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國崛起解説詞【多篇】

大國崛起解説詞【多篇】

大國崛起解説詞【多篇】

大國崛起解説詞例文 篇一

大海總是在最平靜的地方掀起波濤。歷史像大海,總是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蹟。荷蘭人崛起的故事,是從銀白色的鯡魚開始的。

由於海流的變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鯡魚洄游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區域。荷蘭人每年可以從北海中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的鯡魚。

荷蘭北方航海博物館 館長 維歇爾·克爾克邁爾:

它對荷蘭的經濟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為生來掙錢。

14世紀時,荷蘭的人口不到100萬。當時約有20萬人從事捕魚業,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了生計。

但是,鯡魚是一種自然資源,造物主並沒有給荷蘭人獨享的權利。生活在北海邊的其他民族,都組織了捕撈鯡魚的船隊。為了爭奪漁場,荷蘭人和蘇格蘭人之間曾爆發過三次戰爭。是什麼力量使得荷蘭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呢?

1358年,在荷蘭北部的一個小漁村中,一個名叫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的漁民發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魚腸子的方法。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威廉·範德莫倫:

把鯡魚的肚子剖開,把內臟取出,把頭去掉,然後把鹽放在裏面,這樣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那時候沒有冰箱,這種方法很獨特,所以,那就是為什麼荷蘭的鯡魚能夠在全歐洲暢銷,特別是英格蘭。

荷蘭漁民的一把小刀,將一種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資源,轉化為荷蘭獨佔的資本。直到今天,許多荷蘭人在食用鯡魚時,仍刻意保持着這種幾個世紀前形成的飲食習慣,鯡魚被去除內臟之後,不經過任何烹調,直接提着魚尾一口吞下。

荷蘭國務委員 約里斯·福爾胡弗:

從捕魚業開始,(荷蘭)產生了和東北歐、英格蘭、南歐、非洲的貿易。由捕魚的傳統產生了海上(貿易)的傳統。

藉助鯡魚,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見到()鯡魚的圖案。這些並不醒目的標誌似乎在提醒人們注意:鹿特丹作為世界第一大港的歷史,就是從一隻只裝滿鹹鯡魚的大缸開始的。

一旦以貨物的流通和交換作為謀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開始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地處西北歐的荷蘭,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廣袤的歐洲大陸,歐洲的兩條主要水道,從這裏入海。為了排澇,荷蘭人修建了多條運河,構成了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水上交通網。這些優勢使得荷蘭具備了成為歐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

大國崛起解説詞例文 篇二

每個城市都努力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城市由有錢的商人統治,由他們來決定城市的管理。

這座建於15世紀的市政廳,每隔15分鐘就會再現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場面:貴族將城市的管理權轉交給市民。發生在荷蘭歷史上的一個瞬間,藉助這個特殊的計時工具成為了永恆。

就在荷蘭人忙於經營城市的時候,整個歐洲的政治版圖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

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憑藉蒙古大軍西征傳入的火藥,摧毀了騎士們守衞的貴族城堡,建立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法國這樣一些君主集權的國家。這些國家擁有着割據的貴族領地和獨立的商業城邦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們可以有效地動員和組織起整個民族的力量。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靠這樣的優勢,率先進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

開始的時候,荷蘭人似乎不為這種潮流所動。他們滿足於生活在彼此獨立的城市中,這些城市惟一關注的事情就是儘可能多地增加財富。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威廉·範德莫倫:

如果像英國、法國、西班牙一樣有一個在國王統治下的國家,就會有很多別的問題,比如國王想要擴張使自己的國家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就會花很多錢。

但是,在1543年,不管荷蘭人情願與否,都不得不去面對國家這個問題。那一年,西班牙國王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荷蘭的統治權。

關於大國崛起解説詞 篇三

由於戰爭條件呢,採取了一種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就是機器不歇人休息,輪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很快地發展起來了。

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兩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

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制勝的利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着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廠,迎戰德軍。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衞了正義,捍衞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在德軍敗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當時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個國家——美國、蘇聯、英國的首腦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雅爾塔會晤,一起商談確立戰後的世界格局。

這是世界對蘇聯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的承認,也是對蘇聯所承擔的大國責任的尊敬。

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着“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

夢想。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人類文明的高度,也是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度。任時光流逝,這一高度將永載史冊。

而能否超越這一高度,將取決於俄羅斯一代代領航者的視野是否足夠高遠。

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書,它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

1935年,羅曼·羅蘭應高爾基的邀請訪問蘇聯,在蘇聯他處於鮮花和歡呼之中。後來他寫信給斯大林説:“我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整個國家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跟千百種障礙做不斷的鬥爭,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設一個新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9dw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