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生愛國故事【多篇】

國小生愛國故事【多篇】

國小生愛國故事【多篇】

國小生愛國經典故事 篇一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鬥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鬥。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説:“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説:“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後,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着:“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裏裝着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國小生愛國經典故事 篇二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着旌節,帶着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裏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説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後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繫,告訴他們蘇武還活着。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裏拿着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説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國小生愛國經典故事 篇三

鄧世昌,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驟然甦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着一曲壯麗而偉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個令多數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日本的戰船駛入了中國的境內進行挑釁,北洋海軍迅速出擊,同日本的戰艦交戰。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鄧世昌依然選擇了與敵人同歸於盡,命喪黃泉。鄧世昌壯烈的犧牲了,無怨無悔的走了,他沉沒于波濤中,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祖國!

鄧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愛國人物,雖然,黃海海戰奪走了他的生命,卻使他的名字與精神永遠的沉澱在人們心中。

國小生愛國經典故事 篇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少中華好兒女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黃繼光、楊根思、羅盛教、邱少雲、楊連弟這些光輝的名字,也不應忘記那些在敵人監獄中英勇不屈的志願軍戰俘。

按照國際法,對戰俘應該儘快遣返並不準虐待。但是美國侵略軍喪盡天良地迫害志願軍戰俘,不但搶走了他們的一切財物,還指使特務和叛徒強迫戰俘背叛祖國,呼反動口號,甚至在他們身上刺反對祖國的字。

志願軍戰俘張子龍拒絕那樣做,特務們就打得他渾身是血,還喪心病狂地割他的肉,又澆上油燒。張子龍在生命垂危時仍然喊着:不屈服,不屈服!特務們又把釘子釘進他的腦門,用刀刺他的額頭,還殘忍地割掉他的耳朵和生殖器,最後剖開他的肚子,掏出心肝煮着吃。張子龍為祖國壯烈犧牲。

美軍把幾個女戰俘剝光了衣服,要侮辱她們,她們寧死不屈,搶過敵人的槍開了火,自己也倒下了。

有一批戰俘為了祖國的榮譽,把防雨布刮掉橡膠,染上紅藥水,又一針一針縫上了五星,做成一面國旗,然後唱起了國歌。一天清晨,他們把國旗升起在戰俘營。美軍要開槍打,志願軍戰俘高聲説:“根據日內瓦公約,戰俘有權利保留自己的信仰和升自己的國旗。”然後他們對前來調查的人説:“我們全體志願軍戰俘,都要求回到自己的祖國。”

志願軍戰俘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身為戰俘,沒有給祖國丟臉,而是為維護祖國的尊嚴做出了貢獻,連一些美國人也表≤≥示對他們非常敬佩。

國小生愛國經典故事 篇五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製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製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捨不得他走,他説:“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裏,不是我的志願!”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説:“我決定自己研製飛機,然後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願去死。”於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鑽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製。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製出了飛機。他駕駛着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説:“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後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zd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