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多篇)

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多篇)

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多篇)

愛國人物事蹟 篇一

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841年2月,英國侵略軍的十八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衞在那裏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藥。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他説:“你這麼幹,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這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台發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可是由於敵人炮火猛烈,數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台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士兵,他們的藥已經打光了。可是沒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衝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台相繼失陷,英軍繼續猖狂北竄,要奪取後面的靖遠、鎮遠和威遠三座炮台。這三座炮台是虎門的最終一道屏障了。就在這時,在炮台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正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我點火發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接一發,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鬥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士兵傷亡過半,火藥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台。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衝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後面又擁上來一羣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拚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着,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衝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

愛國人物事蹟 篇二

詹天佑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着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捲着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着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説。詹天佑嚴肅地説:“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當出於工程人員之口。”之後,他背起儀器,冒着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脣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很多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説:“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我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愛國人物事蹟 篇三

馮玉祥:在中國要守中國的規矩

我們的國家此刻實行改革開放,許多外國人到中國訪問、投資、做買賣,這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國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禮貌,尊重人家的國格,尊重人家的各種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維護我們的國格國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錯誤的。那裏講一個馮玉祥將軍對待外國人的故事。

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年擔任陝西督軍的時候,一次接待了兩個外國人。他很有禮貌地請他們坐下,談話。兩個外國人打開旅行袋。拿出一塊新鮮的野牛肉,要送給馮玉祥。馮玉祥問:“哪裏弄來的野牛肉”外國人回答:“是我們在終南山打獵打來的。野牛兇得很,不好打。”馮玉祥皺起了眉頭:“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領過許可證嗎”外國人忙説:“我們打的是野牛,沒有主人,用不着和誰打招呼。”馮玉祥沉下臉説:“終南山在我們中國,是我國的領土。野牛生在那裏,自然歸我國所有,怎樣説沒有主人你們不經允許,私自獵牛,這是犯法的!我作為地方官,有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你們在中國就要守中國的規矩,不能蠻不講理!”兩個外國人理屈詞窮,只得承認做了錯事。

愛國人物事蹟 篇四

詹天佑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中間有個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得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家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在畢業之後他就回到了國內,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對於一些國內的人才是十分不信任的,像修鐵路這些都是有外國人主持的,儘管詹天佑非常有才幹,但是他也只能當助手。在1905年的時候,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這個時候英國、俄國都爭着要修這條鐵路,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這條鐵路就能夠控制整個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卻達成了“協議”,如果中國這條鐵路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都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會讓他們來修建這條鐵路。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很多人對他不放心,覺得他是自不量力,説他是膽大包天,還有很多人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但是詹天佑卻説:“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説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詹天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進了這條鐵路里,他和工人們一起在工地吃住,細心勘察,大膽試驗,經過多年的艱辛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修建成功的第一條鐵路,詹天佑的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由此也是能夠看出來詹天佑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士。

愛國人物事蹟 篇五

茅以升

茅以升是著名的橋樑專家,他在20歲的時候到美國去留學,成為了康奈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研究生,並且很快就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白天的時候到一家橋樑公司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他一直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等等,在晚上的時候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成為了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因此他在美國收到了很多聘請他擔任工程師的聘書,但是茅以升並沒有接受這些邀請,最終決定回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美國人勸他説科學是不分國界的,科學家所作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的條件很差,留在美國才能有更大的貢獻。但是茅以升卻説:“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所以在1919年的時候,茅以升毅然回國,投身到為祖國造橋的事業中,現在我國浙江省錢塘江上的那座雄偉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愛國人物事蹟 篇六

廉頗

我們都知道古有廉頗和藺相如,廉頗是趙國的大將,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十分善於用兵打仗,秦國、趙國這些大國經常來攻打趙國,趙王讓廉頗為統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人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十分害怕。但是後來趙王受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就拍一些青年的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趙軍打了敗仗,趙國也差點就滅亡了。這時候趙王才想起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廉頗的情況,看看將軍的身體怎麼樣,是否還能夠帶兵打仗,為國效力。廉頗見到使者之後,十分高興。為了表示自己的威風不減當年,還能夠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就披上鎧甲,躍上戰馬,拉弓射箭,顯示自己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説自己雖然老了,但是能吃飯打仗,只要大王肯用,就馬上能夠回去領兵參戰。但是由於使者受到了壞人的賄賂,導致大將軍到最後也沒有等到趙王的消息,但是廉頗的愛國之心卻是真誠的,願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g7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