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詩詞多篇

古詩詞多篇

古詩詞多篇

經典古詩詞 篇一

飲酒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註釋

1、結廬:構築屋子。人境:人間,人類居住的地方。

2、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聲。

3、君:作者自謂。爾:如此、這樣。這句和下句設為問答之辭,説明心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

5、見:(讀xiàn)同“現”,出現。

6、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這兩句是説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

7、此中:即此時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隱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義,即“迷途知返”。這句和下句是説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意思是既領會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説。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詩意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

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脱,

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

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

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説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賞析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説,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裏沒有什麼尊嚴可説。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説,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説來也是貴族後代,但他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麼能做到這樣?而後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疏遠、超脱、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脱離,必然導致與奔逐於這一軌道上的人羣的脱離。

那麼,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麼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着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説,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於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裏,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閒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峯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着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羣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裏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説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説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藴卻很深,需要反覆體會。對於少年人來説,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後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採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採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於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採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後兩句所説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古詩詞 篇二

1.九月十六日

劉順成

二十年來是與非,恍然一夢已相違。

炎涼世態人情冷,憤世不同厭世悲。

2.偶見

劉順成

滿地疏黃昨夜風,更兼憔悴是丹楓。

偏得角落青苔綠,一點春情寂寞中。

3.蝶戀花

劉順成

無力東風花小小,殘絮輕飄,燕子飛環繞。一望白川一寸稻,數聲布穀催人早。

但願年年年歲好,天地糧心,問幾人知道。萬粒歸倉多數掃,何由為此生煩惱?

4.浣溪沙

劉順成

一份心情一闋詞,蠟為骨肉淚為思。不得問我幾分痴。

為:作為。為:替,為之。

明月偏憐惆悵客,花前柳下不相辭。徘徊獨自幾多時?

“幾”和“已”反覆推敲。

5.浣溪沙

劉順成

明月摘得放身邊,踢翻五嶽在跟前。何由説我是瘋癲。

大笑出門真浪漫,風流成性敢爭先。拍的山谷古人肩。

(黃山谷他風流拍得古人肩,我可以拍拍他老人家的肩麼)

6.木蘭花

劉順成

寒風吹斷檐間雨,黃葉染秋深幾許?三三兩兩雀應知,與葉紛飛頻振羽。

算來朋侶多離去,默數浮生千萬緒。幾回獨向夢中尋,滿是悲涼無可語。

7.木蘭花

劉順成

陰風慘淡霏微雨,界破西風寒幾許?水滑石面影離離,漫步凌波來自去。

生塵恐是心頭緒,時皺眉頭瞞不語。不關風雨事幾多,徒有温情誰可與。

8.夜讀

劉順成

燈花頻剪可三更?獨釣寒江水一程。

桂子冒尖窗下掃,微風裹雨瓦間橫。

霜簾時畫離離影,檐角長彈泣泣聲。

無意掛鐘敲幾下,桃花源裏把田耕。

經典古詩詞 篇三

一、款款揮來捶作片,團團結就寶珠圓。

白話釋義:誠懇指揮來打作片,團團結結到寶珠圓潤。

朝代:元

作者:侯善淵

出處:《歸來曲》

二、陶陶團結氣和神。永樂天真有準。

白話釋義:陶陶團結神氣和氣生財,永樂天真有標準。

朝代:元

作者:王哲

出處:西江月 四方

三、團團結就玲瓏面。晃耀太虛烹玉霰

白話釋義:團團結到玲瓏面。閃耀太空煮玉霰

朝代:元

作者:侯善淵

出處:漁家傲·地魄天魂勤烹煉

四、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

白話釋義:增加在哪?團結力量。軍民團結如一人

朝代:現代

作者:毛澤東

出處:《雜言詩·八連頌》

五、及歸抵吾廬,保伍亦團結。

白話釋義:等到歸到我帳篷,保伍也團結。

朝代:宋

作者:五文

出處:《親舊問盜作詩四十韻以答之説要備野史之錄》

南湖早春 篇四

【宋】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

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鏤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賞析】“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説有多濃,多重,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

黃鶴樓的古詩詞 篇五

宋·蘇軾

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飢不眠。

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聲清圓。

洞中鏗鋐落門關,縹渺入石如飛煙。

雞鳴月落風馭還,迎拜稽首原執鞭。

汝非其人骨腥羶,黃金乞得重莫肩。

持歸包裹蔽席氈,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閭來觀已變遷,似石非石鉛非鉛。

或取而有眾忿喧,訟歸有司令幾年。

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哀可憐。

原君為考然不然,此語可信馮公傳。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標籤: 古詩詞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vl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