文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因為我讀的書多,在寫作文時,書中的優美描寫,睿智語言,精彩寫作技巧就會自然而然的躍入腦海成為我的寫作素材。

同學們,是書給我們打開了窗户,使我們看到了廣闊的世界,看到了昨天、今天與明天,看到了人類的歷史與未來。是書讓我們的每一天都變得豐富而充實。讓我們拿起終日相伴的書本,快樂閲讀。

讀書吧!我們倡導讀書,因為讀書能陶冶情操,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為此,我向全體同學倡議,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讀書活動,與同學共享讀書的美好時光,分享讀書的濃濃樂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書籍伴隨着我們成長的每個腳步,更加自信、充實地走向美好未來!

國小相關倡議書3

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我們很多同學幾乎每天都要乘車上學、回家。公交車為我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個窗口,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的言行舉止、素質修養。

遺憾的是,我們在候車、乘車時,出現了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候車時,同學們在公交站台打鬧;車輛來了蜂擁而上,爭搶座位;在車上,旁若無人地互相打鬧,大聲喧譁,這些行為既是對其他乘客的不尊重,也威脅到自身安全,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自身形象、學校形象,甚至是揚州這座文化名城的形象。

崇尚禮儀、尊老愛幼、互敬互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成文明乘車的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小市民,應該成為我們少先隊員的自覺行動。為此,我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一、站台候車不越界。候車時要在站台上有序等候,切勿到站台下或行車道上,以防車輛到站時危及安全。

二、自覺排隊不擁擠。公交車輛到站時,要等車輛停穩後依次上車,養成自覺排隊的習慣。

三、禮讓他人不搶座。主動為老弱病殘、懷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讓座。

四、言行舉止要文明。車廂內,不高聲喧譁,不打鬧;與他人發生磕碰或糾紛時,能相互包容。

五、維護整潔講衞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做文明的小公民。同時,我們還要做文明的宣傳員,向家長宣傳、向身邊同學宣傳,用我們的言行帶動更多的人,為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國小相關倡議書4

世界各地的人士們:

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她在宇宙中已經存活了幾億年。我們人類一直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生息繁衍,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這個曾經美麗無比的藍色星球,到了今天,已經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了。

今天的地球被生存在地球上的人們破壞的非常嚴重。樹木揹人門打量得砍伐,動物們大量的減少、滅絕,世界上平均每天就有一種物種滅絕,水資源嚴重匱乏。大量的事實表明,地球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經受不起人們的摧殘了,自然災害不斷的發生。

在這裏,作為一名國小生,我鄭重的全世界發出倡議:一定要保護我們人類的家園,不要讓他在受到傷害了!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失去了他,我們就失去了生存的家園。我們國小生有走在全世界的前面,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亂扔果皮紙屑,節約用水、用電,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物,使用環保飯盒,不用一次性筷子~~~~~~

讓全世界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地球,造福後人~~~~~~

倡議人:中國小生

2011年7月18日

同志們,如果不想看到地球的毀滅,請轉載此文,有保護我們的藍色星球。

讓更多的人保護我們的地球。

國小相關倡議書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書籍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基石,體現的是人類文明傳承和延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借本校第三屆“讀書節”活動為契機,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閲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閲讀的樂趣。讓學生們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傳統經典文化的基本薰陶和修養,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本學期特開展以“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為主題的經典誦讀活動,將經典誦讀與孝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誦讀《弟-子規》,與古人居;誦讀《德道經》,與老子謀。為此,我們倡議:

一、熱愛國學,親近經典。系統接觸影響中國文化最為深遠的經典著作,包括《弟-子規》、《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美文名篇,通過多種方式學習、薰陶、誦讀、理解。

二、讓讀經典,誦經典成為我們學習的一部分,堅持與同學,家長分享交流讀經典的快樂與心得。

三、做到儲蓄經典美文,培養文明行為。從自己開始講文明話,做文明事,遠離自私,遠離冷漠,讓經典的忠、廉、孝、愛、義、恭、禮、智、信、讓等理念在校園、家庭、社區紮根、生長、開花、結果,傳頌在校園和社會每個角落。

四、“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鑑於此,提出如下要求:第一範文網收集#url#

(一)保證誦讀時間。每週二晨讀為經典誦讀時間,每月最後一週的週一為全校“經典誦讀”展示時間,全期經典誦讀全校集體展示四次。採用先全校集體朗誦後分年級朗誦的形式,積少成多,持之以恆,各班努力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二)注重校內向校外延伸,利用主題班隊活動、節假日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例如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台賽”、“讀書小能手”等評選活動。

(三)每天佈置家庭作業時,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加入誦讀內容,家長督促簽字。

(四)各科教師都要自覺地在班主任教師的統一協調下,在規定的時間段裏,有條不紊地創造性地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

老師們,同學們,積極響應我們的倡議,積極投身到經典書籍的誦讀活動中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與經典同行,以聖賢為師,誦讀經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傳播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持不懈!讓我們的校園書香四溢,讓我們“讀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3n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