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中班育兒寶典知識(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育兒寶典知識(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育兒寶典知識(精品多篇)

如何化解家園矛盾 篇一

家園矛盾1:

新學期的興趣班招生又開始了,父母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候交錢。一位父母的手機響了,是公司有急事催他趕快回單位,於是他就跑到隊伍前面,跟收款的老師解釋。老師問排在跟前的父母願意不願意讓他加塞,這位父母同意了,可是後面的兩個父母不願意了。老師連忙解釋:“這位父母有特殊情況,單位有急事!”“誰沒有特殊情況?誰沒急事?”“如果説都有急事,不就亂套了嘛。”“誰亂套了?是你們沒規矩!”“你才沒規矩!其他父母不都規矩地排隊嗎?”“你們這些哄孩子的有水平嗎?不就是個興趣班嗎?還能教多少知識!你們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你説的這些是哪兒跟哪兒呀?你看不上就別報名!”眼看着火藥味越來越濃,有幾個父母連忙勸:“算了,都少説兩句。”

家園矛盾2:

有一位老師向父母反映孩子在幼兒園不能理解老師的要求,比如讓孩子畫畫的時候,他不畫,而是用指甲刮油畫棒;讓孩子摺紙的時候,他不折,而是用油畫棒在紙上塗鴉。這孩子的父母都是碩士學歷,他們説:“我會按照自己的標準培養孩子,只要他在幼兒園高高興興就行。”弄得老師很為難:“你説他們的孩子我還教不教?怎麼教?”

父母潛意識中的2個不等式 篇二

不等式1 在教師的內涵上:幼兒園老師≤教師

幼兒園對父母做了個調查:“您認為幼兒園老師是做什麼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幾個説法:

A.幫父母看孩子的;解決父母的後顧之憂。

B.陪孩子一起玩,讓他快樂;哄孩子高興的唄。

C.主要是照顧孩子,也教一點知識;培養和教育孩子。

接着調查父母:“您認為把幼兒園老師稱為阿姨合適嗎?”

父母回答:

挺合適的。

比較合適。

還可以吧,這樣挺親切的。

在有些父母看來,幼兒園老師大約35%“摻和”為保姆和阿姨,把孩子看好別出事,自己能安心上班就行了;還有35%“摻和”為孩子的大朋友,既照顧好他別出事,還要陪他玩出快樂與高興;還剩30%的“淨重”是把幼兒園老師看成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很重要。

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教育者,屬於知識分子階層,而保姆、阿姨或者陪孩子玩都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不需要太高的技術成分,也不需要太長的培訓週期,因而其社會價值比較低廉,社會地位也不高。如果家裏有富餘的人手,完全可以代替這些角色。因而,“幼兒園老師≤教師”成了父母對教師的一個偏見。其實,致力於追求現代優質幼兒教育的許多幼兒園已經不是這種狀況了。

不等式2 在知識閲歷上:幼兒園老師≤父母

光環效應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一好百好”現象。在追求知識和學歷的社會環境中,高學歷就像一個光環,讓自己和別人的眼睛都產生眩暈,給正確認識有關現象形成或深或淺的障礙。

由於國家繼續教育的發展,父母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他們的教育理論反思水平隨之提高,但是由於幼兒教育體制和歷史文化的原因,幼兒教師的學歷進修和提升速度遠不如社會其他行業發展得快。這樣,高學歷的光環效應就使幼兒教師的形象顯得“相形見絀”,一些父母的潛意識就是:“你雖然是孩子的老師,我要尊重你,但是我的學歷比你高,你看問題還未必有我高明。”受這種心理的無形牽引,這些高學歷父母產生了微妙的清高態度,對幼兒教師形成一種暗暗的壓力。一位青年幼兒教師苦惱地説:“我們班有幾個父母太難對付了,你説一句,他能説上十句,還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麼説、怎麼樣做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這使家園溝通存在一個無形的障礙。

在以上兩個不等式的作用下,類似“你們這些哄孩子的有水平嗎?”的話在家園矛盾“熱戰”中就很容易脱口而出。如果沒有遭受“熱戰”,也極易出現“她説她的,你説你的”等心理“冷戰”,最終都將減弱家園溝通的水平與合作共育的力量,有時還出現對孩子要求不一致的情況,減慢了孩子健康成長的速度。

寶寶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 篇三

1.父母資源在幼兒園得到延伸,將發揮更大的教育力量

進了幼兒園的孩子獲得的最大財富就是集體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備的影響力。有位爸爸是學工程的,他常常帶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兒擺弄這些東西,發展思維和手指的靈活性。可是女兒偏偏不喜歡,寧肯搭拼簡單的積木。媽咪認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長空間思維的緣故。有一天,幼兒園老師説她們正在組織有關房子的主題活動,想請這位爸爸到班裏演示一次搭建築模型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觀察力。爸爸欣然答應了,爸爸的到來不但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改變了自家女兒。爸爸在幼兒園亮相後,平時對爸爸的建築工作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女兒發現,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來是個“寶”。從這以後,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老師多説話,參與班集體多做事,就特別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發現父母跟老師合不來,在班集體老不露面,一絲孤獨和失意就會侵襲他的心靈。

2.把教師威信帶到家裏,可以加強父母的教育力量

不像醫療或者電子等行業有那麼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曉的技術密碼,教育的專業特點是很容易入門,它的做法和評價很透明,誰都會有所觀察和思考,這是影響幼兒教師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論普遍並不主要來源於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而是通過看電視、閲讀書籍報刊和自己的經歷體驗獲得的,這種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觀點”雖然很多,但缺乏系統分析和內在聯繫;另外,初為父母在指導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竅門。幼兒教師固然有學歷的侷限,然而長期的工作經歷使她們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有着具體而微的觀察和分析,這些是不從事幼教事業的高學歷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學歷父母走出光環效應的誤區,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充分溝通,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才會更加精確和科學,對孩子的指導也才會更加到位。

從教育的角度來説,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既好也不好,好處自然眾所周知,不好之處就是孩子把父母的脾氣和特點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時候你説什麼,他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怎麼辦呢?不少父母都用過這個策略:“老師説……我們要聽老師的話。”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這樣“假傳聖旨”既説服了孩子,又鞏固了教師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屬於跟老師暗中“較勁”的情形,自然不屑於利用幼兒教師這個資源的優勢,你對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軍奮戰”了,本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這樣被閒置了。

猜你喜歡

中班育兒寶典知識 篇四

別用冷暴力的方式陪伴孩子

以下5種最容易發生在家長身上的冷暴力方式,其嚴重後果值得家長們思考。

一、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顧不上孩子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無意的忽視孩子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孩子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做呢?

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迴應: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請注意,迴應孩子的時候請看着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二、你正在生孩子的氣的時候,孩子呼喚你的時候,你不想理他,想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孩子,以示懲罰。孩子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如何做?

看着孩子的眼睛,平靜的對孩子説,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道歉獲得我的原諒,在獲得我的原諒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會。

三、當你帶着情緒與孩子相處,對於孩子提出的建議響應不熱情或者乾脆拒絕

孩子無從瞭解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歸結於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如何做?

忘記其他與孩子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孩子的活動中,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孩子的奇思妙想。

四、表面與與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實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會處於這種狀態,看着電視,低頭看着手機,看起來在陪伴孩子,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應付孩子。孩子會模仿這種心猿意馬的做事方式,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並且會模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家長如何做?

要麼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質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孩子,那麼就告訴孩子現在有點事情,稍後來陪他獲得孩子的理解。

五、孩子犯錯後向爸爸媽媽道歉,爸爸媽媽直接拒絕或者冷漠對待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怒氣沒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還想繼續懲罰孩子的做法。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夠認識錯誤,並且能夠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強。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出積極響應,孩子對於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產生質疑,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處理。或者導致孩子過於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不能自拔。影響身心健康。

家長如何做?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給出正面的響應,告訴孩子犯錯就改是很好的行為,能夠用勇於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對孩子做出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如何進行孩子的智力開發

一、多吃鹼性食品

寶寶吃的食物要避免大魚大肉,最好多吃一點豆製品和乳製品;油性食品能不吃就不吃,蔬菜水果和海產品對寶寶來説很好,所以應該要多吃一點。別的東西例如甜食最好就少吃一點。另外的東西像核桃、哈士蟆、珍珠、動物的腦、紅棗之類的對於智力發育也很有幫助的。含有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

二、讓寶寶接觸繽紛的顏色

舉例來説,可以多帶寶寶到大自然中欣賞自然的風景;可以把寶寶的房間用色彩柔和的顏色來裝飾,這樣又漂亮對寶寶又好;不到1歲可以讓寶寶看視覺刺激卡之類的,都有不錯的效果。很多爸爸媽媽不是很瞭解視覺刺激卡,可以去百度看看,然後覺得適合寶寶的話可以去商店購買,很方便的。

三、大聲給寶寶朗讀

和寶寶一起看書,大聲讀出來,就算寶寶不懂也沒關係。爸爸媽媽讀的時候是把視覺刺激反饋給聽覺,然後通過確認,這樣子大腦接受的刺激要比默讀多得多,所以記憶也更加深刻。

四、全感官學習

全方位刺激寶寶大腦,將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跟學習結合在一起。就好比教寶寶瞭解一朵花的時候,教給他了解花的顏色、聞花的味道、摸一摸花的觸感、可以讀一些花的故事,全方位調動寶寶感官,這樣會記得更牢,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五、鍛鍊寶寶左手操作能力

手是大腦的前哨,對寶寶手進行訓練,可以讓大腦產生不錯的刺激。寶寶動手,一定會包括左手,這樣能夠無意識中刺激右腦,手的動作越複雜、越精細,對於右腦語言功能和邏輯思維功能的開發就更加有幫助。

六、鼓勵寶寶拆裝玩具

爸爸媽媽最好鼓勵寶寶把玩具拆了重新組裝、這樣循環幾次;或者最好讓寶寶把家裏的不需要的衣服自己創造自己做做玩具;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放任寶寶在家裏塗鴉,這樣對寶寶大腦發育都有不錯的效果。

七、每天父母和寶寶的對話多一些

英國專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爸爸媽媽們每天和自己幾個月大的寶寶進行半個小時或更多時間的聊天,可以明顯提高寶寶的智力和語言發展水平。再大一點的寶寶要是總是有機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交流的話,智力發育會很好。

八、訓練數學邏輯

爸爸媽媽對寶寶進行數學、邏輯的訓練,能夠提高寶寶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可以開發左腦。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寶寶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早就開始發育,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就會晚一點,所以,抽象思維的訓練要採用形象、具體的教育方法。舉例來説,不要一開始就給寶寶數一二三四,而是讓寶寶數蘋果、數鞋子等;學會了數數,在學加減乘數的四則運算。學習運算最好也不能夠太抽象。就像和具體情景相結合,寶寶才比較會明報。具體的運算會轉化為抽象思維的能力。等寶寶明白了部分的數學知識後,再開始訓練寶寶的推理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z96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