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內蒙古五當召的導遊詞

內蒙古五當召的導遊詞

內蒙古五當召的導遊詞

五當召位於包頭市石枴區的五當召,是我國著名的文化遺產之一。“五當”蒙古語是柳樹的意思,“召”藏語可引申為寺廟的意思。五當召海拔約1500米,佔地300多畝,殿堂蒼舍2538家,是國家4A級旅遊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1

今天帶領各位參觀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區、內蒙古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五當召。如果説從我國西部每個省區各選出一座藏傳佛教的代表性寺廟,那麼它可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齊名,可以説是我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美譽。當然,藏傳佛教還有六大名寺之説,那是從另一個角度評定的。

五當召位於包頭市固陽縣吉忽倫圖鄉的五當溝內,距包頭市區約70公里。始建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後又在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進行了多次擴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廟,同時也是研究藏傳佛教(密宗)、哲學、醫學、天文、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研究基地。清朝時期,遍佈內蒙古大草原近千座藏傳佛教寺廟中的住持喇嘛大多是從五當召派去,或是曾經在五當召學習過,因此五當召素有蒙古高原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之稱。五當召建成後一直香火旺盛,信徒雲集,鼎盛時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區有很高的聲譽。

五當召有蒙、藏、漢三個名字。“五當召”是蒙藏混合語名,“五當”,蒙古語是柳樹的意思,因柳樹繁茂,環境宜人而得名;“召”在藏語中原意為“兄長”、“世尊”(釋迦牟尼),引申為供佛的寺廟;五當召另一藏語名為“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因“鷹銜經冠,奶化白蓮”的傳説而得名;漢語名為“廣覺寺”,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親賜的。

據説,五當召最初是由鄂爾多斯左翼前旗(即今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的王公所創建,廟址是第一世活佛阿格旺曲日莫選定的。

相傳阿格旺曲日莫在西藏學佛深造,離藏時,喇嘛囑咐他説:“務擇福地修建廟宇,供奉我佛,普度眾生”。來到內蒙古,阿格旺曲日莫便發願要建一座寺廟。於是,在準格爾旗王公的支持下,他帶領兩個徒弟遍遊陰山南麓,開始了勘察、選址工作。師徒三人登上沙爾沁山峯,極目北望,只見遠方紫氣繚繞,青煙飄渺。就在這時,一隻白翅金雕俯衝而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經冠哈達向北飛去。師徒三人追到一個山脊平台上,沒見到金雕的蹤影,卻看見經冠哈達掛在一棵形如寶蓋的柏樹上,他們認定這是佛的旨意。這時忽然聽到身邊有響動,原來是一位中年蒙古婦女,左手牽着一頭白花牛犢,右手提着一隻木桶姍姍而來。她放下木桶,轉身想把牛犢拴在松樹上,不料牛犢一腳踢翻了木桶,灑在地上的牛奶頓時變為朵朵白色蓮花。就在他們師徒又驚又喜的時候,那個女子和牛犢已經不知去向。阿格旺曲日莫知道,釋迦牟尼成佛時“步步生蓮”,蓮花是佛界的標誌;金雕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神;金雕和蓮花的出現,已經預示着這裏就是寺廟的所在地。於是,他決定在這裏建廟,寺廟也因此而得名“巴達嘎爾”。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2

五當召佔地300多畝,有殿堂倉舍2538間,規模十分宏大。主體建築坐落在兩條山溝匯聚的山坡台地上,東西兩側的山麓、平地分佈着一些附屬建築和僧舍棟房,兩座藏式白塔高高聳立。寺院分佈合理,座座殿堂,層層樓閣,隨坡而起,錯落有致,佈局和諧。五當召的所有建築均為梯形樓式結構,上窄下闊,平頂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條土紅色邊麻裝飾,還有金色的法輪、紅色的柱廊,色彩對比強烈,光彩奪目。外牆表面有一層厚達數釐米的石灰層,清白典雅,別具風格。遠看殿堂潔白如雪,樓頂金光奪目,十分壯觀。這種規模宏大的寺院和獨特的結構形式,是內蒙古境內現存藏傳佛教寺院中僅有的。

五當召的主體建築羣由六大殿(蘇古沁獨宮、卻依拉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德獨宮、阿會獨宮、喇彌仁獨宮——這裏的“獨宮”指經堂、佛殿)、三座活佛府(洞闊爾活佛府、甘珠爾活佛府、章嘉活佛府)和一座安放歷代活佛骨灰靈塔的蘇波爾蓋陵以及94棟喇嘛住宿土樓組成。

下面,就讓我們沿着曲折的山路行進,來領略五當召宏偉壯觀的風采吧!

在我們面前的是第一殿——蘇古沁獨宮,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當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築。它是一座高達22米的三層樓大殿,一樓前廳是大經堂,後殿是藏經庫。經堂內部宏偉壯麗,有81根方柱貫通上下,每根都用織有彩色龍紋的栽絨毯包裹着;殿內頂上懸掛着經幡和帛畫;地上排列着數十排座榻,上面鋪設着藏式絨毯,整個召廟裏的大型集會都在大經堂裏舉行。為什麼呢?因為“蘇古沁”藏語意為聚會,該獨宮因上千喇嘛在此聚會而得名。大殿的正中是釋迦牟尼像和30尊菩薩像,個個神態安祥。殿堂四周有表現釋迦牟尼佛傳説故事的彩繪,構圖複雜,細膩優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畫中還有表現草原生活的場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現實生活內容繪製的,是研究清代少數民族生活和社會文化的珍貴資料。大門兩側牆上繪有四大天王像,分別手持琵琶、寶劍、絹索和寶塔,代表風調雨順,旁邊還有六道輪迴圖。

二樓供奉着釋迦牟尼和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塑像及眾佛銅像,東西兩側牆上泥塑須彌山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羅漢。天井北壁繪有西藏布達拉宮、色拉寺、甘丹寺及五台山著名佛寺的圖畫。

三樓主要陳放國家一級文物——曼陀羅銅城,即祭供、修道的壇場,銅質、圓底,上面製成宮殿形,底部作成城牆。銅城鑄有宮殿樓閣、須彌山,鑄造精美,是清代鑄銅工藝的精品

出於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敬,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七年級,在這裏會舉行“嘛呢”法會。法會期間,五當召會萬眾雲集,信徒們帶着無比的虔誠,千里迢迢從各地趕來參加法會;喇嘛們七天七夜不停地誦《嘛呢經》,主誦“唵嘛呢叭咪吽”(hōnɡ)六字真言,非常神聖。在殿的正中是活佛的位置,其餘依次為住持、喇嘛的席位,等級十分嚴明。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人們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請喇嘛唸經,保佑平安。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3

往西走就到了卻依拉獨宮。卻依拉,藏語意為“法苑”。該殿建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講授佛教教義的場所。

五當召設有供喇嘛學習經典之處,藏語稱為“拉桑”,漢語稱“神學院”。神學院共分四個大部,分別是時輪學部、宗教哲學部、醫學部和教義戒律學部。每個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學內容不同,建築形式和塑像、壁畫也不相同。這座殿是專門研究佛教經典和哲學理論的宗教哲學學部。佛教教義是喇嘛的基礎課,每個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過考試,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級的“格西”學位,有了這個學位的喇嘛才具備擔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學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資格。卻依拉獨宮裏最引人注目的是頭戴寶冠,肩飾蓮花,高達十米的彌勒佛銅像。彌勒佛是未來佛,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後,會自動消失,屆時將由未來佛——彌勒佛下凡普度眾生。所以我們看到的彌勒佛手作説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預着他即將下生到人間,去解脱世人的苦難。同時,這也是內蒙古最大的一尊銅佛像,是用黃銅分段鑄造,焊接而成的。彌勒佛像的左邊是一世,是西藏扎什倫布寺的創始人,右邊是班禪一世,班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兩大弟子。左手戴黃帽的是五當召第五代活佛塑像,五當召具有今日規模,大多形成於五世活佛坐牀期間。

沿着台階向上是二層的洞闊爾獨宮,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當召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後半部牆壁所繪的壁畫都以黃色作底色,因此俗稱“黃廟”。本殿是神學院的時輪學部,是傳授數學、天文、地理、占卜和曆法的場所。殿門正中懸掛着的是用蒙、漢、藏、滿四種文字銘刻的“廣覺寺”匾額。大殿前面的廣場是講經台,也是神學院升學考試的口試和神學辯論的地方。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在此舉行學術升級考試,開展學術辯論。

殿內供奉着五當召第一代活佛(蒙古語稱“呼圖克圖”)洞闊爾·班迪達的塑像。前廳的壁畫,有着250多年的歷史,是五當召1050平方米壁畫中保存最好的,有內蒙古壁畫之冠的美稱。壁畫內容豐富,人物形象生動,色彩豔麗濃重。

洞闊爾獨宮後面與卻依拉獨宮相連的是阿會獨宮,又稱日木倫獨宮。建於嘉慶五年(1800年),是五當召內唯一的一座面西朝東的佛殿,主供威猛神祕的勝樂金剛。阿會獨宮內設“糾德巴”(密宗)和“門巴”(醫學)兩個學部。密宗也稱真言宗,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理論依據,理論玄奧,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舉行升級考試,每次畢業者非常少。醫學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廣論》和《説明祕經》為依據,供奉毗盧遮那佛、藥師佛、無量壽佛、菩薩白度母和綠度母的塑像。宮內兩側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羅漢塑像,生動逼真,顯示了雕塑者獨到的藝術才能。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4

阿會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層樓叫蘇波爾蓋陵。它是供奉歷代七位活佛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靈堂,是歷代活佛的靈塔殿,是在五當召一世洞闊爾活佛圓寂前居住地舊址之上建築起來的。殿內共有七座靈塔,銅質鎏金,覆缽形,寬肩圓腹,嵌有珍珠寶石,是非常華美的藝術珍品。塔內分別珍藏着七位活佛的舍利子,七位活佛冥冥中的在天之靈就像七面光潔的鏡子,映射着信眾的心田。

阿會殿的南方是三座活佛府,東面是松柏葱鬱的青山,下臨溪泉流淌的山谷,環境甚為幽雅。五當召供奉的活佛共有七代,最後一代於1955年圓寂,時年13歲。在七位活佛中有三位(即洞闊爾活佛、甘珠爾活佛和章嘉活佛)建造了府邸。洞闊爾活佛府,是一幢二層的藏式樓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廳前廊門罩雕着龍、獅、象、金翅鳥等各種浮雕,兩側牆上繪着五色斑斕的壁畫。室內陳設豪華,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藝術品。甘珠爾活佛是多倫坐牀活佛,是洞闊爾一世的師傅,那時,當一方的活佛去世後,其師甘珠爾活佛為其負責培養幼年的“呼畢勒罕”(轉世靈童)。這一制度沿襲了二百餘年,因此設有甘珠爾活佛府。章嘉活佛掌管山西、內蒙古、北京的藏傳佛教事務,故專為他巡行下榻準備一處居所,五當召的活佛轉世七代,以後再未尋認“呼畢勒罕”繼承衣缽。

巍然屹立在五當召廟羣西部山頂的壯觀建築是喇彌仁獨宮,建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專攻菩提道的教義戒律學部。教義戒律學在內蒙古地區只有五當召講授,所以有很多喇嘛不辭辛勞慕名而來。作為教義學部,這裏是傳授藏傳佛教的教義、教規和教史的地方。殿內正中供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巨型純銅鑄像,高達9米,重90多噸,是寺內第二大銅像,也是內蒙古地區宗喀巴銅像中最大的一尊。銅像兩側的佛龕內有一千個神采奕奕、氣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又稱“千佛殿”。這位黃教鼻祖是青海湟中縣藏族人,幼年出家為喇嘛,後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義。他對藏傳佛教實行改革,規定學經次第,嚴密寺院組織,確立活佛轉世制度,並要求喇嘛穿黃衣、戴黃帽,嚴守戒律。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5

大家好!歡迎來到___旅遊團,見到大家我很開心!我是你們的導遊葉濤瑜,我今天帶大家去五當召。五當召是內蒙古有名的佛廟,五當的意思是柳樹,召的意思的佛廟,五當召的意思是柳樹佛廟。五當召有個傳説是:一個人要建佛廟,突然一隻鷹把建廟的人的帽子叼走了。那個人就去追帽子,鷹把帽子放在現在五當召的原址,突然地上長出四朵蓮花。這代表天意,之後廟就建在這了。五當召也稱小型布達拉宮。

五當召有個核心區,核心附近有座寶塔。寶塔的牆上雕刻着觀音菩薩六字神語。寶塔有三層,高18米、寬6米。告訴大家觀音菩薩六字神語是“唵嘛呢叭咪吽”。用漢語表示的意思是:蓮花上的寶石多麼神聖。在看最上面金色的火炬,代表勝利與神聖和除魔。

遊客們向前走,向兩邊看,這些都是大法塔。大法塔有五種顏色,分別是藍色、白色、紅色、綠色、黃色。白色代表白雲,藍色代表天空、紅色代表火焰,綠色代表江河,黃色代表大地。向右看就是銅陵,讓銅陵順時鐘轉運,説出觀音菩薩的六字神語,心裏想祝福。銅陵的顏色是金色的,是用鎏金做的。請跟我回去。

最後感謝你們來到山河旅遊團,我們下次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3v8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