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寒二十四節氣(精品多篇)

大寒二十四節氣(精品多篇)

大寒二十四節氣(精品多篇)

大寒二十四節氣 篇一

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人們常説“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温度並不比小寒温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温,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説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

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節氣,全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河北)等。

關於大寒的諺語有:

大寒大寒,無風也寒。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已到,新春將至。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着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

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都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大寒二十四節氣 篇二

1、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的時間,往往與歲末相重合。因此,只要大寒節氣一到基本上就直奔春節了。緊跟着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雖然立春時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另外一種就是在年後立春,但一般情況下,大寒都被人們認為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所以叫作大寒迎年。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人們已經開始為過年而奔波,趕年集、置辦年貨,書寫春聯,準備好各種祭祀用的供品,進行裏裏外外的大掃除等等。在農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中,祭祀祖先和各種神靈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安康幸福。

2、尾牙祭

傳統習俗中,將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公的儀式稱之為“牙”。過去,在農曆每個月的八年級日和十六日,做生意的人都必須準備好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品,用來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而祭拜之後的菜餚則可以分給家人或員工等打牙祭,因此也將這個儀式叫作“做牙”;農曆的二月八年級日是頭牙,臘月十六日則是尾牙。尾牙與頭牙一樣,都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流傳至今,“尾牙祭”大多都演變成了企事業單位到年終時都要組織舉辦的“年會”,全體員工在一起聚餐吃飯、總結展望、互祝相慶是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還要開晚會、獎勵先進、贈送獎品,犒勞員工們一年的辛勤付出。

3、祭灶節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説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監察每家每户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以便於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因此民間在送灶時,人們往往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好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清水、料豆、秣草是為灶王飛昇到天庭時坐騎的備料。在祭灶時,人們還要把糖融化,以便於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灶王爺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壞話了。在灶神像兩側的對聯上也常常寫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好話。另外,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灶王爺還會與諸神一起來到人間過年,於是在大年七年級的早日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民間俗語有“二十三日去,七年級五更來”的説法。在年前的集市上,有很多賣年畫的小攤,都有灶王爺的畫像,以便於在“接灶”儀式中進行張貼。

4、芝麻秸

過去人們在大寒時節到來時都要購買芝麻秸,民間俗語“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來年順風順水。在除夕夜,人們會將芝麻秸灑在道路兩旁的空地上,供孩童們玩耍踩碎,諧音“踩歲”,同時以“碎”與“歲”的諧音寓意“歲歲平安”,以討得新年好口彩,求得全家安康。這些活動也讓大寒節驅兇迎祥的節日氣氛愈發的濃厚。

5、糯米飯

大寒節氣一到,廣東地區的人們必吃糯米飯。傳統中醫學認為,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的含糖量高,經常食用糯米可以起到禦寒、滋補的效用。糯米飯可以暖胃養胃、補益氣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後渾身上下都會感到暖呼呼,非常舒服。而很多富貴人家中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緻,會配伍一些發散的佐料。因為大寒節氣與立春節氣相交接,所以在大寒時節應該將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而多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這樣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將來春天萬物升發的氣機。

大寒節氣習俗 篇三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着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悦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

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八年級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説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裏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6oq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