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屠呦呦獲獎感言原文【精品多篇】

屠呦呦獲獎感言原文【精品多篇】

屠呦呦獲獎感言原文【精品多篇】

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全文 篇一

尊敬的主席先生,親愛的使用過青蒿素的人們:

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

我不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我只是中國科學家羣體中第一個獲獎的女性科學家。我相信未來中國將有許多的項呦呦、齊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夠獲得這一殊榮。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榮譽,更是中國中醫的榮譽。

可以這麼説:我是一個為青蒿素或者説是為諾貝爾獎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時分,我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市開明街508號的一間小屋,聽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聲後,父親屠濂規激動地吟誦着《詩經》的著名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給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還是某種期許,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也就是從出生那天開始,我的命運便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當時,我還不認識什麼是青蒿,也不知道什麼是青蒿素,也不知什麼是中醫,更不知道什麼是諾貝爾獎。

感謝完父親,我想感謝中國的一位偉人——毛澤東。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詩人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遺產,他把中醫擺在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之首,並且強調“-本站§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澤東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業的平台。

我時常在想:假如沒有成立中醫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個鄉村醫院,我頂多是一個平庸的中醫,更別談什麼青蒿素,什麼諾貝爾獎了。

我還要感謝一箇中國科學家——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葛洪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當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時,我就一遍又一遍温習中醫古籍,正是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給了我靈感和啟發,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並最終突破了科研瓶頸。

只歎生不逢時,如果東晉時期就有諾貝爾獎的話,我想,葛洪應該是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醫者。

我還想感謝一個人,準確地講,應該是一羣人,一羣數以百萬的非洲人。正是他們對中國中醫、對青蒿素的信任,才換來生命的重生,見證了青蒿素的神奇。

在感謝四個人的同時,我還要感謝當年從事523抗瘧研究的中醫科學院團隊全體成員,感謝全國523項目單位的通力協作。

我唯一不感謝的,就是我自己。因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當中,沒有盡到為人妻、為人母的義務和責任。

最後,我要萬分感謝的,是一種生長在中國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長於低海拔、濕潤的河岸邊砂地、山谷、林緣、路旁等,也見於濱海地區。在中國近二十個省、區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一歲一枯榮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價值。

其莖,其葉,其花,濃香、淡苦,藴含豐富的艾蒿鹼、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藥。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後繼”,奉獻了自己的身驅,成就了中國的中醫事業。

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鋪就了我通往諾貝爾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臨來瑞典前,我曾經有一個想法,想帶85株青蒿來到卡羅林斯卡學院,讓它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機場、海關遇上安檢、植檢的麻煩,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還想邀請85名參與過523項目的科學家來到瑞典,共同發佈青蒿素的科研報告,但我怕諾貝爾獎基金會無法承擔這筆龐大的開支,最終,我決定還是一個人來,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中醫和中國科學家,領取諾貝爾獎。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過幾天,我就要返回中國,臨走前,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您能告訴世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

作為一名中醫工作者,我有幸參與了青蒿素的研發工作,但我不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為終極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瘧、治病。

因此,我不想對於自己已經沒有多大價值的諾貝爾獎,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煩惱和質疑。

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所以,我請求您能滿足一個醫者小小的心願。

終有一天,我將告別青蒿,告別親人,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我希望後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間,讓我以另外一種方式,守望終生熱愛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濃綠,守望蓬勃發展的中國中醫事業。

衷心感謝在青蒿素髮現、研究、和應用中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內外同事們、同行們和朋友們!

深深感謝家人的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謝各位前來參會!

謝謝大家!

屠呦呦相關介紹 篇二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2月14日,榮膺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選《時代週刊》公佈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中國女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與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理由為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ye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