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在線閲讀新版多篇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在線閲讀新版多篇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在線閲讀新版多篇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香魚的故鄉 篇一

散文作者: 林清玄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裏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魚”,這道烤魚和其他的魚都不一樣;其他的魚要剖開拿掉肚子,香魚則是完整的,可以連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魚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極處有一種甘醇的味道,正像飲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們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魚,一位朋友告訴我香魚為什麼可以連肚子一起吃的祕密。他説:“香魚是一種奇怪的魚,它比任何的魚都愛乾淨,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魚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遠不會有髒的東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説法,使我對香魚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麼樣的一種魚,心情這樣高貴,容不下一點環境的污跡?這也使我記憶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橋頭的小餐館裏,曾經吃過新店溪盛產的香魚,它的體型細小毫不起眼,當時還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魚早就絕種了,因為新店溪被人們染污了,香魚拒絕在那樣的水域裏存活。

現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魚,已經不產在新店溪,而要從日本空運來台,使香魚的身價大大增高,幾乎任何魚都比不上。聽説在澎湖某些沒有被污染的海域,還能找到香魚的蹤跡,可是為數甚少,早就無法供應吃客的需求了。本來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卻在台灣找不到故鄉,想起來就令人傷感。

每次吃香魚的時候,我的心清就不免沉重,那種沉重來自香魚的敏感,在許多人的眼裏,所有的魚做為食物以外,就沒有別的意義了。香魚卻不同,因為它的喜愛潔淨,使我們更覺得應該有一個清潔的生存空間。在某一個層次上,香魚是比人更窟貴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污染的環境,到處充滿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車排放的黑煙,可是時間一久,我們就適應了這樣的環境,甚至一點抗辯也沒有。

沒有新鮮的空氣、沒有乾淨的溪水、沒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沒有安靜的聽覺,我們都已經峭焉不察了,面對着一天比一天沉淪的生活空間,有時我們完全失去了警覺。

香魚不然,它不肯自甘於污濁的溪水,不肯改變自己去適應一個更壞的環境,於是它選擇了死,寧潔而死,不濁而生,那樣的氣節,更使我們面對香魚的時候低徊不已。

記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參觀過蹲魚的養殖;蹲魚是瀕臨絕跡的魚類,在台灣,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適當的水温,能讓他們樂於悠遊,正由於它們獨特的品性,使養殖的人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也正因為這樣,鱒魚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不會和吳郭魚相提並論。

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邊度假,漁民們邀請我到海邊去欣賞奇景。那一天,許多海豚無緣無故的游到岸上集體自殺,我站在海岸邊,看着那些到處羅列的海豚,它們從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卻沒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海豚的集體自殺,給當地的漁民帶來一筆小財,沒有人探問它們為什麼拒絕生存,我的心裏卻充滿了疑惑;海豚是一種智商很高的動物,它們到底為什麼要集體自殺呢?

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麼委屈?在以前海面乾淨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殺呢?生物學家恐怕也無法解開海豚自殺的謎題,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殺不是“無緣無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們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動物有動物的想法,魚也有魚的心情。乾淨的海,是海豚的故鄉;清澈的溪水,是香魚和蹲魚的故鄉;它們寧可做失鄉的遊魂,也不願活在污濁的水域,是做為人的我們,應該深切反省的。

有許多飼養鳥類和熱帶魚的朋友,經常向我抱怨,不管他們如何細心照料,鳥和魚都會無故的死去,我想,魚鳥的死都不是無故的,因為鳥是屬於山林的,不屬於籠子;魚是屬於河海的,不屬於水箱。現在更嚴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於人為的污染,許多動物都活得不快樂,恐怕在大自然裏,只有一種動物對壞的環境能安之如常,那種動物的名字叫做“人”。

幾年前,人們在新店溪“放香魚”,讓香魚回到它的故鄉,據説現在新店溪裏已有為數極少的香魚存活,如果河川不繼續污染,將來我們食用的香魚不必從空中來,而是本鄉的土產。

香魚是我們的,故鄉也是我們的,我們千萬不要讓故鄉成為巷魚拒絕的地方。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下滿的圍棋 篇二

在公園裏看兩位老人下圍棋,他們下棋的速度非常緩慢,令圍觀的人都感到不耐煩。

第一位老人,很有趣地説:

“嘿!是你們在下棋,還是我在下棋?我們一個棋考慮十幾分鍾已經是快的,你知不知道林海峯下一顆棋子要一個多小時。”

旁邊的老人起鬨:“未見笑!自己比為林海峯。”

第二位老人,看起來很有修養地説:

“你們不知道,圍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則殺氣騰騰,不像是朋友下棋了。何況,當第一個棋子落下,一盤棋就開始走向死路。一步一步塞滿,等到圍棋子滿了,棋就死了,要撤棋盤了。慢慢下才好,慢慢下死得慢呀!”

這段看似意有所指的話,使旁邊的老人都沉默了,看完那盤棋,都不再有人催趕或説話。

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放暑假 篇三

孩子放完暑假,要開學的前兩天突然來問我:“爸爸,為什麼放假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好像幾天前才放假,兩個多月就過去了。”

我説:“那是因為感覺,在好時光裏我們感覺特別快,在壞心情裏,時間就過得慢。”

“對呀!一上課覺得無聊,時間就過得很慢。”孩子説,“爸爸,你是什麼時候發現感覺和時間是相對的?”

“大概是和你一樣大的時候,但是我像你這麼大時,並不喜歡放假的。”我説。

“為什麼呢?”孩子感到疑惑。

我説:“因為我爸爸——也就是你阿公——是農夫,有忙不完的農事,我們小時候一放假就要到田裏去幫忙,時常天還沒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才回來,在學校上學反而輕鬆得多了。”

“喔!那你就是覺得放假的時間太長,上學的時間過得太快了。”孩子開着玩笑,跑去趕寫暑假作業了。

看着孩子的背影,我想到三十年前的暑假自己的背影,爸爸在前面拉着兩輪的板車,我在後面推着,板車上堆滿香蕉,只看見爸爸赤裸上身的背,全是濕淋淋的汗水。

“長大以後,我不要做農人,要讓孩子真正地放暑假。”當時我心裏這樣許願,現在想到當時的情景還熱血沸騰。

林清玄散文經典美文:瓠仔也好,菜瓜也好 篇四

陪太太到市場買菜,很驚異地發現絲瓜的價錢比瓠瓜貴,幾乎貴上兩倍,這使我想起老先覺講的話:“人若在衰,種瓠仔,生菜瓜。”這句話翻譯成國語,意思是説:人如果在很倒黴的時候,種部瓜下去,收成的時候也會長出絲瓜來。

我對太太講:“這一句台灣諺語應該改成‘人若在衰,種菜瓜,生瓠仔’。或者‘人若在好,種瓠仔,生菜瓜’。只可惜沒有押韻吧!”

其實,在真實的生活裏,瓠瓜也好,菜瓜也好,只因人的分別心才產生貴賤。何況,“種部仔,生菜瓜”在現代的耕種接植的技術上,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外雙溪的山上種花,他最有興趣的事情是發現花的新品種,有時為了遊戲,也做一些接校培種的試驗。他説:“只要把絲瓜藤接在部仔的頭(根)上,就可以同時長出絲瓜和瓠仔,甚至長出冬瓜、西瓜都很簡單。”

他開玩笑地説:“種瓢仔,生菜瓜,是連上帝也沒有想過的事,我們卻輕易就做成了。”

朋友帶我去看他的花園,裏面遍植杏花和杜鵑,由於不斷培種、育種、接枝的試驗,他的花園中五彩斑斕,幾乎到了難思難議的地步。朋友説:“一個種子埋在土裏,基因雖不改變,只要我們在培育、接枝上努力,可以開出完全不同的花!”我在心裏驚呼起來:這不就是覺悟嗎!一個人在覺悟的當念,並不是去改變它的種子,而是去嫁接,希望在俗世的種子上開出清淨的花來。

時常有人問起我關於因果的真實,若從因果不迂曲的道理來看,因果是絕不改變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是絕對的,絲毫沒有商貸的餘地。但這是指完全沒有培育、接枝的努力,只是順其自然的結果。

假使我們能努力做更好的培育工作,接上更好的枝椏,那麼在腐樹上種出最名貴品種的蘭花,不僅可能,也是可為的。

“覺悟”與“因果”的關係並不難釐清。

朋友又帶我們去參觀他種蘭花的地方,最名貴的達摩蘭,他就種了十幾盆。他説,對於蘭花,他是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因為蘭花本無貴賤,全是商人炒作的結果,種蘭花原是文雅的美事,在價錢炒作下,卻成為最庸俗可鄙的行業,令人痛心。

“開春的時候,蘭花開得太多,我把花剪下來,像金針菜一樣,炒成一大盤,和孩於一起吃,小孩邊吃還邊嫌太苦呢!”聽朋友説,使我們都忍不住咋舌,轉念一想:蘭花與青菜何嘗有什麼貴賤?我們可以用菊花、茉莉泡茶,以玫瑰、桂花做酸梅汁,用蘭花炒菜又有何掛礙呢?

從外雙溪回來,朋友送我一盆拖鞋蘭,經過一個多月,開出一朵酷似拖鞋的蘭花。我想:這麼美的蘭花,口、什麼蘭都可以的,或者想一個“觀音蘭”“文殊蘭”“釋迦蘭”“淨土蘭”“弘一蘭”,呀!對了,叫現在比較熱門的“證嚴蘭”“聖嚴蘭”“惟覺蘭”“星雲蘭”什麼的,説不定會有千萬元的身價也説不一定。

蘭花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每次看到那一朵盛開的蘭花,想到絲瓜比瓠瓜更貴,絲瓜與瓠瓜能長在同一個枝藤上,就覺得生命應有更深入的觀照與思維,要常常有多元的觀照與逆向的思考,才不會在固執。僵化、單一的見解中淪陷。所謂菩提者,常在提升與超越;所謂般若者,常有彈性與柔軟;所謂空性者,掃除了一切的盲點、暗影與欲求;有如湛明的天空。

春假時,閉門讀《孟子》,發現《孟子》裏有許多多元觀照與逆向思考。

“持其志,毋暴其氣。”——這是理直而氣和。

“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這是以平等心看待國王或百姓。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也。”——這是時常做自我觀照,理直,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道,是人的仁義,而不是另有一個地方,一條路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旦赤子之心失去,就很容易變成小人了。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有為不容易,有所不為更難。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人雖然有平等心來看萬物,但萬物各有特質,是正常的情況。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修行者與凡夫俗子的不同,也是在此呀!

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很容易因為心靈的僵化,把法看成固定的東西。其實,生活中就有無盡的蓮花藏,古賢聖哲的言語處處洋溢着清涼的玄機。

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

生活也好,佛法也好,要那樣覺悟,先那樣觀照。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涼的也好,混濁的也好,清涼的洗滌了我在紅塵中灰塵滿布的心靈;混濁的琢磨了我那些粗糙的砂粒,使那內在的鑽石發出光芒!

悲願如菩薩鑽,道心是金剛石,有鑽石的心,看什麼事都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ll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