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精品讀後感彙總摘抄

精品讀後感彙總摘抄

精品讀後感彙總摘抄

要對知識和精神有所欲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優秀讀後感彙總摘抄,方便大家學習

優秀讀後感彙總1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來。平靜地彎腰,凝視,回憶,撿起。這個原本簡單平和的過程被魯迅先生賦予了新的含義。

憶往昔,情不自禁……

身處於社會黑暗,朝政腐敗的動盪時代,人們早已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眼裏盡是人性的險惡,又有誰能回憶光明?

那些相信美好的人,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他憶起快樂的童年,迷信卻仁愛的長媽媽,嚴謹樸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現在普遍為人所知的人物。他們同魯迅一樣,都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期盼,都是奔跑在追逐夕陽道路上的一羣先鋒。他們的眼裏,絲毫不沾世間的污穢,盡是朝陽的光彩。

魯迅在文中讚美他們,沒有歌功頌德,而是還原他們最完整的一面。通過魯迅對童年的一些難以忘懷的事情的敍述,一羣有血有肉的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童年與閏土的嬉戲打鬧,相依作伴,看出來他的積極主動大膽果敢,他擁有的是那代人缺乏的樂觀之心和敢作敢為的勇氣。

“三哼經”的出現讓魯迅改變了對於長媽媽的看法,除了封建迷信外,她更多的是對小時候魯迅的一股濃濃的愛,她擁有的是仁愛正義。和藤野先生的會面,交談讓魯迅感受到了一個樸素中流露出熱情,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人,他擁有的是正直愛國的情懷。這些人,見證了魯迅的成長,伴隨着時光的流逝,魯迅也被他們薰陶,塑造出一個敢於與黑暗社會針鋒相對的大文學家,一個被後人稱讚,名垂千古的先鋒。

而對於魯迅,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冊中最濃重的幾筆。他的敬意和感激,從每一句話裏流露出來,細節是那樣清晰,人物從回憶裏走出來,從紙上流傳出。反之,他們也是魯迅留給後人的瑰寶,他們都是現實生活中魯迅的影子,有了他們,才有了完整的魯迅。

很重要的一點便是魯迅先生從不掩飾好人們的瑕疵。寬厚的阿長媽講話、睡覺時令人討厭的聲響、擺成“大”姿勢,加上她恰巧又是個愚昧迷信的文盲,這些劣處並沒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擺在讀者面前,與後面的‘三哼經’對照着看,反差的效果讓我們着實被阿長媽感動了。的確,人是多面性的,沒有人是完美無缺點的,較為完整的人才能打動人心。魯迅自身也一樣,激昂鬥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顆嚮往美好,童真細膩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憶,這些不多見的回憶又提升了魯迅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其實我們無法徹底體驗魯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無法真正挖掘出我們自己的內心在想些什麼。能做的,只有盡力理解,身臨其境,在一段段樸實機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説到完整,像一棟房子,回憶只是屋頂煙囱的部分,大塊的實體磚瓦還是他那些廣為人知的犀利帶着譏諷的文風。

人們常説魯迅是一個批判,揭露現實的文學家。這兩個詞説來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氣、執着和懷疑的精神。醫術特差卻霸道十足的荒唐“名醫”,表裏不一、陰冷自私的衍太太是兩個標準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氣或許不及後者的響,但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類人到今天還時常出現在眼界內。你我一定都碰到過類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且還招搖過市的人,他們打着響亮的名號,浩浩蕩蕩地做着自己的生意,卻用險惡的心暗地裏欺騙。儘管我們心生厭惡,卻仍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魯迅不是“懶惰”的人,一方面,“名醫”間接害死他父親,另一方面那股與生俱來的正義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動聲色又激烈深刻地剝掉了“名醫”那層虛晃無用的外殼。我們的心在得到共鳴的同時,也慚愧於平日裏的漠然無衷。

觸及“名醫”等接近上層的人的軟肋,又對傳統起疑心,説三道四。魯迅拿起筆,就好像搬起一塊大石頭,往平靜的渾水裏扔去。濺起的水花給我們自己染上了污點。這麼説不對,不是染上,而是本來就有,水這一濺,才變得清晰起來。人人都似乎穿着骯髒的外套,自然有人不滿,批評魯迅,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謾罵一切,卻提不出自己的主張。

我反對這種説法,《朝花夕拾》表現出的魯迅,就是他原原本本的模樣,從這原模原樣中我們看到了渾水中潔白的蓮,渾世中清醒激昂的魯迅。如刀刃般鋒利的言語也好,不留情面的嘲諷也好,都是為了喚醒糊里糊塗入了渾水,還全然不知的眾人,跟牢騷、怨氣又有何干系。我想在當時,迫切需要的不是什麼作家,什麼主張,而是像魯迅這樣,有人情,眼界清晰,並甘願為國家戰鬥的勇士。

在看清無數黑暗的事實,長時間憤慨後,魯迅並沒有丟失童年或者其他時候遇到的人,而這些人,這些回憶,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除了對“批判”的一腔熱血外,還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這一生同樣不可缺少的東西。比起戰鬥的勇士,做個拾花者或許更為長久,拾起自己和世人們曾經遺漏的落花,回憶它們曾浪漫地點綴世界的時候,珍藏起來,交給每一個活在當下的我們。

優秀讀後感彙總2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種感覺,一聽到有人提起魯迅,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跳出一幅畫面——魯迅先生抽着煙斗,愁容滿面。是啊!他一生都在為革命奉獻心力,我也一直以為他的生活中只有愁苦。

但書中的一篇散文讓我徹底改了觀,讓我永遠記住了那個美麗的令人神往的百草園……

從前,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物,可能從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才能有這番救國救民的決心。但不曾想,魯迅先生幼時也是那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能想象先生幼時也是一個調皮蛋,偶然翹課溜到百草園裏,聽着油蛉低唱、蟋蟀伴奏,偶爾又按住斑蝥的後脊,捉弄它們,常常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仰望蔚藍的天空。初生牛犢不怕虎,即使知道會被壽鏡吾老先生髮現,會被訓斥,卻依舊“我行我素”,把學習拋之腦後,只顧着玩,在百草園裏盡情發泄童真。

開始讀來我都不相信,這還是魯迅嗎?此番的天真爛漫應該出現在一個憂國憂民的偉大人物身上嗎?後來轉念一想,不論如何,每個人終究有童年,那是一個人最為歡樂自由的時光。那時無憂無慮,懂的少,閲歷也不豐富,少年不識愁滋味,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牽掛,也不會面臨什麼逆境。

現如今,不知多少人在感慨時間飛逝,青春一去不復返,想再回到過去,然而世上沒有時光機器。這些回憶,我們也只能作為美夢來度過了……

我想魯迅先生是為了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寶貴的回憶一定要好好保存,不要失去了再去後悔。

童年對於我們而言,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現如今,望子成龍的父母越來越多,有的孩子還沒進入學校學習,他們就為孩子排滿了課程。為了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扼殺了他們真正的興趣,這樣做真的是為他們好嗎?

學習固然重要,但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是更加重要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度過。試想,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勞碌大半生,可以在晚年時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也是人生一大趣事啊。

優秀讀後感彙總3

媽媽不止一遍地告訴我,“我國四大名著,作為一名中國人是一定要讀的!”可每次看着書櫃裏那厚厚的書和密密的字,實在提不起興趣去讀。寒假裏媽媽陪我到書店買回一本少年兒童版的三國演義,還定了用一週時間讀完另加一篇讀後感的任務。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翻過了最後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鞠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兵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裏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裏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諸葛亮心裏十萬火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他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脱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説的精彩了,我只後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説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後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怎麼樣?我這篇可以算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嗎?

優秀讀後感彙總4

第一遍看完《追風箏的人》似懂非懂,懂的是阿米爾內心這份愧疚,不懂的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當從網上找到《追風箏的人》這個電影,再看這個電影時感覺似乎明白了阿米爾的執着,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看起來平淡無奇,實在寓意太多。這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也是阿米爾多年後迴應哈桑的承諾,隔着那個孩子對哈桑、對父親的承諾,同時也是對認清自己內心深處那份感情的承諾,阿米爾這個人物在生活中太過普遍,膽小、懦弱、總是躲在大樹下乘涼的那一類人,當那個可以護着他的大樹倒下了,他茫然不安。但是真正的無依無靠時,他可以鼓起勇氣做好這個事情,其實他一直都可以,只是他的內心習慣了這顆大樹帶給的榮譽、以及安全感,當我看到他去救這個孩子時,為了這個孩子被人打的遍體鱗傷時,這一刻他是勇敢的,儘管他滿臉是傷,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英勇帥氣。

生活中的我們也很有可能是阿米爾,但是我們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勇敢。就舉個最近讓我比較敬佩的明星吧,張韶涵她那首《隱形的翅膀》唱紅了大江南北,但是天妒英才,在她紅極一時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去放下事業,在調養身體期間被自己母親捲走了自己所有的資產。都説媽媽是最無私、最偉大的,可惜她沒有這麼幸運,不過她沒有怪過任何一個人,繼續接受治療,現在重新返回大家的視野中。唱着大家喜歡的歌,做着她喜歡做的事情,那個小小的身板,似乎藴藏着巨大的能量,就像被打不到的小巨人一般。當我看完《追風箏的人》,想到阿米爾,我的腦海中就會不自覺想起這個小巨人。

生活總是在不斷的給我們驚喜和意外,我們也在不斷地接受它帶給我們地考驗。我們或許不完美,我們都是哈桑,我們又或許都是阿米爾,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有共同點:勇敢。

我們也許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是最勇敢的。想借以此文告訴大家,如果在你生命中的任何一個階段你做了一個讓你愧疚萬分、或是遺憾的事,趁着現在你還在,你還年輕、或者他還在的時候,去勇敢承認一個錯誤、履行一個承諾、或是其他,不管是哪種,不管什麼樣方式方法,只要不傷害別人,儘可能放手去試試,或許不會成功,但是至少你努力過;或許結果並非盡人意,但是至少你做了。不求事情的結果怎樣,或許是好是壞,但是我們努力過、做過、甚至彌補了心中的那份遺憾。就像阿米爾的釋懷,就像影片中他的那個笑容,明媚而温暖。

優秀讀後感彙總5

今天,我就談一談讀其中一篇《程嬰救孤》的一些感想。  晉景公時,屠岸賈陰謀陷害趙朔,把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都殺了。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他和程嬰決心一起保護趙朔已經懷孕的妻子,以保趙家祭祀不絕。  沒有多久,趙朔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屠岸賈想斬草除根,程嬰和公孫杵臼約定,由程嬰帶着趙氏孤兒想辦法活下去,而公孫杵臼帶着程嬰的兒子,假作是趙朔的兒子,然後程嬰假裝叛變告密,讓屠岸賈抓走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兒子,屠岸賈果然上當,他殺害了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兒子,以為自己陰謀得逞,沒有後患,很高興。  後來,晉景公知道了事情的真想,並且得知趙朔的兒子還活着,就和手下的大臣韓厥商量回復趙氏孤兒的職位,他召集程嬰和趙武(趙氏孤兒長大後的名字)以及朝中諸將,一起討伐屠岸賈,滅其族,為趙家伸了冤。  讀了《程嬰救孤》這個故事,我有三點感想。  第一,屠岸賈這個人實在太壞了,他為了個人的利益,陷害忠良,做盡壞事,但最後還是無法逃脱被制裁的命運,被滅族了,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第二,程嬰和公孫杵臼真是太好了,他們為了救趙氏孤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程嬰雖然死的晚一些,但在趙武長大後也選擇自殺去見兑現自己和公孫杵臼之間的諾言。  第三,趙武實在太幸運了,他爸爸能有這麼好的朋友,全力幫助他,程嬰還不惜以自己的兒子作為代價換得趙武的性命。不過我也覺得這種做法在我們今天是不可取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38j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