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實用36篇)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實用3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6篇《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相關的範文。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實用36篇)

篇1: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十四億人歡度鼠年新春的生活節奏,好萊塢災難大片裏影像遊戲般的成為了現實,讓我懷疑是否按錯了切入鍵。

除夕夜、出征夜,災難面前,逆行者的身影,在默默無聞中閃耀出偉大。

已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自帶領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他再次説出和2013年面對非典時相同的話:“把重症患者送到我這裏來!”為了多搶救一名病人,鍾院士不眠不休,常常在看下一位病人的路上一邊談論一邊用手把聽診器捂熱。他的擔當和細心讓我敬仰。

衝在前線的醫護人員知道物資緊缺,為了節省防護服,每個人也都不約而同的穿上了紙尿褲。連續工作至少8個小時,期間不能喝一口水。因為長時間戴着口罩,每張摘下口罩的臉上都會有深深的壓痕,雙手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消毒液裏而裂開一道道傷口。

留着長髮救人很麻煩。愛美的護士姐姐們一邊哭一邊剪去心愛的長髮。一位護士更是將自己剃成光頭,姐妹們看到她這樣都替她傷心,她卻反過來安慰大家:“頭髮沒有了還可以再長,現在救人要緊。”

高強度的工作讓前線的醫護人員連軸轉,累了僅有幾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而且只能在自己的椅子上略做躺躺。

他們就是這樣的不懼生死,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搶救着患者,他們的精神讓我敬佩。

抗“疫”後方還有一羣這樣的人。一位20歲左右不善言辭的小夥,抱着一箱口罩到警察局,將箱子放在桌上轉身就跑。兩位警察追下去時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一句感謝的話也説不出口,只能無聲地敬禮。

一位古稀之年的拾荒老婆婆聽到疫情後自願去村委會捐錢,考慮到婆婆生活艱辛,村委會只收了她的心意,將她的捐款如數退還。婆婆坐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哭喊着,懊惱自己為戰勝疫情而不能盡一份心意。

他們平凡的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但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行動是果決的。他們同樣值得我敬佩。

災難面前,總會有人以自己生命為牆,為我們隔離出安全區域。正如外國人所説:“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他們無論生死,不計報酬,一次次讓人淚水模糊了雙眼,他們都是值得我敬佩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抗擊疫情,每天都發生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時讓我淚目、有時讓我振奮。我們擁有一個強大、團結、向上的祖國,沒有哪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哪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篇2: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有人説,我的白衣天使,你身上的“衣服”有多重?她挺直肩背告訴我,那是無數的生命,我們必將早早的做好準備;有人説,我的白衣天使,你忍渴忍累有多苦?她用嘹亮的聲音告訴我,為了患者的康復,我們願不負辛苦!親愛的醫生護士,你們就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春節如期而至,然而令人擔心的是,新型冠狀病毒也在這個非常時期肆虐猖獗。原本熱鬧 快樂的節日,卻因為一場病毒而顯得有些冷清。不能走親訪友,不能聚集活動,不能隨意出門,人人居家自保,這一切都源於病毒侵襲了整個中國大地,一場沒有硝煙的特殊的疫情戰就此展開。在這段特別的日子裏,家家户户都足不出户,唯恐避之不及。有的一家人能團聚在一起;而有的人卻舉着 “加油,別怕,我來了”的旗幟,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奔赴前沿陣地;正是這一羣最美的“逆行者”,給了心急如焚的人民一劑鎮定劑,給了全國民眾温暖與感動。

難道“逆行者”們不怕危險嗎?難道“逆行者”們不想在這節日之際和家人團圓相守在一起嗎?難道 “逆行者”們就不想躲在家中遠離病毒嗎?不,他們也害怕,他們都有牽掛,是他們的不畏犧牲精神,他們的醫者仁心,他們的責任心使命感支撐着他們。

危難之時,無數白衣天使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舍小家顧大家。在最危險、最勞累、最需要、最平凡的崗位上擔當使命,默默付出,用實際行動治病救人,奉獻人間大愛。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多少生命是他們從死神手裏奪回來,從此世界變得更温暖;他們讓多少支離破碎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從此團圓而幸福;多少愛心,多少温暖從這裏撒滿人間,他們是守護我們健康平安的人間天使。

84歲的鐘南山院士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自已卻毫不猶豫奔赴一線戰場。現實中卻有人抱着僥倖心理,安全防護意識淡薄 ,總以為沒什麼事,繼續走街串巷,甚至連口罩都懶得戴,為病毒製造可乘之機。這樣做真的很不對,就是在給醫生和國家添堵,給社會添亂。要是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狀型病毒,那可就麻煩了!為了我們大家都能安好,請做一個自覺的社會好公民。

2020,難忘李蘭娟等老一輩院土,是他們為我們挺身而出,挑起了大梁,難忘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病毒最多的地方,他勇於擔當,無所畏懼,身患重症卻用盡全力挽救患者,既是一個戰鬥者,又是一個指揮者;難忘人民的好醫生李文亮,他發現疫情坦然面對,積極迎戰無私奉獻;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姓名的醫護人員,每天腳步匆忙的穿稜於病房之中,多少生命從比像花兒一樣綻放。這樣的人最有愛心,這樣的人最讓我敬佩!

篇3: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冬去春會來,温暖的陽光撒滿華夏大地,暖暖春意帶給我們希望。烏雲終會散去,勝利的曙光終究會到來。

在重症監護病區,老年患者佔比較高,為了讓他們儘早康復,醫務人員全力施救,用心陪護;而在病房外,消防員們也在竭盡所能守護醫院安全。

張倩: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

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這是張倩抵達疫情中高風險區後説的最多的一句話。一週前,她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疫情中高風險區第一醫院的重症監護病區,老年醫學科的張倩和隊友們負責其中61個老年患者。老人們夜間病情變化快,張倩總會提前出發去醫院。

這幾天,3牀的患者周阿姨情況不太穩定,住在同一層樓輕症病區的老伴一直惦記。張倩知道後,就提前拿手機錄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視頻,晚上一接班就帶給周阿姨播放,讓老兩口都能安心。

5牀的傅阿姨女兒住進了方艙醫院,想起還在酒店隔離的小外孫,傅阿姨就吃不下飯。張倩查房的時候,就囑託護士給老人換上了甜味營養劑,在詢問病情後總是留下來,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當年張倩備戰大學聯考時遭遇非典,醫務人員捨身救人的場景感染了她,她報考了醫學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張倩的初心。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

醫務人員奮戰在病房內,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着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裏,41歲的_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鬥。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院,48小時內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試並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院和普通醫院在佈局、建築結構、內部設施上差別很大,某某和隊友們8次深入醫院,並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製作電子沙盤,但要想完全覆蓋醫院的每個角落,還需要加強培訓、羣防羣控。

消防隊還與醫院建立了24小時消防直聯直報秒級響應機制,每個病區有一位負責人,以便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從進駐以來,大家24小時備勤,收集數據5700個,制定應急預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醫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的一線。

篇4: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當前,各級黨組織紛紛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帶領廣大黨員不畏艱難、衝鋒在前,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先進典型。但同時一些基層幹部反映有的地方還存在“形式阻疫”,“一天收到10幾個部門的文件,卻不能解決1個口罩、1瓶酒精”“走訪花6小時,填表得花2小時”……這些“形式阻疫”不僅無益於防控疫情,甚至可能耽誤羣眾生命。因此,必須以“猛藥去痾”的決心給這些“形式阻疫”來劑“特效藥”。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以“激勵監督”治“空喊口號”,激發抗疫“戰鬥力”。一些部門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卻是輕飄飄,這樣子“阻疫”豈能不“打滑”“空轉”?領導幹部要知道基層需要的是“口罩”不是“口號”,需要的是“消毒水”不是“口水”。針對“高高在上”“浮在表面”“空喊口號”這些形式主義問題,要用激勵加監督的辦法加以整治。一方面,要重激勵,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表現優秀幹部使用力度,將幹部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的實際表現,作為表揚表彰、選拔使用、職級晉升重要依據,對那些不畏艱險、撲身實幹的幹部要敢於重用;另一方面,要重監督,要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察作風、聽口碑、看實效,準確瞭解掌握幹部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的實際表現。通過激勵與監督“雙管齊下”,督促黨員幹部多一些“跟我上”的自覺,少一些“給我上”的粗鄙,不斷增強抗疫的“戰鬥力”。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以“查處問責”治“轉嫁基層”,提振抗疫“精氣神”。“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一些部門在疫情面前不擔當實幹、不主動作為,卻沉溺於用開會發文件來刷存在感,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只見形式,不出主意,壓力層層加碼轉嫁給基層,這樣子“阻疫”只會消減基層黨員幹部抗疫的精氣神,寒了羣眾的心。對於此類簡單把工作往下推,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阻疫”要用查處問責的“利器”加以整治。要嚴肅追責問責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幹部,對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敢擔當、作風漂浮、落實不力,甚至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依規依紀從嚴追責問責。同時,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抓好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紀、以案明紀、以案説法,進一步為黨員幹部敲響警鐘,督促黨員幹部勇擔當、善作為,不斷提振抗疫的“精氣神”。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以“統一指揮”治“推諉扯皮”,樹牢抗疫“主心骨”。一些地方戰“疫”一線管理混亂,遇到任務時推諉扯皮,同樣的表格,這頭報了那頭報……這樣子“阻疫”只會貽誤防控“戰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有力保證。各地推進疫情防控阻擊戰時一定要有“一盤棋”的思維,成立統一指揮部,樹好抗疫“主心骨”,各部門要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做到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共克時艱,匯聚起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的磅礴力量,確保防控工作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篇5: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日前,中央組織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羣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哪裏有疫情、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高高飄揚的黨旗,讓衝鋒號角吹響在戰“疫”一線。

發揮政治優勢,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面對突發的重大公共衞生事件,單靠哪一個部門、哪一方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立足全局的“頂層設計”。要堅持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做到令行禁止,抓好防治力量的區域統籌,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戰“疫”一線,控制住重點地區疫情,從根本上儘快扭轉全國疫情蔓延局面。各地區各部門應講政治、顧大局,將投身疫情防控作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踐與歷練,自覺服從黨中央、國務院的指揮部署,立足自身優勢,充實支持力量,防止“本位主義”,不逃避、不推諉、不懈怠,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發揮組織優勢,推動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

黨的力量來源於組織,靠的是各級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抓住責任落實的核心環節,落實好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職責,才能牽住組織力量的“牛鼻子”,形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效能。面對危機和困難,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要敢於挺身而出、迎難而上,靠前指揮、英勇奮鬥,主動擔當、善於作為,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發動好全方位力量,部署好重點任務,全面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要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挑起重擔,在防控疫情鬥爭一線當先鋒、做表率,把工作重心下移、防控力量前移,讓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示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發揮羣眾工作優勢,始終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我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從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出發,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要始終秉持和不忘初心使命,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本着對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做好醫療救治、隔離觀察、人文關懷等工作;要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加強物資調配,保障市場供應,統籌做好交通、教育、治安等各方面工作,保持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要全面擂響羣防羣治、聯防聯控的戰鼓,建立健全社區、村居的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工作機制,嚴防死守、不留死角,把疫情防控部署落實落細落到位,將戰“疫”一線延伸到最末端、防護網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戰旗獵獵,黨旗飄飄。有了黨作為主心骨,全社會就能編織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同心結”,疫情的陰霾終會被中華兒女最為鏗鏘有力的戰歌所驅散。

篇6: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場戰鬥沒有硝煙。就是在這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場上,無論是在戰“疫”一線,還是在檢查站點;無論是在社區農村,還是在機關部門單位,到處都有黨員衝鋒在前的身影,到處都可以看到鮮紅的黨旗在高高飄揚。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狠抓落實,壓實責任就是最好的“疫苗”。鎮委、鎮政府帶頭“響應號召”,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為重要的工作。一是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戰時狀態從嚴從細從實層層壓緊壓實各級疫情防控責任,領導幹部要衝鋒在前、帶頭抓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二是廣大黨員、幹部也應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經受住考驗,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主動投身宣傳教育、摸底排查、清洗市場、愛心幫扶、安全穩定等工作,緊緊依靠人民羣眾構築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千招萬招,不落實都是虛招。危險時刻,每一個黨組織就是一面堡壘,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每一個人都是責任共同體,每一項工作都不能出現任何漏洞。必須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把疫情防控的每一個關口都牢牢地守住。鎮領導帶頭“衝鋒在前”,既掛帥也出征,既吹號又衝鋒,帶領各村(社區)、“兩委”幹部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深入基層農村開展宣傳工作。一是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羣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動員全鎮力量聯防聯控、羣防羣治,設立黨員先鋒服務站,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做到內防控,外杜絕。二是出實招落實上級關於企業延遲復工、暫停餐飲服務、個體診所以及村衞生站的營業,駐村幹部和村“兩委”幹部不辭勞苦,堅持每日巡察,督促排查復工企業,以硬手腕嚴查嚴管,堅持一把手親自抓,靠前指揮。2月2日,鎮檢查組發現兩家紅木傢俱生產廠家頂風違規復產,檢查組迅速採取行動,對其進行查封登記,做到迅速停產,築牢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天羅地網。

時間就是生命,防控疫情是一場“細節決定成敗”的賽跑。方方面面都把責任擔起來,讓工作實起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就有了堅實有力的保障。當前疫情仍處於擴散階段,形勢複雜嚴峻。全鎮廣大黨員發揮擔當精神,把工作往深裏做、往實裏做、落實隔離、避免擴散。各村居迅速行動,一是對全鎮的隔離户進行摸底、登記造冊,每户匹配一名網格員和一名醫護人員跟蹤管理;二是加強來自疫區人員的看護,保證其居家隔離14天,時刻監測體温和身體情況,直至14天后無異樣後解鎖,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地上報有關情況。及時準確轉發官方公佈的最新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不斷消除羣眾恐慌情緒,儘快找差距、補短板,同時間賽跑,增強人民羣眾安全感;做到精益求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

篇7: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着華夏大地。當封城和病痛遭遇春節二字,武漢這座城市在寒風中不免顯得有些悽迷。但是很快便有消息傳來,國家將用10天時間建成一所能容納1000名病人的醫院,名曰“火神山”醫院。

作為一名規劃建設領域的工作者,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內心是震驚的。10天,別説是建設好,就算是出個方案總平面、渲染效果圖,緊趕慢趕也要花費好幾天時間,更別説完成整套施工圖,更是一項大工程。何況,適逢春節,大量建築業從業者已經返鄉,人力物力如何保障?

面對危機,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有那麼一羣逆行者,他們不畏艱險,會往祖國和人民需要他們的地方去。5個小時出方案,24小時出設計圖,60小時交付全部施工圖,700名管理人員,4000名工人。數字的背後是讓人日以繼夜的疲憊與艱辛,更是體現了中國強大的建設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都説,中國人是“基建狂魔”,用神一般的速度,把一座醫院拔地而起。作為中國人,我深知,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為了心中的那一點愛,暫時捨棄小家,為了拯救更多的同胞不眠不休爭分奪秒罷了。那個前所未有的除夕夜,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建築業工作者,放棄了期盼已久的年夜飯,逆向而行,只為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

忙而不亂穩如泰山。這個春節,“圍觀”火神山醫院的建造過程成了一個時髦的舉措。視頻裏,各個工作組各司其職,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工地面貌也是一天一個樣,讓眾多網友直呼驚訝。現場施工,千頭萬緒,沒有過多的時間開會溝通,只能在現場見招拆招。我們的建設者們,用穩如泰山的工作作風,紮實推進,終將這一座嶄新的醫院如期交付!

結合實際勇於創新。作為一名規劃建設領域的從業者,我深知在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在任務緊急加上春節假期這兩個背景下,實際困難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困難從來都壓不倒勤勞勇敢的中國工程師:春節期間來不及製造醫用電梯,設計師根據實際需求臨時改了方案,在建築外圍增加了一條長坡道,用於病人的運送;年底物資短缺,大家就把附近已經建成的板房拆除再利用,既免去了生產週期又免去了長途運輸;整個醫院建築均採用架空處理,一方面有利於防洪,另一方面可在架空區域埋設管線,大大減少了土方工作量。我佩服於項目參與者的豐富經驗,更驚歎於他們的勇於創新。

就是這樣的一羣建設者,臨危受命,用熱血點亮智慧,用智慧實現了奇蹟,同心協力,在疫情燃燒的烈火中造就了中國神話,忙而不亂,在危難時刻穩如泰山!生在中國,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篇8: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同舟共濟抗疫情,眾志成城顯擔當。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是對黨員幹部的一次大考,他們主動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積極有效發揮先鋒作用,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防疫一線前彰顯本色。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鬥爭中,阻斷的是病毒,傳遞的是温暖,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心。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廣泛動員羣眾、組織羣眾、凝聚羣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用實際行動推進疫情防控取得新進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服務人民中譜寫擔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要經受住政治考驗和實踐鍛鍊,帶頭增強科學防控意識,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力所能及宣傳教育羣眾,在疫情防控鬥爭中不斷提升攻堅克難的能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要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在奮戰一線體現政治素質、宗旨意識、擔當精神和優良作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披荊斬棘、強壯筋骨、增長才幹,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用好黨的制勝法寶,徹底掃除疫情陰霾。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落實責任,務求實效,在攻堅克難上砥礪前行。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級黨組織堅守崗位、忠於職守、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許許多多奮不顧身的“逆行者”、捨我其誰的勇士擔責不誤、臨難不怯,堅定勇敢地站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無畏艱險、砥礪前行的身影正是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生動體現。面對風險、面對危難,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勇於擔當,在落實決策部署的過程中迎接挑戰、難題,啃掉防控疫情中的各種“硬骨頭”,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行動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堅定崇高信仰踐行使命,銘記赤忱初心迎戰疫情。在這場人民戰爭中,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將“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在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中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們必將取得防控疫情的最後勝利。

篇9: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張繼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歲了,醫學碩士,參加工作三十餘年。張繼先醫生是一名優秀的...員,此刻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內科黨支部書記。

抗擊“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時,37歲的張繼先就是江漢區專家組的成員,每一天的任務就是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從那時起她就養成了看病要問病人的住址、職業的習慣,也正是“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模式,使她養成了對病毒敏鋭的洞察力,對疫情高度的警覺性。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

“疫情上報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奶奶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老兩口兒,他們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雖然症狀看起來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結果與兩者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兒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一天,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户,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敏鋭地意識到情景不對,向醫院進行了報告。醫院高度重視,立即決定上報。張繼先的堅持上報,為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衞健部門拉響了警報。12月底,國家衞健委派出高級別專家組,赴武漢調查病情,迅速應對處置。張繼先成為“疫情上報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繼先奶奶“像救火隊員一樣”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在離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戰鬥。她從網上又團購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護。至於為什麼團購而不是讓單位配發,她説:“如果醫院配發的話需要訂做,而網上買能夠很快到貨。”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張繼先的情緒不止一次崩潰。有的病人病情發展太快,手段用盡,還是走了,她大哭;有時防護服快沒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這一個月來,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她説自我已竭盡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給予張繼先同志記大功獎勵。把最高的榮譽給醫護人員!把最美的稱讚給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條件給一線的戰士!把最優厚的待遇給為這次抗疫做出貢獻的人!

張繼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經百戰的,臨危不懼,敢於擔當,如今又一次衝在了戰鬥最前線。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擊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值得我們每個小朋友學習,讓我們向張繼先奶奶致敬!

篇10: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當看到一個個身影奔赴一線,你是否潸然淚下當明白一個個身影知難而進,你是否鼓掌讚美每當見到這一個個身影堅毅倔犟,你是否説真美啊!

這不僅僅是視察,還是一種關切。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武漢人民打響了“戰疫”第一槍。雖然這次“戰疫”十分困難,可是國家對我們的安撫也是無處不在。在醫院、超市等地方皆留下他的身影,總理一舉手一投足,我彷彿感到了一股暖流貫通血液,那一句“你們辛苦了!”讓多少醫務人員淚流滿面,讓他們有信心與病毒抗爭。讓人民有了信心和力量。給了人民羣眾打贏這場“戰疫”的決心。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僅是職責,還是一種情懷。鍾南山爺爺告誡大家沒有特殊情景不要去武漢,但他自我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漢的路。高鐵上,84歲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強烈的疲憊,靠在餐車旁小憩,那一剎那被拍成照片,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讓我回想起“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的勇士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這來”的英雄氣魄。再看此刻,戰疫情,鍾南山爺爺威風不減,“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帶着專家組第一時間逆流而上,給了武漢人民莫大的鼓舞。如今鍾南山爺爺年事已高,是什麼讓他如此剛強,我想是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僅是祝福,還是一種大愛。他的妻子就要前往武漢救死扶傷,他在她臨走時説:“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深厚的感情,很可能趙醫生一去不復返,但他作為趙英明的丈夫,懂得掂量夫妻私情和國家大愛的分量,這看似玩笑的一句俏皮話,濃縮了多少不捨,表達了多少恩愛。他們深知,“國有難,召必回”是醫護人員的天職。趙英明是投身戰疫一線的千千萬萬個醫生護士的縮影,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正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的一個個“小家”,才讓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美麗的“大家”。夫妻分離的身影和話語在空中飄蕩,久久難以忘懷。這身影,真美!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美麗的身影!是這些平凡又偉大的“逆行者”身影,在人民心中築起了寶塔,無論任何災難,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向最美身影致敬!

篇11: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急診科護士李婷被感染的第七天,也是她和丈夫海棠結婚的四週年紀念日。可是因為被感染在家隔離的她,吃藥吃到想吐、渾身乏力總喊累。

丈夫海棠為了給她增添一點生活的小驚喜,想盡辦法為她準備了紀念日禮物。一束鮮花、一個蛋糕、一張陪你去世界任何地方的欠條……背後是丈夫海棠最堅定的愛與守護。

篇12: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也見證了災難面前那些堅定不移的真情。5月4日晚,浙大四院感染樓,一對戀人隔着玻璃經過手機通話,這是他們11天以來的第一次見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取消了2月14日登記結婚的計劃,如今也有了甜蜜的約定:等疫情結束,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領結婚證。

篇13: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中,你們不顧自我的安危,冒着被傳染的風險,依然堅守在一線,守護着一個個亟待救助的患者。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棄了休息,捨棄了親情,進取響應着黨和人民的號召,不畏艱辛,馳騁疆場。多謝你們辛苦的付出,多謝你們温暖的付出。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患者的守護神,是人民的期望,而我們則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將永遠支持你們。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媽媽、教師常督促我好好學習,可我總是愛貪玩,學習沒有動力。在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鍾南山爺爺八十多歲高齡,用智慧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你們也在用精湛的醫術救治病人。有篇文章《為什麼而讀書》説得多好呀,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不僅僅使自我受益,並且在國家危難之時,能夠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我要以你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和人民。

我想對你説,雖然我們相隔萬里,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齊,雖然我此刻幫不上什麼忙,可是我會守在家中,好好學習,不添亂。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可是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的話,便能創造奇蹟。

在那裏我還要由衷地説一句:你們辛苦了!歷史將永遠記住你們,人民將永遠感激你們。

向你們致敬!

篇14: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動,而鄰里之間的真情流露,同樣湧現出令人動容的故事。

一輛出租車前車窗右下角貼着一張紙,寫着“醫護工作者免費接送”。大年七年級,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車司機劉超得知全國的疫情形勢後,粘貼了這個標識,還在小區的業主羣、微信朋友圈承諾,醫護工作者、老弱病殘孕出行不便都能夠找他,免費接送。

無獨有偶,在廣東省中山市,也有這樣一位“別人家的好鄰居”——每一天免費給小區派發100斤新鮮蔬菜!免費派發蔬菜的好鄰居是東區奕翠園的郭先生。看到鄰居們外出買菜成了難題,他就將自家農場裏的菜摘了送給大夥兒。

這些蔬菜平均5塊多一斤,相當於郭先生每一天要自掏腰包貼補500多元,但他對此並不在意:“鄉里鄉親的,特殊時期,能幫一點是一點。”

遙遠的祖國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歲的蘭大爺按照約定的時間打開家門,一份午飯已經如約放在了門口,熱氣騰騰的抓飯讓老人的心也熱乎起來。

獨居的蘭大爺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塔山片區管委會團結北社區的居民,正在居家隔離觀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體情景便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操心事,大夥兒成立了送餐組,輪流將免費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門口,還安排負責社區消毒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離不代表隔愛。”團結北社區書記賈智暉説。

“你們為了大家每一天都堅守在那裏,好辛苦,我送上自我的一點心意,為我們國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點,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寶湖天下小區,一位居民趁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中隊值班人員交班時,送來了一箱牛奶、幾個蘋果和一包濕紙巾,留下了一張字條後便匆匆離去。其他居民也紛紛用温暖人心的舉動來感激執法隊員們為防治疫情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

篇15: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打響了!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一一春節,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着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很多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牀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鬥的近1個月時間裏,幾乎沒有脱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有鋼鐵般的精神,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我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當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祖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我的貢獻,他們沒有一絲懈怠,因為這份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關乎着百姓的滿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台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湧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扛起社會職責。

萬眾一心,沒有翻可是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可是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各個從我做起,我們必須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篇16: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大年三十中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的醫生點了兩份外賣。

疫情當前,下單的醫生體貼地備註:如果快遞師傅介意醫院環境,我能夠到路邊拿,不用送上樓。

半小時後。快遞小哥不僅僅把飯菜送上了二樓,店家還免費送了兩個菜,並附了一張字條:“醫生:辛苦了。送一份肉一份菜。新年歡樂!”

醫生瞬間感動,拍照發了朋友圈。記者找到店家,店老闆説,看到醫生的備註留言,他很難過:“過年了,他們還堅守在崗位上,為這座城市默默奉獻,卻有一些人介意他們的工作環境。”所以,他想做點什麼。

嗯……這就是傳説中的“良心賣家”吧?以後吃飯就去你家啦!祝你生意興隆!感激有你!

篇17: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絕大部分餐館都關門了。醫護人員吃飯,成了難題。

而有一家很小很小的小店,一向在忙活。

他們每一天要做將近1000份盒飯,專門供給金銀潭等醫院的醫護人員。一份盒飯裏,有胡蘿蔔燉牛腩,土豆燉五花肉,一個青菜,再配上一個雞蛋或半個玉米。料很足,賣16塊錢。以當下的物價,店主小姐姐是在賠錢乾的。

由於忙可是來,她還叫來父母兄妹齊上陣;一家人每一天從早忙到晚,兩隻手當四隻手用。店主小姐姐更是每一天只睡四小時。別人問她為啥要幹。她説不出來,撓着頭想半天,説:“我看到醫護人員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這個事兒。”

姑娘,我明白你為啥幹:因為你的心裏,裝着別人。感激有你。

篇18: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一輛武漢物資運輸車經過收費站。工作人員把卡給了司機師傅,起身敬禮:您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車行幾米,交警遞過去一大包水:“師傅,拿點水,路上喝。”

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可是這一幕,讓人淚目。因為這一刻,我看到我們在一齊。感激你們!

篇19: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山東日照,一位頭戴環衞工人帽的老人匆匆走進派出所,扔下紙包轉身就走。

裏面是12000元現金並附紙條:急轉武漢。

幾經波折,大家最終找到了這位“落荒而逃”的環衞工人。他説:“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點貢獻嗎?”總有些平凡善良的人們,讓我們淚流滿面,也讓我們堅信,春天就快要來臨。

篇20: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在捐助者的名單裏,還有一個飽受過最深惡意的受害者,他就是杭州保姆縱火案中,一家五口裏的唯一倖存者——林生斌。

一場災難之後,失去妻子兒女之後的他,用妻兒的名字重新開了一家服裝店,默默做慈善。這一次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他捐出了5000個單價18元的口罩,總價值90000元。

有些人即便跋涉過最陰暗的地獄,身上依然泛着最温暖的光。

篇21: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陳軍是武漢肺科醫院檢驗科醫生,與戰鬥在病房裏的醫生不一樣,檢驗科醫生藏身實驗室內,每一天與病毒打交道,是外人“看不見的醫生”。

陳軍和同事負責患者核酸檢測工作,一次檢測過程要用約6個小時,實驗室一天進行兩批次檢測。這意味着他們每個人需要不間斷工作12個小時,因為手部長期捂在橡膠手套裏,汗水無法排除,陳軍的手長滿紅斑。

這隻手看着令人心疼,患有小兒麻痺症的陳軍卻説:“每個人都有這種情景,我可能因為體質的原因嚴重些。很累,但我不能退縮,外面還有那麼多人在等着這個結果。”

篇22: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1月31日,南京,公安檢查站。一輛白色轎車停在路邊,下來一個戴口罩的男人。他一邊從車上搬箱子,一邊對民警説:“拿點東西給你們!我從土耳其人肉揹回來的。”

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趕緊問他:“您貴姓?”男人回:“免貴,中國人就行了!”

“我會永遠記得我是中國人,但你們不用記得我。”最深情的話,往往都説不出口。先生,你不用説,我們也懂。感激有你。

篇23: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武漢東西湖區的一位菜農秦師傅,得知從上海、北京等地來的醫療隊住在離金銀潭醫院步行15分鐘的酒店後,他籌集了24箱新鮮蔬菜,騎電動三輪車40公里送到了酒店,秦師傅不會使用手機導航,全靠一路問過來找到了酒店。

到達時,他的臉和手都被風吹得通紅,他説自我家的菜還沒長起來,這些菜是他找老鄉買的。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哭了。其實,武漢關掉後,本地菜農的菜本來能賣得很好……

讓我們記住他:秦師傅,45歲,武漢的一位菜農。秦師傅,你的菜,不但營養,並且暖心。感激有你。

篇24: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高鐵列車上,一位阿姨沒戴口罩,她一向用衣服捂着臉,眼神充滿不安與忐忑。

她根本不明白如何才能買到口罩,應對乘警的詢問,阿姨就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急哭了,乘警掏出了自我的口罩遞給她、教她戴好。

乘警説:“保護好自我的安全最重要,您彆着急,有我們在!”

篇25: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大年八年級,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副護士長張敏,要奔赴疫區了。臨行前,女兒抱住她,哭着不讓媽媽走。護士長忍住淚水,告訴女兒:“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

這段時間,類似的場景,發生在祖國的無數個地方。無數個稚嫩的孩子,抱着做醫生、護士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哭着,不讓她們走。可是,那些“狠心”的媽媽,一個都沒留下。

親愛的寶寶,我們不哭。我們一齊在後方,陪媽媽打怪獸!一線的戰士們,願你們平安歸來!感激你們!

篇26: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武漢火神山醫院順利完工。一位全程參與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資。可是,他想全都捐出來。

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人呢?他們是最最普通的勞動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過年回家,和家人團圓幾天。但大年三十,他們接到緊急任務,放下筷子就來災區建醫院了。年夜飯,他們是在工地這樣站着吃的。

多少次,都是太累了,這樣睡一會兒。

他們晝夜奔忙,不辭辛勞。為了趕工期,甚至還打了一場羣架。而好不容易勝利完成任務,他不要一點回報。多謝你小哥哥,錢你留下,心意我們抱走了。感激有你!

篇27: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跟孩子講以上這些故事,我們是期望能引導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職責感。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這個社會需要貢獻力量,而我們就是貢獻力量的人。我們的生活是自我努力得來的,也有很多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要感恩他們,同時我們也要去做能為別人付出的人。

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經歷都是學習機會,遇到這樣特殊的經歷正確教育孩子,對孩子來説就是一段有價值的體驗。

篇28: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25歲的外賣小哥小孟,今年是他到北京送外賣的第5年,車胎前幾天突然開始漏氣,可是修車的地方到此刻也不營業,只好跟朋友借了個打氣筒,每送完一單,都要給車胎打氣。

他説:“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大家少聽那些謠言,注意消毒,記得戴口罩,不管怎樣樣,我依然會一向為大家送貨!”

篇29: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一次次的爆竹聲中,我們已經成功邁進了2020,可是在這一年,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我國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此刻,感染這種病毒的人已經超過了一萬例,這突如其來的病毒使亞洲雄獅黯然失色。

可是這次病毒並沒有讓我們退縮:在得知武漢疫情極為惡劣的時候,許多白衣天使立刻放棄假期,請命前往武漢,選擇做一個逆行者。鍾南山就是其中一個,2003年他臨危受命抗擊非典,時隔17年,2020年他再一次來到前線抗擊新型肺炎。他已經84歲了,本應歡樂的在家享受生活,卻仍堅守抗疫一線。其他醫護人也像他一樣,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時間,與病魔作鬥爭,吃的是最簡單的泡麪,累了隨便一個地方就能睡着,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如那句話所説: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可是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當然除了他們,志願者們也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有本事的人向武漢捐款,捐口罩,防護服等。大批救援隊前往武漢,投入到抗擊新型肺炎的戰役中。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月24號,某鎮的一家無紡布企業內燈火通明,企業正開足馬力投入口罩生產。為了疫情需要,本該休假的工人們放棄了春節假期,毅然回到工作崗位。廠長表示,工人3倍工資復工復產,確保日產24萬隻口罩,為醫護人員供給物資。

2003年非典,中國七天七夜建成小湯山醫院,此刻,中國將在七天內建成火神山醫院,增加1300張病牀,為醫院供給服務。

此刻,我們已經成功分離病毒,我相信,不久後,就能研究出疫苗。平常我們也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多鍛鍊,減少接觸密集人羣。眾志成城,支援武漢。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場防疫大作戰我們必須能成功。

篇30: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近日,新型肺炎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億萬華夏兒女一同努力,共渡難關,而在此刻,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為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奮鬥在一線。

“17年來,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堅守在急診一線。”這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寫下的話。

“應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除夕之夜仍在一線奔忙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院區感染科二區主任曹紅説。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稱號屬於這一批批奔赴武漢的白衣戰士,雖然看不清堅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卻將醫德高高擎起,卻將醫魂高高飄揚。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對夫妻雙雙上了“前線”,其中丈夫檢驗科主管技師潘順文是廣東除夕夜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一員,而愛人代羣作為一名護士長也衝在廣東防疫一線。因為夫妻都在一線,兩個孩子無人照顧。接到要去武漢的通知後,潘順文連夜通知家人開車將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傳承,在抗擊疫情的重大歷史時刻中完成。2003年全國上下抗擊非典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正要參加大學聯考。今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為一線的“戰士”。原本計劃春節去西藏旅遊的何德全得知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不足,便主動報名參加支援。何德全説,當年被很多前輩的英勇事蹟感動,報考了臨牀醫學,此刻對我而言是實現了學醫的初心。開始在發熱門診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裏寫道:“相隔17年,這次輪到我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們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頭的星光,為了心中的那份職責,24小時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風餐露宿,守卡點、防疫情、保平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將廣大人民羣眾的健康放在心頭、護在身後。他們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

我願意做這樣的人!

篇31: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在重症病房,護士們日夜奮戰,始終堅守在患者的身邊。今日(3月9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男護士唐光明,他用細心科學的方法照顧患者,為他們帶去健康和温暖。

一進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帶着年輕護士一齊調試血濾機,幫忙病人治療炎症。20分鐘後,機器開始正常運轉。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臘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齊來到金銀潭醫院支援,至今已經40多天了。自從來到那裏,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轉運患者、幫病人翻身這些體力活,他也總會搶着去做。

這段時間,唐光明還總結出一整套針對重症患者的康復訓練手段。楊昊是唐光明護理時間最長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剛入院時,楊昊既不能説話,也不能動。唐光明一邊細心護理,一邊教他呼吸訓練方法,增強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後帶領三個不一樣的護理小組參加了10多場重大搶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唐光明説,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堅持到最終一個病人出院。

篇32: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願望,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卻想做一個能為國奉獻的人。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當下,疫情是一面鏡子。

許多高尚的靈魂令我們感動和敬仰;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讓我們厭惡和不齒。

“新型肺炎”牽動着世界的目光,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而我看到的一些鏡頭帶給我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新型肺炎。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1月2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很多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的信息、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牀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防疫戰場上醫護人員那一張張印着紅指印的請戰書;

新聞裏笑容靦腆的女護士樸素的語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武漢醫生與家人隔離,白髮老母親隔門叮囑令人淚目;除夕夜,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集結赴武漢和家人擁抱告別等等,加油武漢。

篇33: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證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沒有出入證、身份證,我不能放行的!”

那裏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勤昌村塘東街的設卡道口,由於連之後蔡路集鎮,行人車輛來往不斷。守在這個道口的志願者們看上去異常年輕,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員”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較真兒”的眼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勤昌村的青年志願者團隊,6名團隊成員都出生在2000年前後。疫情期間,這些年輕人主動加入防疫志願者行列,把守“道口”檢查關,哪怕親戚朋友,但凡進村,都要掏證件、測體温。6個年輕人做事認真,被同村長輩們親切地稱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僅居民小區就有1.3萬餘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織牢織密基層防控網,志願者們數十天如一日,為那裏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為千千萬萬的市民帶來温暖。

“各位旅客,健康雲填寫過的請打開手機信息,憑信息出站,請把帽子摘下,前面測量體温!”拿着電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志願者趙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隨着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車站疫情防控工作壓力持續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車站進出口協助開展進站乘客體温檢測、疑似患者轉運等工作。

抗擊疫情,上海市一批批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出發前,理髮成了醫務人員的“剛需”。已堅持義務理髮30餘年的“全國最美志願者”殷仁俊帶着“愛心剪”團隊來到醫院,為即將上前線的醫療隊員理髮。應對愛美的女性醫護人員,殷仁俊一遍遍詢問,頭髮剪這麼短行不行男隊員期望越短越好,殷仁俊乾脆剪起超短髮,“包他們一個月無後顧之憂”。

華東師範大學的公費師範生志願者團隊,發揮專業特長,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在滬家庭子女供給一對一專門輔導,包括學科輔導、作業指導、課程學習、讀書交流等,還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學習活動。

居家隔離期剛滿就報名社區防疫志願者的黨員黃瓊芳,一脱下警服就換上志願者馬甲的社區民警朱慧敏,甘當道口守護者的虹橋高鐵站雙語志願服務分隊……連日來,一大批志願者和志願服務團隊堅守基層防疫一線。截至3月4日12時,上海市各級志願服務組織在“上海志願者網”發佈6936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覆蓋道口監測、社區排查、心理援助等崗位。招募上崗志願者超過20萬人,累計服務超過800萬小時,人均服務40小時以上。

篇34: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日前,總枱央視記者蹲守在國家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監護病房,真實記錄他們和時間賽跑、攻堅克難的醫者仁心。

周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他要在上午儘早完成一台牀邊手術,給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體外心肺支持,要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過膜肺氧合,再經過血泵將血液循環回體內。

即將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長期患有高血壓的58歲男性,發熱咳嗽已經11天,被送來ICU後,立即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幾天過去,情景並沒有明顯改善,醫療隊專家們商討後決定要提前用ECMO干預,防止病人病情惡化。

特殊時期條件有限,整個植入過程要萬分謹慎,這個精細的“生命”平均每分鐘要2000-3000的轉速,操作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緊緊地盯着指標數據的波動,不敢有絲毫鬆懈。

手術完成、管路對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連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在改善。

針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多臟器功能損傷,戰鬥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2300多名醫護人員在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與磨合中,已經達成基本共識,治療關口前移、提前干預刻不容緩。

隨着目前確診新增人數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重症病房,多學科合作的精準施治給重生帶來更多的期望。

篇35: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阿姨,您別下牀了,衞生間我去收拾!”“多謝!多謝!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房裏,洗消護士吳昊步履匆匆,像這樣與年老體弱患者的對話,連她自我都不明白説了多少遍了。

吳昊負責清洗消毒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的首個病區。當時為了儘快讓病區到達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吳昊和戰友們夜以繼日,全力配合施工單位和設備調試人員,收拾各種建築垃圾和設備器材的外包裝。作為洗消護士,她毫不猶豫當起了病區保潔員,一個病房接一個病房撿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擊”,吳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紅了,但她依然堅持戰鬥。因為她明白,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須按標準把整個病區打掃乾淨、消毒完畢。那一夜,她幾乎通宵達旦,直到首批患者住進病房,她才鬆了一口氣。

腰痠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車回到賓館的時候,歪着頭靠着車窗睡着了,公交車駛到賓館,戰友們發現她沒下車,回到車上一看,她還沒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讓她再睡一會兒吧。”公交車司機説。

這些日子,她出現好幾次這樣睡着的事,但從來沒有叫一聲苦、説一句累。一天晚上11點多,幾天沒給家打電話的吳昊,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問她在火神山醫院的情景。

“就跟以前一樣,就是照顧患者,一點都不累!”她忍着全身痠痛這樣告訴家人,説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抗疫當前,戰鬥在火神山的吳昊和戰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忘我戰鬥着。50多歲的護士長陳紅,白天往污染區搬運了40牀新被褥;每一天去病房為患者輸液的護士姐妹們,透過滿是霧水的護目鏡,為患者輸液;下夜班的姐妹們,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長期擠壓留下深深的壓痕……

每一天,吳昊都要進入污染區打掃病房衞生,為每一個房間噴灑消毒劑、掃地、拖地、收拾垃圾,一個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整個病區收拾消毒完,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停歇。往往還沒有忙完,吳昊已是汗流浹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吳昊每一天去打掃房間、收拾衞生間,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稱讚她是“天使保潔員”。“小吳,等我好了,期望能留下來做義工幫你分擔點兒,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説。

篇36: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能夠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裏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着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期望。今日,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症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一支插管小分隊,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

病牀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為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循環,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數據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説自我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為曾在工作中接觸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為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隨着危重症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能夠拔管,脱離呼吸機的輔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639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