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地理總複習資料【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總複習資料【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總複習資料【精品多篇】

高一地理總複習資料有哪些 篇一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 氣温隨高度變化 氣流狀況 其它特徵(影響)

對流層 越高越低 對流 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 天氣現象

平流層 越高越高平流 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 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

.1.太陽對地球輻射,而輻射是以光的形式射向地球。

.2.大氣受熱主要是由於地球大氣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水蒸氣、塵埃的影響,臭氧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水蒸氣、塵埃成雲。

.3.臭氧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放出熱,而云又可以保護大量的未吸收的熱流失,使這些熱中的大部分繼續在大氣層與大地間反射。從而使大氣受熱。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及實例:

削弱作用 實例

吸收作用平流層氣温隨海拔高度而增加

反射作用 晴朗的天氣呈蔚藍色

散射作用 陰天的天空灰濛濛的、太陽沒出來天已經亮了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温作用由於: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輻射損失熱量的補償

保温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保温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温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温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舉例:城郊風;海陸風)

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大氣水平運動(風):

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摩擦力

風向的決定:

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

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3力風(實際地表風)

-畫法-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注:這是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第3頁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單圈環流(熱力環流):無自轉,地表均勻

三圈環流:自轉,地表均勻

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表形成7壓6風:緯向分佈的理想模式(帶狀)

各氣壓帶的乾濕狀況:低壓濕;高壓幹

各風帶的風向及乾濕狀況:信風一般較幹;西風較濕

極鋒:60度附近,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注: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海陸分佈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實際地表狀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海陸熱力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1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上低壓

季風環流的概念: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其中東亞季風最典型)

季風的成因:

主因--海陸熱力差(可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風 (或概括説: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季風的影響:

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

◆重點: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温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濕熱

--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温和少雨;夏濕熱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佈地區——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即全年高温,旱季(東北季風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風控制)交替季風區)

◆注: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污染企業的分佈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6、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佈;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重點: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濕;夏受副高控制,乾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乾季受信風控制

温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濕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濕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7、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 過境前天氣 過境時天氣 降水位置 舉例

冷鋒 暖氣團控制 晴 氣壓低 陰天、下雨、颳風、降温 鋒後 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 冷氣團控制 晴 氣壓高 連續性降水 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第4頁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中心氣壓 水平氣流方向 垂直氣流方向 中心天氣狀況 舉例 其它影響

氣旋 低 北逆南順 向上 陰雨 亞洲低壓 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 高 南順北逆 向下 晴 亞洲高壓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8-1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温

B海陸位置:

温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温差小、濕度較大

温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温差大、濕度較小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温減濕;暖流增温增濕)

8-2氣候類型 (氣候要素:氣温、降水)

1.以月均温定型

月均温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帶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2.以水定型

——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温帶氣候分為三種:

温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温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温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

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

温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第5頁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温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應(污染物:二氧化碳)

產生原因: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

危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對策: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污染物:氟氯烴等)

產生原因:使用製冷設備等消耗臭氧物質、太陽紫外輻射增加

危害: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對策: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產生原因: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

危害: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對策):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人教版國中生物地理總複習資料 篇二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徵需要營養、能呼吸、排出廢物、有應激性、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由細胞構成。

﹡可以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也可以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等。還可以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水圈中,幾乎到處有生物,但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裏。

﹡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等,還有適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温度、水、空氣等非生物

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

﹡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活動中,設置了兩組實驗,這叫做對照實驗。兩組中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而這條件是該實驗中的唯一變量。

﹡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等。

﹡每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温度、水等。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即生態平衡。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澤為典型;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主要是人。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顯微鏡使用時的步驟: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③觀察。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使用顯微鏡時如果光線太弱,應使用凹面鏡和放大光圈。當活動目鏡和裝片時,視野中的污點始終不動,則污點可能在物鏡上。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如果玻片上寫有“q”字,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b。

﹡目鏡10╳,物鏡40╳,那麼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數是400。

﹡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常見的玻片標本有切片、塗片、裝片三種。他們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

﹡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的主要步驟:擦→滴→撕→蓋→滴→吸→染。

﹡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細胞壁起着支持和保護的作用,細胞膜起着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的作用,細胞質裏有液泡、葉綠體,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着多種物質,內含遺傳物質的結構是細胞核,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

﹡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刮→塗→蓋→吸→染。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它的糖分主要存在西瓜細胞的液泡中。

﹡植物細胞中有,而動物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製作洋葱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在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鹽水。用鑷子蓋蓋玻片時,逐邊蓋上,是因為防止產生大量氣泡。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中的物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子較小、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叫無機物;另一類是分子較大、含碳,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叫有機物。細胞在生活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它主要把化學能轉化成熱能,而植物細胞中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它能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人類的活動不僅需要物質和能量,還需要信息。受精卵內具有指導身體發育的、由父母傳下來的信息叫遺傳信息,它位於細胞核中。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叫做基因。

﹡每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有23對,水稻體細胞有12對。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它的分子結構是螺旋形。基因控制遺傳信息,是有遺傳功能的DNA片段。DNA是染色體的組成部分,染色體存在於細胞核中。遺傳信息載體的結構層次由簡到繁的順序: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細胞→生物體。

﹡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分不開的。細胞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且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增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細胞長大後就會分裂,其過程:細胞核先分成兩份,後細胞質分成兩份,再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複製,在分裂時,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都相同,故它們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植物、動物和人體的生長髮育大都從受精卵開始的。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羣,每個細胞羣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羣叫做組織。

﹡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人體四種主要組織是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上皮組織(如:皮膚上皮,小腸腺上皮,消化道上皮)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肌肉組織(如:心肌,平滑肌)由肌肉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神經組織(如:腦,脊髓)由神經細胞構成,能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如:骨組織、血液、肌腱、韌帶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大腦主要由神經組織構成,胃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

﹡人體內八大系統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前三者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後三者為生殖器官)六大器官組成的。植物的四種主要組織是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分生組織其特點:壁薄、核大、質濃;其功能: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如:根尖的分生區、莖的頂端和莖的形成層含有。保護組織其特點:由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其功能:保護作用;如:洋葱鱗片葉的表皮。輸導組織(存在於莖、葉脈、根尖成熟區等處)其功能:運輸作用;如:導管、篩管。營養組織其特點:壁薄、液泡大;其功能:儲藏營養物質。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人體。

﹡身體只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單細胞生物。常見的有草履蟲(動物)、眼蟲(植物)、衣藻(植物)、變形蟲(動物)、酵母菌(真菌)等。

﹡草履蟲的外形像個倒置的草鞋,身體一側有口溝,它的運動依靠纖毛,它和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表膜進行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體外,它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通過收集管和伸縮泡收集之後再排出體外。

﹡草履蟲的結構:細胞膜(表膜)、細胞質、細胞核(有大核和小核)。細胞質內有收集管和伸縮泡。其營養方式為:食物在細胞質中形成食物泡逐漸被消化。呼吸:通過表膜進行。排泄:二氧化碳、含氮廢物通過收集管和伸縮泡排出,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海水中某些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不具細胞結構的生物是病毒,其特徵:小、用納米計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它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體內,不能獨立生活,且只能寄生在活細胞裏,離開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根據寄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和細菌病毒(如:大腸桿菌噬菌體)(又稱噬菌體)三種。

﹡科學家能讓某些病毒攜帶基因進入正常細胞,來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

高一地理總複習資料有哪些 篇三

1.宇宙的基本知識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重點:)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2.地球的基本知識

地球的地位: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太陽系圖,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中心天體:太陽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宇宙環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②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3.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4.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 太陽活動類型 太陽活動比較 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 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 耀斑 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

◆注: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

5.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6.地球自傳的產生的現象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

晝夜更替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二

地方時產生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7.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即自西向東)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的作用: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第1頁

黃赤交角的大小:23°26〃

畫圖注意:畫出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重點:問題探究: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參考答案:

黃赤交角存在的意義: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因為地球公轉軌道面與太陽公轉軌道面之間的斜交存在夾角,太陽的迴歸運動是在黃赤交角之間進行的,在兩條迴歸線之間出現了太陽的直射現象,所以夾角的存在使地球有了四季和五帶的變化。

如果黃赤交角為0的影響:也就意味太陽徘徊在赤道,全球毫無温度帶而言,四季的變化是反映在温度的變化(四季變化的作用),既然任何一個地方的全年温度不變,那麼四季也不會變了。同樣在全球任意地方的最低太陽高度角全年大於0,也就無極晝極夜現象了。又因為地球存在黃赤交角時,每到春分/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此時太陽停留在赤道上),既然太陽永遠停留在赤道上,那麼各地全年都晝夜平分。

黃赤交角變大的影響:黃赤交角變大,迴歸線的度數變大,極圈的度數變小。 (也就是熱帶和寒帶的範圍變大了,而温帶範圍變小了)

黃赤交角變小的影響: 熱帶範圍變小,温帶範圍變大,寒帶範圍變小

變化的原因:南迴歸線北移,北迴歸線南移,北極圈北移,南極圈南移

(北極圈的緯度+北迴歸線的緯度=南極圈的緯度+南迴歸線的緯度=90度)

8、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①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以及12月22日前後)

②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夏至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冬至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過渡

五帶的劃分: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狀況——太陽輻射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五帶形成

五帶界線及各自現象:五帶是氣候劃分和自然帶劃分的基礎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極地地區 篇四

極地地區

1、冰雪覆蓋的地區

⑴南極與北極地區的比較:

⑵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⑶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地區的原因:緯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

2、科學考察的寶地

⑴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藏着豐富的礦產;地上儲存着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岸棲息着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最為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⑵我國的科學考察站

南極:長城站(1985)、中山站(1989)、崑崙站(2009);北極:黃河站(2004)

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⑴生態環境危機:近年來南極地區大量的鯨和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海豹、海獅、海象等動物遭到人們的濫殺。

⑵主要措施: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附“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2、世界最大的州——亞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7、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8、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9、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10、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1、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

國中地理期末重點總複習資料 篇五

國中地理期末重點總複習資料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温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佈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衝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佈遍佈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佈具有大雜聚,小聚居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

24、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牧草如茵,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佈。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利用山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0%。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温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火洲)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温度帶是寒温帶、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4劃分温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温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乾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乾濕 程度,我國四個乾濕地區是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依次表現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9、我國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颱風,洪澇。

43、我國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崑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游河牀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 山脈,注入東 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賓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迴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 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 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 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從時間分配看,夏 季降水集中,冬春 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利工程(水庫)。

66、從空間分佈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 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 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 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我國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 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 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佈,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西南、東南 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佈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 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佈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為主的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 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 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黃河與長江重點複習:

黃河的主要貢獻:(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原因:流經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在各級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師引導學生推出答案。指圖説出黃河干流上的主要水電站及建站)(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説明華北平原主要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4)提供旅遊資源(點明主要的旅遊資源。)

第三幕 “憂黃河、救黃河”假黃河上中下游出現的危機(險情),並因地制宜,分別提出治理方案

症狀 治理方案上游: 荒漠化問題、凌汛 建設大型水庫中游: 水土流失問題 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根本)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黃河大堤

長江概況:⒈發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⒉注入海洋:東海。⒊長度:6300多千米。⒋流經11省區: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⒌流經四大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⒍上、中、下游的劃分:上游:宜昌以上。中游:宜昌至湖口下游:湖口以下。教師引導] 聯繫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長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突出特徵:上游:多峽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豐富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⒎主要支流及湖泊:北岸:岷江、嘉陵江、漢江。南岸:烏江、湘江(洞庭湖)、贛江(鄱陽湖)二水能寶庫

⒈水電站及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多修建在哪部分河段?為什麼?上游,多流經高山峽谷,落差大,水能豐富,水能資源藴藏量佔全國的1/3,所以被稱為“水能寶庫”。長江干流航運能力強,稱為“黃金水道五長江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⒈原因自然原因:降雨豐富,支流湖泊眾多。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植被破壞嚴重。⒉治理措施:退耕還湖,植樹造林。一、黃河: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1. 我國含沙量的河流,呈“幾”字形。2. 發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 注入——渤海3. 上游、中游分界點——河口(內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點——孟津(河南)由西往東依次經過9個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和豫魯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利用黃河水修渠灌溉,使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為“塞上江南”。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與渭河(陝西)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門峽、小浪底5.黃河的開發與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6.黃河的憂患上游:荒漠化嚴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斷流、水污染二、長江: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

.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 V+W形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 注入——東海3.上游、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 中游、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11個省區: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4.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峽和葛洲壩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個沿江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的位置5.長江有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之稱。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從源頭到宜賓和三峽河段。三峽自西向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6.治理川江(灘多流急)與荊江(荊江河段從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 “九曲迴腸”)。7.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江水的三個主要來源。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9個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和豫魯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利用黃河水修渠灌溉,使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為“塞上江南”。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與渭河(陝西)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門峽、小浪底長江(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國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上中下游分界點:--宜昌--湖口--(2)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與黃河比較,如兩河都流經的地形區是?,出選擇或填空)(3)地區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降水充沛(4)上游特點: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特點:地勢低平,重點:“九曲迴腸”下游特點:地勢更低平,江面開闊,水網如織,湖泊多(5)總括特點:支流多,流量大(6)有“黃金水道”之稱的原因: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7)最長的支流是漢江(8)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面積的湖泊,它也是全國面積的淡水湖地理學習總結

長江

1.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

2.流經省份: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

3.中上下游分界線:中上游:宜昌;中下游:湖口

4.支流方面:上游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中游支流:漢江、贛江、湘江:下游沒有支流

5.重點水利樞紐:兩個(均在上游,二三階梯交界處):三峽(建設中),葛洲壩(目前的水利樞紐)

6.淡水湖:3個:中游:鄱陽湖、洞庭湖;下游:太湖

7.源頭:唐古拉山;注入:東海 8. 遊段(其他方面):上游:支流多,經一二階梯交界處,特別是從源頭到宜賓段,水流最急,落差,水能資源最豐富。適宜發展水電事業 中游:支流、湖泊多

中游:水流量最小,無支流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pg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