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風險的名詞解釋 主要分類有哪些(新版多篇)

風險的名詞解釋 主要分類有哪些(新版多篇)

風險的名詞解釋 主要分類有哪些(新版多篇)

商業銀行如何管理風險 篇一

一、對信用風險的防範:

(1)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儘快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銀行信用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模型。利用定量方法準確地對風險進行定價,不僅可以提高資產業務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據資產的不同風險類別制定不同的資產價格,這樣不僅可以減低信用風險,而且可以提高銀行利潤,通過產品差異化擴大市場份額。

(2)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貸款等資產業務的'流程控制,明確責任和收益的關係,如落實貸後問責制、審貸分離等措施。

(3)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儘快建立並完善信用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建立客户基礎數據庫和開發客户跟蹤系統,實現信用風險的動態化管理。

(4)通過對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進行對比,選擇適時退出策略,以實現最佳的資產配置效果。

(5)利用新興工具和技術來減少和控制信用風險,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主要利用貸款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來達到提前收回債券和轉移信用風險的目的,同時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實現風險組合管理。

2、健全獨立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

各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監管的控制部門,該部門直接對銀行董事會或行長負責,制定明確的利率風險管理及監控規程,劃分利率授權權限和責任。合理確定內、外部利率。內部利率是指銀行內部資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過確定反映市場變化同時兼顧各部門利益的內部利率,引導資金向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集中,降低總體風險,實現全行戰略發展意圖。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建立以安全為前提、以效益為中心的外部利率確定體系。

3、創新商業銀行駕馭風險的產品。雖然在產品創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監管等方面還存在障礙,但是可以採取分步走的戰略。

第一,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衍生產品的基礎準備。

包括收集基礎數據、建模和模型驗證修訂。根據對外幣衍生產品市場的認識,研究遠期利率合約(FRA)利率掉期(IRS)利率期權(Interest Rate Options)等衍生產品,以及基於這些基本衍生產品的結構性產品的投資組合,做商業銀行未來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第二,開發和運用主動負債或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產品,改善資產負債組合,如發行次級債券。

嘗試創造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存款與貨幣市場收益掛鈎,如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待政策放鬆和市場逐步完善後,推出遠期利率合約、利率掉期、利率期權、債券指數期權等產品。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資金交易,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風險敞口,防範和化解利率風險。

三、對操作風險的防範

1、建設內部風險控制文化。

操作風險存在於銀行的正常業務活動中,銀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與穩健的營運控制文化,高級管理層以高標準的道德操守嚴格要求各級管理者時,操作風險管理才會最為有效。營造風險控制文化是指全體員工在從事業務活動時遵守統一的行為規範,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風險的單位員工都清晰瞭解本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對風險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強內控制度建設。

操作風險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操作風險的防範關鍵是對行為人的控制,提高行為人的業務素質。

在進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時,改變業務硬約束、人員軟約束的狀況,實行三分離制度:

(1)管理與操作的分離,即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不能從事具體業務的操作,要辦業務必須經過必需的業務流程;

(2)銀行與客户分離,銀行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儘量簡化手續,但客户經理不能代客户辦理業務;

(3)程序設計與業務操作分離。即程序設計人員不能從事業務操作。

商業銀行如何管理風險 篇二

注重員工綜合素質提升。

一是精選營銷主力。目前很多銀行網點仍然存在營銷人員年齡老化,或部分人員營銷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因此在開展“全員營銷”的前提下,可以將客户經理、青年員工作為重點營銷的人員來帶動其他人的營銷積極性,並加強考核激勵機制,以業績為導向促使員工更加積極有效地開展營銷。

二是重點提升新員工業務素質。加強櫃面業務的規範操作,嚴把開户、驗印、對賬、掛失等關口。提高信貸調查質量,準確掌握借款人真實信息,防止給上級行審查、審批帶來誤判。

三是開展案例警示教育。針對銀保監綜合檢查發現的問題,梳理問題台賬,推進有效整改,並制定成案例教育手冊分發至各網點,在各類會議中組織員工學習,尤其是加強對年輕客户經理、理財經理、櫃面經理的培訓教育,切實提升風險合規意識。

四是持之以恆建設合規文化。將一年一度的“合規制度月”學習培訓常態化,不定期下發合規提示,組織開展新員工合規測試,對測試不合規的進行“一對一”談話,督促抓好業務風險的關鍵點和關鍵人。

注重網點負責人綜合能力提升。

目前新員工入職一般直接分配至基層網點鍛鍊,因此提升網點負責人的綜合能力,尤其是風險把控能力至關重要。

一是發揮“三線一網格”管理效能。讓網點負責人真正成為管理員,讓網點每位員工成為監督員,及時排查監測員工異常行為,建立“不敢違規”的風險排查機制。

二是有效識別網點薄弱領域。根據網點所在的區域特點、網點組別類型、網點短板類型等情況,逐一分析短處,找出突破口,有重點、有方向的改善困難現狀,儘快提升綜合實力。

三是把控業務發展方向。在日常的經營活動開展中,網點負責人應該緊跟金融發展新形勢,着力改善吃大户的現象,降低對大客户存款的依賴度,積極拓展縣域農村長尾客户,避免大户不穩定而帶來業務波動。應不斷加強全員攬存意識,強化攬存技巧與話術,穩定存款,將存款波動調試在可控的範圍內。應着力改善營業網點內部運營風險及客户服務方面關注度不夠的問題。進一步崗位分工發掘人員營銷潛能,立足網點實際運營情況,幫助員工提升職業技能。

加強聲譽風險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是重點工作和首要任務,隨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和外部監管處罰力度的“雙重加強”,銀行絕不能在聲譽風險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掉鏈子”。

一是應明確管理重點。將“三農”服務、櫃面服務、自助區管理、業務收費、代理保險、理財業務、信貸風險、員工管理等熱點、敏感性問題作為聲譽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定期研究分析和排查聲譽風險隱患,對可能引發輿情風險的事項,制定預案,快速處置,確保不發生聲譽風險事件。

二是建立聲譽風險應急處理機制。重點關注縣級、鎮級官方媒體和縣域自媒體賬號動態,一旦輿情事件發生,緊急啟動應急預案,組成專項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分工,部門間協調聯動;積極配合公安、監察等部門的取證、調查工作,協調宣傳部門、機構紓解事件壓力。尤其是在處置信貸信訪事件過程中,組建工作專班和應急小組,並安排專人關注輿情及事件最新動向,杜絕同類事件發酵,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三是加強外部聯繫。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宣傳部門彙報本銀行支持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三農”、企業、社會公眾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增進地方黨政機關的瞭解和支持,同時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有效化解聲譽風險。

風險的主要分類: 篇三

按照性質

1、純粹風險: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比如房屋所有者面臨的火災風險、汽車主人面臨的碰撞風險等,當火災碰撞事故發生時,他們便會遭受經濟利益上的損失。

2、投機風險:投機風險是相對於純粹風險而言的,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可能的風險。投機風險的後果一般有三種:一是沒有損失;二是有損失;三是盈利。比如在股票市場上買賣股票,就存在賺錢、賠錢、不賠不賺三種後果,因而屬於投機風險。

按照標的

1、財產風險:財產風險是指導致一切有形財產的損毀、滅失或貶值的風險以及經濟或金錢上的損失的風險。如廠房、機器設備、成品、傢俱等會遭受火災、地震、爆炸等風險;船舶在航行中,可能會遭受沉沒、碰撞、擱淺等風險。

財產損失通常包括財產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方面。

2、人身風險:人身風險是指導致人的傷殘、死亡、喪失勞動能力以及增加醫療費用支出的風險。如人會因生、老、病、死等生理規律和自然、政治、軍事等原因而早逝、傷殘、工作能力喪失或年老無依靠等。

人身風險所致的損失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收入能力損失;一種是額外費用損失。

3、責任風險:責任風險是指由於個人或團體的疏忽或過失行為,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依照法律、契約或道義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的風險。

4、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在經濟交往中,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由於一方違約或違法致使對方遭受經濟損失的風險。如進出口貿易中,出口方(或進口方)會因進口方(或出口方)不履約而遭受經濟損失。

按照行為

1、特定風險:與特定的人有因果關係的風險,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的,而且損失僅涉及特定個人的風險。如火災、爆炸、盜竊以及對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所負的法律責任均屬此類。

2、基本風險:其損害波及社會的風險。基本風險的起因及影響都不與特定的人有關,至少是個人所不能阻止的風險。與社會或政治有關的風險,與自然災害有關的風險都屬於基本風險。如地震、洪水、海嘯、經濟衰退等均屬此類。

按照產生環境

1、靜態風險:靜態風險是指在社會經濟正常情況下,由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或人們的過失行為所致損失或損害的風險。如雷電、地震、霜害、暴風雨等自然原因所致的損失或損害;火災、爆炸、意外傷害事故所致的損失或損害等。

2、動態風險:動態風險是指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技術以及組織等方面發生變動所致損失或損害的風險。如人口增長、資本增加、生產技術改進、消費者愛好的變化等。

按照產生原因

1、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使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等遭受威脅的風險。如地震、風災、火災以及各種瘟疫等自然現象是經常的、大量發生的。在各類風險中,自然風險是保險人承保最多的風險。

自然風險的特徵有:

(1)自然風險形成的不可控性

(2)自然風險形成的週期性

(3)自然風險事故引起後果的共沾性,即自然風險事故一旦發生,其涉及的對象往往很廣。

2、社會風險:社會風險是指由於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包括過失行為、不當行為以及故意行為)或不行為使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生活遭受損失的風險。如盜竊、搶劫、玩忽職守及故意破壞等行為將可能對他人財產造成損失或人身造成傷害。

3、政治風險(國家風險):政治風險是指在對外投資和貿易過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訂立雙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因進口國發生戰爭、內亂而中止貨物進口;因進口國實施進口或外匯管制等等。

4、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中由於受各種市場供求關係、經濟貿易條件等因素變化的影響或經營者決策失誤,對前景預期出現偏差等導致經營失敗的風險。比如企業生產規模的增減、價格的漲落和經營的盈虧等。

5、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而產生的威脅人們生產與生活的風險。如核輻射、空氣污染和噪音等。

風險的構成要素: 篇四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它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例如:對於建築物而言,風險因素是指其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的質量、建築結構的穩定性等;對於人而言,則是指健康狀況和年齡等。

根據性質不同,風險因素可分為有形風險因素與無形風險因素兩種類型。

1、有形風險因素。有形風險因素也稱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某一標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損失機會或加重損失程度的因素。如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某一建築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所用的建築材料的性質等地殼的異常變化、惡劣的氣候、疾病傳染等都屬於實質風險因素。人類對於這類風險因素,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有些在一定時期內還是無能為力。在保險實務中,由實質風險因素引起的損失風險,大都屬於保險責任範圍。

2、無形風險因素。無形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或行為有關的風險因素,通常包括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其中,道德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不誠實、不正直或有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引起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因素。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欺詐、縱火行為等都屬於道德風險因素。在保險業務中,保險人對因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因素所引起的經濟損失,不承擔賠償或給付責任。心理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疏忽或過失以及主觀上不注意、不關心、心存僥倖,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和加大損失的嚴重性的因素。例如,企業或個人投保財產保險後產生了放鬆對財務安全管理的思想,如產生物品亂堆放,吸煙後隨意拋棄煙蒂等的心理或行為,都屬於心理風險因素。由於道德風險因素與心理風險因素均與人密切相關,因此,這兩類風險因素合併稱為人為風險因素。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也稱風險事件)是指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

就某一事件來説,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那麼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成為風險因素。

舉例:1、下冰雹路滑發生車禍,造成人員傷亡,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

2、冰雹直接擊傷行人,它是風險事故。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通常我們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導致的財產本身損失和人身傷害,這類損失又稱為實質損失;間接損失則是指由直接損失引起的其他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在風險管理中,通常將損失分為四類:實質損失、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

風險的名詞解釋: 篇五

風險是指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説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活動,應被視為管理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説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着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商業銀行如何管理風險 篇六

(一)利率風險管理

儘管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開拓了銀行更廣泛的非利息收入來源,但利息收入在銀行的總收人中仍然佔有重要份額。20世紀80年代以後宏觀經濟的變化帶來市場利率的波動,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利率波動風險已成為商業銀行的基本風險之一。因此利率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二)信貸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指銀行在放款後,借款人不能按約償還貸款的可能性。同時也稱為違約風險。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風險和主要風險之一。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是一個完整的控制過程,這個過程包括預先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後控制。

預先控制,包括制定風險管理政策、辦法,制定信貸投向政策,核定客户等級和風險限額,確定客户授信總最。

過程控制,包括按照授權有限的原則,制定授權方案,完善盡職調查和風險評審機制,對各類超權限授信業務進行審查。

事後控制,包括對授信風險管理政策制度執行情況和授信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現場或非現場檢查,對貸後管理、資產質量狀況作後評價,並以此相應調整授信政策和授權方案。

在整個風險控制過程中,重要環節是單筆資產的風險識別,即將若干單筆資產的集合構成的整體資產組合。其中,客户評級體系和債項評級體系(貸款風險分類)構成的兩維評級體系,又是風險識別的重要內容。

(三)投資風險管理

隨着商業銀行投資業務品種的增多,證券投資風險的管理越來越重要。證券投資風險包括證券發行人信用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證券投資風險估計大多采用數學方法,如證券價格差異率法、證券收益離差法等。風險處理包括:投資時做好市場調研預測,進行風險預防並採用分散投資原則和各種套期保值手段;投資期間做好市場跟蹤,隨時瞭解風險動向;出現問題時,擇機脱手,擺脱風險,降低損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m7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