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雲雀的心願》 教學反思多篇

《雲雀的心願》 教學反思多篇

《雲雀的心願》 教學反思多篇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一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以擬人化的手法記敍了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樹毀林的危害,説明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小云雀想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心願。針對教材的特點,本人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找中心句,僅僅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 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雲雀的心願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直接出示重點段,由雲雀的心願“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引出課文的中心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順勢拋出了“森林究竟有什麼作用呢”這一問題,為接下來的學習製造了懸念,做出了引領。 課文內容是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展開的,瞭解森林的重要性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圍繞着這一問題全面展開,理解森林文中所講述的森林的三個作用,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 2、製作課件,藉助課件理解課文內容 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動態的畫面會引起學生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聯想、想象、情感的活動。教學中我根據需要適時補充了相關資料,如沙塵暴越來越頻繁的文字資料,沙塵暴天氣圖片,98年洪澇災害時的錄像,98年洪災時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數據資料,這些畫面給學生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們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讓他們有感而發,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3、拓展延伸,深化課文重點 課前,學生們也做足了準備功夫,收集了很多有關森林的資料,在學完課文中所講述的森林的三個作用後,我追問學生“難道森林只有這麼幾個作用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那它還有其它什麼作用呢?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完畢後以小組展開彙報,深入理解森林重要性。然後順勢提出“既然森林如此重要,那麼我們作為國小森又能為綠化祖國,保護環境做些什麼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從自身、從小事談一談,呼籲學生把語言轉化為行動,為祖國的綠化事業做出一份貢獻。同時也鍛鍊了他們蒐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使語文走向生活大課堂。 4、以讀促講,注重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對話描寫為主要形式,寓環保道理於生動有趣的故事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教學中,我採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讀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5、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有機完成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充分發揮了它的易操作性、直觀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寰爍備講二合一中的探照燈功能,把課題中的“心願”兩個字特寫出來,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心願,然後引出課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在複習環節,我採用軟件中的標識功能,把學生找出的重點句用不同的個性化的線條標識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在學習森林的蓄水功能時,率先完成的小組可以上台來幫老師完成表格,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使用電子白板的意識和能力;當學生完成當堂訓練後,我隨意抽取了一份學生的作業,利用實物展示儀當堂和學生進行交流、判閲,為接下來學生的互判做出引領;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擾,我使用了軟件中的“白板遮蓋”功能,根據需要隨時把屏幕切換成黑屏,讓學生能更專注的學習,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二

上完了三節課後,指導教師與聽課的成員對我這次的教學進行總的點評。他們一致認為這篇課文的導入環節做得不是很好,有點生硬。指導教師還説在教學中應給多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説,讓他們學會從課文找知識、從課文掌握知識。事後我自己也對《雲雀的心願》這篇課文的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覺得這次教學的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不當,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國小生都有課前預習的習慣。我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沒有考慮到這方面,把導入設計成讓學生來猜猜雲雀的心願是什麼?這一設計是想讓他們帶着他們所猜的心願來閲讀課文,看看雲雀的心願和他們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結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學生們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雲雀的心願説出來了。出這一問題主要是學生們在預習課文時已經知道雲雀的心願了,這顯然引不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慾望。

(2)沒有讓學生説,而是代替了學生説。

在對課文進行分段落時,沒有放手給學生。這一部分的教學都是學生在我的牽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説出來的,這不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因而這三次課下來都是我所説的多,學生説的機會很少。如果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課文、自己去歸納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機會讓給學生説,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那麼教學效果也許就會好些。

(3)忽視讓學生從課文中找知識、掌握知識。

這次教學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是要從教學中的每個細節去培養的。比如先舉手後回答問題、要善於從課文中找知識等。這些我都在教學中無意識地忽視了。如有一處提問學生:“描寫雲雀的心願是在哪個段落?”學生回答:“第十四段。”學生回答到這我就停止往下問而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了。如果我能繼續追問“哪些句子是寫雲雀的心願的?劃出相關的句子。”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而且也能使他們加強記憶力,從而掌握課文的知識。

(4) 朗讀指導不當,過多地採用自由讀、小組讀的形式,忽視了全班齊讀。

學生在自由讀、小組讀的時候沒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沒能從朗讀中體會出破壞森林給人類自身所帶來的危害性。這主要是我在教學中沒能很好地起到範讀的作用。

這次的教學還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習慣、學情、班級常規等情況來設計的重要性。《雲雀的心願》的教學 設計沒能考慮到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沒有很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自己也沒有能力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沒能調動課堂氣氛。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識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學技巧而造成的。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話。讀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穫,給了我本人一個科學發展觀。所以,我認為教學這一課,我們應該把科學發展觀的小理念還給孩子,讓他們懂得科學,懂得發展。

雲雀是什麼樣的一個鳥?我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找到了解釋:鳥,赤褐色,有黑色斑紋,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飛,叫聲嘹亮動聽。從這種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種隨意的假想,並沒有違反一些規則。如果雲雀自身不具備飛得高的特點,文中的“那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飛到一條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實”(這是一種虛構的真實),而課文中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對話很美,仔細想一想,用我們大腦去聽聽,感覺有種嘹亮動聽的存在,這其實也是一種“真實”。我想從這一點上,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上不可以亂想,自己寫動物要把其特點表現出來。而認識這種意義上的“真實”,其實也是科學的引導。

課文通過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多場景對話,向師生講述着一種美好的心願——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這一課有三個知識是要學生掌握的,一是綠洲是怎麼變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庫,三是“森林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雲雀媽媽”就是一個科學家,她把科學的知識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明白這兩個最基本的東西,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的東西,明白這一些,其實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教學,就明白人們許多做法的錯誤。

學習這一課,其實自然可以聯繫到這個單元所學過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禮》、二是《沙漠中的綠洲》、三是《古詩兩首》。想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單元的主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所以在教學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課是一種總結,所以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就確定的科學發展觀上。我們不要説孩子小,我們應該把這個概念給學生,我們應該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學習這一單元我們的目的在哪裏。“葬禮”的引領,讓同學們沉重過,“沙漠中的綠洲”讓同學們慨歎過,《古詩兩首》讓孩子享受過古代孩子的那種樂趣,這篇文章給予我們的就是共同完成這個心願。

怎麼完成?擁有科學發展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擁有科學發展,行動起來,那個葬禮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價的,沙漠中的綠洲告訴我們這些代價,但花了代價是需要的,這既是對人類的懲罰,也是對人類的呼喚,為了自己,為了他人,為了後代的生存,就應該去完成這個心願。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四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呼籲環保的童話故事,通過雲雀媽媽帶着小云雀在外遊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告訴我們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呼籲我們要植樹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語言通俗易懂。 第二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定為突破重點句子“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引領全文教學,從而讓孩子們瞭解森林的作用,認識保護森林的重要。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説説“雲雀的心願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心願?”當學生通過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答案“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時,我以此導入全文的教學“為什麼説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讓我們跟着小云雀和它媽媽一起去看看吧。”。接下來小組同學根據課前預習進行討論交流。在小組展示的時候,學生們主要從這麼幾個方面展開了回答: (一)保護土地 通過視頻瞭解目前土地沙漠化正在越演越烈,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然後拋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學生很容易從雲雀媽媽的話語中得到答案,——由於人們的亂砍濫伐。最後請他們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學完這一部分之後,我開始引導進行學法的總結:通過抓關係認識了沙漠環境的惡劣,同時也歸納了森林的作用,最後又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 (二)合作學習——蓄水防洪 接下來,小組開始合作學習描寫大河的這一部分,氣氛非常好,每個人都參與了其中。在交流的時候,也能夠抓住“水位很高”、“渾黃”、“脱韁的的野馬”、“咆哮”、“沖垮”、“淹沒”等詞語體會此時大河的兇猛、兇險、所帶來的災難之大,用一個詞來表示就是“氾濫成災”。 (三)自主學習——調節氣温 有了前面學法的鋪墊,再加上這一部分本身就比較簡潔,所以這一部分的教學可以説是水到渠成。 但我相信,長此以往堅持學法的指導,學生必將成為學習的主人。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五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後,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思路

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呢?因為小云雀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然後讓學生跟着雲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條主線展開教學,並且以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情變化這條暗線作為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幫助學生把握重點。

二、聯繫生活經驗,加深理解

比如,當雲雀們飛到沙漠上空時,我先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和雲雀一起飛到沙漠上空。試問學生看到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説出了心中的沙漠。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當雲雀飛到大河上空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看書上的插圖,用自己話説説大河怎樣?心情怎樣?這樣學生不但走進了雲雀的心裏,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當雲雀飛到森林的時候,我讓學生説説家裏面空調的作用,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為什麼稱森林是空調器”。這樣他們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讓他們有感而發,並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表達心中的願望。

三、體驗心願,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生動有趣,富有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雲雀們飛到沙漠時看到的情景後的一番對話,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他們的對話,然後教師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感情地讀出對話,(指名讀,引讀,齊讀等。)我覺得效果還不錯。在讀他們飛過大河的對話時,讓學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檢查時再出示相應的課件,讓學生讀。最後飛回森林的對話讓學生自己讀,教師再出示相應的課件檢查讀的情況。我覺得通過課件讓學生先感受雲雀的心情,再指導讀——同桌互讀——自己讀,體現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導學生讀的時候,雖然有的學生已經是讀得相當不錯了,但我指導讀的'時候每一次要求落實不夠到位。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六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共15個自然段,講的是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這篇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聖誕為主要形式,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便於學生閲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流暢,好讀易懂。

這節課,我旨在讓學生在課堂初始,學會運用總分敍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認識森林的重要,並能夠運用“可以??也可以??”進行説話;課中能通過朗讀去體會雲雀母子的情感,繼而進行角色遷移練習説話;最後讓學生談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説他們呢?”訓練學生的説寫能力,使學生完成由文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相對以往的教學,本課時教學我有了幾點改變:一是明顯的詳略區分,二是在引導過程中語言較為精煉了,三是教學目標把握得更為準確,有訓練的重點。

然而,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大,最為突出的是引導太過於細化而繁瑣,導致課時目標未能完整實現。

過於細化的引導主要在引導學生運用部分敍述“森林水庫”這一環節。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説説森林為什麼是個

大水庫”,在簡單指導説明方法後便放手讓學生進行説話,學生當時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後來有學生起來進行説話也只是照着課文念出來,並沒有用自己的話去概括。接着我引領學生進行原因的概括後學生自由地説,隨後又指名反饋,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後我帶着學生一起概括性地説後讓學生自由説以鞏固,才有了明顯的效果。如此下來便消耗了大半的時間,使得後面的教學顯得特別的緊張。

反思這一環節,最終的原因在於我——一個課堂引導者的作用沒有突顯出來。新課標要求課堂雖然要以生為主體,還學生一個主體地位,但老師的引導卻不可淡化。如果這一環節中,一開始就由我帶着學生一層一層地概括並引導説話,目標很容易就實現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説、指導説、集體説、再引導説,最後自由説這麼反反覆覆的,這要減少了許多的課時。

不足之處不止這點,對於未能實現學生情感遷移的引導以及學生由文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我很遺憾,而我的語言也還要再精煉一些。這些都需要我在不斷地反思中改進,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ow55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