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濟南導遊詞(整理9篇)

濟南導遊詞(整理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濟南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濟南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濟南導遊詞(整理9篇)

篇1:濟南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期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使你們在濟南玩的開心,過的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全稱廣成,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拳”。趵突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泉水一年自己都恆定在18攝氏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打字為1959年郭沫若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應門修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藝術的一種手法——障景,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形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的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用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全部採用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逼真壯觀的景色,洞壁頂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流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的極高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和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散去家張養浩收藏,張養浩快自然山川,棄官歸隱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請大家隨我一起前往,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宋時期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除來的,故此而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下,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再一次激戰中,口渴無水,十分難耐,他的戰馬仰天長嘯,前踢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個字為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個字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古時候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為李清照由著名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而得來的,説的嘩嘩的泉水刷洗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説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之遺風”是對其詩作成就的讚揚,稱她所在的《漱玉集》和偉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先生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其父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其母也是一位狀元的孫女,知書達理,李清照自小受雙親的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十分出名的文學家,李清照十八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婚後兩人的生活十分美滿幸福,相互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之後,北宋滅亡,宋五朝南都,李慶忠偏於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在途中趙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悽悽慘慘慼戚冷冷清清中渡過了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亂為分界點,前期多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的詞,後期的詞多是以抒發亡國之死,家國之憂,苦歎悽苦人生命運的內容。李清照的文學創作有着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局婉約派之首,稱易安體。

再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金線泉,金線泉同黑虎泉、珍珠泉、趵突泉併成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出一條聚成的金線,金光閃亮,像遊絲一般,忽隱忽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現在已經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是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候,才能看見,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經有幸看到金線泉的金線,而元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卻多次而不得,深深地遺憾。

在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做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者私人藏書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在中了許多玉蘭樹,有白玉蘭和紫玉蘭因此又被稱為玉蘭書院。每當玉蘭花開放的時候,芳香撲鼻。大家注意到院中的太湖石了嗎?它叫做“待日峯”,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到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在月光的照射下, 引入石前的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的西行,就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住,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住上的石刻:“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為元代著名文學家鄭夢對趵突泉其境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背面建築娥英殿,是為了紀念虞舜的兩位非子,娥皇和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的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子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趵突泉,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體詩詞文,標誌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朱漆木牌坊上的字是“蓬山舊跡”反面寫的“洞天福地”據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三住説住,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如果你到東面的那個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輕如明鏡,三泉濤湧,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期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感慨,如元代著名散去家張養浩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毛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濟南“家家泉水,呼呼垂楊”的獨特景色那麼大家知道這樣的奇景都是怎樣形成的嗎?這些地區的掩飾都是約四億年前次那個城的一層很厚,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玉樹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傾斜,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像濟南方向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留到這裏被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出,必須尋找出路,於是在濟南舊城一代,地勢低窪處,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地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甜,可以用來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候,出北京帶玉泉水,出濟南帶趵突泉水,已備着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我可以看到庭前水中的石碑上邊刻着趵突泉三個字是明代胡贊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可以發現上邊的突字少了一點,相傳啊,是再時候的某一年,泉水實在是太多了,把趵突泉上的那個字的一點給沖刷掉了。,亭後的石刻為清代王忠林所寫,“觀瀾”石刻二字尾明代張欽所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碧窗與備案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滄源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義,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的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像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也猛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立了“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寂靜休憩,現在的滄園是三個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溪流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旗分成,園中種植有名貴花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建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趵突泉的公園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了,希望大家的趵突泉遊覽的愉快,講解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篇2:濟南導遊詞

濟南,一座以泉水聞名的城市,被稱為“每春,家家垂柳。“它是美麗的泉城濟南。

濟南以其眾多的泉水和美麗的風景而聞名。據統計,全國共有4個泉域,10個泉羣,733處天然泉水,在國內外城市中實屬罕見。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然巖溶泉博物館,除了“泉城”外濟南也常叫“杜泉”,因為“每年春天,家家户户垂柳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以江南風光命名。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豐富,而且形狀多樣,燦爛輝煌,有的呈噴湧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許多清涼甘甜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聚成江河湖泊。在雨季,在春季密集區。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掛在白楊樹上。“小溪中的水晶石。風景很美。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論説:“齊多甘泉是世界上最好的.。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也稱讚:“濟南有齊魯之景,世界之春。”清涼甘甜的泉水是濟南的血液,賦予城市優雅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老舍爺爺也寫過很多關於濟南的文章,比如濟南的春天,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濟南的三個月,趵突泉,還有小説《大明湖》。老舍爺爺的“第二故鄉”是濟南,他把濟南美麗的風景,生動地寫進了他的散文。

濟南有很多小吃。著名的有泉城大包、饅頭、孟家鞋、名人烤全羊、油漩渦等。來濟南一定要嚐嚐濟南小吃。

濟南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如大明湖、趵突泉、烏龍潭等,有72個泉。

濟南,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美麗的春城,是我的家鄉。它的名字叫濟南。

篇3:濟南靈巖寺導遊詞

濟南靈巖寺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環境清幽的佛門聖地靈巖寺來遊覽。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麼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園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天台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説“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遊也。”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我們現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專為把手大門守護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於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望有四大天王,建築風格為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因為“晨鐘暮鼓”之説)。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為宋代的獻殿,明清重修。建築風格前後是不一樣的,前為外廊式捲棚頂,後為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現在殿內的石柱及柱礎,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築。(建築風格為單檐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建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寺中主殿,成為大雄寶殿),現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築,雖然自創建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築風格。進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為吡户遮那佛(藤胎),東為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為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釐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羅漢泥塑,(據佛學文獻記載,為眾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沒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羅漢,千羅為花崗巖),而靈羅為藤木所制,顯得非常栩栩如氣。他擺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個塑像都以現實人物為基礎,神情狀貌非常生動,喜怒哀樂俱形於色,動態變化各有特徵,堪稱海內無雙。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個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個個口目傳情,沒有一個相同的。羅漢身上用的是硃砂江,黃丹,雄黃,石綠,大青,天藍,茄皮紫等礦物質顏料。因此雖然年代已久,但顏色還是那麼逼真。(這些羅漢的塑造年代,史料記載不詳),根據資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這些羅漢對我們現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學有非常高的價值,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瑰寶之一。清末學者梁啟超為“靈巖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這正是對我國古代藝術才能的高度評價。

(御書閣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專門為存放皇帝賜御書而建造的,現存建築為明代遺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東山峯有一怪石,狀如一個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禪杖,而後面的柏樹,活脱脱就是一對弟子,這塊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傳》中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來此山説法,講的“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朗公説“此山,靈邊,為我淨也;它時涅磐當埋於此”)

好,現在我們往西走,面前的這座塔為靈巖寺的最高建築,闢支塔,是靈巖寺的重要標誌。為什麼叫闢支塔呢?闢支一詞為佛教用語,是梵語“避支迦佛陀”簡稱為“避之佛”(避支塔建於唐天寶十二年,宋淳儀五年重建於嘉佑二年建成)歷時63年,距今900多年。該塔高54米,為八角九級十二檐的樓閣式磚塔。塔基刻有陰曹地府,酷刑場面的浮雕。塔身為青磚砌築。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塔檐自下至上逐層遞減,一至四層為重檐,五至九層為單檐,收分得體,門窗古樸,顯得古香古色,莊嚴肅穆。塔頂是鐵製塔剎。有復缽,相輪,園光,仰月,寶珠組成。另外還有八根鐵鏈分別由救濟塔檐的八尊金剛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級塔檐,可以盡覽靈巖風光。

好的闢支塔參觀到這裏,我們接着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靈巖寺的另一重要景點“墓塔林”,這裏面有唐宋至明代靈巖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塊,其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國第二,它與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屬於磚塔,靈巖寺屬於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異。有的高達數十尺,有的才尺許,底部都是帶有浮雕。在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靈巖寺創建間慧崇的墓塔,(惠崇是靈巖寺貞觀年間的和尚,生前在靈巖勤於佛事,對靈巖寺做出了極大貢獻,它活了100多歲。)是重檐單層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寬3.74米,上面雕有獅頭,飛天,武士等圖案。南面闢半圓拱門,內為方形室。東西門均為飾門,是半掩式假門,雕有樂伎,舞伎等圖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藝術風格。塔頂以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這座塔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字資料。

篇4:濟南大明湖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將帶領你們暢遊濟南遠近聞名的大明湖中的'一處景點。

請大家跟隨我一起遊覽吧!現在我們來到了“荷花亭”。看,這裏的亭子是由純木刻成的,亭子裏有“橫木凳”,是供遊客休息的。剛出亭子就是一座木橋,扶着橋上的扶手,向下望,就是一大池的荷花。

荷花的顏色有很多:有梨黃的、有粉紅的,甚至還有純白色的呢!一池的荷花在清澈見底的河水裏顯得更美了。它們在水中亭亭玉立着,如同仙女下凡。池裏有幾條小金魚,歡快的游來游去,還有幾片碧綠的荷葉隨波飄蕩。

請大家向遠處�t望,是不是隱隱約約能看見幾座大山?現在看它們好像是光禿禿的,其實走近一看,上面生長着樹木和花草。

好了,我已經介紹完畢。接下來的壯麗景觀,就請大家細細遊賞,希望你們會永遠記住這有山有水的大明湖。

篇5:濟南紅葉谷導遊詞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規劃三期建成,計劃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一期工程自2000年9月份開始建設以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下,經過園林集團廣大建設者近一年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已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一期工程共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現已栽植各類苗木120個品種40多萬株,鋪植草坪10萬平方米,修建道路9.1公里,已建成了六個專類園區、三個攔水壩、一座污水處理站和兩座高位水池,還鋪設了景區地下管網和園區燈光系統。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已成為各種植物爭芳鬥豔、鳥類自由生存、山水相映成趣、生態環保並重的集遊覽觀光、休閒、科普、娛樂、賞紅葉等於一體的南部山區新的旅遊景點。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開園以來,通往紅葉谷的旅遊專線車每天載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裏,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遊客為上帝的經營理念、以遊客的滿意為最高宗旨的服務承諾、熱情真誠的待客之道,使來到紅葉谷的朋友們賓至如歸、流連忘返。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紅葉谷遊覽觀光,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劉X,大家可以叫我劉導,希望大家喜歡我的講解,也希望你能從我的講解中對紅葉谷有更多的認識。

篇6:濟南大明湖導遊詞

濟南大明湖導遊詞三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 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面約佔百分之五十三。

明湖名聞遐邇,遊客眾多,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二百萬人次,在濟南諸公 園中最多。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名勝古蹟周匝其間。尤其它乃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

早在北魏年間,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譚一帶,而現今 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它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它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 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進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 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並在沿湖修建 亭、台、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來源於城內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有”眾泉匯流“乏説,水質清冽,天光雲影,游魚可見。 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經年水位恆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沿湖岸邊一米左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

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鬥豔,荷香飄溢,沁人心脾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 ,儼若北國江南。若於湖之北岸遠眺,南山蒼翠,環列似屏,倒映入湖,畫圖難足。漫遊湖畔,處處花繁樹茂,點點亭台樓閣掩映綠蔭之間, 歷下亭、鐵公祠、北極廟、匯波樓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遊趣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 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 ”冬泛冰天, 夏挹荷浪, 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 枻其中,如遊香國“ ;”鷗鷺點乎清波, 蕭鼓助其遠 , 固江北之獨勝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闢建為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 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 大明湖不僅是休息遊覽的極好場所,湖內還盛產蓮藕湖魚。公園飯店擅長烹製以湖中鮮魚、嫩藕、香蓮為料的”全魚宴、冰糖蓮子、水晶藕 、蒲菜水餃等具“歷下風味”的名吃。公園內現還辟建有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整個公園已初步形成集遊覽觀賞、購物 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區。明湖風姿甲歷下,歡顏笑迎八方賓.

它是在1958建園,湖水是有城內的珍珠泉`王府池等泉水彙集而成,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説。湖水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約4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濟南的一個大空調,起着調節濟南氣温的作用。

西南門位於大明湖公園西南隅,是大明湖公園四門中客流量最大的一個。初建於1963年,2000年重建。新建西南門坐北朝南,由大門入口、票房、連廊、花架、曲橋、水榭、服務廳七部分組成,是一組功能齊全的園林仿古建築。另有內外廣場,平面佈置構成開敞式外廣場和半圍合式的內庭院佈局。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東西長60米,南北進深40米。混木結構,紅柱綠瓦,彩繪西蕃蓮、二龍戲珠等圖案。新建大門之門樓為二層單檐,高12米,建築形成為捲棚歇山頂,前有花崗石抱柱,四周以花式木花窗圍合。二層檐下懸一橫匾,上書“大明湖”三個貼金大字,為郭沫若書。門樓內側匾額“湖光山色”,乃當代書法家武中奇先生書。二層樓西面,內側懸“迎旭”匾額,東面則蜿蜓入湖內,由花架廊將舫式水榭引入水面。花架廊和水榭上分別懸有“涵清”和“藕香榭”匾額,給人端莊大氣、優雅宜人的感覺。

關於大明湖的來歷,有一個傳説。傳説很久以前這裏有一座寺廟,叫大明國寺,並沒有這個湖泊。據説這個寺特別靈驗,對香客有求必應,但寺裏的和尚卻不怎麼守規矩。寺的附近住着一家人,母親和一雙兒女,兒子在外當差,平時只有母親與女兒在家。一次,母親生病,病的很重,妹妹要到寺裏燒香許願,哥哥不同意,於是妹妹就向大明國寺的方向許願,不久母親的病好了。妹妹趁哥哥不在家偷偷的跑到寺裏去還願。因為妹妹長的很漂亮一下子就被和尚和看中了,可巧那天老和尚不在家小和尚不敢輕舉妄動,就尾隨妹妹找到了他的家,老和尚一回來就帶人把妹妹搶到了寺裏,哥哥回家聽説妹妹被搶,怒火中燒,那上槍騎上馬,就朝大明國寺的方向奔去。當哥哥就到大明國寺的時候,只聽見天崩地裂的一聲響大明國寺不見了,地上出現了這一湖碧水。這個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對邪惡勢力的憎恨,惡有惡報。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大明湖的西南們,大家眼前所看到的大明湖三字是郭沫若所題寫的,現在請大家排好隊有序進景點。各位朋友看一下我們的正前方,是毛澤東主席寫的<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分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我們右手邊看到大明湖碑上的三個字中有個錯別字—“明”字是目字旁而不是日字旁,這裏有個小故事。大明湖的水是由濟南各個泉水彙集而成,這包括趵突泉的水也是流入到大明湖的,趵突泉的水噴湧的非常大以至於把突字的一點沖掉了,而這一點順着泉水流入到大明湖,所以明字是目字旁不是日字旁。另一説法是因古時書法講究大氣協調統一,為使寫的字的整體看起來更協調所以明字是目旁而不是日旁。

大明湖歷史上有不同名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隋唐時,名歷水陂。宋時,曾鞏在《齊州二堂記》中稱其為“西湖”。金代元好問時稱其為大明湖。元朝時,因湖內多荷蓮,曾名“蓮子湖”。傳説唐代時,這裏是一片綠波粼粼的大湖,因為湖側有座大明國寺,所以後來得名大明湖。實際上,由於大明湖的湖底是有不透水的火成巖組成,加上大明湖地勢低窪,彙集來的泉水不能下泄,聚集在此,形成了湖泊。湖中盛產鮮魚`蒲菜`蓮藕,是有名的歷下風味。因為藕眼多,孔孔相連,而且大明湖的藕斷絲不連,所以濟南人請客,特別是求人辦事的時候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藕,意思是吃了藕辦事痛痛快快。

“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大家知道,按照常理,有水的地方水蛇很多,青蛙都會叫,但大明湖為什麼蛇不見,蛙不鳴呢?傳説給乾隆皇帝有關係。相傳,乾隆皇帝來到濟南時,曾在湖畔休息,蛇遊動,挖起鳴,吵的他難以入睡,於是下令:蛇都回動,挖不準鳴。你想,乾隆是皇帝,説出來的話可是金口玉言,它們哪敢不聽。從此以後,大明湖的蛇不見了,青蛙不叫了。這都是傳説,據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明湖的青蛙不叫得真正原因是因為大明湖的湖水是由泉水彙集而成,水温常年保持在18度。青蛙只有到發情期才會叫,而青蛙發情的水温要達到22度,所以出現了這一奇特現象。而“蛇不見”則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堅硬的不透水的火成巖構成,不利於水蛇打動藏身,加上湖內魚鷹和其他水禽較多,而它們正是蛇的天敵。至於“淫雨不漲,久旱不涸”的原因,我們後面再告訴大家。

篇7:濟南植物園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濟南植物園位於濟南市西南部,佔地面積1500畝(2015年數據)。2004年3月由濟南市園林局籌資建設,2006年9月26日正式開園。

濟南植物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齊魯山水新十景、濟南市優秀旅遊景區。濟南植物園內分為科普館、銀杏園、牡丹園等十餘個園區,具有植物科學研究、種質資源保存、植物知識普及、新優植物推廣、遊覽觀賞休憩、生態示範展示等功能,是山東濟南新一代綜合植物園。濟南植物園位於濟南市區東郊35公里處,地理位置東經117°27'24″,北緯36°36'47″,平均海拔159米。距濟南市區35公里,東鄰省道244線,北距309國道4公里,南與第二條濟青高速公路毗鄰,距濟南國際機場26公里,交通較為便利。植物園西倚西山,南連錦屏山,東眺胡山,北望危山,引南部山區水庫。

濟南植物園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温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温13.8℃,無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2009年)。

濟南植物園的前身--神洲生態樂園始建於2003年,上半年由濟南城市園林綠化局黨委決定籌建。2006年初濟南市政府將神洲生態樂園項目建設納入“十一五”規劃。2005年,濟南城市園林綠化局開始着手研究將神洲生態樂園逐步改建為植物園,同時期濟南新植物園建設項目列入2006年濟南市重點工程。

濟南植物園根據其植物不同的生態要求,按照植物分類系統排列順序為主線,環狀佈置,栽培具有可以收集到的、能在本地區健康生長的植物種類。以科、屬為基本單元栽培植物,以植物專類園的形式展示植物造景藝術,形成各具特色的園林景觀。建成木蘭園、櫻花園、海棠園、薔薇園、紫薇石榴園、牡丹園、木犀園、菊園、竹園、松柏銀杏園、藥用芳香園、彩色植物區等12個植物專類園及植物科普館, 還建成盲人植物園、婚慶園、童樂園以及遊樂園等滿足觀光遊覽遊樂的特色園區。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篇8:濟南珍珠泉導遊詞

大家好,今天我把大家帶到了位於省人大院內的“珍珠泉”,現在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它的歷史吧。

你們看,在泉中央立着一塊寫着“珍珠泉”三個紅色大字的石碑,珍珠泉為濟南第三大名泉,在它周圍有許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環泉、太乙泉等,被稱為珍珠泉泉羣。珍珠泉泉池長42米、寬29米,周圍砌以雪花石欄,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大家湊上了看一看,有一串串白色氣泡從池底冒出,彷彿是萬顆珍珠,是不是覺得很美呀?清代的王昶在《珍珠泉記》曾經説到:“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磯,皆自底以達於面。”順着我手的方向,還有濯纓池,是由泉水匯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洲後進入大明湖。

人們傳説,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當年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所化。淚珠滴處,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湧出,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

好了,珍珠泉的歷史講完了,請大家到別處去遊玩一會兒吧,三十分鐘後在這裏集合。

篇9:濟南趵突泉導遊詞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

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温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説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説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説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説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説當年康熙、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 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説。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遊客同志們,這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形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l、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説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温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Ρ誶犢痰�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

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來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鈎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gy4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