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讀者文摘(精品多篇)

讀者文摘(精品多篇)

讀者文摘(精品多篇)

讀者文摘 篇一

(一)

《把信帶給加西亞》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 Hubbard,最早發表於1899年。這篇百年前的文章,幾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翻譯出來,印製了億萬份。紐約中央火車站曾將該文印刷了150萬份分發出去。日俄戰爭期間,每一名俄國士兵都帶着這篇文章,日軍從俄軍俘虜那裏發現了它,如獲至寶,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的每一名軍人、公務員、老百姓都擁有這篇文章。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任何管理學或者成功學不可或缺的經典,被一代代人所廣為傳誦。

實際上,這種把信帶給加西亞的精神在我國一直深遠流傳,上溯到《孟子·公孫丑上》中提到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到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再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高度的民族責任感,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引以為豪的優良傳統和責任意識。傳統的“五四”精神,更體現出在時代前進的洪流中積極地前行,審視自我、完善自我、勇於奉獻的一種崇高的責任感。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責任感更多地體現在敬業之中。敬業,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表達的是這樣一種涵義: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懷着一份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為之付出和奉獻,從而獲得一種榮譽感和成就感。可以説如果社會各個行業的人們都具有敬業精神,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進步,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但是,有的人,讓他把信帶給加西亞,他會説出一萬個不可能,並且舉出種種理由支持他的觀點,卻從來也不會費心去考慮如何完成他應該完成的目標。敬業精神,不單單是完成日常的工作,朝酒晚五點卯報到,而是和兢兢業業、精益求精、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聯繫在一起的,是和誠實守信、質量效率、企業形象聯繫在一起的。在普通而平凡的崗位上,渾渾噩噩、混天度日是一種態度,紮實勤勉、日清日高又是一種態度。海爾總裁張瑞敏説:把普通的工作作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作好就是不平凡。這樣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會説,但卻極少有人能做到。

也許,大家已經急切想知道《把信帶給加西亞》的內容,下面就是這篇傳世之作。

(二)

在一切有關古巴的事物中,有一個人最讓我忘不了。

當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帶信給他。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獲得他的合作。

怎麼辦呢?有人對總統説:“有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名叫羅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紙袋裏封好,吊在胸口,3個星期之後,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説明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美國總統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

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裏。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不在人間,但現在還有其他的加西亞。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都會因一般人無法或不願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或者,除非奇蹟出現,上帝派一名助手給他,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

不信的話,我們來做個試驗:你此刻坐在辦公室裏――周圍有6名職員。把其中一名叫來,對他説:“請幫我查一查百科全書,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錄。”那個職員會靜靜地説:“好的,先生。”然後就去執行嗎?我敢説他絕不會,反而會滿臉狐疑地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他是誰呀?他過世了嗎?哪套百科全書?百科全書放在哪兒?是我的工作嗎?為什麼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為什麼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問題,解釋了怎麼樣去查那個資料,以及你為什麼要查的理由之後,那個職員會走開,去找另外一個職員幫助他查某某的資料,然後,會再回來對你説,根本查不到這個人。真的,如果你是聰明人,你就不會對你的“助理”解釋,某某編在什麼類,而不是什麼類,你會滿面笑容地説:“算啦。”然後自己去查。這種被動的行為,這種道德的愚行,這種心靈的脆弱,這種姑息的作風,有可能把這個社會帶到危險境界。

如果人們都不能為了自己而自動自發,你又怎能期待他們為別人採取行動呢?你登廣告徵求一名速記員,應徵者中,十之八九不會拼也不會寫,他們甚至不認為這些是必要條件。這種人能把信帶給加西亞嗎?在一家大公司裏,總經理對我説:“你看那職員。”“我看到了,他怎樣? ”“他是個不錯的會計,不過如果我派他進城裏去辦個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務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進一家酒吧,而當他到了鬧市區,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這種人你能派他送信給加西亞嗎?

近來我們聽到,許多人為“那些為了廉價工資工作而又無出頭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為求温飽而工作的無家可歸人士”表示同情,同時把那些僱主罵得體無完膚。但從沒有人提到,有些老闆一直到年老,都無法使有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做點正經的工作,也沒有人提到,有些老闆長久而耐心地想感動那些當他一轉身就投機取巧的員工。在每個商店和工廠,都有一個持續的整頓過程。公司負責人經常送)本站○(走那些顯然無法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吸引新的進來。不論業務怎麼忙碌,這種整頓一直在進行着。只有當公司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整頓才會出現較佳的成績――那些不能勝任,沒有才能的人,

都被擯棄在就業的大門之外,只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個老闆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職員――那些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闆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裏,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僱,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文明,就是焦心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遠過程。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村莊、鄉鎮,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

世界上亟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讀者文摘 篇二

碧雲天,黃葉地,日暮黃昏,這時候最適合想念一個人。

窗外的夜色掩過來,獨坐燈影裏,輕緩的小提琴曲《枉凝眉》的旋律就在我的小屋裏迴盪,每一個音符都散發出迷人的氣息,醇香的讓人沉醉。在耳邊,琴聲舒緩、輕柔如涓涓細流,從遙遠的地方飄過來,越來越清晰,清泉般的婉轉悠揚,伴着懷舊的心緒,點點滴滴,鑽進心扉。

我靜靜地聽着,此時此刻,任何語言都是多餘的,任何聲響都是對那天籟之音的破壞。音樂像舒捲的輕紗,像幽咽的流泉,像春蠶傾吐着纏綿不盡的絲絲縷縷……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琴聲如泣如訴,如夜雨一樣傾灑人間,瀟湘館中的那份優雅與痴情,被這琴聲渲染的更加痴狂,紅樓夢中那一地相思,終不能隨人願,兩情相悦,卻被封建制度驅散,只落得勞燕分飛人離散。

思緒就這麼不着邊際地被琴聲牽着,只一個回眸,我的心便被這琴聲收住,洞開的心扉,敲打着冰冷的鍵盤,淚不禁掩過來,知道今生今世,淚流不幹。光陰流轉,誰懂這份痴心的等待,誰明白這種無望的守候中的那份無奈?悽婉的葬花,憐香的心境,就這樣推開了思緒的閘門,清清流淌的是我的思念。徜徉於清幽抒情的音樂中,彷彿獨自徘徊在依依柳岸,任憑秋風吹落柳葉,任憑秋意寒了心間最柔軟的`思念。琴聲悲意地繞着我的全身,灌注我的心髓,我希望流水落花帶去我對你的思念,不顧路遙,不顧山險……

窗外夜色漸濃,挺拔的白楊,嬌柔的垂柳,婆娑的合歡樹都披上了白紗一般的薄霧,輕輕地搖曳,彷彿和着這樂曲的節拍翩躚起舞;彷彿這悠揚的琴聲,在那串串玉珠,條條銀絲,朵朵白花之間纏繞回旋。我就這麼沉醉於那個一塵不染的美好的世界裏,如歌如詩,如夢如幻,如雲如月,如水如煙……

讀者文摘 篇三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書店買書,媽媽幫我挑了一本書,她跟我説,這本書很好,講了很多道理,我一看,上面寫着“讀者文摘”這幾個字,我又一看,什麼,這麼厚一本“媽,這麼厚,我要看多久才看得完啊!”我看着媽媽,“沒事,慢慢看嘛,反正要讓你明白些道理。”……

後來,我就天天看,發現,這本書真的不錯,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所以,我每天都要摘抄一些好的名人名言,和一些道理。它一共有八章: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第二章與真愛一起跳舞,第三章幸福就在不遠處,第四章理想的神祕花園,第五章人性的光輝,第六章機遇成就完美人生,第七章陽光燦爛的日子,第八章快樂就這麼簡單。每一章裏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裏都有名人名言和道理。例如: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的只用四種感覺,就是講:喬治·康貝爾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小時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不見,在六歲時,球就要擊中康貝爾了,另一個孩子提醒了他,可他還是被擊中了,他回家後問媽媽,為什麼另一個孩子知道他將被球擊中,媽媽告訴了他實情,他媽媽説:“人的5根手指頭代表五種感覺,而你只有四種感覺,那你也要用這四種感覺抓住豐富而幸福的生活”康貝爾最終做到了。它寫了一句名人名言:只要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會在內心復活。——羅曼·羅蘭,也告訴我了這則故事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願,遇到任何傷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抱着希望與失望決鬥,當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握緊,勝利就已經在我們的手中。

大家喜歡嗎?喜歡就去買來看吧!我推薦大家看!

讀者文摘 篇四

有時候,女人能夠用化粧品掩蓋容顏的蒼老,也可以依靠衣着打扮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但掩飾不了的往往是一雙手,因為經年累月的勞作,總會在手上留下無情的痕跡。

留意觀察母親的那雙手,皮膚粗糙、關節粗大、手指粗壯,手背呈現久浸手中之後的紅色,手心中的線條黃且深,就像被歲月的尖刀刻過,我轉過頭,不忍在細細大量。

歲月匆匆,母親已經年過花甲。生就一雙巧手的她,當年下放到農村獨立成家,父親到供銷社掙每月二十多元的工資,母親在忙完一天的農活之後,還幫做左鄰右舍做一些針錢活。

我小時候,無論是外套、毛衣還是棉鞋,都出自母親的一雙巧手的她。記得那時家裏用的枕頭套都是用在裁剪後剩餘的布頭縫製的,漂亮的色彩搭配,到如今還令人讚歎。

從一個小商業主最疼愛的小女兒脱胎換骨到一個人合格的農民、小家庭的主婦,完成的不僅僅是由少女到婦人的蜕變,母親更以自己的善良、勤勞與堅強撐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在這片蔚藍色之下,家裏的日子雖然清苦,卻也其樂融融。

一晃十多年過去,母親回到城裏,在漫長的二十多年中,母親剪過皮革,敲過榔頭。每天,甚至包括很多個星期天,母親都急急忙忙上班,急急忙忙下班,既要工作,又要顧着家人,剩餘的青春就在這些平凡,辛苦的勞作中小磨掉了。

都説他們這個年代的人是壓力最大的人羣,年輕時上山下鄉,人到中年改制下崗。母親所在單位就在她臨近退休前兩年被一企業合併。母親卻還連稱幸運,説有些單位合併是隻要設備不要人的。在那兩年中,母親幾乎每天都把在單位完不成的工作份額帶回來,吃過晚飯,趕緊就着燈光纏繞一根根極細的銅絲,嘴裏唸唸有詞數着繞圈的數目,回憶當初,我不能不責怪自己是多麼不懂得體會母親的艱辛。年紀漸老,完不成定額成了一向要強的母親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現在的母親,頭髮已經花白,一雙手還整天為家人操勞個不停。結婚後,我依然和爸媽住在一起。兒子自小到大的衣服我沒有洗過幾次,也沒有做過幾頓飯,幾次看到母親勞累的樣子也想要下廚,卻總被她攔住;飯後幾次想要洗碗,母親也總説:“還是我來吧"。所以,我的手總比同齡的女人更滋潤光滑一點,我知道,這其實是母親一直在以她寬厚的手掌,呵護着我這個在她眼中裏永遠也長不大的女兒。

在這個深夜,就着枱燈寫下這段文字時,操勞了一天的母親在隔壁沉沉睡去。在我這雙還算細嫩光潔的手與母親的那一雙已滿是褶皺的手之間,該有着怎樣的關聯與過渡呢?漸漸地,我的眼睛又濕潤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53k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