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班音樂反思(實用62篇)

大班音樂反思(實用6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2篇《大班音樂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班音樂反思》相關的範文。

大班音樂反思(實用62篇)

篇一: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新年帶着幸福來》活動教學反思本次的音樂活動目標是讓孩子們在感受音樂歡快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能隨着音樂,大膽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在一接觸這首歌的時候,説實在的作為老師的我並不覺得這首歌好聽,所以活動前也想了很多,希望通過多一些的教學手段能提升孩子們對這首歌的學習興趣。不過,隨着對這首歌的不斷熟悉,我清晰了歌曲的旋律線,調性明快的樂曲,在極具名族風格的樂器伴奏下,顯得非常朗朗上口。看來,對一首歌的印象不是聽一遍就可以概論的。

對歌曲有了信心,在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就張弛有度了。孩子們在我很有感染力的範唱中,學習的興趣大增,我也不失時機的請孩子們對歌詞進行動作上的創編。讓我高興的是,班中許多男孩子創編出來的動作很有張力,我及時推廣了這些動作,並將動作和歌詞進行了固定地匹配,這樣做,省去了老師過多的、重複的講解,給了孩子們更多熟悉音樂旋律的機會。短短的一堂課,全班孩子在歌詞記憶的達成度很高。從本堂課的效果上來看,我認為,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新教歌曲的歌詞記憶問題,完全可以嘗試用孩子們理解的肢體動作進行解析和提示,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提示來破壞音樂活動的音樂氛圍。通過老師肢體動作的提示,孩子們眼口合一地進行演唱,符合了幼兒學習的直觀性原則,提升了幼兒學習的關注力。在孩子們記住歌詞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幾個相同字的旋律音高上,孩子們唱不準,該是高音的唱低了,該是低音的唱高了。我提醒了許多遍,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唱不清。後來我試着用手勢的高低來代表旋律的高低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提示。如歌曲中的第一句“新年帶着幸福,走來,走來!”中的最後一個“來”字是低音,我就將我的手放得低低的;相同的第二句的“來”是高音,我就將手提得高高的,孩子們看到我的提示,立即就能作出反應,犯錯的次數和人數明顯減少了!

歌唱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來提升幼兒對歌詞的記憶,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是,我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上,還需要不斷的摸索,總結。相信,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會有好的收穫!

篇二: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玩音樂遊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曲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2、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並在“熊”出現時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和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描述

本次音樂活動《熊和石頭人》主要是包括兩個內容,即學會唱歌曲和學會玩遊戲。所以,根據這兩個內容和目標,我展開了活動。首先,我先以故事情境展開第一環節――學會唱歌曲,“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去樹林裏面玩,聽聽看,除了你們,還有哪些小動物呢?”在這樣的情境中讓幼兒有興趣的學習歌曲、創編動作等。接着,利用歌曲最後一句“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讓孩子們展開想象“你會怎麼做”,孩子們的想象力很多,有的説“裝死”,有的説“不要動,憋住呼吸”,還有的説“趕快逃走”?當孩子們發表完自己的意見之後,我再總結“當熊出現了,我們要變成石頭人,一動不能動,不然就會被熊吃掉了”。以這樣的形式,孩子們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遊戲的規則。

我覺得這節課在組織、管理、教學方面都做的還好,活動目標定位操作性強,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且層次分明、有發展性。整個活動條理清楚,教學策略也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靈活機動,因此,孩子們都能夠感興趣的、情緒高漲的參與活動,跟着音樂進行遊戲。

三、活動反思

遊戲是大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音樂遊戲是音樂教育中最易為大班幼兒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大班幼兒樂感和美感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融音樂與遊戲為一體的藝術教育形式。所以,我覺得要提高大班幼兒音樂教學的效果,培養大班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最關鍵的就是要從提高大班幼兒興趣入手,我們應注意將活動結果轉化為注重活動形式的藝術化、多樣化;從機械模仿轉變為創造性探索。

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本次活動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故事情節的引領讓活動賦予趣味性

興趣是孩子活動的出發點,沒有興趣也就沒有所謂的活動價值了。《指南》中也提到了,要讓幼兒積極參與藝術活動,讓幼兒有自己比較喜歡的活動形式。所以,教師要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真正的對活動感興趣。所以,在活動開始時,我以故事的情節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去樹林裏面玩,聽聽看,除了你們,還有哪些小動物呢?”在這樣的情境中讓幼兒有興趣的學習歌曲、創編動作等。讓幼兒對活動的內容產生興趣,願意參與活動,願意大膽表現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為活動的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提高幼兒遊戲的積極性

進入大班,孩子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對規則意識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指南》中提到,我們老師為孩子們創造遊戲的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所以,我利用歌曲最後一句“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讓孩子們展開想象“你會怎麼做”,孩子們的想象力很多,有的説“裝死”,有的説“不要動,憋住呼吸”,還有的説“趕快逃走”?從扮演角色的角度,這就能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大大的提高孩子們遊戲的積極性,並且,在這樣的形式中,孩子們也瞭解了遊戲的規則,比教師直接的告訴遊戲規則有效的多。

(三)活動時間的把握需要更加準確些

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不足的就是教學時間的把握上,本次活動超過了所規定的時間。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因為是要讓孩子們都會唱這首歌曲,學會這首歌曲後,再進行的第二個環節。雖然歌曲旋律還算簡單,但是,孩子們在記清歌詞時有些困難,所以,我請孩子們自己説一説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我再重複的教,因此,這一環節用的時間有點多。我想如果我在第一環節可以再省點時間的話,這樣,剩餘的時間就足夠了。時間的把握上是我所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篇三:大班音樂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活動反思

音樂<大鴕鳥>活動反思 最近,我們在開展<小鳥你好>的主題活動, 歌曲《大鴕鳥》就是其中的一個活動,這首歌曲旋律輕快、活潑,歌詞生動地描繪出大鴕鳥的主要外形特徵。歌曲中襯詞“哎喲喲喲喲……”的節奏一長一短,給歌曲添加了趣味性.本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感知樂曲的結構和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首先,我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較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由於這幾天都在開展鳥類方面的活動,幼兒對於鳥已有一定的認識,當我一説謎面,幼兒的反應很熱烈,説出了一些鳥的名字,在我的引導下,幼兒很快猜出了謎底.接着我從八分音符出發,讓個別幼兒來拍打,並讓其他幼兒來分辨是否正確,並帶領幼兒一起進行了此節奏的練習,再進一步在此節奏下加條橫線x x x x,讓幼兒從節奏外形上進行分辨,都能看出多了一條橫線,有幼兒説:“這個要快一點”,但是請幼兒來試時,他們把握不準。於是我帶着幼兒打這個節奏,並用語言引導,在教師的提示下,幼兒很快學會了節奏。然後利用歌曲中的“哎喲喲喲,喲喲”來練習,幼兒學得很投入。再讓幼兒感受歌詞,通過拍手念歌詞,有節奏的念歌詞,幼兒很快的'記住了。繼而學唱歌曲,採用集體演唱、分組輪唱以及看指揮演唱,還有最後的加快速度唱等等, 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幼兒還能夠用肢體動作模仿大鴕鳥的走路、跑步等形態,更好地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但也有個別幼兒唱歌時不夠認真。

要組織好一節音樂活動,首先教師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做好準備,認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難點,設計好活動,不怕自己做不好,只怕自己不敢做。以後,我要不斷反思積累經驗,讓每位幼兒都喜歡音樂活動,愛動、愛唱。希望自己下次的音樂活動有更好的效果。

篇四: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大班歌唱活動《三隻猴子》,旨在通過這首幽默、詼諧的歌曲,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本內容以故事形式串聯整首歌曲,但篇幅較長,不利於記憶,因此確定“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兒較難掌握,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針對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活動藉助圖譜,圖詞結合,引導幼兒理解記憶歌詞並以遊戲的形式始終貫穿教學,引導幼兒在自然、輕鬆的情況下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

在欣賞歌曲前三段後,通過老師的提問:歌曲裏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猴媽媽對小猴説了什麼?孩子們邊回答老師邊出示相應的圖片很好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內容的記憶。在接下來前三段的圖譜很好的呈現出來後孩子們幾乎能夠很完整的把三段歌曲演唱出來。通過圖譜的呈現很好的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圖譜的呈現,同時加上反覆的練唱較好的解決了歌曲中的“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這句歌詞,也使本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孩子們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較好的學會了歌曲前三段的內容。在表演環節中也能夠帶上表情、動作大聲的表演。在學習歌曲第四段中同樣運用突入呈現的方式讓孩子們較好的理解了歌詞內容。在遊戲環節中孩子們能較好的理解教師所提出的遊戲規則和方法,並都很樂意的參與遊戲,總之孩子們在愉快中學會了《三隻猴子》這首歌曲。

從活動過程來開,本次活動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本次活動在預設教學過程時,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歌曲上,而今天呈現的活動中反映出孩子們在圖譜的幫助下很快的掌握了歌曲,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方案,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遊戲環節中,而且孩子們對遊戲很感興趣。

(2)、在學習第四段歌詞時,教師在活動中有點“趕”。在本段歌詞學習中教師沒有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而是自己一味的説,孩子們可能並沒有很好的理解歌詞內容。第四段歌詞內容孩子們沒有較完整、準確的掌握。

(3)、遊戲環節中孩子的興奮點已經很高了,完全不在老師的控制範圍以內了。這時教師可以停下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孩子們知道:小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大包,都已經送到醫院去了,肯定是不能夠動了而且也沒有力氣動了。可能孩子們的情緒就會有所控制,該活躍的時候就活躍該安靜的時候就安靜,做到遊刃有餘。

篇五: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歡快的音樂中模仿鴕鳥,創造出多種舞步。

2、能看懂圖譜,具有初步用符號記錄的意識。

3、在音樂遊戲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動準備:

鴕鳥圖片、音樂《瑪卡麗娜》《動物世界片頭曲》、記錄單、裝飾物。

活動重點:

在歡快的音樂中模仿鴕鳥,創造出多種舞步。

活動難點:

能看懂圖譜,具有初步用符號記錄的意識。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引起幼兒興趣。“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音樂,大家來聽聽音樂裏發生了什麼故事?”幼兒回答。

(2)欣賞圖片,鼓勵幼兒模仿鴕鳥的姿態。

(3)嘗試創編舞步並用符號進行記錄。“鴕鳥們想用這段音樂來開一場舞會。

朋友們來幫幫它們,你們來隨音樂跳一跳。”幼兒隨樂進行表演。請個別幼兒説説他跳的舞步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其餘幼兒學習。

(4) 集體隨樂看圖譜進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 聽音樂,引出舞會第二部分《獅子來了》引導幼兒學習躲避獅子的辦法。提示幼兒在逃跑過程中鴕鳥仍要保持它的姿態。

(6)幼兒自己裝飾成鴕鳥,隨音樂遊戲兩遍。(教師當獅子)遊戲之後總結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自己進行遊戲。(幼兒當獅子)

活動反思:

《鴕鳥的舞會》這節音樂活動是將之前觀摩的一節音樂活動稍稍改動得來。雖在原有基礎改動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來有些地方還需要思考,遊戲中孩子在躲避獅子時候對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問題應得到重視。

篇六: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三隻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牀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很容易引起共鳴。活動中,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與學習歌曲之間的關係。第一,歌曲中已經揭示了小猴牀上蹦跳吃苦頭的必然結果,不必再多地説教。第二,小猴摔跤、腦袋上腫起大包的可憐、可笑,要表現得生動鮮明,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這種行為的後果。

《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越來越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都儘可能地在活動中創設條件,讓孩子能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達。只要是幼兒感興趣、能自發參與的,都是在自主學習。

《三隻猴子》活動目標定為學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簡單而又體現小猴角色行為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小猴子活潑可愛的形象、在遊戲中學習歌曲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到歌唱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活動下來,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開心的學會了歌曲並領悟到歌曲所表達的安全教育意義。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托爾斯泰曾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隨着活動的進程,手偶表演――手指遊戲――教師表演――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幼兒自然地融入其中,邊遊戲邊學唱歌曲。活動結束時,歌曲也基本學會了。和傳統的歌唱教學相比較,這樣的教法不帶任何灌輸性質,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並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同時通過小猴的這種行為,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後果,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篇七: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1、入場的形式很新穎,像是在表演節目一樣,老師插着一對翅膀説,小朋友們,帶着你們的夢想跟我一起飛翔吧,小朋友就從兩邊隨着音樂做動作入場,表演。表演後小朋友搬好凳子坐下。

2、導入,老師説,小朋友們,你們把夢想跟大家分享吧,分享完後請小朋友來説一説。有的小朋友説想當英雄,保護地球,保護森林,,有的説當老師,教小朋友學本領等等,然後老師就説自己的夢想時做一名魔術師,你們想看我表演魔術嗎,一下子就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3、老師表演完之後,問小朋友你看到老師做了什麼動作?小朋友説一個,老師就揭開一個動作圖,然後小朋友就看動作圖學習動作。學會動作之後老師又説了,小魔術師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魔術動作裏還藏着節奏呢,讓幼兒把節奏圖和魔術動作圖配對。把找到的節奏圖放在動作圖的旁邊。

配好對之後就學習節奏圖的不同標誌,它的節奏圖都是用左右手畫的,認識之後小朋友自己拍拍節奏,老師指導。學會之後老師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拍一遍,然後再配上音樂徒手錶演一遍。徒手錶演完之後又問,你們想當表演家們,看,我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軍鼓,拿上樂器拍一遍,然後配上音樂演奏。

最後,老師和小朋友合作,小朋友伴奏,老師來表演,教學自然結束。

我覺得這節課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幼兒在玩中學。從出場和退場孩子就像是表演家,表演完了還有謝幕,然後拿着帽子跟大家揮手告別。孩子們都學得很high,老師的應變能力很強,比如老師問你知道我時怎麼變出來的嗎?有個孩子就説,事先準備好了,這時老師很大方地説,我的小祕密都被你發現了。並且老師都是以表揚激勵為主,比如,不怕困難的小朋友時最勇敢的。表演得不錯嘛。把頭帶上,顯得特別精神。

小朋友的表現也很棒,語言能力發展很快,比如老師問:你看到老師做了什麼?有一個小朋友就説,從四面八方找魔法,大班的孩子就會説成語了,而且孩子的表現力也很強,很大方,不拘謹。

專家也説了,孩子們先看老師表演,老師的表演不是為表演而表演,是為後面的節奏,讓孩子們看老師的動作而表演,跟我們以往的音樂課先聽音樂,再學動作不一樣。為了讓孩子記住動作老師配上了語言。第二遍做的時候讓孩子記住做了哪些動作,出示帽子圖是為了讓孩子記住老師跳舞蹈的動作,培養孩子的表現力是我們藝術領域的目標。

篇八: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通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着,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篇九: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二:大班音樂活動《生肖歌》教學反思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通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着,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通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説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着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三:大班音樂課《顛倒歌》教學反思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有趣,並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內容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興趣。猜謎語:什麼動物森林裏稱大王?什麼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接着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特別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鍛鍊了幼兒的傾聽能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麼都是顛倒的。”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迴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説到顛倒時,應該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説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採取了多種方式:集體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於能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 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於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編的環節,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編。小魚兒原來是生活在哪裏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裏呢?

反思:部分幼兒由於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説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裏,小魚兒飛在藍天裏。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並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並學着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於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能力。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四:大班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教學反思

臨近畢業,小朋友們都懷着激動的心情,心裏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説,特別是對老師,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這首歌曲《老師,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了小朋友的心情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後,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着重於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為幼兒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我們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學習《老師再見了》的時候,我們讓幼兒回想三年幼兒園的生活,想想馬上就要離開老師上國小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説:“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有的小朋友説:“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許這羣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儘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國小生。幼兒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篇十: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新教師“呼吸”説要來班級裏聽課,不過,除了實習生執教活動之外,剩下了美術活動,她有點不是很想觀摩,於是我問她:你想聽什麼課?她説想聽體育課或者音樂課,最好是音樂課。翻了一下教學進度,有音樂活動的安排,不過是屬於主班的活動,也就是她要即將執教的,聯繫每次來聽我的課,她都説我們班級的常規比較容易管理,但是她們班級的孩子很活潑,常規難控制。於是,想了想,我對她説:這樣吧,我來你們班級上一堂音樂課,我們互相探討。

“呼吸”看了看我,“啊”,好像有點不相信。我説:我想看看你們班級孩子的常規(發現問題之後,能有幫助她解決一直以來困惑的方法和措施),我也想嘗試一下借班執教音樂活動(這段時間覺得孩子們比較喜歡我執教的音樂活動,也再深入地探索一些有效方法)。

這是星期一的交流,然後再到週二的時候,“呼吸”碰到我,有點不放心的問,會去上課嗎?我説,説好的事情一定會做到的,並告訴她另外有事情,我會在第一個活動的時候執教。她放心的點點頭。

我執教的音樂活動是“小鳥落落”,這是一首感受三拍子節奏的樂曲,意在讓幼兒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學唱歌曲,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活動前,我準備了歌曲的樂譜、一些能用具體圖片表達的歌曲中的內容,還有歌曲的節奏卡。事先進行了彈琴學唱歌曲,規範音高和唱腔。活動中,孩子們(除一個孩子上課不是很專心外。)都能認真傾聽和演唱,回顧過程,並和“呼吸”進行了交流和研討,覺得有以下幾個活動的有效性:

1、當我引出課題,出示小鳥,問他們小鳥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時,孩子們的舉手非常熱烈,還能告訴我,小鳥為什麼喜歡在這些地方,如:小鳥喜歡大樹,因為它在樹上做窩;小鳥喜歡天空,因為它在天上自由飛,小鳥喜歡草地,因為它在捉蟲子……

2、當我清唱歌曲第一段後,我問孩子,你們聽到了什麼?孩子們説:聽到了這裏的風景很美;小鳥落下來;有山有樹有河;請來這裏做窩……根據幼兒的回答,我又清唱了一遍,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學唱。我發現大二班的孩子非常聰明,接受能力非常強,基本上當我第二遍範唱的時候,他們就能跟着我大膽地學唱了。

3、然後我出示了節奏卡,告訴孩子,這首歌曲還有好聽的節奏呢一邊出示,一邊請孩子們來拍拍,發現幾個簡單的節奏,孩子們都能正確地表達,在二分音符節奏和全音符節奏上,孩子們不能正確處理,我就帶着孩子們一邊演唱節奏一邊來拍手,孩子們也學得非常快,不用我指導的時候,孩子也能完整的表達出來。

4、接着,我請幼兒配合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演唱歌曲。應該説這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會發現孩子們手口不一。不過這裏的孩子給了我更多教學的熱情是因為他們對節奏地掌握,對演唱整首歌曲的熱情。我們一起合起來演唱了一遍,看孩子們都會唱了,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5、和孩子們一起用動作表演歌曲,即帶着孩子們一起演唱,一邊用動作來表達歌曲的內容。觀察了一下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動作也非常漂亮。

不過,反思整個活動,也覺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我作為執教者,的確還是有點緊張,在整個活動的把握上雖然比較完整,但是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時間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在拍節奏和用動作來表達的時候,還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充分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在拍節奏地過程中,再多唱幾遍歌曲,進一步熟練歌曲,在用動作表達部分,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創造各種動作,教師進行小結等。

其次,教具的運用還是比較倉促。活動前我準備了能表達歌曲內容的比較形象的樹、山、窩,意在讓幼兒容易掌握歌詞,不過,因為幼兒都能認真傾聽和回答問題,過程非常順利,以致我的這些教具都沒有出示。活動後,孩子們圍過來看到了我的教具,我才充充展示一下。

另外,為了照顧和延伸大部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我對其中不夠專心的孩子的個別引導不是很到位,或者是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表現。(由班級阿姨在幫我管理。)

這是我第一次借班執教的常態音樂教學活動,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我相信我還會有第二次以及更多,音樂是一種美妙的東西,因為自己音樂素質的關係,錯過了許多和孩子同樂的機會,現在我要努力爭取和把握。相信對於“呼吸”來説,也是一次成長的幫助,怎樣和孩子充分的互動,怎樣顧全大局,在和集體幼兒交流的過程中,照顧到個別孩子的情緒和發展。相信,我們在以後的研討中會發現更多的問題,藉此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篇十一: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設計思路:

《歡樂頌》是一首名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的。孩子們對唱歌很感興趣;唱歌本身就能抒發幼兒的情感,但他們缺乏一種唱歌的激情;《歡樂頌》正好能讓幼兒在唱歌中體驗歡快的情緒。因此我選擇此課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能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二聲部合唱,學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歌唱。

活動重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和諧地進行二聲部合唱。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磁帶

活動過程:

一、 感受音樂:

1、小朋友喜歡唱歌嗎?唱歌時我們能感受到高興、快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曲子,感覺怎麼樣?(快樂的、悲傷的)

2、我來表演,你來猜一猜,歌中會唱什麼?

3、我來唱,但不出聲,看着老師的動作和嘴,猜一猜歌中會唱什麼?

二、 學歌詞

1、這首歌到底唱了什麼呢?聽一聽錄音機裏的小朋友市怎麼唱的?(根據幼兒説的出示相應的圖片)

2、歌中還唱了什麼?聽一聽老師是怎麼唱的?

三、 學唱歌

1、教師大聲唱,幼兒小聲唱。

2、幼兒一起唱。

3、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歡樂頌》,什麼是歡樂呢?找一找歌中表現歡樂的地方。小朋友應該怎麼唱?

4、我們加上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 學唱襯詞

1、這首歌你會用“啦”來唱嗎?(教師師範)

2、師幼一起用“啦”唱歡樂頌。

五、 二聲部合唱

1、教師唱歌詞,幼兒唱襯詞(互換)

2、幼兒分組合唱二聲部

活動延伸:

我們出去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別的小朋友聽吧。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我秉承藝術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論,我先讓幼兒欣賞感受樂曲,然後再通過動作、表情來猜歌詞,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這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後又通過提問讓幼兒回答問題,接下來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孩子説歌詞,這樣有利於幼兒更好的記住歌詞。再通過提問,讓幼兒從歌詞中找到快樂的地方,讓幼兒能用歡快的情緒唱歌。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進行二重唱,在幼兒通過看譜會唱歌的基礎上,幼兒分組演唱,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

從本次活動的環節來看,孩子們學得還是可以的,但由於借班上課,幼兒的情緒沒有調動起來。

篇十二: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二:大班音樂活動《生肖歌》教學反思(1443字)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通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着,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通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説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着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三:大班音樂課《顛倒歌》教學反思(940字)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有趣,並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內容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興趣。猜謎語:什麼動物森林裏稱大王?什麼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接着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特別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鍛鍊了幼兒的傾聽能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麼都是顛倒的。”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迴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説到顛倒時,應該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説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採取了多種方式:集體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於能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 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於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編的環節,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編。小魚兒原來是生活在哪裏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裏呢?

反思:部分幼兒由於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説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裏,小魚兒飛在藍天裏。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並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並學着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於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能力。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四:大班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教學反思(563字)

臨近畢業,小朋友們都懷着激動的心情,心裏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説,特別是對老師,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這首歌曲《老師,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了小朋友的心情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後,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着重於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為幼兒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我們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學習《老師再見了》的時候,我們讓幼兒回想三年幼兒園的生活,想想馬上就要離開老師上國小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説:“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有的小朋友説:“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許這羣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儘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國小生。幼兒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中班科學教學反思一:中班科學活動《我的樹朋友》教學反思

春天來了,在我們幼兒園裏那些非常美麗的樹,都發芽長葉子了,在户外活動時小朋友常常會跑到樹旁邊玩。孩子們都很渴望走進大自然,今天我們就開展了“我的樹朋友”的活動,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了他的樹朋友,表示要好好愛惜它。

活動開始,我讓小朋友帶着問題去尋找觀察自己喜歡的樹朋友,他們非常開心來到户外尋找自己喜歡的樹,觀察自己樹朋友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找這棵樹做朋友?它叫什麼名字?在交流你是怎樣和這棵樹做朋友時,有的小朋友抱着樹不放,有的小朋友在搖樹,可能他認為這是在表示自己對小樹的友誼。在討論中,有的小朋友説搖小樹,小樹會死掉的,所以要換個方式。有的幼兒説用臉頰貼一貼樹皮,有的幼兒説抱抱樹幹感覺樹有多粗細,還有的説聞一聞樹清香的味道等等,他們都在用各種方法探索着自己的樹朋友,非常的開心。

中班小朋友有很強的好奇心,我的樹朋友讓幼兒對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樹是活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看一看你的樹朋友身上的葉子都是什麼樣子的?樹會呼吸嗎?引導幼兒説説樹吸的是廢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呼出的是氧氣,是空氣清潔工,讓幼兒從樹的多種功能特性方面讓他們充分進行經驗交流,達到幼兒喜歡樹和樹做朋友的目的。

我們人有嘴,有耳,有鼻,那樹呢?把樹擬人化,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結合問題拓展幼兒的思路,讓幼兒瞭解了更多樹的知識,開闊幼兒的思維。討論樹會唱歌嗎?樹愛吃什麼時,有的小朋友會説喜歡吃蘋果。因為這個小朋友他很喜歡吃蘋果。他認為樹朋友也會喜歡吃蘋果。小年齡的幼兒對現實世界與童話世界不能非常清楚的區分。幼兒説得最多的是水,然後我引導他們知道除了水,樹還愛吃空氣和陽光。

那我們怎樣和樹交朋友?這時幼兒説給它澆水,施肥。於是我發動幼兒拿自己的茶杯來,接點水去給樹朋友澆澆水,這個環節,幼兒最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拿着水杯,找到自己的樹朋友,給這棵樹澆水,和這棵樹説説話,抱抱這棵樹,有的邊澆水邊給樹朋友唱歌呢。他們説,每天都要來看望自己的樹朋友。

通過這個活動小朋友有了愛護樹朋友的意識,在觀察樹朋友樣子的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與探索能力。這節課的教具很簡單就是樹,不需要老師準備太多,老師只需要準備幾個問題一節豐富的活動就產生了。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最好的課堂與教具,如:風、水、雨、電等自然等自然現象和自然事物都會給小朋友帶來無限的快樂和知識。

回到活動室後,孩子們還為樹朋友做了身份證,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幼兒知道不僅要愛護自己也要愛護身邊的事物,樹也是有情感的,我們要愛護這些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朋友們。

中班科學教學反思二: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學反思(1104字)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是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個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下面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泡沫、樹葉、塑料玩具、石子、硬幣、玻璃球、瓶蓋、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 、大膽嘗試、觀察、 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説説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出示兩塊橡皮泥以做小魔術的形式示範操作給幼兒看,讓幼兒認識、簡單的理解兩個形狀相同的橡皮泥在的改變形狀(面積)它就能浮也能沉。然後提出新的問題: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讓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幼兒對這次活動至始至終有着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但有些細節還是有些不足的地方,例如:

展示的大圖表字體顏色應鮮豔一些(課後老師們給的建議),圖表是稍微小了些,設計的表格應該再大一些,也就不至於粘貼‘↑↓’兩個標記符號看上去有些擁擠、影響美觀。幼兒在實驗操作中,因為孩子很好奇,看到水又格外地興奮,(儘管實驗之前我有強調要求動作要輕輕的、以免弄濕桌子、衣服)可小朋友操作後桌上還是難免會有水,記錄的時候很多記錄卡就被弄的濕嗒嗒的,有些符號也模糊了,這樣也影響了記錄卡的效果。有的小朋友跑到我身邊説他的記錄表弄濕了,我只能安慰説沒關係、小心一點!紀律難於控制,有點混亂,這一點上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但值得欣喜的是幼兒在觀察物體的同時邊動手記錄的積極性還是挺高漲的,也能夠清楚的掌握了記錄的方法。

因為好多記錄表都弄濕了一半,看上去有些狼亂不堪。(出乎我意料)所以請幼兒上來説出自己的實驗結果這個環節上我沒有把幼兒的記錄表一一展示出來,好讓幼兒們做比較,(這點評課的老師們也給我指點出來了),這些細節問題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逐漸去完善。

總之,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每一個環節設計的細緻性,把孩子作為主題,並及時引導孩子加以推敲,因此我還要繼續努力為以後教學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中班科學教學反思三:中班科學活動教學反思(1148字)

中班的孩子對洗手、洗頭、洗澡時的泡泡充滿了興趣,他們去公園玩也最喜歡吹泡泡。我們怎樣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在“好玩的水”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關於水幾個活動,試圖通過幼兒自己的動手嘗試和操作,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科學活動的帶來的樂趣。。

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活動中,“來玩泡泡水” 這個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演示吹泡泡,他們驚奇着、歡呼着。當看到泡泡從吸管口裏一個一個吹出來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的興奮。在活動前我們考慮到中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但又能保證讓他們體驗自己吹泡泡的樂趣,於是我們決定在吸管的一頭做上了標記,讓幼兒把有標記的一頭插到泡泡液中。並且先指導孩子們用吸管輕輕吹氣。果然這一準備非常的有必要,後來在活動中孩子們沒有一個吸到泡泡水的。

看着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麼來的”。“買來的,我見過!”幾乎是異口同聲。“今天我們不用買,能不能自己做呢?”聽了我説的話,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將活動材料介紹給孩子們,現場展示製作泡泡水,然後讓幼兒分組用事先準備的洗滌用品自己調製泡泡水,並嘗試着吹泡泡,孩子們吹着自己調製的泡泡水非常開心,同時我還準備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廢舊的電線絲做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示範用它們來吹泡泡,讓幼兒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雖然形狀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操作中獲得經驗。

活動最後,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己的泡泡水來到操場上玩吹泡泡,啟發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麼樣子的。在吹泡泡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吹出來的泡泡立即就破了,這樣不利於他們觀察泡泡裏的美麗世界。於是,我就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幼兒討論“怎樣留住吹出來的泡泡”,這下,孩子們可興奮了,都用自己的辦法去試,有的用手揮,有的用嘴吹,還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階上吹……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再次達到高潮。果然,經過他們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孩子們看得可開心了。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玩泡泡水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動手探索嘗試、觀察、比較,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以往我們總是認為,中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對象,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中班很好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篇十三: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由於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他們需要依賴一定的音樂操作活動、遊戲活動來感知和欣賞音樂。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準確地認識和實施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對活動目標的反思――切勿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會事先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將作品介紹印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將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強加給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將作品中認知方面的音樂元素放到目標中,始終關注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是否理解了音樂本身,是否能對音樂進行描述和動作展現。而孩子們在音樂中是否獲得情緒的渲瀉、是否體驗到美與感動、是否在音樂中沉迷留連,這些都是教師相對忽略的部分。當然,我們要把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緘默知識”。老師們往往認為只有孩子用語言去説出他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證明這個欣賞活動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對兒童則是更大的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二、對媒體運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像設備的採用,flash製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件,配套的圖片、圖書等。如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對於引起幼兒積極的音樂審美注意和幫助幼兒理解、體驗音樂的情緒有着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如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成了背景,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幼兒看似積極主動、十分熱鬧,但他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於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一些輔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選擇輔助手段的同時切忌本末倒置、過度過泛,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要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

三、對幼兒表現方式的反思――切勿喧賓奪主

音樂欣賞是聽覺的藝術,但是單一的傾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或用耳聽,而且採取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很多活動設計過於“豐富”,以至在一個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一會兒在聽故事,一會兒在角色表演,一會兒又跟着圖譜打節奏,甚至又去用筆作畫等。殊不知,用動作、舞蹈或語言來表達,是孩子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幾個環節,而且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認真地感受、欣賞,並不一定要完整地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現手段,喧賓奪主。

四、對欣賞主體的反思――切勿角色顛倒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時,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不自覺地充當着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現為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事實上,成人與兒童的體驗有時會有很大的差別,成人不要把孩子們天真大膽的想像引導到千人一面上來。同時,幼兒之間也存在着個體差異,在欣賞、理解音樂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師要善於傾聽,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説出來,以求師幼互動,產生共鳴。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對於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存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予指正和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拓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幼兒在欣賞《化蝶》的時候,並不能一開始就能想像到音樂作品表現的是兩隻蝴蝶的形象,更不能體驗到其中相親相愛的高深內涵,而幼兒説出感覺“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像小寶貝在媽媽懷裏睡覺”等,看似與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無關,但這些感覺同樣表達了他們對這段舒緩悠揚的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同樣應該鼓掌叫好。

篇十四: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能夠跟着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裏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篇十五: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數高樓》是一首節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歌曲有唱詞和唸白兩個部分組成。經過我對我們班級整體情況的瞭解和分析,我決定將這一教學活動分為兩個課時上,而這次彙報課我就上了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學會演唱歌曲,念準數高樓時的節奏型。把難點定為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並且能加上愉快的表情。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畫了不同顏色的高樓,將3、4層和7、8層顏色畫成一樣,便於幼兒將樓層連起來念。還畫了節奏譜,根據節奏譜,準確的念準高樓的層數。

突破重點後,第三環節就是學唱歌曲。我首先利用圖片的形式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高樓的鮮明印象,便於孩子熟悉記憶數高樓整首歌詞。然後清唱整首歌曲,提問幼兒從中聽到了什麼。

歌曲比較長,幼兒一下講不出聽到的,我就採取分段清唱,幼兒就能説出很多聽到的歌詞。並且在唱的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回答更加加深幼兒對歌詞和歌曲的理解,帶着理解和興趣唱歌,幼兒就更加能接受,學習的也越快。等幼兒整體學唱這首歌后,我又提醒幼兒住在這麼高的樓房開心嗎?應該用怎麼樣的表情唱,引導幼兒帶上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並且採取了多種方式讓幼兒帶着興趣去演唱歌曲。如:整體唱,男女分組唱,小組唱等。幼兒有了表現的機會,唱的更賣力了。

但是,在課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導入部分有點長,問的幼兒比較多。唱歌的時候,太多清唱,應及時加入鋼琴彈唱。請幼兒自由做動作時,幼兒的想象力不太夠,不大能作出動作的時候我就應該去引導等等。

希望下次活動時,能夠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更好的抓住幼兒的心裏特點,讓幼兒更有興趣的學習!

篇十六:大班音樂活動的反思

利用鄉土材料製作成竹樂器,來進行大班的音樂教學活動。4月9日我執教了一堂大班音樂活動《竹悦》。我讓幼兒在看看,玩玩、敲敲中認識了各種竹樂器,並探索竹樂器的演奏方法,利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敲打。還能用樂器將節奏敲打出來。

在選擇節奏的時候我選擇的不是很好,在執教中發現過於難而且節奏跟節奏之間又存在着不同的難度,最後一條過於簡單。在教學活動中幼兒能跟着我的思緒走,每個環節我能處理到位,清晰流暢。在讓幼兒自由選擇的時候如果我能強調下看誰敲的好聽,那麼幼兒就不會出現沒有目的的敲打了。在節奏方面我採用了先徒手練習然後在加上樂器,反覆的練習。

4月10日我針對上次的教案又重新修改,嘗試了第二次的探討。這一次節奏改了,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加以改動。第一條我是和幼兒一起完成的,第二條我稍微的加以引導,第三條我完全讓幼兒來操作了。經過多次的練習,幼兒的準確率非常的高。

然後又給他們分組,利用3個小動物的卡片分別分成老虎隊、獅子隊、小狗隊,幼兒們在敲打的時候能敲打自己的那個樂譜。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情緒很高漲。在接下去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研討的,找到真正適合幼兒的教學活動。

《四季媽媽的四個娃娃》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是逐段講述、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先猜再講,邊看邊講。

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內容,故事的生動描述將四季更替這一較為抽象的現象以擬人化的方法加以講述,把四季描述為四個娃娃,我每講到一個娃娃出去玩時,注重引導幼兒説出他和誰一起玩?玩的時候出現了什麼變化?主要是讓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來講述四季變化的特徵。為了讓幼兒將四季特徵和更替順序這一較抽象的現象進一步的認識,我讓幼兒上台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春、夏、秋、冬角色來進行表演,其餘的幼兒做小朋友。當我説到“春天娃娃出來玩時”,扮春天娃娃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走邊説“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再喊來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們有的表演出了春天來了,春天吹在身上覺得很舒服的樣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領着火辣辣的太陽公公出來,一邊走一邊説“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朋友們有的表演熱的擦汗動作。

在分段講述故事時注意精簡環節,對於已經理解掌握的語句不再提問重複講述,使各環節更緊湊,夏天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創編的動作也很豐富;完整聽故事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季節娃娃分組座,仔細聽這個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可以怎樣表演?這個要求使完整欣賞故事孩子們更專心。

我加強了每一段的學習,從中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了內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夠完成了心願了,也發現了他們在一起發生的變化,小朋友對於這些自然的變化是非常感興趣。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動中讓幼兒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角色表演結合起來,產生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了四季特徵的基礎上,體會四季不同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聽,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學反思:高老鼠和矮老鼠

情境描述:

通過讓“高人走,矮人走”的熱身運動,引來“高老鼠”“矮老鼠”兩位客人,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提問:“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麼?孩子們積極舉手發言:“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地方”“矮老鼠矮,看到的是低的地方”

情景表演時,説到“高老鼠”時,幼兒能主動的“掂着腳走”,説到“矮老鼠”馬上就蹲了下來,無形之中,明白了高和矮的含義

評價分析: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生動形象和自然真實的描述,讓我們面對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視覺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現象,告訴了我們觀察要有意識的看、專注的看、變化不同角度的看。今天在開始部分我先採用了“高人走,矮人走”的熱身運動,引出故事,以便為後面的情景遊戲做好鋪墊,這也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我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們都能很感興趣的仔細傾聽着,而故事後的提問,幼兒也積極參與,大膽講述,他們對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間的打招呼尤其感興趣,“你好,屋頂”“你好,地板”“你好,大門”“你好,門檻”每當講到這裏都會哈哈大笑!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更加讓幼兒懂得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培養了幼兒的禮貌意識

所思所悟:

我在課前準備了許多的圖片,利用這些圖片更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專注觀察的興趣很高。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也能回答正確“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東西,矮老鼠矮看到的是矮的東西”瞭解了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的不同效果。在後面的情景遊戲中,戴着老鼠頭飾的幼兒,親身體驗了“抬頭,低頭”能看見什麼?幼兒利用周身觀察事物時,積極性很高。最後環節時,不限制幼兒從不同角度講述故事,幼兒能説出“你好,蝴蝶”“你好,小草”等等,他們的思維一致很活躍,説得也很精彩。只是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對某些詞語的講解比較簡單出淺,如“水窪”幼兒會説成“水灘”“水坑”,最好能讓他們親身實踐一下“水窪”是怎麼樣形成的以便加深印象,下次一定會深入到教學內容中的每個詞語中的理解,達到詞語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釋。

篇十七:大班音樂《膽小鬼》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膽小鬼》活動反思

這學期我開展了大班音樂活動《膽小鬼》,下面我就兩大研究重點的“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有效預設反思”和“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這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有效預設反思:

本次活動在第一次教案預設後,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研討評論、網絡上傳活動設計方案與我互動,她們對我的教學策略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議:

1、在活動中可多采取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遊戲環節可採取一些示範的方式來引導幼兒進行遊戲;

2、可以跟隨音樂邊唱邊做一些肢體動作;

3、教師可以創設遊戲的情境,讓幼兒以多種形式進行歌唱。

4、本次活動的難點應該放在歌曲的.襯詞與歌詞的銜接,教師應將難點提出來解決。我結合課題組成員們的教學設計方案和其中的建議,進行了第二次的教案預設反思並修改。活動中採取了多種遊戲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指南》,我領悟到藝術領域的教育的關鍵在於讓幼兒“感受”和“表現”,教師應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第一次的教案預設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幼兒傳統式進行學唱,而忽略了讓幼兒的感受和學習興趣。反思修改後的第二次教案預設中則將活動環節,進行了有效的調整,活動中採取了多種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感受,在遊戲中表現。

通過採納課題組成員的建議反思並修改後的第二次的教案預設,使得整個活動目標更明確、具體、符合中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活動的過程環節更清晰、由淺入深、逐層遞進,能更好地為目標服務;教學方法上運用反覆傾聽、圖譜教學和遊戲法的方式,有利於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詞內容,做到簡單、有趣、有效。可見,有效的教學的教學策略對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學習品質是有積極作用的,

二、“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反思

在本次活動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徵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大班幼兒對“妖怪”“膽小鬼”很感興趣,所以能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歌曲為兩拍子節奏,歌詞具有故事性,符合中班幼兒現有水平。本次活動我以故事《膽小鬼》導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首先通過故事,讓幼兒初步理解歌曲內容,引出歌曲《膽小鬼》,然後讓幼兒在遊戲中反覆傾聽歌曲,學唱歌曲。活動的環節層次清晰,過渡銜接自然。

本次活動中的不足之處:

1、活動以談話“你們害怕打雷和黑夜嗎”導入,不能很好的引發幼兒的興趣,如果可以創設一種氛圍,通過“妖怪”導入活動,可能會更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

2、教師的提問還不夠有效,對於幼兒的回答缺少了梳理和追問,如果在幼兒回答後及時進行追問及梳理總結會更好。

3、活動中的遊戲環節,遊戲規則需要講清楚,讓幼兒理解,並且遊戲場地需要再大一些,方便幼兒進行遊戲。

篇十八:大班音樂《插秧》課後反思

今天這堂課最主要的是直觀,老師直觀的畫面讓孩子們很快地現解了插秧,插在“青山、綠樹、藍天、白雲”等,孩子們還能想出更多的景色。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是直觀為主,由於孩子對於插秧的經驗可以説是零,但有部分孩子看見過插秧,因此,直觀的畫面會調動幼兒以往的經驗,讓他們來理解水田、插秧等。今天后半段的學習並不困難。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單一的學習歌曲總是那麼漫不經心、雲裏霧裏。但是當遊戲來時,他們就會很投入。“我的鏡子在哪裏”孩子們轉換很快,扮演遊戲時,有些孩子剛開始也有些乘機發瘋的跡象,我及時表揚扮演得好的孩子。榜樣的作用激勵孩子們也跟着學好,部分乘機搗亂的孩子就壓抑自己的興奮。最後環節,教師扮演農民,孩子們做鏡子裏的東西,他們很感興趣,今天遊戲前的規則交代也幫助他們靜下心來表演,並認認真真説兒歌了。最後的自由表達,更是給了孩子們廣闊的空間,他們可以自由馳騁,想怎麼説就怎麼説,想怎麼表演就怎麼表演。每次教授歌曲時,由於孩子的形象直觀的記憶反思和思維方式,所以幾遍歌曲下來,他們還是記不住歌詞或者記錯順序。簡單的繪畫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記憶,我並沒有把歌曲中代表性的物體繪畫出來,而是通過孩子自己商量討論我們用什麼簡單的畫面來表示歌詞。這樣的課堂是靈動的、變化着的,孩子們也是最感興趣的,如果我事先畫好關於這首兒歌的掛圖,只能拘泥於那幾樣東西,卻不能及時畫出孩子們説的內容,那就顯得呆板了,而且孩子們的自尊自信也無法在課堂中體驗到,他們也會失去再表達的願望。

篇十九:大班音樂蝴蝶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熟悉旋律,學習用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

2、初步學習創編動作來表現對歌曲的感受,體驗表演的樂趣。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蝴蝶花的掛圖,歌曲內容相匹配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到草地,引導幼兒邊欣賞歌曲邊觀察蝴蝶花。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和小蝴蝶交朋友嗎?你們和小蝴蝶交朋友的時候,小蝴蝶會飛走嗎?

幼:會。

師:今天老師就要介紹一種不怕人的長得可漂亮的小蝴蝶給你們認識。(出示蝴蝶花掛圖)

二、集中幼兒坐在蝴蝶花旁,結合歌詞進行談話。

師:你們知道小蝴蝶為什麼不害怕嗎?

幼:因為它是一盆花。

師:那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

幼:蝴蝶花。

三、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真聰明,今天老師就把好看的蝴蝶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來聽聽,歌裏都唱了什麼?

四、啟發幼兒創編動作。

師:蝴蝶花聽了小朋友的歌聲非常開心,如果小朋友能用動作表演出來,蝴蝶花會開得更鮮豔。(幼兒表演)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雖然這是一個藝術(唱歌)活動,但是活動得導入卻是選擇了介紹蝴蝶花的形式來吸引的注意力,掛圖的形象生動大大地提高了幼兒對於活動的興趣,這也是將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有機的整合。體現了綱要裏提到的整合性原則。活動中教師還能運用如:“看看誰坐的最好”“找找漂亮的小眼睛”“看誰和我一樣“等多種不同的語言來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這樣的常規培養方式顯得比較豐富,也能夠更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質量。如果在幼兒創編動作後,教師能夠和幼兒一起表演,就更能體現在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篇二十:大班音樂蝴蝶教案及反思

教學理論依據、策略:

《綱要》中提出藝術活動應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悦和創造的快樂,體驗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幼兒天性好玩、好動,一切以興趣為出發點,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將遊戲引入韻律活動,採用遊戲化的教學策略,讓幼兒趣味中感受音樂節奏和旋律,大膽的創造性表達自我,在音樂中翩翩起舞,感受獨特的快樂和愉悦!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旋律與音樂變化,理解樂曲所表達的音樂情景。

2、嘗試用合適的肢體動作大膽表現花朵造型和蝴蝶飛舞的姿態。

3、會適時與同伴進行合作表演,體驗音樂表演的樂趣。

4、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5、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初步掌握《花兒與蝴蝶》的舞蹈物質準備:不同顏色的手腕花、音樂重點: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感受理解音樂,能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花兒與蝴蝶”,體驗其中的樂趣。

難點: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能和同伴一起合作進行遊戲、表演。

活動過程:

一、複習舞蹈,引出主題――花園裏有好多漂亮的蝴蝶,有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呢。我們和蝴蝶打個招呼吧,紅蝴蝶在哪裏?紅蝴蝶在這裏;黃蝴蝶在哪裏?黃蝴蝶在這裏。綠蝴蝶在哪裏?綠蝴蝶在這裏。

――小蝴蝶還記得我們一起跳的蝴蝶舞嗎?我們再來跳一次吧!

二、提出創編要求

1、剛才蝴蝶們飛得真美啊,可是花朵除了用手掌相對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什麼不同的方法呢?

2、個別示範:誰願意來試試看?手掌還可以怎麼做?

3、自由嘗試:除了手的不同造型,還可以放在手提的哪個方向呢?大;考吧。幼,師網出處請你做做看,一會請小朋友來表演。

4、交流互動:剛才呀看到你們不僅用手掌做出不同的花朵,還能放在身體的不同方向呢,誰願意來帶領我們做做動作?

5、集體表現:這一次就請你們把自己想到的不同花朵動作跟着音樂一起來跳一跳,比比誰的造型最特別

三、理解樂曲情境,表現網蝴蝶情景

1、蝴蝶想要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捉蝴蝶”的遊戲,捉蝴蝶要用到什麼工具呢?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拉一個大網呢?

2、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怎樣可以網到蝴蝶,把手舉起來網就打開了,手放下來網就關上了,試試看。

3、請配課老師(另一名隊長)一起進行遊戲,我來做隊長,你們來拉網,注意看隊長是怎麼和蝴蝶網做遊戲的呢?

4、重點嘗試:手舉上去蝴蝶可以自由鑽來鑽去,手放下來,蝴蝶停止等待。你們發現了嗎?隊長是怎麼和蝴蝶網做遊戲的呢?

6、集體表現:這一次請你們一起來,請哪一種顏色的蝴蝶和我一起玩呢?紅蝴蝶吧,紅蝴蝶請進來,蝴蝶網快拉好。

四、完整表現,感受樂趣

1、鼓勵幼兒和同伴在音樂聲中完整表現花兒和蝴蝶――讓我們重頭開始,耳朵挺好,哪種顏色的蝴蝶要來鑽網喲!

2、選出小組隊長,進行指令――剛才是我發出的指令,你們能自己説説指令嗎?請同樣顏色的蝴蝶聚在一起商量,選出蝴蝶隊長。

――隊長選好了,讓我們把蝴蝶網拉起來,隊長請到中間來,哪一隊先來遊戲呢?用什麼辦法?(黑白配)好,哪一隊贏了,哪一隊隊長先來發指令。當老師做出“噓”的動作時,請隊長到中間來黑白配。

3、完整幾次遊戲,鼓勵幼兒大膽發出指令。

五、自然結束讓我們回到教室再來玩一玩這個遊戲吧!(跟隨音樂離開活動場地)

活動反思:

首次進行鉛筆屑貼畫,顯然幼兒的興趣很濃,能跟着老師的講解的方式,進行卷的練習,但是平時幼兒缺乏這個嘗試,所以卷出來的鉛筆屑經常會斷,不夠完整,而做出來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時,因為鉛筆屑相對比較小,使用油畫棒添畫蝴蝶的身體部位就比較難,以後還是要準備一些彩色筆,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篇二十一:大班音樂蝴蝶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樂蝴蝶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熟悉旋律,學習用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

2、初步學習創編動作來表現對歌曲的感受,體驗表演的樂趣。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蝴蝶花的掛圖,歌曲內容相匹配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到草地,引導幼兒邊欣賞歌曲邊觀察蝴蝶花。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和小蝴蝶交朋友嗎?你們和小蝴蝶交朋友的時候,小蝴蝶會飛走嗎?

幼:會。

師:今天老師就要介紹一種不怕人的長得可漂亮的小蝴蝶給你們認識。(出示蝴蝶花掛圖)

二、集中幼兒坐在蝴蝶花旁,結合歌詞進行談話。

師:你們知道小蝴蝶為什麼不害怕嗎?

幼:因為它是一盆花。

師:那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

幼:蝴蝶花。

三、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真聰明,今天老師就把好看的蝴蝶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來聽聽,歌裏都唱了什麼?

四、啟發幼兒創編動作。

師:蝴蝶花聽了小朋友的歌聲非常開心,如果小朋友能用動作表演出來,蝴蝶花會開得更鮮豔。(幼兒表演)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雖然這是一個藝術(唱歌)活動,但是活動得導入卻是選擇了介紹蝴蝶花的形式來吸引的注意力,掛圖的形象生動大大地提高了幼兒對於活動的興趣,這也是將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有機的整合。體現了綱要裏提到的整合性原則。活動中教師還能運用如:“看看誰坐的最好”“找找漂亮的小眼睛”“看誰和我一樣“等多種不同的語言來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這樣的常規培養方式顯得比較豐富,也能夠更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質量。如果在幼兒創編動作後,教師能夠和幼兒一起表演,就更能體現在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篇二十二: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反思一:大班音樂遊戲觀察記錄反思

情景描述:

我班的主題活動“過年了”開展了將近兩週,孩子們對新年裏放鞭炮、煙花的興趣很高,於是我決定組織一次音樂活動“煙花舞”,在幼兒掌握了節奏後,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創編動作。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彩色紙條拿在手裏,一邊聽着音樂,一邊歡快地做着各種放煙花的動作。有的微微張開兩手放在身體兩側,飛快地轉着圈,動作很優美;有的兩手抱肩轉起了圈;兩手放在下巴處,扮成一朵花慢慢地轉了起來……孩子們的創意令我吃驚和欣喜,韻律活動達到了高潮!

教師反思:

《幼兒教育綱要》強調: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習活動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在自主活動基礎上,積累和擴展感性經驗,培養認知和審美能力。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指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創設的教學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獨立地獲取信息,習得技能,積累經驗,發展學習能力的過程。二期課改提倡給孩子創設一種可選擇的多元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熱情,設想如果一節音樂活動一統的歌詞、節奏,無非是學唱,追求即時效果,更談不上選擇與獨立自主的創作。所以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我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選擇與獨立創作的機會。如在上述活動中,我就在如何放煙花上啟發引導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律動不再是千篇 一律的動作,而富有新意。我們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音樂活動,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而有的活動沒開始多久,孩子們就興趣全無了。我想關鍵不是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這個內容是否能滿足孩子當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歡的,是否經驗範圍之內。

措施:

1、在選材時,我們儘量要從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2、根據孩子的不同需要來創設自主的時間空間等環境。

篇二十三: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反思一:大班音樂課《顛倒歌》教學反思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有趣,並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內容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猜謎語:什麼動物森林裏稱大王?什麼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接着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特別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鍛鍊了幼兒的傾聽能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麼都是顛倒的。”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迴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説到顛倒時,應該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説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

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採取了多種方式:集體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於能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 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於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編的環節,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編。小魚兒原來是生活在哪裏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裏呢?

反思:部分幼兒由於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説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裏,小魚兒飛在藍天裏。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並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並學着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於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能力。

反思二:大班音樂活動《生肖歌》教學反思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

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通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着,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通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説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着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篇二十四: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一:大班音樂遊戲《卷炮仗》活動反思

卷炮仗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傳統活動,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以體育遊戲的方式和幼兒共同玩。儘管在“卷”的過程中教師會不停地發出語言提示:“手拉好,一個跟着一個,卷緊一點。”但隨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兒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螺旋隊形也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

分析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參與遊戲,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遊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以往體育活動中已經出現的幼兒因不理解螺旋隊形而盲目跟從的現象,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線原理的前提下再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線。

在這個活動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突破了計劃中我們預測的困難,在理解螺旋線特徵的基礎上,幼兒能夠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動作表現。如果説傳統的單一的體育活動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悦的話,那麼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卻是讓幼兒的愉悦帶有一定的理性指導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遊戲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學活動中對螺旋線的探索,才使得藝術活動中的卷炮仗遊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圍繞螺旋線這個線索,在探究中游戲,在遊戲中探究,凸顯出科學與藝術、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魅力。

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二:大班音樂遊戲《快樂的小鼴鼠》活動反思(1255字)

“快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裏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並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遊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2.通過手指遊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遊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藉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遊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並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如:小鼴鼠排着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後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後是角色遊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遊戲。小鼴鼠在森林裏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遊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遊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遊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遊戲時體驗到了音樂遊戲的快樂。最後是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遊戲的規則是遊戲的本質特徵。在音樂遊戲中,遊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遊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遊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後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遊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三:大班音樂遊戲觀察記錄反思(756字)

情景描述:

我班的主題活動“過年了”開展了將近兩週,孩子們對新年裏放鞭炮、煙花的興趣很高,於是我決定組織一次音樂活動“煙花舞”。在幼兒掌握了節奏後,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創編動作。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彩色紙條拿在手裏,一邊聽着音樂,一邊歡快地做着各種放煙花的動作。有的微微張開兩手放在身體兩側,飛快地轉着圈,動作很優美;有的兩手抱肩轉起了圈;兩手放在下巴處,扮成一朵花慢慢地轉了起來……孩子們的創意令我吃驚和欣喜,韻律活動達到了高潮!

教師反思:

《幼兒教育綱要》強調: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習活動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在自主活動基礎上,積累和擴展感性經驗,培養認知和審美能力。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指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創設的教學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獨立地獲取信息,習得技能,積累經驗,發展學習能力的過程。二期課改提倡給孩子創設一種可選擇的多元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熱情,設想如果一節音樂活動一統的歌詞、節奏,無非是學唱,追求即時效果,更談不上選擇與獨立自主的創作。所以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我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選擇與獨立創作的機會。如在上述活動中,我就在如何放煙花上啟發引導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律動不再是千篇 一律的動作,而富有新意。我們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音樂活動,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而有的活動沒開始多久,孩子們就興趣全無了。我想關鍵不是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這個內容是否能滿足孩子當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歡的,是否經驗範圍之內。

措施:

1、在選材時,我們儘量要從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2、根據孩子的不同需要來創設自主的時間空間等環境。

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四:大班音樂遊戲:《石頭、剪刀、布》活動反思(847字)

推薦《石頭、剪刀、布》這個活動的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且貼近幼兒的生活,對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有很好的效果。活動中,每個孩子的表現都非常活躍,孩子們的興趣再次被激起,讓他們有了表現的機會,體驗了遊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活動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玩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嗎?”只聽孩子們齊聲回答:“玩過拉……”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玩起了這個遊戲。是的,石頭、剪刀、布是一種流傳較廣的民間遊戲,孩子們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曾教他們玩過這個遊戲,因此他們聽到了這個熟悉的遊戲就感到很開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遊戲採用猜拳的方法決定勝負,是孩子較喜歡的一種活動。為這一遊戲配上流暢的曲調和簡單易學的動作,能增添遊戲的樂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讓孩子們做律動來掌握節奏,再者,讓孩子們學習遊戲的歌曲《石頭、剪刀、布》來為做遊戲打基礎。最後,學習遊戲的玩法,改變遊戲的隊形等。通過這樣的學習達到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通過本次音樂遊戲活動,所有的孩子們對這個遊戲都掌握得很好,幾乎所有的幼兒都能夠進行獨立遊戲,只有個別幾個能力比較弱的幼兒還不能進行獨立遊戲,但是也能掌握這個遊戲,達到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最讓孩子們覺得開心的是在音樂遊戲的時候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表現的機會,而且無拘無束,可以盡情地玩,盡情地演。

在活動結束過後,我還自己創編了一個遊戲,帶孩子們一起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全體孩子一起念:“石頭、剪刀、嘩啦嘩啦布!”當唸到布的時候所有孩子和老師一起出拳,教師走到孩子們的面前,一一和他們比出勝負,勝的一方用手型打倒另一方(如:剪刀把布剪一下,石頭把剪刀敲掉,布包起石頭)如果一樣的就輕輕碰一下,做個好朋友。我發現遊戲的創新讓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聽到孩子們開心地笑着,念着石頭、剪刀、嘩啦嘩啦布時,我也覺得很高興。孩子們不會因為遊戲的一成不變而失去遊戲的興趣。

[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篇二十五:大班音樂遊戲教案反思

“快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裏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並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遊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

2.通過手指遊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

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遊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篇二十六:大班音樂遊戲教案反思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藉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遊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並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

如:小鼴鼠排着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後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後是角色遊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遊戲。小鼴鼠在森林裏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遊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遊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遊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遊戲時體驗到了音樂遊戲的快樂。

最後是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遊戲的'規則是遊戲的本質特徵。在音樂遊戲中,遊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遊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遊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後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遊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篇二十七: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能培養孩子遇到困難努力要學會解決困難的歌曲。歌曲從小火車遇到困難時着急、懊惱的情緒到小火車努力解決困難,到最後戰勝困難的開心、歡快的情緒,很自然地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基礎,能理解歌曲所藴含的意思,同時,大班的孩子也能根據歌曲強弱的變化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方式進行演唱。

活動一開始我用山坡那邊開來一輛小火車導入,讓孩子們説説看到了什麼?猜猜小火車遇到了什麼困難?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此時,我將幼兒的回答用歌詞來總結,讓他們熟悉歌詞。然後再完整的欣賞歌曲,讓幼兒學唱歌曲。這首《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比較流暢、歡快的歌曲,學唱初始,幼兒興趣都比較濃厚。但是,幾次活動下來,我發現一節課準確的記憶歌詞,對幼兒來説有一定的困難。也正因為這樣,在學唱中後期,彷彿幼兒都失去了信心,反而顯得不感興趣了。所以,在三備課時我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嘗試漸強的演唱方法之上。因為是重複的唱三次,歌詞雖然一樣,但是唱法卻完全不同,孩子們很難把握,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們藉助了動作的輔助以及表情圖譜來幫助幼兒瞭解小火車情緒的變化,理解對歌曲細節方面的處理。但時整個活動下來,我們也發現輔助的手法較為單一,使得整個活動較為平淡。其實,適當給幼兒相關的學習信息,幼兒的學習慾望會更高。因此,

我覺得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滲透歌曲的知識,待到教學時,似曾相識的知識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正所謂“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師的基本功不夠紮實、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性不強。似乎每一個環節都在走過場,並沒有實扎穩打。其實,只有腳踏實地的落實每一個環節,孩子們才能夠在隨着環節的深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科學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活動,更是一種藝術活動。要開展好一個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以上所説的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教師的素養、語言的功底、靈活的教學機智等,我們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讓活動精彩,讓教學閃光。作為教師的我,更需努力鑽研教材,思考使用何種教學策略能更好地適應大班幼兒的'特點,能更好地展示幼兒個性化的審美,我將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努力摸索。

我們這周開展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我”,通過學習與發現感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在日常活動中,發現幼兒對警察、解放軍、海軍叔叔充滿了崇敬與嚮往,為此在這個主題中選取了《小海軍》這首極富童趣的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首歌曲的特點就是聲音有力、乾淨利落以及海軍的英勇與堅強的精神。首先要讓幼兒感受音樂,因為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的方式,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這節音樂課上了兩遍後,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一、座位安排不合理。上什麼樣的課要選擇什麼樣的座位教師事先要想好,安排這個座位能不能讓幼兒最大空間的去發揮。能不能感受到樂曲中的氣勢。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安排六豎排,每一位幼兒與每一位幼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幼兒有充足的發揮空間,為下面幼兒做動作做好鋪墊,幼兒在做動作才會做的更有力與神氣。

二、幼兒的回答不是你想要的怎麼辦?我們青年教師最怕幼兒的回答不是自己預想的、或者是答跑題的這種答案,每次聽到這樣的回答,更多的教師會一帶而過,或者是忽視掉,有些

老師還會否定幼兒的回答,我在這節課中,第一個問題問幼兒:“你們有見過海軍嗎”?一個幼兒高高舉起手,我很高興的叫起他,他説:“我見過艦艇的,是我在上海爸爸帶我去看的??”我看到他跑題了,自己就開始緊張了,不知道怎麼接她的話,我只是重複了她的話,而沒有把他的話引導我的問題上來,經過琰琰老師的指導,給了我一些關於隨機應變的方法。之後想了想,可以這樣回答會更好:“你見過艦艇的啊!艦艇是誰開的啊?”很輕鬆的一個問題就把問題又問回來了。對於課上隨時都要接到幼兒所拋來的球,每一個球都要接穩,並巧妙的回答跑題的問題、這樣不僅回答了幼兒的問題,也把幼兒跑題的答案又搬了回來。

三、每一節課更多的是關注每一位幼兒,儘量給每一位幼兒機會,音樂課更注重幼兒由內而外的情感,怎麼做到呢?就是讓幼兒多欣賞歌曲,讓幼兒自己去感受歌曲的不同,老師用精簡的話提示,給幼兒創造歌曲中的情境,讓幼兒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這首歌曲裏去傾聽以及有學唱的慾望。這樣幼兒就會喜歡,有了這種喜歡幼兒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這首歌曲。

上了這節課,發現我們班的幼兒還是很喜歡的,尤其是三個“轟”字把整首歌曲的情趣展現的淋漓盡致。通過一遍的上課,聽取聽課老師的意見和一些好的措施。再來上一遍課,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進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麼大,我想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會有更大的進步,只要自己在教學中不斷的積累以及反思,這樣才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篇二十八: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可以為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通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通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鋭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繫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繫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裏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樂着??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鋭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説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裏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説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説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説話”。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説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為豐富也更為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鏡像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着鏡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認識了放大鏡鏡像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內容。

(二)讓幼兒用音樂“説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必須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説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為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説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着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為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為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説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説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説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藴涵的“以幼兒發展為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篇二十九: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前段時間在外出學習時對音樂活動《超級歌會》印象非常深刻,一直想在自己的課堂試試,借這次調研的機會,我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修改,呈現出了今天的課堂。活動中我首先以近段時間電視上熱播的娛樂性節目“我是歌手”引入主題,讓孩子們又角色感,爭相表現自己,為接下來的課堂注入的活躍的氣氛。接着,通過形象的“一條魚”動畫和明快的節奏,説唱了第一段歌詞,孩子們對這樣的新鮮的長髮很感興趣,在聽聽唱唱中便學會了説唱第一段,接着孩子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創編歌詞慾望,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在主動探索嘗試中進行。最後一終極PK的形式,讓孩子們以競賽的方式結束,活動又長生了一個小高潮。孩子對本次活動感興趣,除了學會了説唱這種形式,同時對節奏的練習和把握也有所提高。

活動結束後,我最大的感受、最興奮的就是孩子那高漲的熱情和氏族的興趣,我對“趣味課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其有了更加直觀與深入的理解

1、選材時尚,充滿趣味。

rap形式新穎有趣,緊跟時尚腳步,深得孩子們的喜愛。由於嘻哈曲風本來就以有節奏的説唱為主,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過程中,孩子們被其“喲、呦,***”而吸引,非常願意來跟着節奏來念,來創編,每個孩子都感到趣味十足,異常投入。

2、層層遞進,激發趣味。

其一,活動中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為活動目標所服務。第一環節,以超級歌會來引出rap,初步感受rap曲風。第二環節,讓幼兒嘗試沒有節奏的分組創編。第三環節,幼兒既要緊跟不同的節奏,又要加上語言和動作來進行PK賽。

其二,組織策略極具趣味性。活動採用了“闖關遊戲”“PK賽”等形式,充分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此類競爭類的遊戲,孩子們非常喜歡。

這樣巧妙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一開始投入到遊戲中,被音樂遊戲所吸引,越到後來,越發有興趣,極大地激發出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3、互動精彩,提升趣味。

精彩的師幼互動,也讓整個教學活動充滿着“趣味”。孩子們一開始還不太能掌握RAP曲風的特質,我便問孩子:“你們覺得這個歌曲裏哪句最有意思,”有些孩子説了自己的想法,我便説:“我最喜歡這句了,喲,喲,在發愁,真帶勁”,我跟着節奏,還加上了誇張的動作,我的肢體語言馬上引發了孩子們的笑聲,在笑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對這個關鍵性的語句印象深刻,能遷移運用到後面的自我創編中去。過程中,我又不斷地強化了這個rap的關鍵語句,在活動最後的時候,我請孩子們用“喲,喲,***”和老師或者小朋友打招呼,孩子們馬上能運用學到的,用rap的形式來呈現。在如此輕鬆的師幼互動中,教學目標達成了,孩子們也覺得非常有趣,興趣盎然。

我想,開展一次好的活動,於孩子、於老師都是一種收穫,“趣味”是最好的載體,希望以後能將趣味多多的應用到平時的教學活動和一日活動中,讓孩子開心地玩、開心地學。

篇三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孩子們到了大班以後,他們對歌唱活動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一些歌唱活動能夠在一教時內就基本掌握好,但這樣的情況卻也是少數的,而且針對絕大多數孩子的接受能力來看,他們很難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調或者歌詞。所以,我們老師也一直都在探尋能讓幼兒更好更快掌握歌詞學會演唱的方法,比如:運用與歌曲相關的圖片、製作教學圖譜、運用多媒體、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覺得與此同時,要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目標。在今天《秋葉》的歌唱活動中,我對如何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有所嘗試:

1.加強情感的交流。這首歌曲圍繞秋葉飄落、飛舞、落下的順序表現秋天葉子的可愛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調非常活潑優美,後部分轉入緩慢抒情。我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小樹葉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的模仿秋葉自由飛舞、飄落,在音樂中體驗歡樂的情感,感受葉子舞蹈的快樂。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在演唱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要注意改變音色、力度來提高對歌曲的感受力。在前部分,鼓勵幼兒儘量用悠揚、愉快、活潑的音色來演唱,表現小樹葉歡樂的情緒;在後面部分,讓幼兒用輕柔、緩慢、越來越輕的聲音表現小樹葉睡着後安然躺落的樣子。通過對比演唱,幼兒知道了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才能又清楚又好聽,使演唱更加的動聽。

篇三十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裏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並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遊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2.通過手指遊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遊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藉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遊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並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

如:小鼴鼠排着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後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後是角色遊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遊戲。小鼴鼠在森林裏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遊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遊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遊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遊戲時體驗到了音樂遊戲的快樂。

最後是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遊戲的規則是遊戲的本質特徵。在音樂遊戲中,遊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遊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遊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後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遊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篇三十二: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看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1.小朋友的家音樂教學反思

2.《歡樂頌》大班音樂教案反思

3.大班音樂《新年好》教案反思

篇三十三:大班音樂《新年好》教案反思

《新年好》教學設計一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2、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3、能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出集體榮譽感,和熱愛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積極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活動中的樂趣

難點:理解歌曲含義,體驗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氣球、彩旗、彩鏈、卡片等

活動過程

1、佈置“過年”主題牆,營造一個新年的氛圍

2、迎新年:全班同學一起快樂的歌唱《新年好》,感受歌曲的快樂氣氛談話,怎樣過新年?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把想象的新年大膽的用簡的語言説給大家聽

3、音樂律動:孩子們一起邊唱歌邊跳舞,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4、手工活動:粘貼彩旗、彩鏈、窗花等,感受新年熱鬧氣氛

5、遊戲:通過 丟手絹、貼膏藥遊戲,讓孩子感受體驗新年的快樂與嚮往

6、慶新年:老師先帶頭表演,鼓勵每個孩子積極參與,並主動表演

7、長大一歲:製作新年賀卡送給爸爸媽媽,並對他們説聲“我愛你們”,讓孩子學會説愛

教學反思

通過《新年好》這一主題活動,讓孩子感受新年氣氛,並瞭解認識了我們的傳統節日與文化。

整個活動成功之處在於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興趣需要,想法真正體現出來。活動從“認識新年——迎新年——慶新年——長大一歲”四個方面。通過組織、談話、歌曲表演來加深對新年的認識與興趣、熱愛,在此同時也增進小朋友間、老師間的感情。體驗了集體生活快樂,也感受了幼兒園大家庭的温暖,增長了知識。

《新年好》教學設計二:

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來臨的,樂意與周圍的人們進行情感交流,學會大膽地用自己地方式表達內心的喜悦。

2、通過參與表演、手工製作卡片來引導幼兒體驗節日的快樂。

3、通過教師介紹、觀察圖片、幼兒交流等形式,瞭解各國慶祝新年的形式。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於引發幼兒對新年的積極的情緒體驗,讓幼兒在感受自己長大、進步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願望,從而健康愉快地過新年。

活動準備

1. 磁帶、圖片、光碟

2.水彩筆和卡紙

3.音樂《新年好》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1、談話導題:“新年就要來到了,大家都很高興,讓我們來想一想,怎樣過新年才快樂呢?”幼兒自由討論,請想好了的小朋友來講一講,他準備怎樣過新年?去年的時候是什麼過的?心情怎麼樣?

2、聽故事,瞭解年的來歷。

3、出示各種與新年有關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麼,人們在做什麼?他們的表情看起來怎麼樣?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為什麼?

4、播放光碟,讓幼兒簡單的瞭解一下我國的傳統風俗文化。

5、回憶去年小朋友給其他的班小朋友拜年的情景,請幼兒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怎麼樣的?我們在拜年的時候説了些什麼?

(1)小朋友們,新年是一年的新開始,你們又長大了一歲了。提問:那你們在新的一年裏有些什麼打算或願望嗎?應該怎樣做?

教師小結:我們不僅自己要快樂的過新年,而且還有給身邊的人送去自己的祝福,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拜年的話和兒歌,還可以把自己的祝福畫出來,做成賀年卡,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

4、製作賀卡。

相互贈送自己製作的賀卡,並送上祝福。

二、延伸活動

遊戲:過家家,(過新年)區角活動

教學反思

在《新年好》主題中,抓住了孩子們天天盼望新年的到來,迫切想了解人們怎樣歡慶新年的心理,充分挖掘了新年歡慶活動的多樣化,讓孩子們體驗了新年的快樂,進入新年歡慶的氣氛,擴展了他們的知識範圍。

本次主題是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的一個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多媒體及故事、遊戲的形式來開展,使孩子深刻地瞭解了年的來歷和傳統的風俗習慣,通過活動,提前使孩子感受到了過年的快樂。

大班音樂《新年好》教案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篇三十四:大班音樂教案《荷包蛋》含反思

大班音樂教案《荷包蛋》含反思

教學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並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2.引導幼兒創編身體節奏動作。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熟悉音樂旋律並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環境與材料:

1.幼兒有嘗試煎荷包蛋的經驗。

2.鈴鼓、碰鈴、雙響筒。

3.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引導幼兒創編身體節奏動作。

一次備課

説一説

--引導幼兒回憶並説一説煎荷包蛋的過程。

--引導幼兒創編“煎蛋”、“刺啦!冒煙了”、“看一看熟沒熟”、“聞一聞香不香”、“吃荷包蛋”、“吃荷包蛋”、“吃得真高興”等動作,表演煎蛋、吃蛋的過程。

演一演

--教師哼唱音樂旋律,引領幼兒表演煎蛋的過程。

--播放音樂,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根據樂譜表的提示,引領幼兒表演煎蛋的過程。

試一試

--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怎樣用打擊樂器表現煎荷包蛋的過程。

配器建議:

煎蛋--碰鈴和雙響筒;

刺啦!冒煙了--鈴鼓連續搖奏

看一看熟沒熟--碰鈴

聞一聞香不香--雙響筒

吃荷包蛋--鈴鼓、碰鈴、雙響筒一起奏響。

--在教師的指揮下,全體幼兒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請幼兒做小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濃,可是撕紙對於小班孩子來説似乎是很有難度,所以降低了幼兒撕紙的'難度,直接在白紙上畫一個小圓,讓孩子們沿着這個黑線把圓形撕下來,這樣蛋白的製作就方便很多啦。因為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撕紙活動,所以相對給幼兒的難度比較小。這樣的方法似乎每個幼兒都能很好的接受,製作的荷包蛋都是非常美味的。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不足,開始部分還應設置一些情景,畢竟是小班的孩子,這樣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興趣。

篇三十五: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歌唱春天”這節音樂活動是主題活動“春天裏”的一節藝術活動。它是一首東北民歌,歌中嘿……拉,唱起來非常響亮上口,唱出了小朋友對春天的熱愛,非常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而且現在正好是春天,小朋友對春天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大家對這個內容肯定也是感興趣的。根據教材這是一節器樂演奏活動。

這個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感知、熟悉、理解樂曲的旋律,掌握節奏型。2.藉助圖譜及樂曲旋律的特點,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3.集中注意看教師的指揮,嘗試與同伴協作一致演奏,並關注樂器演奏時的整體音響效果。根據目標將其重點定位為熟悉理解樂曲旋律,藉助圖譜探索配器方案。難點則為目標3。

因為在音樂活動中很少涉及到打擊樂,在預設中我也想到孩子們很少接觸教學場面會不好控制,所以在幼兒來園時我在區域中就投放了一些配器,讓他們自己先探索一下。然後在晨間談話時我就根據教學內容中的.節奏型讓他們選擇一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來點名,這也是我預設中的難點前置。

接着在教學活動中我以故事導入,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然後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樂曲熱鬧、歡快的情緒。接着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看,然後請幼兒自主選擇樂器演奏。在演奏時我還將演奏的過程用錄音的方式將他們演奏的效果錄製了下來,然後播放給他們聽,這樣對於存在的問題更直觀,孩子們會更好的直視問題而共同去改善。所以在再次演奏的時候遠比上次演奏的效果好了很多。

很快活動到了尾聲孩子們還意猶未盡,所以我也將活動延伸到了區域,讓孩子們繼續探索。

反思今天的活動,活動中教師的教還是過多,教師比較高控。我根據自己班級的孩子選擇了合適的音樂內容和活動形式,但是在引導幼兒表現方面還不是很好的到位。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的,也充分體現了玩中學的一個教學過程。對於這樣的一個素材的藝術類的教學嘗試也還是有所突破的。環節和環節之間安排的也還是比較緊湊連貫的。作為教師在活動預設中也會考慮本班孩子的一個發展情況然後作出相對應的措施,還是比較妥善的。對於這樣的活動以後因該多加嘗試,讓自己有更多的突破。

篇三十六: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整個活動遊戲化,以聖誕節動物開聖誕音樂會引出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強與弱。在活動中幼兒聽着音樂讓身體跟着節奏動一動,聽到強的音樂怎麼表現,聽到弱的音樂怎麼表現,幼兒都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大家一起跟學,興趣很大。在第三環節中,以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分別表示強弱,讓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強與弱。

第四環節中,以動物出來參加聖誕音樂會,根據音樂的強弱,有節奏地表現動物走,之前幾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裏很強,所以在後面的環節中,幼兒有點不感興趣。

作為音樂遊戲活動,本次的遊戲性質還不夠強,應更具遊戲規則性,幼兒才會更感興趣。以圖譜形式,讓幼兒看圖譜來表演,這樣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會更好。

篇三十七: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好玩的圈圈這節活動課,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部分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1、導入、剛開始我用音樂來導入主要是讓孩子熟悉音樂內容,調動孩子的情緒,為進入遊戲做好鋪墊。

2、過程、圖譜一動作的練習,為幼兒後續遊戲中背對背、肩對肩、面對面動作的運用打好基礎。相同方向遊戲,幼兒初步學習了遊戲的方法及應遵守的遊戲規則,找到合作的夥伴,感受到遊戲的樂趣。變換遊戲形式,增加遊戲的難度,激發了幼兒挑戰的慾望,進一步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通過啟發式提問,引發幼兒繼續探索變換形式進一步遊戲的慾望。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音樂遊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給了孩子音樂美的享受。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圈圈”遊戲的音樂共有八句,每兩小節為一個樂句。樂曲的結構簡單、旋律流暢,歌詞朗朗上口、簡單清晰。幼兒聽到什麼歌詞就知道做做什麼動作。在本次活動中藉助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學習遊戲雙圈的正確的行進路線;通過背對背、肩對肩、面對面、動作眼神的接觸感受在音樂遊戲中互動交往的快樂,真正的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篇三十八: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遊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着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着做,活動中老師説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小球鑽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範動作後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裏,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後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裏,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後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裏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後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後,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後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後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裏。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儘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遊戲活動前把遊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動前多推敲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教案進行説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篇三十九: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本週的主題是《我們都是好朋友》,結合主題內容,我安排了跟主題有關的音樂教學活動——拉拉勾,中班的孩子他們對音樂活動比較喜歡,尤其是歌曲中的歡快旋律和配合簡單的肢體動作,這樣不但孩子們學得快,而且更感興趣。

歌曲——拉拉勾是一首比較好理解的歌曲,很情境化,而且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境。中班的孩子他們很容易為一點點小事情而生氣。從這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朋友之間要友好,遇到事情不要生氣,學習寬容待人。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把活動目標定位:

1、學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旋律中的休止符號和間奏的作用。

2、知道朋友之間要友好,遇到事情不要生氣,學習寬容待人。

在活動開展前,我請了兩個大班的孩子進行情境表演,孩子們看了情境表演以後,一起來説説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為什麼事情而生氣?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解決,什麼樣的解決方式比較好?一系列的提問,孩子們產生了許多想法,也會進行講述自己的看法。有了認識以後,請幼兒共同欣賞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孩子們的會更認真。讓孩子們感受到原來我們經常發生的事情,還可以在歌曲中體現出來。

但在學唱歌曲的部分,有些幼兒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比較認真,也會帶上各種各樣的表情一起唱,從這裏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歌曲中。但在間奏和休止符中,有個別幼兒會唱錯,通過老師的強調和示範以後,孩子們基本都能掌握這個難點部分。

在歌曲完全掌握後,我看到一部分孩子用表情來演繹歌曲的情境,我馬上聯想到了把肢體動作穿插在歌曲中,這樣會更好的演繹歌曲和感受歌曲。在創編動作前,我先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個別幼兒在演繹中可棒了,還邀請了好朋友一起來演繹,比較形象。在通過同伴的示範和教師的引導後,孩子們的表演就跟更投入了。看到孩子們用兩個兩個的合作方式,我就把孩子們的座位也調整了一下,變成了四排——兩個兩個一起做,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更好互動,把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推到了高潮。還用了幾對幾對幼兒上台表演的方式,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就更強了。

篇四十: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請幼兒來充當老師來解決我的難題,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通過孩子自己的發現探究,教師也融入到活動中成為孩子的玩伴,在活動中幼兒也探索出了塑料圈的各種玩法,在材料的擺放上由易至難,活動中有個別幼兒沒有過關我也請他再次嘗試。在最後的競賽中我原來設計是幼兒要跳過距離為70釐米的塑料圈,後來經過測量發現我們使用的圈圈內徑僅為40公分左右,所以我臨時調整,把圓圈間隔擺放,距離調為70釐米。

在隨後的活動中,80%以上的幼兒都能夠達到要求,跳過去,目標基本完成。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孩子在兩個人玩圈的時候,一直處於一個人在玩,一個人在邊上看的情形,沒有兩人合作進行探索玩法,對此在這一點上我想下次如若再次開展體育活動時還是需要講述與指點的。還有一點欠缺的地方時為了引導幼兒養成這種與同伴合作探索的習慣,增強同伴之間合作的樂趣,我在活動中花費的時間過長,沒有把握好。今後開展類似活動就要引以為戒,合理分配好每個環節的時間。

篇四十一:大班音樂遊戲教學反思

冬是美麗的,紛紛揚揚的大雪飄飄灑灑,宛如仙女散花般飄落,一朵朵,一片片潔白透亮,薄如輕紗;冬是快樂的,當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是,最高興的就要數孩子們了。他們在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

在這冬季來臨之際,我們大班上學期最後一個主題《擁抱冬天》展開了。在這個主題裏有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滑雪歌》活動,這個音樂採用了動畫片《雪娃娃》的主題曲。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反覆鑽研教材,多次傾聽這首音樂,尋找突破口。然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幼兒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音樂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幼兒感受樂曲優美、寧靜的意境,使幼兒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創編“雪花飛舞”和“小兔滑雪”的動作。因而他們始終沉浸在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愉快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我認為這節課的可取之處在於:

一、用直觀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幼兒體驗樂曲的情感。

我從網上找到了一段《雪娃娃》的視頻,通過讓幼兒欣賞視頻中的雪娃娃滑雪的場景,進一步感受雪景優美的意境和滑雪的快樂。有了視覺感受的前提,幼兒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音樂中所要表現的“雪花飛舞”“小兔滑雪”的情節,他們急切地訴説着“下雪了,下雪了”。從幼兒説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説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

二、以動作參與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

在欣賞A段音樂時,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雪花飄、雪花轉、雪花和我一起玩”的情節。欣賞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回憶視頻中雪娃娃滑雪的動作,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兔快快來,唱着歌兒來滑雪,有了朋友多快樂”等情節。然後我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完整表現出來的。使幼兒藉助動作,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化解了難點,達到了預設目標。

三、以豐富的想象,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形象。

在幼兒初步熟悉了整個樂曲後,我就進一步讓幼兒聯繫自己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玩雪的場面,邊聽音樂邊想象。通過老師的啟發,幼兒能根據音樂的展開,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想象,他們紛紛發言,講述自己打雪仗、堆雪人等場面,從一個個豐富形象的動態過程中獲得了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帶領全班幼兒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着音樂,幼兒憑着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幼兒兩兩一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隨音樂舞動,雪花飛舞,優美滑雪,幼兒神采奕奕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幼兒音樂遊戲作為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綱要》要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節音樂遊戲活動是我對音樂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説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篇四十二:大班音樂《十二生肖》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十二生肖》教學反思

音樂歌唱活動教學一直是我感覺較困難的,每次教學總髮現過程設計模塊化較多,遊戲趣味性不強,導致幼兒被動學習情況較多。一次備課的過程中從雜誌上發現了一節大班音樂《十二生肖》活動設計,剛好與本月主題相符,我便開始了這次模仿教學之旅。以下是我對此次教學的總結:

一、教學設計互動性和趣味性強。

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本次活動的設計,與以往常規音樂教學的活動設計有很大不同。如活動開始以點兵點將的遊戲方式,吸引幼兒關注歌曲的內容,歌曲結束點到誰就請幼兒到台前翻相應的白板圖片,孩子們立刻被吸引,欣賞歌曲時非常安靜與專注。我在原教案的.設計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設計成翻圖遊戲,更加吸引幼兒的積極參與。

二、揭祕與挑戰更加適合大班幼兒。

揭祕與挑戰的遊戲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發展水平,這樣的遊戲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歌唱教學中合理使用揭祕和富有挑戰的遊戲,使得教學更加有效。整個活動流程分三步:“魔語”説歌詞;“新魔語”唱歌曲;挑戰隱藏圖標的數量多種方式演唱。三個階段都利用了“翻圖”遊戲,隨着遊戲目標和遊戲方式的層層推進,孩子們在接手遊戲升級挑戰的同時自然學會了演唱歌曲,整個活動順利而流暢。

縱觀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都是積極踴躍參與,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學唱歌曲不再是被動與枯燥的過程。在結束時,部分幼兒還嚷着要在玩一次,再唱一次等等。這與以往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唱的情況出現極大的反差。看來一節好的活動設計對於活動的效果有着決定性的作用。音樂教學過程中,也要關注活動設計的趣味性與幼兒的發展特點。只有真正適合幼兒的,幼兒感興趣的,孩子們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篇四十三: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繫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繫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裏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樂着??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鋭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説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裏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説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説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説話”。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説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為豐富也更為主動的學習。

篇四十四: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動順利的結束了,下面我從活動的過程、活動的效果這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經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兒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兩段的節奏富有對比性,大鞋和小鞋不僅外形具有對比性,而且所發出的聲音也富有對比性。

大鞋沉重緩慢,用四分節奏表現;小鞋小巧輕快,用八分節奏表現,我把這一音樂元素作為了活動的重難點,活動中,我還把重難點並重前置,突出了學習的重點,也鞏固了學習的效果。如果把歌曲中的兩種聲音的練習放到第二環節來,讓幼兒説説、唱唱,那麼後面學習歌曲就更容易了。

環節的設計流暢、緊扣,過渡自然,通過引導幼兒交流想法、做做動作形成了一個動靜交替的課堂,製作的圖片精緻漂亮,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為學習歌曲降低了難度。

在請幼兒擺放圖片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唱一唱幫助驗證,讓幼兒自主地發現擺放的錯誤,在請幼兒來糾正,並帶幼兒多讀兩遍歌詞,為後面的演唱做充足的鋪墊。在幼兒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演唱方式,激發了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也鞏固了學習的效果,體驗了合作的快樂。

篇四十五: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

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着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着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篇四十六: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捏麪人這種民間藝術在現今社會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孩子們對我們的民間藝術瞭解的比較少。而《捏麪人》這個活動是一個説唱歌曲,把説和唱巧妙的結合起來,讓孩子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其中唸白的內容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這是幼兒熟悉和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兒創編唸白部分,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動畫片內容進行創編,使幼兒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真正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通過這一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在難點學習中幼兒的興致十分高,活動中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説唱和京韻兩合體,是幼兒熟悉的故事情節,所以幼兒十分的感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跟着我的步驟學下來。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圖片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歌曲中的唸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後面的整體説唱打下基礎。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範唱、戲劇表演、角色變化等方式學習歌曲。讓幼兒在形式多變的情境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

活動中通過圖片幫助和加快速度,逐層讓幼兒不斷接受新的挑戰。整個活動在輕鬆之中結束,幼兒不僅學會唱原有歌曲,還在其基礎上運用所學戲劇操配上動作共同表演。

但在活動中我發現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説”兩部分組成的,在活動中我注重了幼兒“説”的部分和“創編”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來的麪人把眼看花”這句是這首歌曲的難點,在活動中我將難點前置,但發現在學習中幼兒對於這句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為此,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及時發現問題並揪出來幫助幼兒解決。同時,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彈唱的熟練的即興伴奏還有待提高;表演中戲劇動作還需多加練習與感悟戲劇的韻味。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藝術活動。

篇四十七: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2、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3、體驗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現勞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活動準備:瞭解《聖誕爺爺》的故事繪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感受音樂,熟悉遊戲動作。

1、教師講述《聖誕爺爺》故事,引起活動興趣。

“聖誕老人住在遙遠的北國森林,他們一年只派發一次禮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都做什麼嗎?”

2、引導幼兒創縮播種、澆水、修雪械、收穫禮物的動作。“聖誕老人在四個季節都做了什麼事情?做了曝些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聲音,嘗試討論配器。

1、幼兒自選傾聽生活用品發出的聲音,為不同的勞動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討論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聖誕老人勞動,隨音樂有節奏整齊的完整演奏,體驗用樂器表現勞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一項勞動內容,第一遍隨樂演奏。

(2)提問:勞動的心情怎樣?會用自己的工具嗎?(用情境性語言啟發幼兒輕輕播種子、扎禮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齊)

(3)幼兒再次合作演奏,教師語言指令提示音樂的轉換。

4、啟發幼兒讓小工具跳舞,分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

(1)分小組討論,指導幼兒的動作和節奏,體驗勞動的有趣。

你們想編一個什麼隊形?做什麼動作勞動?

(2)集體隨音樂完整演奏一遍,體驗更有趣的勞動。

(3)用自己喜歡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達。

(4)加入小鈴請幼兒勞動後坐着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鈴後的音效,思考怎樣演奏漸弱的聲音?

5、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物品能發出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玩一玩吧!

大班節奏樂《鈴兒響叮噹》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節奏鮮明活潑跳躍的音樂,ABA的形式便於幼兒進行演奏。活動中我將音樂與《聖誕老人的王國》繪本故事結合,以故事中聖誕老人勞動的情節為故事情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發幼兒演奏興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兒演奏水平。在不斷嘗試中組織了此活動。

一、借用動作形象,遷移表現節奏。

蒙台梭利説過:“我做過了就會理解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所以是動作思維在前,然後是形象恩維,再到抽象思維。在組織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抽象的節奏型時比較枯燥,我引導幼兒通過模仿勞動時數種、修雪梯、包禮物的動作,然後創編了“玩具送給你”的語言節奏,鼓勵幼兒與節奏型進行匹配,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豐富和全面。配以簡單的“繞、錘、擺手”等動作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節奏練習,無形中滲透了所學的節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興趣。

奧爾夫節奏樂中強調:生活化的物品引用節奏訓練中能增加幼兒演奏音樂的樂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生活,途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着眼於幼兒的生活,以興趣為出發點,以材料為依託,以遊戲化的情境為生活化材料演奏為橋樑,使活動有效展開。活動中我嘗試運用了裝着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並與撇種子、修雪松、包禮物的節奏進行匹配,幼兒探索出“搖、敲、繞、拽”等方式掌握了節奏型,提高了演奏興趣。三、合作創編隊形,拓展演奏的空間

《綱要》指出:“使幼兒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幼兒時期逐步形成了創造表現的意識,所以要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音樂表現力。而人際合作的增加,給幼兒打開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創造性表現樂趣。所以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創造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更能使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設計隊形演奏音樂,“播種組”的小朋友設計了雙排隊形,並設計了內外交替撒種的演奏動作,“包禮物”組的幼兒設計了圓形禮物,並用上舉的動作扎絲帶等。幼兒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體驗到了合作創造的快樂。此外,在活動設計中創造性的設計趣味遊戲方面、觀察幼兒表現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創造性演奏等方面我還需提高。

篇四十八: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音樂歌唱活動一課三研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開展的是大班的音樂活動《三隻猴子》,《三隻猴子》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簡單,是孩子們一聽就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們平時生活的一種再現,講的是猴子們在牀上蹦蹦跳跳很開心以及從牀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的故事。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設計主要圍繞着學習歌曲以及安全教育這兩條線索來開展,讓孩子體會到猴子們從牀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有趣的情節,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還是收穫很多,下面談談我對本次活動開展後的幾點想法:

1.遊戲形式學唱歌曲。

在平時我們開展歌唱活動時採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孩子們跟着唱,沒有新穎的教學環節,讓孩子在老師的示範唱下,孩子們跟唱學習一首歌曲,完全沒有考慮孩子們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首先我在示範唱時很好的帶上了自己的動作和情緒,讓孩子在示範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歌曲環節中教師也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先出示有關歌詞內容的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的方式記住歌詞的內容。其次請孩子們邊玩節奏邊熟悉歌曲,孩子們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當孩子們對歌詞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後,我提出要求請孩子們看着圖片帶上動作和表情來演唱歌曲,最後脱離圖片用最好聽的聲音和動作表情表演。在最後的環節中,我運用“角色遊戲”,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歌曲帶來的快樂和幽默,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學習了歌曲,同時也很好的表達了安全教育的意義。

2.學唱中的“瑕疵”。

活動開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以玩節奏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們雖然玩的很開心,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跟歌詞旋律聯繫不大,怎樣尋找更有助於幼兒學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後在歌唱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3.活動後的“感受”。

通過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以及本次教研活動中的學習,對歌唱活動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內容中,我覺得應該在設計每一節音樂活動時,要想想如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歌曲內容。孩子才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體,在開展一節音樂活動時活動的選材以及教學方式直接影響着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跟唱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用遊戲的方式和更多創新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歌曲。

篇四十九: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因我班幼兒好奇心比較強,特別是西遊記中的魔法,是孩子們最為嚮往的,所以我開展了語言《孫悟空打妖怪》這課時,剛開始,教師先以播放《西遊記》片頭曲,激發幼兒對課堂的興趣。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朗讀兒歌,讓幼兒感知人物出場的順序,並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兒歌的連鎖調。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對兒歌的理解,教師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進行分角色表演,也給了幼兒一個自我展現的舞台,讓幼兒鍛鍊、並提高自己的膽量。活動目標:

1、理解有情節的兒歌內容,感受中國傳統兒歌連鎖調的形式特點,能學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兒歌。

3、能根據兒歌裏不同的角色特點進行創編動作。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感受中國傳統兒歌連鎖歌的形式特點。

活動難點:讓幼兒大膽嘗試表演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西遊記》片頭曲、《三打白骨精》動畫視頻片段、兒歌《孫悟空打妖怪》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妖婆的面具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及動畫片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播放《西遊記》片頭曲音樂片段,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接着往下唱。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

播放《三打白骨精》動畫片片段,鼓勵幼兒説説這是《西遊記》裏面的哪段故事。提問:

1、《西遊記》裏面有哪些角色呢?

2、你喜歡誰?為什麼?

3、你不喜歡誰?為什麼?

二、學習兒歌,引導幼兒感受兒歌連鎖調的特點。

1、教師朗誦兒歌,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兒歌。

提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老師今天讀的兒歌跟其他兒歌不同?或者有什麼區別呢?

小結:即前句的最後一個詞是後一句的開頭,引出“連鎖調”。提問:

1、兒歌裏都有誰?

2、誰上當了?為什麼唐僧、豬八戒容易上當受騙?

小結: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3、通過角色扮演,鞏固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學會念兒歌。

4、幼兒分組輪流朗讀或以接龍方式朗讀兒歌,感受兒歌連鎖調的特點。並鼓勵幼兒變念兒歌邊做動作。

5、引導幼兒分角色練習,進一步鞏固詩歌內容。

(1)師先請個別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上來表演一遍,請其他幼兒注意觀看。

(2)教師觀看,並及時糾正錯誤。

(3)幼兒三組,分別帶上面具,分角色邊念兒歌,邊表演。

(4)師幼一起點評。

6、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兒歌名字叫什麼?裏面有哪些角色?

篇五十: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採茶》

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採茶》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活潑向上的歡樂情緒,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對舞蹈藝術的熱愛之情。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樂感、表演及自由創編能力,體會繁忙的採茶場面與氣氛。

3、讓幼兒瞭解中國是茶的故鄉,並幫助幼兒知道採下的茶葉經過簡單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於健康。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自制茶樹 籃子 頭飾 圍裙

重點難點

在感知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探究、創編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過程

一、生活體驗,感受採茶;

創設江南採茶場景:天藍藍,水清清,露珠兒閃閃綠瑩瑩。片片茶葉香,濃濃茶鄉情;

我們今天來到了茶的故鄉——美麗的江南。

小姑娘樂得舞翩翩,迎來茶山豐收景。看看採茶的小姑娘是怎樣採茶的'?

請小朋友拿起小籃到茶樹園裏採茶,體會勞動的樂趣與茶園的美景。

二、律動創編,詩畫激趣;

1、提問幼兒是怎樣去採茶的?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通過感知體驗,自由創編採茶動作及採茶兒歌。

3、提取最美的動作,創編採茶律動。

4、根據所創編的動作,詩畫舞譜小人:

我挎小籃 撥開樹枝 我採的茶葉 上山崗 採呀採 多又多 片片茶葉香又香 茶葉 採茶娃娃 採茶忙又忙 裝滿筐 喜洋洋

三、動靜交替,茶藝欣賞:教師表演獨舞——《古丈茶歌》

1、瞭解茶的製作過程,知道喝茶有益於健康。

2、設計意圖:使幼兒得到美的享受,藝術的薰陶,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瞭解茶的製作工藝和利用價值。

活動延伸

展示成果,活動延伸:

1、聽音樂表演採茶律動,感受創作的快樂。

2、為客人老師表演,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反思

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茶葉上市的時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樂活動讓孩子感受採茶的歡快氣氛,隨着音樂節奏的快慢感受採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這個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幼兒在學習中的創造學習能力和主體地位,在學習中讓幼兒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達到幼兒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的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不足和遺憾,例如在節奏遊戲中,有一些幼兒的創作顯得比較簡單,體現不出水平,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多進行教師示範,同時注重幼兒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拓展教學時,我發現有一些幼兒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狹窄,今後可帶領幼兒做一些資料收集的操作,讓幼兒熟悉這個環節。我還需不斷改革教學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創新能力。

篇五十一:大班音樂活動《郊遊》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活動《郊遊》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增加了“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的教學過程。我覺得音樂教學中,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表達情感,同時對節奏的掌握也尤為重要。

一、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幼兒身體動作前提是孩子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節奏的快慢、節拍的輕重,也理解了歌詞的內容,根據歌曲的節奏和歌詞的內容來表現動作。本次教學中我出示節奏圖,請幼兒隨歌曲節奏進行拍打,在節奏練習中,剛開始孩子並不能一下子就能拍打出來,我通過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動作表現。

二、身體動作能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身體動作也是藝術的創作一部分,幼兒有意識的`用身體動作表達他們聽到的、感受到的音樂,結合自己的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採取身體動作動作來表現,創造出有想象力的動作。在本次教學中,我們用拍手、跺腳等來表現音樂中的歡快部分,用手臂的擺動來表示音樂的優美部分。這首歌曲是aba的結構,我讓孩子邊唱歌曲邊做不同的身體動作,通過歌曲旋律的變化產生動作,這也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三、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節奏在打擊樂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音樂活動的重要元素,是體現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所有的節奏都是通過身體動作來感知,人們的節奏感也依賴於動作。音樂教育通過語言、動作和音樂融合為一體,在這次教學中,歡快部分我設置的是xx xx的節奏,而在優美部分,我又設置了x―――的節奏,讓幼兒邊打節奏邊唱歌曲。幼兒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自選樂曲進行歌曲演奏,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反覆練習節拍,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篇五十二:幼兒園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卷炮仗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傳統活動,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以體育遊戲的方式和幼兒共同玩。儘管在“卷”的過程中教師會不停地發出語言提示:“手拉好,一個跟着一個,卷緊一點。”但隨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兒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螺旋隊形也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

分析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參與遊戲,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遊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以往體育活動中已經出現的幼兒因不理解螺旋隊形而盲目跟從的現象,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線原理的前提下再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線。

在這個活動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突破了計劃中我們預測的困難,在理解螺旋線特徵的基礎上,幼兒能夠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動作表現。如果説傳統的單一的體育活動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悦的話,那麼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卻是讓幼兒的愉悦帶有一定的理性指導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遊戲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學活動中對螺旋線的探索,才使得藝術活動中的卷炮仗遊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圍繞螺旋線這個線索,在探究中游戲,在遊戲中探究,凸顯出科學與藝術、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魅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二:大班音樂遊戲《快樂的小鼴鼠》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裏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並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遊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

2.通過手指遊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

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4.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遊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藉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遊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並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如:小鼴鼠排着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後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後是角色遊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遊戲。小鼴鼠在森林裏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遊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遊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遊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遊戲時體驗到了音樂遊戲的快樂。最後是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遊戲的規則是遊戲的本質特徵。在音樂遊戲中,遊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遊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遊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後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遊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篇五十三:幼兒園大班音樂説課稿化蝶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説課稿化蝶含反思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説教材理解—説目標確定—説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説課。

首先説説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裏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幼兒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為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温和的生動的畫面,幼兒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賞心悦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説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悦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幼兒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幼兒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為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幼兒感受《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悦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説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温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幼兒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説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説,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為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説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教學反思:

1、孩子們玩得開心、很感興趣,但也有孩子不能大膽參與,老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引導和關注;

2、大部分孩子玩得投入,認知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有少數一兩個幼兒一直都在趕節奏,沒有自由自在投入遊戲的感覺;

3、準備很充分,特別是音樂很貼切、有趣,也大大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符合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水平;

4、對少數能力差的幼兒個體關注不夠。

篇五十四: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時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動作,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僅時讓幼兒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更重要的時讓幼兒體會向上的情緒和歡樂積極的情感,並在遊戲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要做到《綱要》中情緒情感佔第一位的理念。運用賞識教育,鼓勵每一位幼兒,讓孩子們在自主的創造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集體遊戲的氛圍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在學習歌曲方面,我仔細研究了自己的示範唱,從音量,音高,演唱速度上都進行了一些改動。如我將音高調低了一些,為了適合我班孩子實際的演唱水平,另外,我還處理了演唱時的一些表現,使樂曲更加富有情境性。如速度的漸快,音量的漸強,這些改動,從活動反映情況看,還是不錯的。我時示範唱讓孩子們聽得很愉快。孩子們聽到”真是壞”和“使勁啃”的時候,都不由自主的加上了許多自編的動作表示自己的情緒。當我輕輕,跳躍的演唱小老鼠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立刻用動作來給我回應。所以,幾遍以後,孩子們在歌曲的演唱表現上還是表現的很優秀的。

為了讓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記住歌詞,我製作了小貓和小老鼠的頭飾,並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來引入本次音樂活動。故事的講述,為孩子們接下來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孩子們在我的逐步提問下,大都能將兩段歌詞的內容表現出來。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合作進行了表演唱,感覺每一個孩子都唱得很投入。這次的音樂活動唱歌部分時成功的。讓一些平時不太願意上台來表現自己的孩子,那些膽小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信心,我也適時的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當他們上台進行了表演,我就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

我相信通過這樣較為成功的音樂活動,會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篇五十五:大班音樂《庫企企》教學反思

“庫企企”是一節音樂遊戲其目標是1.通過圖譜的幫助,感受樂曲abc的結構及風格特點。2.為樂曲創編律動表演動作組合,通過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促進小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為了讓孩子熟悉並掌握節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幼兒輕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活動的開始,以節奏遊戲的形式開頭,其目的是讓幼兒熟悉節奏,幼兒會根據教師畫的節拍圖拍出節奏,同時也培養幼兒聽辨節奏的能力;最後還讓孩子練習有節奏的説話,感受節奏在語言中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剛開始孩子們一下子還是不習慣,但經過幾次練習就得到了提升。

接着我告訴孩子我這有段好聽的音樂,你找找裏面有沒有藏着這個節奏,自然地就過度到了第二環節。

在播放音樂時,當孩子聽到c段時孩子們很開心,有的還不由自主的跟念起來。這時,活動又以“小男孩去尋寶”這個故事帶入,幫助幼兒理解整首音樂的結構,音樂的節奏。為幼兒創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做好準備。

找寶貝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去尋找寶貝吧?孩子要參與遊戲,表現音樂,就需要對音樂非常瞭解,音樂中一共有三種節奏:a八分音符的節奏、b四分音符的節奏、c兩者混合的節奏。這三種節奏重複出現。為幫助孩子理解、掌握節奏,將抽象的音樂變得故事化、直觀化,活動中將歡快的八分音符的節奏設計為騎小馬;四分音符的節奏慢一點是上樓梯;兩者混合的節奏比較有力是念咒語;這樣來引導幼兒後,孩子也能輕鬆掌握,大膽表現了。

為了讓活動更有趣,能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他們主動創編的能力,我設計了尋寶遊戲,讓孩子在音樂聲中體驗快樂,大膽表現。同時讓孩子的藝術能力在大膽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整個活動在愉快的遊戲中自然結束。

整個活動下來,今天的活動是成功的,這節音樂遊戲非常有趣互動性強,活動適合大班的孩子。環節設計處理的都非常到位,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課堂氛圍也非常歡快和諧,在重難點處理上設計巧妙讓孩子輕鬆歡快地突破。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遊戲中每個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發展。

課後我深刻反思到要上好一節成功的教學活動,課前的充分準備很重要,要對教材分析透徹,有準備的活動才能帶給每個孩子地進步。

篇五十六: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賽馬》

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賽馬》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知道樂曲的名稱,初步理解樂曲的內容和性質。

2、對中華民族樂器二胡有所認識。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創設內蒙古大草原環境(包括草原背景圖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馬)。

2、錄音磁帶:開飛機音樂、《賽馬》樂曲。

3、民族樂器:二胡。

活動過程:

一、開飛機進活動室。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內蒙古大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們開着飛機去吧。

2、指導幼兒看圖。

師:多美的大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圖片上還有什麼?(蒙古人在騎馬)對了,蒙古人民勤勞勇敢最愛騎馬。哦,今天草原上還有一場熱鬧的比賽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比賽嗎?

二、初步欣賞樂曲《賽馬》。

1、欣賞第一遍樂曲《賽馬》後提問。

師:小朋友,聽出來是一場什麼比賽?(幼:是騎馬比賽)對了,是蒙古人民在舉行賽馬比賽,你們是從哪裏聽出來是在賽馬?(幼:有馬跑的聲音、有馬叫的聲音)

2、聽故事、看圖片欣賞樂曲《賽馬》。

教師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各位觀眾,賽馬比賽開始了。現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棗紅馬,馬背上的小夥子很得意。後面一匹大黃馬追上來了,騎馬的還是個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後面又有一匹大馬追上來了,比賽越來越激烈。觀眾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賽繼續進行着,快到終點,馬兒都不願落在後面,使勁跑,看,棗紅馬一大跨步過了終點,它高興地叫起來,向大家報喜!

3、由“馬叫”引起幼兒對二胡的興趣。

師:賽馬比賽結束了,你們有沒有從音樂中聽到棗紅馬在叫?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其實剛才音樂中的馬叫聲音不是真的馬在叫,它是用一種樂器模仿出來的,有誰知道是什麼樂器?

三、介紹二胡,分段欣賞,感受樂曲的內容及性質。

1、教師介紹二胡的構造、特點。

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它是用木頭製成的,有兩根細細長長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會發出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教師用二胡模仿馬叫的聲音)聽,這又是什麼聲音?(教師通過撥絃模仿馬跑的聲音,讓幼兒瞭解“撥絃”。)

2、教師用二胡現場演奏《賽馬》。

3、分段欣賞樂曲《賽馬》,瞭解各樂段的不同內容及性質。

a教師演奏第一段。

提問:這一段音樂的速度怎麼樣?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討論)

小結:第一段音樂的速度很快聲音越來越響,好象比賽開始了,很多馬從遠處跑來。

師:小朋友,你們會騎馬嗎?現在老師來演奏第一段音樂,你們來賽馬,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讓草原上的馬也跑起來,比一比哪匹馬跑得快。(要求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b教師演奏第二樂段。

提問:第二段音樂和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好象看見了什麼?(討論)

小結:第二段音樂速度比第一段音樂慢,很優美、抒情,好象看賽馬的觀眾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師演奏第三段。

提問:第三段音樂的速度怎麼樣?這段音樂好象講了些什麼?(討論)

小結:第三段音樂的速度更快,比賽更激烈,快到終點了,馬兒飛快地向終點跑去,最後,取得勝利的大馬高興地叫起來。

四、區別三段音樂,鞏固感受音樂的結構性質。

師:聽,這是第幾段?為什麼?(放錄音)

五、通過身體動作的表演進一步感受樂曲。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舉行賽馬比賽?好,我們一起騎上馬,比賽馬上開始。

活動反思:

在音樂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篇五十七:幼兒園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裏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並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遊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2.通過手指遊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遊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藉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遊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並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如:小鼴鼠排着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後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後是角色遊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遊戲。小鼴鼠在森林裏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遊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遊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遊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遊戲時體驗到了音樂遊戲的快樂。最後是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遊戲的規則是遊戲的本質特徵。在音樂遊戲中,遊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遊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遊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後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遊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幼兒園大班音樂遊戲活動反思]

篇五十八:大班音樂蘋果豐收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樂蘋果豐收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熟悉三種節奏型:?頜? Ⅹ Ⅹ Ⅹ?頡? ?OⅩ ― Ⅹ ―?O、?OⅩ― ― ―?O。

2、學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

3、嘗試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三種節奏型、節奏及身體動作圖譜、圓舞板、碰鈴、鈴鼓。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小客人,咱們看看他們是誰。

2、出示三種節奏型讓幼兒認識,並用嘴巴和小手拍一拍,所以説他們的節奏。

二、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聽音樂,用身體動作看圖譜表現節奏

1、這三種節奏型很調皮,他們就藏在這首好聽的樂曲裏,我們把他們找出來(出示節奏圖譜)

2、引導幼兒找一找每種節奏型出現了幾次。

3、引導幼兒整體用小手拍出節奏,再用身體動作整體打一遍節奏。

4、用身體動作分聲部聽音樂打出整首樂曲的節奏。

三、嘗試用樂器演奏樂曲並學習看指揮。

四、交換樂器演奏,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蘋果豐收》是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的一首打擊樂曲目,這首樂曲旋律優美,動聽,表現了人們在豐收的果園裏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

在上課之前,我就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特別的困惑,不知道該如何去上這一節課,更別説是上好了。因為之前所看到的打擊樂課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説實在是有些難,而且沒有一點趣味性,那樣的'模式對於我來説也實在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在我個人來説是沒有信心以那樣的形式上好這節打擊樂課的,因為無論是孩子還是我自己都是一個新手,而且對於剛上大班的孩子來説,如果一點趣味也沒有的話,他們的注意力靠什麼來吸引呢?因為單純的打擊樂器是很枯燥、很乏味的,所以我的壓力很大。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設計和想法去上,怎麼上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感覺到特別的輕鬆,在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也很好,我也很輕鬆的就把教學目標完成了。

篇五十九:大班音樂丟手絹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樂丟手絹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相互追逐的快樂。

2、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3、能遵守規則玩遊戲。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會唱《丟手絹》歌。

2、不同顏色的手絹幾條。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站好隊形,幼兒按照地上畫的圓圍成圓圈坐好。

2、引出遊戲

(1)小朋友還記得丟手絹的歌嗎?

(2)老師幼兒齊唱《丟手絹》。

3、介紹遊戲玩法

(1)請一個小朋友拿着手絹圍着自己的圈跑。

(2)當唱到“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拿手絹的那一個小朋友就把手絹悄悄的丟在另一個小朋友的'身後,然後繼續圍着圈跑。

(3)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小朋友就應該馬上去追剛才那個丟手絹的小朋友,要圍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個空位子旁就馬上坐下,這樣,追的小朋友就算沒追到,所以,就該他再來丟手絹。

(5)如果追到了,就該被追到的小朋友再來丟手絹。

4、提出遊戲規則

(1)不瘋鬧

(2)跑時不離開圈

(3)只准撿到手絹的那個小朋友起來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給他們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圍着自己的圈跑。

5、幼兒開展遊戲,老師指導

(1)看幼兒有無遵守規則進行遊戲。

(2)幫助還未理解遊戲玩法的幼兒一起完成遊戲。

6、放鬆活動:

在《丟手絹》音樂伴奏聲中幼兒一起做放鬆活動,以緩解緊張疲勞的身體。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在這次體育遊戲中還算比較乖,所以遊戲進行的也比較好,孩子們也很快樂,都吵着要玩,上完課後我也很滿意,回味着剛才上的課,遊戲的過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絹丟給自己的好友,這就給課堂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造成孩子們之間的不團結,以後要注意多強調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這節課的歌曲旋律很好聽,充分體驗幼兒那種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兒都融入到整節課中,充分體現了音樂帶給孩子們那種愉悦。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段音樂欣賞讓幼兒有自我表現美的空間,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感受音樂美的能力。

篇六十:大班音樂《金蛇狂舞》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金蛇狂舞》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並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這節音樂欣賞活動是我對音樂欣賞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説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第一個話題是中國節,在這個話題裏有一節大班音樂欣賞“金蛇狂舞”活動,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反覆鑽研教材,多次傾聽這首音樂,尋找突破口。然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幼兒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欣賞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幼兒體會作品內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積極向上的情感,使幼兒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欣賞音樂,因而他們始終渲染在歡騰熱烈的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

我認為這節課的可取之處在於:

一、用直觀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幼兒體驗樂曲的情感

我從網上找到了一段《金蛇狂舞》的錄像,通過讓幼兒欣賞錄像中的舞龍敲鑼打鼓場景,進一步感受樂曲歡騰熱烈的情緒。幼兒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生活中所表現的各種音響,他們急切地訴説着“鑼鼓響了,太熱鬧了”;“聽到這首音樂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從幼兒説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説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現的熱烈的情緒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二、以動作參與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

在欣賞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應答,進而用拍手、跺腳的動作代替鑼鼓表現音樂。欣賞A段音樂時,引導幼兒回憶舞龍燈的動作,讓幼兒用手臂表現。然後教師帶領幼兒跟隨A段音樂在小椅子上用手臂表現舞龍燈。使幼兒藉助動作,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 過程中,幼兒表現了對樂曲中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以及情緒等音樂要素的不同理解。最後用“鏘鏘鏘”的歡呼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藉助動作參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化解了難點,達到了預設目標。

三、以豐富的聯想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形象

在幼兒初步熟悉了整個樂曲後,我就進一步讓幼兒聯繫自己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熱鬧歡慶的場面,邊聽音樂邊想象。通過老師的啟發,幼兒能根據音樂的展開,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想象,他們紛紛發言,講述自己看到的熱鬧場面,從一個個豐富形象的動態過程中獲得了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帶領全班幼兒舞龍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舞龍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着音樂,幼兒憑着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紅黃兩隊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隨音樂舞動,擊鼓敲鑼、龍舟飛舞,幼兒神采奕奕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篇六十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小星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並感受4|4拍的音樂節奏。

2、積極參與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學會唱歌併合拍,願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表現節奏。

3、激發幼兒對歌唱表現的興趣,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段非常好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裏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在表演合唱中要將“一閃一閃”的跳躍感唱出來,在用手作“閃”的動作時注意合拍和跟節奏。熟悉4/4節奏並學會運用簡單打擊樂,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聽音樂打節奏時示範和指導並表現是本教材的難點。

活動準備:

1、小星星粘貼及太陽月亮頭飾各一個;

2、《小星星》CD、歌曲圖譜

3、人手一個樂器:三角鐵、馬玲、鈴鼓、小鈴等樂器。

活動過程:

1、誰是小星星

音樂欣賞及感受4|4拍音樂節奏,欣賞《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師一起隨着節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節奏。並給小朋友戴上星星頭飾,老師是月亮媽媽。

師:“我們可以用什麼節奏型來表現輕快、跳躍的小星星”(引導幼兒嘗試用手拍出XX|XX|的節奏。

2、活潑調皮的星星

師:“天黑了,月亮媽媽帶着小星星出來了,你們猜猜在這天空中最調皮,象一隻只小眼睛。”老師引導幼兒説出要用輕快、跳躍的唱法來表現閃爍的星星。

3、安靜柔美的星星

師:“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引導幼兒用舒緩、連貫的唱法表現累了的小星星。

師:“現在我們又可以用什麼節奏型來表現玩累的小星星?(引導幼兒拍出X-|X-的節奏型)

4、引導幼兒聽音樂進行節奏練習。

將幼兒分為四組分別敲出兩種不同的節奏型

(1)先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星星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2)再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不同的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6、四組幼兒一起配上樂器,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寶寶回家了

師:剛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齊又動聽,天快亮了現在我們聽着音樂,星寶寶回家的舞蹈吧!

師彈出小星樂曲,幼兒聽音即興做相應的動作。

8、結束活動

師:”天亮了了,小星星們回家吧!"

活動反思:

小星星這個活動一開始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孩子們很喜歡,接下來節奏練習,以及加上奧爾夫樂器合作表演孩子們都表現的很好,唯一覺得整堂課缺乏的是孩子們自主的東西比較少,好像都是老師想了很多方法讓孩子學,孩子也很認真的學會,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現就少了,所以,覺得以後音樂課中要更加註重孩子自主性。

篇六十二:歡樂頌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

《歡樂頌》教案設計一

活動目標:

1.在圖譜的幫助下,自主探索二聲部的進入,初步學會二聲部輪唱。

2在輪唱中能注意控制音量,與同伴協調的演唱。

3.體驗與別人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能熟練的看第一聲部圖譜演唱歌曲。

2.圖譜(第一聲部、第二聲部)。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

(1)觀察圖譜,回憶歌曲名稱。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這首歌曲嗎?(歡樂頌)師:一起用歡樂歌聲唱一唱吧。

(2)教師指圖譜,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3)分辨樂句演唱。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句?請你演唱時在每一句的開頭用拍手提示我一下。

幼兒在每句開頭拍手並演唱歌曲第二遍。

師:除了用拍手還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呢?

(4)幼兒再次演唱並用身體動作提示每句的開頭。

師:你們會用數字來提示我嗎?請你一邊唱一邊用數字表示每一句。

2.學習輪唱。

(1)觀察雙聲部圖譜,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二聲部演唱方式,初步瞭解第二聲部的插入時機。

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也忍不住想跟着你們唱了。看,我是這樣唱的(教師邊説邊出示二聲部圖譜)。

師:誰看懂了?我是怎樣唱的?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二聲部的進入及輪唱的方法:你們唱第一句時我呢?你們唱第二句時呢?你們唱第三句呢?我唱最後一句呢?也就是説,我比你們晚唱一句,我是你們的“跟屁蟲”。

(3)初步學習與教師一起用兩聲部輪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師:現在我要做你們的跟屁蟲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4)師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師邊指圖邊默唱第二聲部。

師:你覺得我唱的好嗎?

(5)幼兒發表自己的建議。(如:聲音太低……)師:那我把音量調高點,看看這次我的表現怎麼樣。

(6)師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

師:這次你們聽到我的歌聲了嗎?

幼:聽到了一點點。

師:我已經把音量調高了,怎麼你們還是聽到一點點呢?

幼:我們的聲音太響,你的聲音太低。

師:那這次你們把音量稍微調低一點,我再調高一點,好嗎?

(7)師生第三次合作演唱。

(8)教師小結:合唱時既能聽見自己的歌聲又能聽見別人的歌聲,説明你的音量正合適,給觀眾會帶來美得享受,要不然就是噪音了。

(9)幼兒學唱第二聲部,把握第二聲部的進入與演唱。

師:誰也想來做跟屁蟲?很多小朋友都想做,那這次我們都來做跟屁蟲,請鋼琴先唱,做它的跟屁蟲,好嗎?

(10)教師邊指圖邊帶領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3.幼兒分組輪唱。

師:剛才我們是和鋼琴合作演唱的,我們小朋友可以怎樣合作演唱呢?

幼兒分兩隊合作演唱歌曲,然後交換演唱。

4.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結束部分的共同結束。

師:我們一個先唱,一個晚唱,是不一起唱結束的,有沒有辦法讓兩隊一起唱結束呢?

幼兒回答。

若幼兒想不出,教師可以這樣建議:我到有一個辦法(出示最後一句話圖譜貼在第一聲部最後),你能看懂嗎?

5.分隊進行兩聲部輪唱並交換演唱。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又嘗試了一種新的演唱方式,這種演唱方式叫做“二聲部輪唱”,先唱的是第一聲部,晚唱的是第二聲部。

幼兒面向老師分兩隊輪唱。

6.結束。

師:剛才第一聲部比第二聲部先唱了一句,能不能先唱半句呢?先唱半句又該怎麼演唱呢?下次我們再來探討。

歡樂頌音樂教案設計二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感知理解歌曲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歌詞。

2、探索用兩種表現方式,表現歌曲逐漸熱烈的情緒。

3、能與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體驗歌曲歡樂的氛圍。

活動準備

1、根據歌曲內容準備相關圖片一幅。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台。

3、幼兒會演奏《歡樂舞曲》。

4、打擊樂器:碰鈴、鈴鼓、圓舞板等,幼兒人手一件樂器。

活動過程

1、歌唱活動:畢業歌。

教師引導幼兒隨着音樂有表情地演唱《畢業歌》。

2、看圖欣賞歌曲《歡樂頌》。

--教師出示圖片,啟發幼兒看圖説説:畫面上有什麼?它們在做什麼?

--教師:下面,老師把小朋友看見的畫面川、朋友説的內容連起來説一説,請大家仔細聽----教師:你聽到了什麼?帶領幼兒看圖念歌詞。

--教師隨着音樂帶領幼兒念歌詞。

--欣賞歌曲錄音《歡樂頌》,鼓勵幼兒 和 老師一起,輕輕地眼唱。

3、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隨着鋼琴伴奏的音樂,嘗試着眼唱歌曲。

--幼兒歌唱,教師退出。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唱歌,才能表現出歌曲越來越熱烈的氣氛呢?

--開展討論活動。

--帶領幼兒根據討論出來的一個或者兩個方案,進行歌唱活動,表現歌曲走越熱烈的氛圍。例如:分聲部逐層累加、加入舞蹈動作、加入襯詞、加入打擊樂器的方式演唱不口表現歌曲。

5、打擊樂:歡樂舞曲。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歌聲和動作表現歡快熱烈的氣氛,下面,我們用樂器,大家一起來演奏《歡樂舞曲》。

--教師帶領幼兒使用樂器,演奏打擊樂《歡樂舞曲》。

《歡樂頌》教案反思

《歡樂頌》是一首名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的。它有着嚴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揚抑格(一重一輕)詩律寫出,非常有規則的。我班的孩子對唱歌很感興趣,唱歌本身就能抒發幼兒的情感,有的歌曲旋律比較平坦,孩子們演唱時會缺乏唱歌的激情。《歡樂頌》全曲曲調活潑,富有感染力,正好能讓幼兒在唱歌中體驗歡快的情緒。

一般在歌唱教學中,我們慣有 “三步曲”——練聲、範唱、學唱,這種傳統的教學容易使整個教學過程枯燥單調,幼兒的“三性”受到束縛。如何調動幼兒歌唱的積極性,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在歌曲《歡樂頌》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圖譜教學。《歡樂頌》旋律優美,但歌詞四大句的內容無一重複,幼兒不容易記憶。因此我設計跟歌曲相對應的圖譜,把歌詞、音高、節奏融合在圖譜中,既形象又直觀。比如歌曲的第一句我畫了兩個橢圓形表示天空和白雲,第二句畫了一個太陽和一隻小鳥,讓孩子們能更清晰的瞭解歌詞的內容、節奏等。這種一目瞭然的方法幼兒比較容易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較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 大班 反思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vze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