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經典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經典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經典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一

1、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2、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集註>卷一》

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衞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卷一》

1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1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1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二

愛國篇: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志篇: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節篇 :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衞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説》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強篇 :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三

今天,我在家裏看《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吸引了我,因為這首詩小時候爸爸教過,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格言的大意是:誰説小草的心意,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兩句詩既表現了母愛的温暖與偉大,又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無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們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很呵護,寵愛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但是許多孩子卻把太多的關心與關愛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無人、自私、霸道,不知道關心父母和別人。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在家裏是很受長輩們疼愛的:我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沒有的馬上去買;我想去哪裏玩,他們就帶我去哪裏玩;我要吃什麼,他們就給我吃什麼。總之,他們是非常疼愛我的,數不清他們對我的好、對我的愛。可是我卻不懂得珍惜,經常發脾氣,嫌這個不好,哪個不滿意,對他們不僅沒有感激之心,而且還認為本身就應該這樣。

記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餃子,滿懷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卻不想吃,反而對外婆大聲嚷嚷:“我不要吃水餃,你給我煮飯。”“好,好,我馬上去煮。”外婆連忙答道。媽媽在旁邊沉着臉,一言不發,好像要打我的樣子,我似乎感覺到了什麼,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吃餃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在父母、老師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漸懂得要尊重他人、關心父母、孝敬長輩。

我把《中華傳統美德格言》裏的“重親情,禮為先。”的文章都讀了一遍,它教育我們學會感激,從小要心存一份真與善,愛每一位善良的人們,為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們。正如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老師的手》最後一句話所説的:要感謝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無論這種付出是多麼的微小。

在這裏,我想對爸爸、媽媽説:我愛你們!感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我會珍惜你們給我這美好的一切!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具有不朽的歷史地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美德集中體現在儒學倫理道德上。儒學是經典,美德是國粹,拋棄它社會就**,弘揚它社會就穩定發展。因此,弘揚儒學文化,承傳中華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對於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應該有一種緊迫感。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這個神聖的使命自然由我們新一代去發揚光大。

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校園詩教讀本》這本書後,使我收益匪淺,深深得認識到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我們責任的重要性。讀本中的《三字經》細細品味,其味無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經》中有一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就是説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育孩子做學問不要中途而廢。是啊!我們的學習就像織布,靠的是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呀!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孟子的成材離不開偉大的母親。

想想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既當父母又當老師,辛辛苦苦養育我們、培養我們,使我們懂得做人要有愛心;做事要有責任感;學習要勇於創新。讀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親,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學前總給我添上幾句“用心學習啊”“要多向老師問問題”“做事情要積極”等的話,但我卻嫌她嘮叨,總會不耐煩地敷衍媽媽。媽媽問我幾句學習上的東西,我就覺得煩。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跟父母賭氣,甚至向父母發脾氣,卻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對我們問長問短,嘮叨,那是因為她盡到了一位母親的責任,她應當照看好我們的責任。看,現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關愛,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要樹立起一顆強烈的責任心,不辜負父母、老師、祖國的。期望。

讀詩誦經。老師把這些仁愛思想透滲到了教學中,讓我們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營養。使我們在校園內感受到了仁愛教育的濃濃氛圍。學校舉辦的“八榮八恥”活動,給了我們深刻的體會和了解,知道了該以什麼為榮,什麼為恥。校園裏書聲朗朗;同學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師生之間的尊敬和關心。

只要我們人人要肩負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責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我們會把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和傳統文化永遠繼承發揚下去。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四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註釋: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註釋:出自《孟子·離婁下》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註釋: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説》卷一。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註釋: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辨:慧。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註釋:《資治通鑑》卷九十六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註釋:出自《戰國策·魏策》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註釋: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註釋:出自《孟子·盡心上》

古之學者必有師。註釋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説》。

君子隆師而親友。註釋: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註釋: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註釋:《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疾學在於尊師。註釋: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註釋: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苟子》。

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註釋:出自陸九淵《與郭邦逸》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註釋: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説》。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註釋: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者,人之模範也。註釋: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註釋: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友者,學問之資也。註釋: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註釋: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鑑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若要好,問三老。註釋: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齣。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註釋:出自《論語·八佾(yì)》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註釋: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就:靠近。

臨難毋苟免。註釋:出自《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君子之學也,説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註釋: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説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註釋: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註釋: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感謝欣賞本篇格言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古代人生哲理的格言經典哲理格言師道立則善人多。註釋: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註釋:出自《孟子·告子上》

義,志以天下為芬。註釋:出自《墨子·經説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註釋:出自《荀子·榮辱》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註釋:出自《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註釋: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鬆。庸:功勞。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註釋: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註釋:出自《荀子·榮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註釋:出自《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五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3、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六

1、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誠信是心靈與心靈間最默契的對話。

4、誠無老幼,有誠可嘉;信無大小,有信則譽。

5、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6、誠信鑄就申城之美,世界共享玉蘭之香。

7、誠信檔案是最大的財富,失信記錄是最痛的恥辱。

8、勇敢對於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種氣質。

9、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1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七

1、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2、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3、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4、講究公共衞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5、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6、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7、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8、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9、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10、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11、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

1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3、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14、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

15、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16、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1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18、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19、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20、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vre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