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有關李世民的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李世民的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李世民的故事(精品多篇)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一

這個唐太宗喜歡一隻白鷂子鷹,他閒暇的時候經常把這個鷹就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和這隻鷹一起玩耍。這隻白鷂子鷹也非常有靈性,它還會替唐太宗送信,把這個信綁在它的鷹爪上,它可以飛到幾百裏外的洛陽。而且它還會故意把鳥、兔子、松鼠趕到唐太宗面前。它在往上一飛,然後翻身俯衝下來去抓它們。唐太宗對自己的這個寵物是又信任又喜愛。

可是時間長了呀,這唐太宗和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經常有些心不在焉。這是為什麼呀?他急着呀趕忙把這事商量完,我還得到後宮逗我的鷹玩嘞。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這個大臣非常有名氣他叫魏徵。他就發現了唐太宗這個問題,他很擔心皇帝會因為這麼一個小玩意兒玩物喪志而疏忽了國家大事。所以他決心要幫助唐太宗來糾正這個錯誤。

有一天,他聽説唐太宗正在御花園裏玩白鷂鷹,就不早不晚剛好闖進御花園,要和唐太宗商議國家大事。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裏。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裏。

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也得看一看魏徵在提意見的時候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有些時候真的是話有三説,巧説微妙,用合適的方法,合適的語言給合適的人提意見,這才是對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二

貞觀七年(655年),宮中發生了一樁醜聞。有個叫楊譽的好色之徒,行為放蕩不羈,竟然在皇宮禁地追逐、挑逗宮女。

這件“逐婢”醜聞事涉皇親國戚(楊譽的女兒是唐太宗第六子的妃子),所以影響極其惡劣。消息一傳開,朝野上下一片譁然。都官郎中薛仁方聞訊後,將楊譽扣留起來查問,準備依法處置。

此案尚未來得及裁決,擔任皇帝侍衞保鏢的楊譽之子卻出來發難了。他不但不為楊譽所為感到羞恥,反而為其大訴冤屈,向唐太宗告狀説:“因為我父親是皇家親戚,薛仁方才故意節外生枝,把他老人家扣留起來,又遲遲不做決斷,這是在拖延時間,有意刁難皇上啊。”

跟皇家過不去,這還了得?唐太宗聽了他的話,大怒説;“薛仁方不可容也!”當即下旨打他一百杖,解除公職。

對唐太宗要懲處薛仁方的做法,魏徵實在看不過去,進言説:“城牆下的狐狸和土地廟裏的老鼠,雖然都是微小的動物,只因它們倚仗巢穴做掩護,除掉它們尚且不易,更何況那些世家貴戚,自古以來就難於治理,以致東漢、西晉以來外戚專權,發展到朝廷不能駕馭的嚴重地步……”

魏徵的話無疑給唐太宗敲了一記警鐘:皇帝要管好身邊人,以防他們像“城狐社鼠”那樣成為朝廷的禍害。接下來,魏徵據法力辯,説薛仁方既然是履 行自己的職責,為國家執行法紀,怎麼可以因此對他濫施刑罰,助長外戚的私慾呢?皇帝這樣放縱皇親,此例一開,就會招來各種事端,將來後悔莫及,要改變也就困難了……

唐太宗聽了這些話,內心有所觸動,決定赦免薛仁方。但是,薛仁方拘禁皇親未及時上奏,也是專權作勢,雖不宜治以重罪,也應稍加懲處。於是,他命人打了薛仁方20大棍才算完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三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共生3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晉王治。不過,太子承乾貪圖享樂,荒學業,深令太宗失望。魏王泰聰明善文,勤奮好學,深受太宗的喜愛。在這兩個對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選擇更立太子。

兩人籠絡朝臣,各樹朋黨,互相明爭暗鬥。承乾見李泰恩寵日隆,心不自安,遂與漢王元昌、大臣侯君集密謀起兵,但事情泄露,唐太宗得知後非常生氣,這可是在太歲爺上動土的啊。

李世民更立太子

李世民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賜漢王元昌自盡,侯君集等皆被殺。承乾被廢后,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等議立太子之事,太宗猶豫不決,欲立有才華的魏王泰,又恐重演父輩骨肉相殘的悲劇。

欲立晉王治,但又嫌其懦弱。最後太宗接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意見,於貞觀十七年(643)四月七日,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並同時幽禁魏王泰於北苑。九月,太宗任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勣為太子詹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四

唐貞觀年間,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導之下,朝廷開展了大規模的人才選拔推薦活動。由於這個活動規模聲勢宏大,就有人打算渾水摸魚。太宗聽説有人謊報官階和資歷,就命謊報的人自首並警告説,如果不自首,一經查出,便處以死刑。

過了不久,有一個謊報資歷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唐太宗將他交給大理寺處理,大理寺根據國家的法律,將這個人判處了流放。

太宗聽説這件事以後,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過來,問他:“你應該知道我當初下的詔書上説,不自首的人處死刑。現在,你判處他為流放,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説話不算數嗎?”

戴胄回答説:“要是陛下當時就殺了他,那是陛下的事。但是,現在你既然已經把他交給大理寺處理了,我就不能違背法律。”

太宗問戴胄:“那麼,你自己遵守了國家法律,卻讓我失信於天下人嗎?”

戴胄説:“法律,是國家用來取信於天下的保證,國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説的話,只是當時憑着一時的喜怒講出來的。陛下一時發怒,想要殺死他。後來知道不能這樣,才將他送給大理寺按照法律處置。這正是您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結果。我覺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貴,因此很值得珍惜。”

聽了戴胄的這番話,太宗説:“在我認識有誤的地方,你能夠糾正我,我非常感謝你。”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改變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決。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五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就聰慧過人,足智多謀。

他十六歲那年,隋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圍困,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進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馬上應募,在將軍雲定興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對雲定興説:“突厥人敢圍困我們的皇帝,就因為外邊沒兵馬救援,現在應該派人在幾十裏外虛張旗幟,讓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幟,夜裏聽到鼓鉦盧聲不斷,他們肯定會認為救援大軍趕到了,這樣不傷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門之圍。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突厥瞭解了我們的底細,前來阻擊,那麼鹿死誰手就難以預料了。”

定興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率兵到達崞縣。突厥偵察兵看見周圍幾十裏旗幟飄揚,軍隊來往不斷,急忙把情況報告給了可汗。

突厥可汗説:“這肯定是隋軍的大隊救兵趕到了。”

於是他們就趕忙撤兵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7n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