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吉尼斯世界紀錄壽命最長的人【多篇】

吉尼斯世界紀錄壽命最長的人【多篇】

吉尼斯世界紀錄壽命最長的人【多篇】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 篇一

根據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據2000年統計,中國現有百歲壽星一萬人,中國貴州的龔來發,1996年去世時147歲;四川青城山採藥道人李青蓮去世時154歲;伊朗老婦穆赫辛,1997年161歲;日本有個叫滿平的,長壽242歲,妻 221歲,兒196歲,兒媳193歲,孫子151歲,孫媳138歲。中國中醫學者李慶遠,1933年去世時256歲。以上證明,人活到百歲、甚至二百歲已成就,無可非議。又據《新民晚報》報道:據史書記載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是英國的弗姆·卡恩,他活了209歲,經歷了12個王朝,(但奇怪的是英國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卻未有記載,本書作者注)。

一般人的平均壽命究竟有多長呢?科學家們認為可以用以下方法來測算:一是按性成熟的年齡來測算,為14-15歲的10倍即140-150歲;二是按成長期年齡來計算,為20- 25歲的7倍即140-175歲;三是按細胞分裂次數來計算,為50次乘以細胞每次分裂平均週期2.4年即120歲。比較多的專家傾向於第三種算法。 1994年2月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的“衰老的分子觀”討論會上,在回答“人的壽命究竟有多長”這個問題時,與會的40多位生命科學家的答案是:

從理論上講人人都可以活到 110歲。

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的百歲真諦 《長生不老訣》 篇二

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據報道是世界最長壽者。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

《長生不老訣》是李慶遠給後人流下一本書,大概是民國時期出版的。附文如下:

長生之術其道有十曰

打坐,降心,煉性,超界,敬信,

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於言延齡。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於言長生。卻病延年之法,返老還童之機,皆繫於是。

打坐之道

行體端莊,閤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時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貴行於富貴,素貧賤行於貧賤。無遇不安,無入不得。能如此,則不必參禪入定,便是肉身仙

降心之法

湛然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分內外,絲毫慾念不生。此乃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馳,有所感念,覓頭尋尾,或靜有所見聞,現出無數幻象,則心生敗壞,道德有損,不可不降。

至於 如理搖琴。慢則不應,促則玄斷,。緊慢得中,則琴調美。又如鑄劍,鋼多易折,鐵多易錈。鋼鐵得中,則劍利矣。真旨如此。煉真性者,宜深體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

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私慾渾忘,即超欲界。塵境葷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無色界。超此三界,則煩惱不生,邪魔遠避。

敬者道之根

主一無適之謂。信者決然無疑、真實不虛之謂也。能手敬信,即是聖賢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親信。可見聖人亦從次下手。

斷緣者

斷塵緣也。塵緣不斷,最足蔽心,萬般聰明,皆為所蒙。凡人不能無榮辱得喪之心,則機械之念生。機械之心生,則萬種干時求利事作。於是乎紛紛擾擾,塵緣擾人,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以致促其壽命。此大忌也。古人曰: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德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繫於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蒙於心,則塵緣自斷矣。古人修長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於收心

則又進一層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靜則生慧,動則昧矣。人情迷於幻境,以為真實,甘受污染,不加洗濯,矇蔽日深,離道愈遠。若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着一物,心與道合,名曰歸根,歸根不離,名曰定靜,歸根定靜之後,其心泰然,內無所看,外似無為,不垢不淨,譭譽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各守其中,各行其常,與時常息,此為上智。夫心猶眼也,纖塵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癒深,易隨起隨治,勿令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閒。無晝無夜,行往坐卧,應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繼續安養,勿令煩惱,少得安逸,漸漸訓狎,惟益清遠,此乃收心之道也。

簡 事

即凡事不宜求過之謂也。如食中珍錯,衣中綾羅,財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亂我心神者,宜遠避之。簡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損益寄之。一言一動,福禍隨之。能先見者,時刻防微杜漸,而消之於無形。然事有不可費,物有不可棄者,亦虛懷受之。勿以妨心,生煩躁,自病其心。最難除者,莫過色慾。當知色有想生,想若不生,終無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見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觀真者

達人之先覺。夫定者,出俗之極地,至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者事畢。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無心於定,而心無不定。故稱之為

泰 定

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自生。慧生於本性之固有,故曰天光。因心亂而昏,心靜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傷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難。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莊子曰: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養,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備矣。知此十道,則長生之訣盡其祕。能如此,則陸地神仙不難致矣。

        活了257歲的李慶遠的《養生自述》

從清代活到民國的人很多,但是,長壽最高記錄保持者是從清代的頭一直活到清代的結束並且活出了清代——從康熙18年即1679年,一直活到民國即1935年,活了257歲!他就是中國歷史上除傳説中的彭祖以外,可能最長壽的人——李慶遠。

長壽之人,必然引起人的好奇,希望其貢獻長壽養生祕訣。李慶遠在他250歲這年,寫了一篇《養生自述》,算是貢獻出了長壽祕訣。全文如下:

予年二百五十,而動作不衰,人其我為神仙乎?

夫人壽之短長,元氣之所稟也。(他説是你身體的元氣即能量決定了你的壽命長短)元氣有厚薄,不善育生者,雖稟氣厚,濫用而戕賊之,亦足以促壽。(人的身體狀況即元氣先天有差異,有的人元氣足、旺,但不知道珍惜和保育,也會短壽)如燭有長短,使其刻畫相同,則久暫瞭然。若置長燭於風中,則其燼也自速。護短燭於籠內,則其滅也必遲。(就像蠟燭,再長的蠟燭迎風讓它燃燒,也會燒燃得快;再短的蠟燭,放在籠內避風燃燒,就慢)養生之道,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歲不為奇,壽長而動作不曾稍衰。今人則不然,未及半百,而龍鍾衰老矣。(清至民國,就產生了健康問題,跟我們今天一樣,覺得生活好了,人的病多了,也怪了。)豈時世不同,天地渾然之氣有厚薄使然耶?非也。養生之道不同也!(這老先生寫的也是批評當時人不懂養生和健康生活的文字)

古之人,法於陰陽,調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是説古代長壽者成功的原因)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不以為長壽者,職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於古,機械甚於前(跟我們今天一樣,你沉迷上網打遊戲,就耗費精神);其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喝了酒還那啥),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逆於生樂,務快其心(説的正是現代城市人的生活)。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龍鍾衰老,其可得乎?(這樣不短命才怪呢!)故山野之人,恆較城市之人為長壽。蓋山野之人,作息有時,起居有常,無名利之系其心,無機械之亂其神,渾然天真,如葛天(上古部落)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飲食無節,起居無時,機械生於內,名利擾於外,而狗馬聲色之事亂其神,富貴榮辱之念系其心。心無片刻寧,神無片刻安,膠擾不休,故足以促壽也。(説得真好!)

陸清獻公(陸隴其)嘗曰:“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偷逃税),不驚不辱(情緒穩定,不太容易受刺激)。不欠人債而起利(不按揭),不入典當之門庭(當了也就當了,但別以典當過日子),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此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長生,不必採靈藥、鍊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毋勞女形,毋搖女精。”毋使女思慮縈縈(別憂慮金融危機),寡思路以養神(不太想事兒,尤其不太想自己管不了的事兒,或者想着玩兒,別當真),寡嗜慾以養精(別老惦記着金錢美女),寡言語以養氣(別上百家講壇上説書去,你看閻老師捱打了吧?)。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昔人有論致壽之道者,謂不外慈、儉、和、靜四字而已。

蓋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損人。慈祥之氣,養其天和也。(慈不是最大限度地不負責任,那是鄉原,恰為醜惡猥瑣心態,有害健康)

老子以儉為寶。所謂儉者,非止財用,儉於飲食則養脾胃,儉於嗜慾則聚精神,儉於言語則養氣息,儉於交遊則潔身寡過,儉於酒色則清心寡慾,儉于思慮則蠲除煩惱(儉於鑽營,必少惹煩惱)。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地球離了你,照常轉)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則國家興盛,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婦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相互維護。故《易》曰: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對他人要儘可能地好,要助人為樂。比如趙世民先生,約見一位中年女性朋友,見了面,用手指點對方:你媽呢?你是某某(即眼前這位女性)的女兒吧?她幹嘛不親自來?説得人家一整天都是樂的。)

所謂靜者,身不可過勞,心不可輕動也。蘇老泉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右而目不瞬”,此靜之所致也。《道德經》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別老琢磨着給領導送禮還怕別人看見了,惶惶不可終日,即錢泳所言之昏夜乞憐。)

此善養生者,所以必以慈、儉、和、靜思字為根本也。

眠食之事,於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別吃得太多);眠不得過久(不睡懶覺),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二百年,從未食過量之食,與夫作長久之酣眠,蓋以此也。

且不僅此,凡細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傷(慢慢來)。喜怒哀樂,過度則傷。談笑食息,失時則傷(夜生活別太多)。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也。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開車也別太快)、目不極視(看久了歇歇)、耳不極聽(尤其不能長時間聽MP3)、坐不過久(不單是屁股疼)、卧不及疲(睡覺不是越久越好,跟異性睡覺尤其不是越久越好)。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及飢極而食,不及渴極而飲。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福貴榮辱之動其念也。(身邊同事升官了,別羨慕,羨慕也沒用。王志去當副市長了,忌妒也沒用。)

昔人曰:“飢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你媽代替不了你)。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老婆孩子代替不了你的,你也代替不了他們的)。自愛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將誰賴我?”此語警惕,足為養生者圭臬,謂非得箇中三昧而能語此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zld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