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該作品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範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範文篇1

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我的主要設計有兩個方面的亮點:有效導入和有效朗讀。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羣體是一羣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九十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如何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感情氛圍,從而實現薰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導入時間比較長,目的是對過去所學的杜甫的詩歌進行梳理,畢竟面對的是九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對舊知識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又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詩歌學習的氛圍,還明確了本詩的寫作背景。可謂一舉三得。

這種情況下學生必會受到感染。精心設計的導語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氛圍,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濟世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範文篇2

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杜甫帶着崇高理想的生命狀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文化意藴。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如果把視頻放在課前也許效果更好;如果“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先讓學生理解,然後再講,也許效果更好;如果pk朗讀階段的評價再具體再積極些更好;如果講授過程再激情些更好;如果………… 執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留給我更多的是對如何真正踐行新課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謝各位同行對我課堂的關注與批評,感謝你們給了我參照系,給了我反思力,讓我們為演繹精彩語文而一路同行!

教學一門也是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我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品嚐了失敗,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開頭初讀把握較長句子的停時,對學生朗讀節奏劃分的指導不夠,以致在這一環節耗時過多,影響了下面的教學環節;又如在三讀質疑中給學生時間不足,不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對學生髮言的評價不夠到位;再如最後學生五讀揣摩誦讀時,只時簡單提出來要求,沒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因而學生還讀得不夠好等等。這些都有待日後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思範文篇3

在參考很多前輩和同行的意見後,我這樣設計導入:同學們,咱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每個朝代都有各自興盛的文化,唐朝盛行什麼?(詩歌,順帶明確一下文化史: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從小,唐詩就伴隨我們成長,唐代最有名氣的兩位詩人是誰呢?(李白、杜甫、李白,號“詩仙”;杜甫號 “詩聖”又號“詩史”)杜甫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哪位同學跟他很熟悉的請起來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老朋友吧。(學生介紹)杜甫35歲前曾經遊歷各地,過着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從他的《望嶽》一詩中就可以窺見青年的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35歲後寄居長安十年,那時候唐朝爆發了一場動亂,什麼動亂呢?(安史之亂)杜甫在逃難中被俘,並被叛軍壓回長安,看到眼前田園荒蕪、戰亂頻繁、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情景,他寫下了《春望》。(指導大家回憶杜甫詩歌並背誦出來)在此期間,他還寫了許多浸透血淚的偉大詩篇因為這些詩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所以人們稱他為“詩史”用詩歌抒寫歷史。

後來安史之亂平息之後,他棄官帶着一家老小輾轉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於是就有了至今聞名於世的杜甫草堂。那時候正好是春天,戰亂平定了,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詩人寫下了《絕句》(學生背誦)茅屋雖簡陋,但是終於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詩人的心情是愉快的,他到江邊散步,看到草長鶯飛,春花粉蝶,於是又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學生背誦)一場綿綿春雨又讓他喜不自禁的寫下了詩篇《春夜喜雨》(學生背誦)。要是永遠是春天那該多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春去秋來,秋風秋雨也來了,一場大風把茅草給捲走了。

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下面咱們大家一起去體驗一下那個深秋的不眠之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z4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