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交流多篇

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交流多篇

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交流多篇

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交流彙編(4篇7463字)

目錄

用12年時間把舊三村變成新三村

只要想幹敢幹,再難的骨頭也能啃下來

治村先治班子

想為家裏做點像樣的事

用12年時間把舊三村變成新三村

作為一個連任4屆的書記,我有過懷疑、有過委屈,但面對如今的變化,我更多的是自豪。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村裏的這些變化。

一、講團結:團結才能出戰鬥力

X村位於X江南面山區,與主城區隔江而望,交通便利,生態優美,森林覆蓋率80%,人口2317人。2011年,我剛擔任書記時,我們村是有名的“三村”:負債問題比較突出,矛盾糾紛比較多,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考慮到村裏矛盾複雜,當時街道説選個女書記“以柔克剛”,説實話我也沒底氣,書記就勸我試一試,一試我就試了十二年。班子要是不團結,村莊就搞不好,人心齊才能泰山移,這十二年我用了三個“土辦法”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一是吃得了苦、二是受得了氣、三是共得了情。這些年,無論徵遷拆遷還是勞動一小時,矛盾化解還是文明創建,我都帶頭衝在一線、帶頭做在前面,比如建衢鐵路搬遷,在鎮村幹部共同努力下,只用了7天354穴墳墓全部順利搬移,還包含160畝土地、18户農房。剛上任的時候,村裏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我始終堅信只要出發點是為了村裏好,只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見,時間長了慢慢大家都會支持。這十二年我們用委屈、實幹和堅持一點點改變了老百姓對村兩委的評價。班子好不好,關鍵在於用不用心,我們村裏老年人多,年輕人很少,回村的年輕人更少,小盧是少數回村裏並留在村裏的年輕人,充實到班子裏後,剛開始因為工資低,家裏負擔又重,思想波動比較大。我們瞭解到情況,主動為他找兼職、貼補家用,現在小夥子很踏實、也很用心。這三個故事只是我這十二年來的幾個瞬間,正是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們的村兩委團結了,村裏和諧了,村民心氣順了,村莊更好了。

二、動腦筋:轉變思路才有出路

解決了班子不團結的問題,馬上我們就面臨了第二重考驗,當時村裏的集體經濟負債高達四百多萬,而且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後來,我帶領村兩委班子跑街道、跑部門,在上級的支持下,我們以下山移民、保障性安置房為切入口,以美麗鄉村、特色村建設為主抓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X村有耕地970畝,林地1.3萬畝,閒置農房66棟,存量建設用地38畝。一方面,通過山改地、荒蕪土地、破舊民房宅基地的改造,吸引種植大户來這裏創辦了3家農業企業。通過整治後的230畝土地整體發包出租,給村集體經濟帶來22萬元的收入,同時帶動村民增收。另一方面,我們又瞄準物業經濟這條路子,在外畈新村安置房建設過程中統一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車庫用於出租,同時利用好上級對薄弱村的補助資金,購買橋南的店面房出租,通過物業經濟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近五年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情況,從2018年的僅20萬元,增長到去年的103萬元,X村集體經濟不斷慢慢壯大。為了讓家底更殷實,2021年,藉助鄉賢的資源,我們村與浙江農林大學園林設計院對X村未來鄉村建設作了規劃設計,引進樸宿呆住旅遊發展有限公司4500萬元項目投資,把村裏下山移民、異地安置後收歸集體的30多幢泥房,改建成民宿,再通過農業農村局平台招租,已成功出租10餘幢,每年能給村集體經濟增收35萬元。就像村民説的,做夢也想不到原來的“破泥房”搖身一變成了“黃金屋”了。通過幾年的努力積累,我們已經從負債400多萬存款300多萬。未來,我們X村兩委班子有信心,在這屆任期內突破經營性收入200萬元的大關,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深走實。

三、得民心:金盃銀盃不如口碑

村裏富了,不是真的富,老百姓富了,才算富。這幾年,通過我們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任接着一任幹,建成村民集中安置點3個,村子變美了,新村裏一排排的安置房,白牆黑瓦、小樓小院,我們山裏人的生活完全不輸城裏人。新村建設自來水、電、道路、綠化等配套齊全,特別是外畈新村,通過市人大等部門的推動,減少二次土建施工造成的不必要資金損失,對天然氣建設也做了考慮,管道等設施做了預鋪,今年全部完成了通氣使用,在全市我們還是第一個實現通氣的村。以前村裏到了晚上黑燈瞎火,現在大家都開玩笑説晚上上廁所都不用開燈了,因為路燈把整個村莊照得亮堂堂。村裏富了,基礎設施全了,大家生活便捷了,腰包也更鼓了。前面説到的“破泥房”讓很多村民成了房東、股東,在家裏就有錢賺。説到底,村民富了,心氣順了,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就更多了,現在走在村裏,村民對兩委的評價很高,我們底氣更足了。我覺得這十二年,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受再多氣、吃再多苦,都值得了。

故事講到這,如今我可以説我們已經是新的“三村”:風景如畫的生態村、鄉風和諧的善治村、生活富足的幸福村,我們還想在“破泥房”裏品美食、看風景、賣特產,繼續向大家講述嚮往的生活,在這裏我邀請大家有空可以到X村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住、吃一吃、遊一遊!

只要想幹敢幹,再難的骨頭也能啃下來

我是一名80後,2005年退伍回來以後就一直在村裏工作,2017年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這幾年我見證並親歷了葛家的一些變化,也深感基層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最大的感觸就是必須建強黨組織、敢於創新路子、勇於邁開步子,才能把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這些年由矛盾村到平安村,我感受到當村幹部就是要走到羣眾心裏去。

我們葛家村位於梅城鎮城南工業園區,在嚴州大橋南端,與梅城古城隔江相望。村內現有大小在冊企業2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11家。可以説是比較典型的城郊結合村、工業園區村。因為徵遷早、涉及面廣、遺留問題多,葛家一度成為梅城鎮矛盾糾紛比較多的村。解決矛盾的關鍵在於解開心結,針對他們提出的失地保險、安置房等問題,我們逐個分析,從難度最小着手,緊鑼密鼓地倒排時序,通過積極跟國土、住建等部門對接,並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固定相關的分配方案,逐漸打開這些村民的心結,也讓他們對村幹部慢慢有了信任,後來再通過鎮村兩級共同努力,逐個擊破,2017年以後葛家村再也沒有出現過集體信訪。

所謂“不打不相識”,通過化解矛盾,我們跟當時這些村民也成了朋友,葛家區域範圍內有2個集中安置小區、3個商品房小區,為了加強對這些人員的管理,葛家劃分了10個網格,並創新黨員“雙報到”機制,而他們積極參與到網格治理中來,成了葛家村延伸治理觸角的重要力量。

這些年由髒亂差到整潔有序,我感受到只要想幹敢幹,再硬的骨頭也能啃下來。

工業園區內企業多,外來流動人口量大,村級管理的難度就大,但企業多,外來人口多,大量人員住宿、用餐的需要也讓老百姓看到了增收的可能。每天早晨葛家村大轉盤這裏就擺滿了老百姓自產自銷擺出的蔬菜攤,沿街的小飯店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開起來。人氣旺了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早上賣菜的攤位撤走以後,留下來的垃圾滿地都是;飯店的油煙問題又引起了周圍居民的意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多方籌資,在嚴陵路投資170餘萬元建造34間店面,改造原村委會房產,統一打造了“衣食無憂”美食廣場;同時在葛家路投資180餘萬元建造佔地1600餘平方的農貿市場。通過鎮村共同努力,我們重新規劃了葛家的產業佈局,將三產業態的分佈進行調整,原則上新餐飲先入駐“衣食無憂”美食廣場,店鋪全部滿了以後再去其他規劃的區域,這不僅有效解決了村民、企業員工吃飯難、買菜難的問題,兩處物業還給村裏帶來了每年80餘萬元的經營性收入。村裏為了統一管理,專門組織了物業服務分隊,負責沿街店鋪環境保潔,吸納本地勞動力30餘人,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環境衞生,還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的問題。

這些年由弱村到強村,我感受到思路活了,路子也就多了,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

2022年底,我村的集體經營性固定資產約1.3億元,經營性收入約2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約3.8萬元。較2017年換屆之前,五年的時間,我村實現經營性固定資產翻了四番,經營性收入增加了550%,農民人均收入提升了41%。回顧2017年,產業園啟動之處,我們還在思考:企業招工難、食宿難問題怎麼解決?村集體經濟的未來方向是什麼?村集體如何利用好資源優勢實現增收?現在,我們雖然還有差距,但跟自己相比,我們的集體經濟實現了三年跨越式發展。在這幾年村級增收的道路上,我的心得就是一定要做好融合文章,融合產業、融合項目、融合資源。比如17年的時候,我們抓住國家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契機,通過聯鄉結村、區市協作等項目對接資金,引進梅城第一家村級光伏發電產業項目,既幫助村裏實現節能減排,也為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約25萬元。再比如我們通過土地整治爭取資金,盤活閒置土地,2021年7月,建成了11層的葛家村便民中心大樓,一樓作為黨羣服務中心,其餘樓層用於出租發展物業經濟。

作為園區所在村,接下來我們將以“鏈組黨建”為主思路,繼續做好物業經濟的第二篇文章。一是打造青年公寓,為園區的務工人員、創業青年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同時通過公寓整體物業服務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二是與周邊村抱團發展,通過組建物業聯合體,主動承接馬目園區內企業的物業、保潔、保綠等服務。三是主動對接轄區內企業,承接定向招工車間建設,用好“勞動一小時”活動載體,讓黨員們參與到“為村集體增收出一工”裏來。

治村先治班子

農村工作講講一本書,我們一步步慢慢摸索,不謀自家一件事,靠着自己的做人,真情實意去幹、去拼、去服務,贏得大家信任。下面,我用“四個故事”做一分享交流:

第一個是“我和村兩委的故事”,班子舉旗幟凝聚戰鬥力。

我們堅持對上,規規矩矩,聽黨委政府的;對內,認認真真,聽村黨組織的,做到治村先治班子,村兩委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一屆村主任老顧,是我的前任書記,2017年換屆,老顧再度出山,成了我的搭檔。鎮黨委書記當時給我們下了軍令狀:“幹得好,給項目;幹不好,一起下。”在鎮裏書記走了後,我們倆敞開心扉長談,找到了統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桂花村。

第二個是“我和保潔員的故事”,環境精提升增強組織力。

幹好村裏的事,光靠幾個村幹部肯定不行。眾人拾柴火焰高,桂花村的治理經驗,就是從發動每家每户搞衞生保潔開始。以前我們村和大多數村一樣,僱了保潔員,費用開支大。“反正有人會掃”,羣眾不配合,環境上不去。2016年8月,村兩委狠下一條心,取消保潔員崗位,決定依靠發動羣眾搞好家門口的衞生。當時,我們把400多户人家劃分成12個網格,每個網格成立“1名黨員+1名代表+1名鄉賢”的管理小組,將保潔工作分解到户、責任到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村裏有個婦女吳大姐,以前在家衞生都是老公搞的,當了禁山頭的網格長後,積極性很高,帶頭把網格保持得乾乾淨淨。僅保潔費用一項,每年就可以為村裏節約開支15萬元。桂花村“沒有一個保潔員,人人都是保潔員”的做法還上了中央電視台。市委推行每天“勞動一小時”讓我們“人人都是保潔員”做法有了更好的載體,也落得更實了。

第三個是“我和網格員的故事”,鄉村微治理釋放新活力。

農村工作就是要把“話筒”遞給羣眾,把“權利”交給村民,讓更多的村民“動起來、參與進來”。我們根據“黨建統領網格智治”要求,把村裏細分為3個網格13個微網格,補充34個“進得了門、説得上話、幹得了事”的村民進網格,“1+3+N”力量“網格化聯户”。黨員、網格骨幹“沉下去”,開展微走訪、微服務、微調節、微疏導、微巡防;需求、問題直接“拎上來”,村民的事情自己辦、大夥兒的事情商量着辦,矛盾調解率達100%,總數同比2016年下降了七成。

村民何大姐,以往一直不是很理解村兩委的工作。現在,她把最好的房間騰出來、把房前屋後空出來給我們做“網格聯繫陣地”。疫情期間,何大姐主動報名參與值守,帶着大禮堂網格村民自編自演“三句半”防疫歌,用方言傳播疫情防控知識,搶抓“戰疫先機”,人人爭當“安全員”。二十大後,中央網格施大姐組織成立“民間宣講團”,人人爭當“宣傳員”,在桂花樹下用方言解讀精神、交流建議,相關報道還登上了浙江日報,村民獲得感、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大幅攀升。現在,大家都以桂花村為榮,走親訪友,村裏人最愛聽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桂花村搞得好”。

第四個是“我和桂客們的故事”,延長產業鏈搶抓競爭力。

鄉村善治,村強民富是根本。如何把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如何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經濟效益,我覺得寫好“產業興”這個“1”,才能跟上“村民富”“鄉村美”那麼多“0”。我想做產業的決心,是被“桂客們”點燃的,錢江晚報的文編輯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她初來村裏覺得桂花“山美、水美、地好、人好”,但沒有“玩味”“趣味”,她説要是我把桂花“味道”從“看到玩”串起來,就帶一個排的人來桂花。正巧,市委提出推行“鏈組黨建”做強黨建聯盟助力片區抱團共富號召,於是我從“自己有的”入手,通過參加市鎮兩級“三爭三比”擂台賽爭取到的優勝獎金120萬,把“農保”變成“農寶”,啟動了桂花村“田園卡丁車”項目。去年“十一”至今,帶動低收入農户就業15人,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去年4月,文編輯牽線搭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和錢江晚報聯合舉辦的公益活動“春天的約定”終於落地成行。

不過卡丁車的火爆還是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一個是這個卡丁車時間太短,很多遊客帶着小孩來玩個一兩圈就走了,還有就是村裏的資源用的還不夠徹底。今年,我們就利用桂花村有温泉泉眼的先天優勢,着重打造推出了温泉泥漿浴,打造沉浸式的温泉泥漿樂園。整個温泉泥漿浴集田園休閒、科普觀光、親子娛樂等功能為一體,分為泥漿温泉、森林温泉、樂園配套、親子體驗四個區塊。當前,桂花村卡丁車、泥漿浴已和新聯航空高空跳傘、熱氣球等項目組成套票,在新聯文旅的抖音賬號上售賣,價格39-128元不等。

當了幾屆村書記,我自己總結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一手包辦、大事小事自己幹,結果焦頭爛額,屬於“包工頭型書記”;第二階段,兩手放權,兩委擔責,村級運行規範有序,屬於“職業經理型書記”;第三階段,網格給力,農户出力,大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村裏各項工作全面開花,我這個書記相當於“董事長”。下一步,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從環境、治理、產業着手,全面夯實鄉村善治的“桂花寶典”,推動桂花村黨建領治、共同富裕再上台階。

想為家裏做點像樣的事

我們村位於乾潭鎮西北部,是嚴州北鄉胥溪源的中心區域,距乾潭鎮10公里,離杭新景高速公路7公里。2007年行政區域調整後,原章家、下包、錢家、和平四村合併為現在的下包行政村,全村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95畝,山林面積20800畝,共有776户,2334人,黨員127人。

自己的短處要從根到底“摸清楚”

2020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後,我很榮幸地當選下包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上任後,發現下包村存在着不少問題,村裏人口多,底子薄,年輕人外出流失嚴重,整體發展缺少活力,特別是在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由於我們沒有找到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原有的負債無法消化,村級支出逐年增加,造成村集體經濟收支不平衡。

土生土長的“村裏人”想要為自己家裏做點“像樣的事”

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盤活好農村資源資產迫在眉睫。我們下包村有着豐富的水資源,錢塘江水源之一胥溪串村而過,胥溪源頭建有建德市第一大水庫——羅村水庫,水庫壩址集水面積44.7平方千米,蓄水量達2400餘萬方,是省級生態區。2020年10月,在一次村兩委會議討論整治胥溪河道時,我提出結合河道整治項目,將下包村錢家自然村河道修建成天然浴場,發展旅遊的想法,得到其他兩委幹部的一致贊同。經過我們多次的實地勘察,徵求黨員、村民代表的意見,最後在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上通過天然浴場項目。2022年,乾潭鎮打造胥溪茶創共富鏈組,我們抓住了這個時間,將天然浴場建設提上了日程。

建設項目明確後,如何籌集資金,成了一大難題。我們村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最終決定以籌資籌勞、自行修建方式進行建設。通過召開座談會,鄉賢、黨員及村民自籌資金50萬元。我們結合“勞動一小時”,兩委幹部通過借鑑其他網紅景點的方式自己確定設計方案,通過諮詢專家確定方案可行性,帶頭去撿鵝卵石,黨員羣眾主動加入砌泳池底,大家出工出力不收工資,籌勞600餘工,使原本髒、亂、淤泥成堆的河道,治理成美麗、水清的天然游泳場。我們修建了兩條相距約200米的水壩——階梯壩和魚鱗壩,將這段水域隔成了三段,上段是水上樂園,中段是近7000平方米的泳池,平均水深1.2米,下段準備打造供小朋友摸魚抓蝦的嬉水樂園,溪岸邊鋪設了親水遊步道。

有了大家喜愛的天然泳池項目,其他配套也應跟上。我們利用佔地3000平方米的草坪打造露營基地,配有觀光平台、更衣室、小舞台、小賣部,結合勇峯騎行驛站,舉行enduro騎行、UTV駕駛、音樂節、潑水party、露天電影等多種活動,大人小孩都有得玩。功夫不負有心人,2022年夏天,一個火爆盛夏的網紅打卡點閃亮登場,先後接待遊客10餘萬人次,村集體增收30餘萬元,村民增收200餘萬元。

在越來越好的路上,更要壯隊伍、引項目、優服務

富書記來我們下包村調研的時候強調,要多元發展產業,提高村集體收入,這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必須積極盤活村級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項目、資金、人才向下包聚集,促進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接下來,我們要加強組織建設,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嚴格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五議兩公開”、民主決策等基本制度,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影響力,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提升村兩委幹部戰鬥力,要強化在返鄉創業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及青年農民等中發展黨員,培育隊伍“先鋒”。要抓好落實“紅色領杭・奉獻亞運”“百千萬”大比武,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進來,扮靚村莊、建強網格、做優服務,為“家門口”的亞運盛會貢獻下包力量。我們要加大招商引資、緊盯產業項目,想方設法推進已簽約項目儘快落地。讓閒置資產“活”起來。盤活原下包國中、錢家國小、章家活動室、和平大會堂、下包茶廠、和平茶廠等集體閒置房(建築面積9300平方米),作為產業招引的陣地平台,發展民宿旅遊,建設智能化停車場,建設集高標準茶葉粗製加工、精製加工、茶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茶創工廠。讓鄉間小道“連”起來。連通下包村高嶺塢到欽堂莊豐村道路,一來方便村民來往和出行方便,二來也可將兩地的遊客互相引流,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讓上鍊項目“動”起來。啟動胥源生態農旅休閒園建設,包括卡丁車賽道、旅遊觀光小火車、小木屋售賣中心、兒童趣味園、天然休閒長廊、胥溪遊步道提升改造等。以上項目建成正常運營後,預計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我們要做優村級服務,結合“每天勞動一小時”,不斷深化隊伍服務,組建由兩委幹部、黨員、網格員、志願者等組成的“泳池護衞小分隊”,抓好落實“三個一”機制,即每天一巡邏、每週一清洗、每月一檢修,做好天然泳池安全服務保障,讓每一名遊客玩的開心,遊的放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wo7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