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勵志的名人故事素材(精品多篇)

勵志的名人故事素材(精品多篇)

勵志的名人故事素材(精品多篇)

勵志的名人故事素材 篇一

五次創業失敗之後……

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埋下了想要創業的種子。大學期間,我在湖南省化學工程研究所做兼職實驗員,接觸了一些和產品研發相關的東西,覺得挺好玩的。當時就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做一個自己的企業,把這些好玩的東西變成產品,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學工科的人一條好的出路。一畢業,我一腔熱血帶着技術跑到了江蘇泰興,幫一個企業做地板膠,還真做成了。他們給了我2000塊錢的服務費,雖然錢比較少,但特別開心,畢竟是我挖到的第一桶金。

沿着這條路,我又找到寧波一家工廠,幫他們做砂管膠,用技術改良了產品的性能。他們除了給我工資,還付了一些技術費用。錢也不多,但也算一次“微創業”。

2000年,我和一個高中同學跑到舟山,正式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我當時才27歲,擔任總經理,心裏特別沒底,沒什麼規劃,就是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希望掙一些錢,改善改善生活。這個項目對物流的依賴度特別高,那時候舟山還沒有大橋,貨物和原料進進出出都需要坐船,一有大風,貨都發不出去。現在回想,這個項目從選址、資金到人才儲備全都不成熟,和投資人的溝通也不夠,倒掉是必然的。不過失敗了反而是好事,這個行業門檻比較低,也沒有太大爆發性增長的可能,如果沒出岔子,我現在可能還困在裏面。

離開舟山的時候,我沒攢下什麼錢,但是經驗和能力長進了不少。可能是天生愛管閒事,性格就適合創業,我沒閒着,又帶着之前的技術去了寧波,和一家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做壓敏膠。從2002年一直做到了2005年,除了工資,我還能拿到25%的利潤分成,分了可能有二三十萬。後來工業城規劃變了,這個化工項目就被停掉了。

我看到廣東有很大的壓敏膠市場,寧波的項目停掉後就馬上去了廣州,和別人合夥建化工廠。我把前面賺的錢都投進去了,還借了一些,我們大概籌集了2000萬資金。在廣州建一個化工廠其實很難的,中間經歷了無數的溝溝坎坎,不過都邁過去了。工廠投產之後,我負責採購、生產和市場,和另外一個大股東共同經營。結果,經營過程中兩個人理念衝突非常嚴重,後來我選擇退出。2005年到2009年期間所有賺的錢都賠掉了,我兩手空空地離開了。

回顧這次創業,我發覺當時的合作有先天的缺陷:一是合作伙伴彼此並不十分了解;二是經營理念的衝突,而理念衝突帶來的問題是致命性的。

創立碳元科技的時候,我真的是想得很明白了。後面的成功完全依賴於以前的這些失敗,每一次創業遇到的問題都在碳元這裏得到了印證和規避。

從谷底到山巔

今天看碳元,如果不是我,換了別人做不見得能成功,因為它走了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很多技術問題好解決,但是從技術到應用其實很不容易。我付出了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當時白頭髮一下子多了很多,一度高血壓都犯了。

這個項目起源於2010年年初的一次聚會。一個為蘋果手機做配套的工程師在吃飯的時候提到蘋果打算用石墨做手機的散熱產品。當時在座的有一二十人,大家聽聽就過去了,但我對這個信息很敏感,覺得未來手機散熱會是一個大市場,所以就帶着好奇心嘗試去做。

最初嘗試用天然石墨,發現易碎易斷,導熱能力也不夠,後來才轉向用石墨烯。我和一位博士就在實驗室裏沒日沒夜地幹,大冬天的打地鋪睡覺,這種“瘋狂”的狀態持續了將近兩個月,用石墨烯把東西做出來了。但性能還是不行!後來又嘗試了很久,能想到的方法我們都試過了,和我一起幹的兩個同學都很灰心,不幹了。

但我就是不死心,自己查閲了很多文獻,發現有論文提出可以用聚酰亞胺進行碳化、石墨化做出人工合成的石墨膜。希望一下又被點燃了!我幾乎找遍了國內外生產聚酰亞胺的企業,快要絕望的時候,碰巧找到了杜邦公司,結果還真讓我在實驗室裏搞出來了。儘管產品還不成熟,但在太陽下面,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陽光照射傳遞的熱量,那一刻我感覺我要成功了。

折騰了差不多一年,實驗室裏的產品算真正做出來了,但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的路還長着呢。又經過一年多的反覆試驗,錢快花完的緊要關頭,我們解決了實驗室產品工業化的問題。

欣喜若狂的勁兒還沒過,開拓市場的難題又擺在面前。一開始你想把產品給蘋果用,人家也不會要。當時看到雷軍在微博上面講要做手機,我就跟團隊講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們的聯繫方式。這種信息大多數人聽了就聽了,但我們這一個叫黃佳的小姑娘,回去以後真的在微博上面找到了當時小米的副總裁、設計師周光平,通過私信告訴他,我們有一款石墨產品用來散熱非常好。沒想到當天晚上週光平就回復了,我跟黃佳第二天一早坐高鐵去了北京。他們對我們產品的效果很滿意,很快就簽了協議。

小米的成功給我們做了一個免費宣傳,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很多手機廠家主動找上門來,我們第一階段的產能也隨之擴大起來。

“吃着碗裏的,做着鍋裏的,種着田裏的”

我從2012年開始就想着怎麼放手碳元具體業務做創新的事情。我覺得創新是創業者要注意追求的一件事。很多事往往CEO越忙,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越不利。我最清醒的地方就是沒有沉浸於今天的事,一直在為未來做佈局。

2012年,君聯資本投資了我們,除了錢之外,還在建團隊、管理企業方面給了我很多幫助。當時,他們推薦我上聯想之星的CEO特訓班,學習中有一句話“吃着碗裏的,做着鍋裏的,種着田裏的”對我的影響很大。在聯想的同學也給我提醒,“你不要光看着今天的利潤,製造業總歸會有利潤迴歸的那一天,那個時候你們怎麼辦”。

回來以後,我身體力行地貫徹了這個理念。如果碳元只搞石墨膜,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普通的公司,但是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夢想,就要不斷地前進。

當時我們定出來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沿着碳材料進行新的探索,第二個方向是在3C行業尋找新的產量。一個叫為材料找應用,一個是為已有的市場找材料,“雙十字”往前發展。2014年,我創立了常州世竟液態金屬有限公司,雖然和碳材料沒有直接的關係,但都是在手機這個市場應用。

其實誰不想幹自己做得順手的事情,誰想去面對未知呢?忙忙碌碌對於創業者來説是一種很享受的狀態,如果突然從那種狀態裏面退出來是蠻痛苦的,我跟自己做過交戰。但是我不退的話,那創新這件事就沒有人去做。因為創新絕大多數是歸於失敗的,而一個企業裏面最可能承擔失敗後果的就是CEO。

除了業務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長遠來看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依靠挖人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人才的需求。站在行業的制高點上的碳元要持續發展必須儲備大量的優質人才。我們要建設自己的“黃埔軍校”。

我們的培訓學院現在已經開了兩期班,第一期人員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我相信他們很快會成為碳元基層的管理幹部,再做幾屆我們就不會缺人了,這為碳元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人才基礎。

這些年輕人自己也感受到碳元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在碳元,他們可以接觸所有的崗位,也可以和我面對面交流。但在別的地方,兩三年或許才能換崗,甚至連總經理都不認識。我們就想做一家真正不一樣的公司,不因循守舊,鼓勵新人,因為就是這幫年輕人創造着碳元的未來。

敢於和昨天決裂

往往CEO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如果CEO個人能力不行,很難讓那些高人心甘情願為你所用,這也是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受限的原因。

我原來還想着,等到上市的時候給朋友們發個信息炫耀一下,現在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了。今天的我和五年前的我相比是有很多改變的,CEO要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我參加聯想之星CEO特訓班時,有三個目的:第一,我是抱着學習的心態來聽課的;第二,我要和同學們交流;第三,我是來否定別人的觀點的。我認為只有抱着這樣的心態,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現在,我又經君聯資本推薦上了湖畔大學,為什麼?企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後,我希望能有一個新的團隊去碰撞想法,接觸更新的東西。

但學習往往並不愉快,在這個過程中要和自己的昨天決裂,不斷否定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卻堅持為錯誤的觀點去辯護和買單。

如果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就很難真正地吸取教訓。放下面子去正視錯誤其實蠻有挑戰的,但是我願意這麼做,去接受一個新的觀點,認識一個新的自我。要承認CEO偶爾也會犯錯,也會沒那麼英明。

碳元科技能夠不斷進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視危機和錯誤,把它們轉化到好的方向,從而不斷完善公司制度,完善自我。

保持初心:帶着飽滿的激情面對世界

回顧這六次創業的歷程,其實一點都不華麗,道路都是創傷,到最後是跟自己的人性做碰撞。無論受了多少磨難,遭遇了多少考驗,我的初心沒有變,我仍然帶着飽滿的激情面對這個世界,我還是願意做付出努力,帶領大家一起往前走。

勵志名人故事 篇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衞·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勵志名人故事 篇三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着年輕人説:“孩子,人生的祕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説:“這是老先生留給你的,他説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人生的一半祕密,拆開信封,裏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這是經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

著名人物勵志故事400字作文精選五 篇四

生與死,對人是重大的考驗。愁老憂死是可笑的,貪生怕死是可恥的,但決不是説,任何情況下的任何一種死都是勇敢的。

蘇聯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戰爭中多次負傷,又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從事繁重的勞動,最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劇烈的疼痛在日夜折磨着他,但他沒有去死,而是拿起筆,開始了從來沒有幹過的文學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着就是這樣問世的。當時,對奧斯特洛夫斯基來説,這樣的生比死更需要勇氣,更難上千百倍。

在我國杭州銀行西湖辦事處有一位姑娘祁黎萍,二十四歲得了不治之症一甲狀腺癌,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病魔、死亡威脅着她,然而,熱愛生活的姑娘戰勝了“以求遭死”的念頭,忍受着疾病纏;身之苦,練活了因患病而僵硬的指頭,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科學地去掉多餘的動作,大大提高了記帳速度。她參加了全省會計比賽,在三個比賽項目中,她取得兩項第一,一項第二,榮獲省級會計能手證書。。她很有感觸地説;“在某種意義上,生要比死更難。死,只需要一時的勇敢,生,卻需要一世的勇敢。”事實正是這樣,人生遇到坎坷時,勇者鬥爭,弱者輕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4z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