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育部推薦國中生必讀書目30本精品多篇

教育部推薦國中生必讀書目30本精品多篇

教育部推薦國中生必讀書目30本精品多篇

中學生應該怎樣閲讀 篇一

廣泛的閲讀

應為中學生還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你要通過廣泛的瞭解,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或者僅僅是豐富知識。每個類型的書籍最好讀一讀,不瞭解,可以閲讀經典,那都是經過人類歷史的考驗。

閲讀筆記

閲讀筆記可以是閲讀到某一句時 的想法,然後記錄在書的空白處。也可以是讀完一本書的讀後感,多寫筆記,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理解程度。

多交流

交流的對象可以是同學、朋友、老師、家長。也可以是讀書協會的朋友哦。多多交流,可以加深認識,瞭解到自己沒有體會到的東西

讀課外書的好處 篇二

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瞭解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讀書給了我們快樂,給了我們光彩,給了我們才幹;讀書,會讓我們進步;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書越多,精神就越富裕??有一句話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説,好書讀得多,寫出的東西也就好,所以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完課外書後,我們會收穫到很多:讀完書,我們會懂得一個道理;讀完書,會積累到許多好詞、佳句和好段。在平時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寫作文不如從讀書始”,就是這個道理。讀完書後,我們的心情就會愉悦起來,讀完書後,還會覺得頭腦輕鬆,思想也會活躍起來。

2、讀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能陶冶情操。如果我們讀了一段時間的書,便會覺得心曠神怡,看什麼都舒服,聞什麼都清爽。如果我們經常讀書,自己的耐性就會很強,對別人很寬容,常常能忍耐別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品格,而這一好品格又是讀書造就的。所以我們要愛讀書才行。

3、為學習該學科創造更多的條件,熱愛以至痴迷該學科,瞭解知識發現與發明的過程,體會該學科的外在與內在美。

4、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包括該學科的內容方法和意義。

5、提高學習該學科的興趣,相信會對你的學習有所裨益,學習別人的解題思路與技巧、通過知識的拓展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吸取別人學習研究的經驗,選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增強對某門學科總體上的瞭解,在人類科技進步中的作用,它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6、有利於語文課程形成開放性的學習領域。課外閲讀是開放的,使學生的思維向課外延伸,能力和視野向課外發展,拓展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學語言的機會和實踐領域。通過閲讀,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已成為當今世界全球教育的一個基本共識。

7、提升人生境界,強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廣植人心。課外閲讀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人文精神。在學生評價課外閲讀的意義和價值時,學生認為“有書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閲讀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這也是課外閲讀的一種必然收穫和最大收穫。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樹生,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要求新生入學第一課每人要有一本偉人傳記,一本名著。可見他非常注重通過課外閲讀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8、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利於養成學生的研究素質。, 以學生自己“最喜歡”和“最欣賞”為標準,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老師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書籍學生的摯友。自主性不但使學生有了做學生主人的強烈優越感,也為語文學習帶來了極大的空間。

9、課外閲讀有助於在讀中積累語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 所以説話、作文時便沒詞兒了。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説話 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

10、讀課外書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着重要作用,對他們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

國中生必讀書目30本 篇三

1、《西遊記》吳承恩

2、《水滸》施耐庵

3、《朝花夕拾》魯迅

4、《駱駝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魯濱孫漂流記》笛福

7、《格列佛遊記》斯威夫特

8、《名人傳》羅曼·羅蘭

9、《童年》高爾基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11、《論語》

12、《三國演義》羅貫中

13、《紅樓夢》曹雪芹

14、《吶喊》魯迅

15、《女神》郭沫若

16、《子夜》茅盾

17、《家》巴金

18、《雷雨》曹禺

19、《圍城》錢鍾書

20、《談美書簡》朱光潛

21、《哈姆萊特》莎士比亞

22、《堂吉訶德》塞萬提斯

23、《歌德談話錄》艾克曼

24、《巴黎聖母院》雨果

25、《歐也尼·葛朗台》巴爾扎克

26、《匹克威克外傳》狄更斯

27、《復活》列夫托爾斯泰

28、《普希金詩選》普希金

29、《老人與海》海明威

30、《泰戈爾詩選》泰戈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ypy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