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培根隨筆(精選51篇)

培根隨筆(精選5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1篇《培根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培根隨筆》相關的範文。

培根隨筆(精選51篇)

篇一: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在西歐就相當於中國的《三字經》《弟子規》一樣。照着做就會有收穫。

培根是一位偉人,照着偉人的經驗與收穫去創新就相當於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人生的指導手冊,照着做吧,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的輝煌!

篇二:培根隨筆

培根生動形象而有具體準確的描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他們對子女的態度。

我對最後一句話理解最深刻,因為我是大家庭中的老幺,儘管堂哥堂姐比我大,但奶奶總是護着我,他們也總是遷就我。

篇三:培根隨筆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説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説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説“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隨筆四)《培根隨筆》400字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説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説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

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説“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裏説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隨筆五)《培根隨筆》400字

讀過很多小説,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文章讓我眼前一亮。《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挑一篇來説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説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並且如果我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於會被人所嫉妒。

還有很多“論”、“談”、“説”,藴含着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説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達到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筆記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

《培根隨筆》為英國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着。《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説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論美》中,培根説道:“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隨筆七)《培根隨筆》800字

睿智的人在許多事上都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培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近,我讀了他所着的《培根隨筆》一書,對於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為哲學和文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本《培根隨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首先,在觀念和視角上它具有獨到之處。對於死亡,培根告訴人們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堅定執着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對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他希望人們能以和平為本,對血腥的戰亂説“不”。

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讀過這本《培根隨筆》的話,就不會讓巴以衝突日益惡化了。對於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他總是把它們當做上天給予人的磨礪白己的機會。他相信不懈的努力總能將厄運變成好運。面對許多人的迷信和盲從,他大膽提倡無神論,希望他們用理智和親情戰勝心中的專制統治等等。

其次,在此書中,作者不僅提出了獨到見解,還引用着名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語句加以論證,這大大提高了文章觀點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隨筆》語言優美,層次清晰,讓人讀後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

出於對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閲讀此書時十分專注,也從中受益匪淺,特別是在思想觀念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讀罷此書,我發現:其實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只要有對待問題的正確態度,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就好比一位登山運動員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頂,就定能攀上頂峯。正如培根先生一樣,他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社會中的不良風氣,用理智從根源上分析並解決問題。這顯然是做人做事應有的態度。在此書中我還學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應看到不利的一面。

不僅如此,我還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虛偽的,而應該是坦誠的。虛偽的假面具只會使這個世界變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橋樑才能將人心與人心連在一起。

《培根隨筆》一書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讀起來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老人對話。我想:我應該在今後的日子裏,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以及我身邊的人,把培根老先生作為我的榜樣,做一個堅定執着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人。

(隨筆八)《培根隨筆》1000字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説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麼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着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着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

“採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這是茅於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義;“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麼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麼樣的態度,心裏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佔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就不如她呢?照理説,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隨筆九)《培根隨筆》1300字

幸運並非沒有諸多恐懼的災殃,厄運也不是沒有安慰和希望。——談厄運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它選自《培根隨筆》,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名着,雖不是小説,但比小説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較短,為什麼?

培根曾在《談快捷》一文中説:“宂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與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此書共收錄了58篇文章,眾多精彩的文章中,我最喜愛的,就是此文開頭的——《談厄運》。在這篇文章中,培根將幸運與厄運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如果奇蹟就是統攝自然,那麼它們大多在厄運中出現。”“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行,而厄運則能發現美德。”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鋪路,周圍都是沒有刺的、開得姿態盎然的鮮花,溢滿馨香,可這些,卻都是由“幸運”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將了無意義。同樣,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鋪路,鮮花縈繞,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橫跨了火海,雖傷痕累累,幾乎體無完膚,但他所擁有的金子,更閃耀,他所擁有的鮮花,更誘人!那是因為,上帝在給予他厄運的同時,還贈送了一份禮物——堅忍,可前一個人,卻只有幸運,沒有贈品,偶爾的禮物,就是節制,全然不敵堅忍,更加有英雄的氣概!

話説回來,幸運並非都是美妙,有時候,我們都是在經歷了一些困苦才獲得它,就像刺繡,正面是令人賞心悦目的圖畫,而反面,卻是五彩線條無規律交錯成圖,並未贏得人們的歡心。

而厄運也並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還贈送了堅忍,同時還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運,也許,它能帶給你,更多的美麗。

猶記得小升中之際,我天天都優哉遊哉,因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學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學們拼了命地學,心裏一點也不着急,就這樣,我順利上了一所每個學生都眼紅的好學校,這也算是“幸運”吧!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資源!

而現在,我面臨會考,面臨考高中的壓力,試卷、分數、作業……很多很多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蓋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難,有時,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望,可同學們卻不這麼累,那是因為,他們早已經歷過這種痛苦,對他們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畢業,可對我卻不一樣,少時少了這份必要的磨難,使我現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這,又怎能不算是對我的“厄運”呢?

“厄運”之後,也許,我就會更加理解“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這句話了。

《培根隨筆》,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

培根的觀點,在當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瞭,這説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進步的,有些思想,現在想來,都依舊覺得那麼現實,那麼與這個現代社會相貼切,所以,《培根隨筆》是一部永不會老去的名着中的典範!

有人問一位登山者為何要攀登珠峯,得到的回答是:“因為它在那裏”。別的山峯不存在嗎?在他的眼裏確實不存在,他只看見那座最高的山。愛書者也應當有這樣的信念:非最好的書不讀。讓我們打開《培根隨筆》吧,因為它在那裏。

(隨筆十)《培根隨筆》1800字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隨筆》是我幾年前從“北圖”淘來的書,通讀一遍後便束之高閣了。今年寒假期間再拿出來,發現“小別”後的它竟與我陌生起來。正所謂“好書不厭百遍讀”,我這個春節最大的收穫就是重讀細讀《培根隨筆》,並把新感悟新心得作札記41篇。

《培根隨筆》共收錄培根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讀者既可以通讀,亦可按興趣按章節擇篇而讀,從題目便可選其大概,“題為文章眼”,培根把這一點運用得爐火純青。標題直白,無隱澀難懂字眼,內容卻又別有洞天,大家的自信非我輩之人可以揣摩,唯有瞻仰的份兒。

《培根隨筆》為英國17世紀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短文學網)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話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

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雜感是隨筆的一種,隨筆又歸入散文,文學作品的題材本就是三大支柱,散文、詩歌和小説,雜文是後起之秀,興衰和時代有關,而培根的隨筆按照中國文學的現狀細分,應歸入雜感一類。首先《培根隨筆》的文章篇幅短小,標題明快;其次是文章內容極具思想性;再者就是文章所運用的手法,夾敍夾議,以議為主。這三點,完全是雜文最顯着的特點,所以,喜愛雜文,喜歡文章説理性、思想性的讀者可讀《培根隨筆》,當代喜寫雜文(或所謂的雜文家們)讀一讀《培根隨筆》,對寫作不無裨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培根隨筆》語言手法的特點,引用多,舉例多,比喻多。因時代的原因,培根的引用和舉例較為久遠,但其中仍不乏至今都琅琅上口的警句和為人熟知的故事,譬如他在《論愛情》中引用的埃闢克拉斯的名言“人生不過是一座大舞台”,如今這句話早已成為人人嫻熟的口頭語。

他還多次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論天性》中,他為了論證本性難改,就舉例了“貓變成一美麗少婦安靜地坐在餐桌前,但當一看見老鼠,就情不自禁地撲了上去”的寓言故事。但亦因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培根隨筆》中也有大量的引用和例子來自於《聖經》。比喻,是培根雜感中最出色的一個特點。

説理易枯燥晦澀,而形象生動地比喻恰能解決這一問題,使讀者能讀下去並能理解文章內容深意,《培根隨筆》的比喻多,篇篇多處都有,幾乎在得出每一個“理性”的觀點之後,都隨之一個比喻,且比喻的角度新穎,立意巧妙,使人難忘。

在《論青年和老年》中,他這樣比喻青年人的盲目冒進,執意堅持——“那種做法簡直就像一匹稚嫩的小馬,既不知何時止步也不知何時轉彎”。培根對語言手法的掌握多麼活靈活現啊,所以我認為,中學生寫作的練習,可拿《培根隨筆》作範本。

培根是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文章睿智,文風靈動。正如《培根隨筆》前言中引用的歌德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傑出的人面對面”。讀《培根隨筆》,可使人明理明智,培根還是着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隨筆》中有諸多的生活經驗、處世哲學與讀者分享。《培根隨筆》所議上至國家政治,下至平民思想,中有剖析人性,適合可讀的人羣廣泛,無論什麼身份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令自己感慨、自警的影子。

路上有燈,眼前可避黑暗,心中有燈,人一生能自明。《培根隨筆》“論讀書”篇中言道:有的書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可仔細咀嚼,慢慢品位。《培根隨筆》便是一篇越品越美味,越讀越自明的書,當得上“心燈”一喻。

篇四:培根隨筆

什麼才是聰明,什麼才叫聰明,我覺得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定義。按字義理解,應該就是耳聰目明的意思吧。但現在人在解釋聰明的時候,如果以一個人耳聰目明就可以算作聰明的話,可能就有點片面了。而《現代漢語詞典》上對聰明的釋義是: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而培根好象並沒有去特別的論述這樣的聰明,他只在論説小聰明。他列舉了一些小聰明的例子,比如説,善於保密的人,故弄玄虛的人,裝腔作勢的人,藐視一切的人,百般挑剔的人等等。他把這一類人歸入小聰明的行列。小聰明的人,並不是真正的聰明,而其實是實實在在的大糊塗。因為,善於保密的人,其實際原因是自己的貨色不在陰暗處就拿不出手;故弄玄虛的人,除了略知皮毛外,其它就一無所知;裝腔作勢的人,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明幾百年過去了,當年培根所描述的英國社會的小聰明的現象,到了現代的中國,仍然生生不息,隨處可見。

也説小聰明——隨風搖曳——夢裏夢外也説小聰明——隨風搖曳——夢裏夢外生活和工作中,經常可以見到玩小聰明的人。對一個事物,不懂裝懂,誇誇其談,顯示出高人一籌的樣子,這種人可以説在任何單位,任何部門都大量存在着。兩面三刀,左右逢源,欺上瞞下,這種人也不少。而我自己就經常的與據別人之勞為已功,説別人之非而顯已是的人同事或共事,那情那境,雖過數年卻歷歷在目。玩小聰明者,投機鑽營,八面玲瓏,其言其行,讓愚笨者眼花繚亂,看不清真面目而自歎不如,或佩服得五體投地。

更見過一些小聰明的人,在一個環境下,可以説人人知其能力深淺,人人知其徒有虛名,但恰恰領導不知而欣賞有加。這也算是上世積下的陰福。至於以毀人聲譽而打開自己通道的小聰明,以上下週旋左右逢源前倨後恭獲得青眯的小聰明,實在是數不勝數。

玩小聰明而玩過頭的也不少。如培根言,許多小聰明的動作言行,其實是拿不出手的,能拿出來的也只是皮毛,或故意做作而已。於是,遇到較真的人,處在較真的環境下,小聰明者往往沒有生存的市場。而一意孤行,硬要把自己的小聰明玩下去,也許會被摔得頭破血流,甚至賠上區區性命。這樣的案例也隨處可見,隨時可聞。只是一聽到因為小聰明丟掉人生的一切,就會唏虛不已。

喜歡玩小聰明的人,是不值得相交的。我經常反省自己,別玩小聰明,那會害人害已!

篇五: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幸運並非沒有諸多恐懼的災殃,厄運也不是沒有安慰和希望。——《談厄運》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它選自《培根隨筆》,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名著,雖不是小説,但內涵比小説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較短,為什麼?

培根曾在《談快捷》文中説:“宂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與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我最喜愛的,就是此文開頭的——《談厄運》。在這篇文章中,培根將幸運與厄運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如果奇蹟就是統攝自然,那麼它們大多在厄運中出現。”“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行,而厄運則能發現美德。”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鋪路,周圍都是沒有刺的、開得姿態盎然的鮮花,溢滿馨香,可這些,卻都是由“幸運”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將了無意義。

同樣,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鋪路,鮮花縈繞,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橫跨了火海,雖傷痕累累,幾乎體無完膚,但他所擁有的金子,更閃耀,他所擁有的鮮花,更誘人!那是因為,上帝在給予他厄運的同時,還贈送了一份禮物——堅忍,可前一個人,卻只有幸運,沒有贈品,偶爾的禮物,就是節制,全然不敵堅忍,更加有英雄的氣概!

話説回來,幸運並非都是美妙,有時候,我們都是在經歷了一些困苦才獲得它,就像刺繡,正面是令人賞心悦目的圖畫,而反面,卻是五彩線條無規律交錯成圖,並未贏得人們的歡心。

而厄運也並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還贈送了堅忍,同時還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運,也許,它能帶給你,更多的美麗。

猶記得小升中之際,我天天都優哉遊哉,因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學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學們拼了命地學,心裏一點也不着急,就這樣,我順利上了一所每個學生都眼紅的好學校,這也算是“幸運”吧!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資源!

而現在,我面臨會考,面臨考高中的壓力,試卷、分數、作業……很多很多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蓋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難,有時,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望。可同學們卻不這麼累,那是因為,他們早已經歷過這種痛苦,對他們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畢業,可對我卻不一樣,少時少了這份必要的磨難,使我現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這,又怎能不算是對我的“厄運”呢?

“厄運”之後,也許,我就會更加理解“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這句話了。

《培根隨筆》,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

培根的觀點,在當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瞭。這説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進步的,有些思想,現在想來,都依舊覺得那麼現實,那麼與這個現代社會相貼切,所以,《培根隨筆》是一部永不會老去的名著中的典範!

篇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1、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陽;事業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險峯的枴杖。信念,使你變得心胸寬廣,氣度非凡。

2、一個人如果對待陌生人親切而有禮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誠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別人的心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云:學皆成性。

4、人生充滿競爭。人生其實就是在踢一場足球,那白色的球門便是一種永恆的誘惑,只要你一息尚存,就必須去爭搶,去衝撞,去射門,

5、弱者只能讓人憐憫、感歎。樂趣和生活內容會變得既渺小又蒼白,理想也只能牢牢地困在夢鄉而無緣面世,軟弱是自私和膽小的兄弟。

6、強者,可能會倒下一千次,但總會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來,踉蹌前行。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我讚美強者,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強者的認同

7、畫家梵高為何苦苦地畫着向日葵?他是在描述燃燒的生命!他的靈魂有一輪常燃不息的太陽;他的生命字燃燒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燒着。

8、信念,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匯;信念,是成功事業的台階,是戰勝艱難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精華、幸福的源泉。

9、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10、昂首是天,天似畫廊。但見雲蒸霞蔚,虹彩霓光如花似錦,婀娜馨香,晨旦瑪瑙,午夜碧玉,珍珠粒粒,鑽石顆顆,璀璨晶瑩,光彩壓目。

11、昂首是天,天似草場。白駒萬千,逐日追月;綿羊成羣,牧童何在?所謂高人,所謂韻士,正可以跨神駿,乘長風,翩翩然一層鴻鵠之志。

12、勇於進取是一種魄力,勇於面對失敗也是一種魄力;聰明的人懂得在失敗後總結教訓再幹,愚蠢的人則在永遠的不幹中牢牢守住自己永遠的失敗。

13、其實,在真正的鬥士看來,一場容易贏來的戰爭,即使勝利了也沒什麼光彩。這就像打乒乓球一樣,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勇敢地同強手對陣。

1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15、膽小的人無法體會到競爭那驚心動魄的魅力,永遠都感覺不到冒險的樂趣;膽小的人視冒險為人生之大忌。其實,不敢冒險,才是人生最大的憂患。

16、自然界最崇高的莫過於太陽,為了無數個星球上的生靈,她無時無刻不在燃燒中獲得自傲;她窮盡自己的熱點點燃萬物,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延長。

17、人可俯視,可平視,可仰視,人的心理歷程亦然。有的人習慣於俯視而行,有的人平視而趨,還有的人則昂首闊步——這三種人視野不同,心境各異。

18、競爭與風險同在。競爭就好比大海中弄潮的小舟,可以被推上波峯,也可以被拋下浪谷;可以讓你隨浪花一起開得璀璨,也可能讓你隨泡沫一同跌得粉碎。

19、煤的燃燒同樣是壯麗的。在漫長的歲月裏,默默的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滅,最終,它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成為熔爐裏熊熊燃燒的一團烈火!

20、懂得激流勇進者,便懂得斷然退出;懂得如何減少損失者,便懂得及時改變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具備了判斷風險的能力,也就具備了競爭的能力。

21、人在許多場合下都會出現體力不支筋疲力盡的情況,可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不倒的精神會神奇地在你的身上激發起新的體力,促使你走向既定目標。

22、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23、天資之改善須靠讀書,而學識之完美須靠實踐。因天生資質猶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學識對其加以修剪,而書中所示往往漫無邊際,必須用經驗和閲歷界定其經緯。

24、信念,是人生觀的映照,是世界觀的反射。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信念就會堅定起來。理想的光環是信念的根源,信念是實現理想的動力和前提。

25、在人生的海洋中,我們都是赤裸的泅渡者,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激勵堅強的意志,充實希望的活力,舒展矯健的身姿,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除此,別無選擇。

26、人,是地球上唯一能仰望浩瀚星空發出由衷讚歎的生靈,因此能產生思想、產生靈感並有所追求。人可站立,可行走,可飛騰,不為時間、空間以及物質世界所束縛。

27、做什麼事都過分小心的人,永遠也成不了大器;遇上事便猶豫不決的人,在人生中會錯失許多機會。但競爭決不是單純地比誰的膽子大,孤注一擲的賭徒從來也成不了英雄。

28、人活一生,昂首是頂天立地的壯漢,低眉垂首匍匐不是健康人生;無高瞻遠矚之氣概,只有乎庸凡俗之念想,不免愧對人生;昂首直腰,與天比高,星月皎潔,引為同道,此乃亮麗人生。

29、競爭的本質是贏;競爭的精神是參與;競爭的合理是平等;競爭的旗幟是光明正大;競爭的本身是提高;競爭的過程是豐富。競爭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感覺人生,站起一個人來!”

30、世間少有真正的友誼,而在勢均力敵者之間這種友誼更是罕見。惺惺惜惺惺不過是世人慣常的誇張。真正的友誼只存在於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別者之間。這種朋友才可能風雨同舟,休慼與共。

31、同是登山,有人認為跟在後面走不會有什麼危險;有人則大聲疾呼,你這樣,永遠也得不到第一。同是下棋,有人一次失誤,便再也不肯博弈;有人卻懂得,一着失誤並不意味着滿盤皆輸。

32、在人生旅途中,那些目光平直、亦步亦趨趕路的人往往在其生命的過程中,高不成而低不就,氣人有而笑人無,終年累月,忙碌糾纏於蠅頭小利與蝸角虛名之間,既不會尊重人,亦不能自尊。

33、對人對事的讚揚過分誇張只會招人反感,並且會招來嫉妒和嘲笑,除個別情況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顯得合宜得體。但一個人若是讚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顯得非常體面,甚至顯出一種崇高

34、人生總是難如人意。突如其來的打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莫名的痛苦和煩惱……像影子一樣時不時地跟着你,很難徹底擺脱。於是,人世間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堅定和猶豫、灑脱和痴迷、勤奮和懶惰、廉潔和貪慾之分。

35、當你孤獨寂寞時,閲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以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惟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36、在人生旅途中,那些巾幗、鬚眉中之佼佼者,勇於昂首闊步。他們胸襟開闊,自然前程寬廣。他們不因狂暴風雪而怨天,不因絆腳泥濘而怨地,不因摩肩接踵而怨人。舉胸中塊壘與雷霆碰杯;傾一腔熱血與朝陽爭暉,能敬人如己,能警己如人。

37、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因此,如果一個人不願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鋭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38、做一個強者,首先是做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一個堅韌不拔、威武不屈的強者。世間幾乎不存在人類無法克服的艱難困苦。在你面臨絕境或行將沒頂之際,在你氣喘吁吁甚至精疲力盡之時,往往只要再堅持一下,奮力拼搏一下,困難就會被征服了,你會因此而變得更強。

39、許多人喜歡把信念當作人生的太陽、前進的動力。信念,是一種強大的內在的精神寄託,是托起人生大廈的支柱。有的人身軀可能先天不足或後天病殘,但他卻成為生活的強者,創造出常人難以創造的奇蹟,這靠的就是信念。對一個有志者來説,信念是立身的法寶和希望的長河。

40、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惟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41、當然古羅馬的軍隊偷襲了敍拉古王國,75歲的大科學家阿基米得徹夜未眠,正在地上畫他的幾何圖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劍,白髮老人從數學的迷霧中驚醒。他從容不迫地對羅馬士兵説;“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几何定律證明完畢,可斷不能給後人流下一道還沒有求解出來的難題啊!”

篇七: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第一次是課間時在一個同學的書桌上見到這本書的。那是一本老書了。雖被書主人保護的整潔,但仍掩飾不了歲月的痕跡。那讓我在恍惚之間,感受到了歷史的不可觸及。我不禁對它產生了興趣,卻礙於禮貌沒把它捧起。

於是在一個下午,我終於把《培根隨筆》買回了家。每晚睡覺前讀一篇,然而只讀一篇。因為美味不可多得。當我讀完一整本書時,才對培根以及其思想有了一些理解。

培根經歷豐富,智慧過人,每篇文章也都有獨到之見。他從不簡單化地評判是非,面對問題總能站在一個凡人無法攀登的高度,客觀的審視和理解。他的《論真理》、《論逆境》、《論時機》、《論友誼》等文章説理透徹、老練鋭利、耐人尋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論死亡》。生與死本是自然輪迴,無人能免。然而在培根的這篇文章中,死亡達到了哲學的巔峯。我對死亡也有了新的認識。説實話,死亡真的不是一件好事,關於這個詞語的大多是灰暗、哭泣、悲哀。但認真去想,當一個人實現一生所願,死前感謝自然給他生命以及一生的時間感悟世界,死亡根本算不了什麼。培根説的好:“一個意志堅定、一心向善的心靈是會遠離死之憂傷的。”

也許連培根都不敢説:我一點也不怕死。但我相信,他尊重死亡如同尊重生命。如果把人生的歷程看作賽道,死亡看成終點,又會有怎樣的理解呢?人生本就短暫,何必將短暫的時光浪費在害怕與擔心中呢?好好珍惜現在,短暫的時光應該屬於快樂。

死亡不大,熱情的生活和平靜的心態也並不矛盾。

我感謝生死,感謝自然,感謝《培根隨筆》。

篇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他總結了當時新興的自然科學的經驗和成就,並且瞭望到自然科學發展的前景,立志要促進這種發展。

他出生於1561年1月22日一個倫敦的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1576年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到法國,在法國兩年半的時間裏,他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1582年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培根受到大力讚賞。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高級法院指控,處罰四萬英鎊,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被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都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他身體孱弱,經不住風寒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在《談美》中,培根表達了他對美的獨到的看法,他認為秀雅合度的美才是美的精華,是繪畫無法表現出來的,他的美學思想已含有浪漫主義的最初萌芽。

在《談逆境》中,他為世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順境中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逆境中需要的美德是堅韌,那在道德中是一個更為英雄的美德。

《談國家的真正強盛》中,他總結出一個國家想成為強大的國家,最重要的是要承認軍事是他們的主要的榮譽,跟學問和職業一樣。

讀了這些相隔了很久年代的作家作品,最健康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篇九: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這個名字對人們來説,並不陌生。至少,人們都知道他擲地有力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隨筆》中記錄了培根對人生的思考,分為《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談美》中,培根向我們揭示了外貌美不如德行美。”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外貌美容易逝去,古今以來,有多少美人因青春不再而人老色衰?而”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德行之美不僅樸素,並且不易逝去。正如寶石,歷經千百年不被埋沒,依然光彩照人。

在《論拖延》中,培根談論了拖延與機會,拖延與危險的關係”‘機會先把其前額頭髮讓你抓,如果你不及時抓住,就給個光頭讓你抓。’“因為拖延而錯失機會並不少見。秦國在與趙國進行長平之戰後,秦國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降卒。如果這時秦軍揮師直取邯鄲,趙軍主力盡喪,趙國亡國是必然的,秦國一統天下就會提前。然而秦軍並沒有。因為拖延,秦國統一的大業就被延後。

”危險一度看來無足輕重,並非真就無足輕重“。就像蔡桓公的病,先是在紋理,然後在肌膚,發展到腸胃,又深入骨髓。這時,就連神醫扁鵲都無力迴天。危險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人們察覺不出它的可怕。

培根建議我們把大行動的開端”交由百眼巨人阿爾戈斯照管“,把結束”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告訴了我們要當機立斷,迅速行動。優柔寡斷,不僅會錯失良機,甚至會招致危險。

《培根隨筆》對於普通人來説,不僅僅是名人的思考,還是指導人生航行的”燈塔“。

篇十: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我們常説:”知識就是力量。“你知道這句名言出自誰之口嗎?它就出自赫赫有名的英國哲學家、作家兼科學家的弗朗西斯。培根之口。説起培根的名字就要想起他的《培根隨筆》,今天我讀完了這本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深有感觸。

這本書中重點寫了培根對人生、死、財富、健康以及萬物的看法,詳細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也顯示了他的主張,推崇科學、發展科學、崇尚知識。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求知》和《論美》了。《論求知》一篇中説到:”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會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呆子。“就是説要求到真知,就不能太慢,可是如果只是從外表、形式上的求知,那是欺人自欺。但只會照着書本上所寫的那樣辦事而沒有思考創新的只是一個妄想的呆子。培根就是讓我們用心讀書,不要只存在於形式,但不可照搬原書,要學會靈活運用。

《論美》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培根説:”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食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自己形體上的美要勝過任何打扮裝飾,但你的談吐優雅之美更比形體之美要美得多,這種美並不能直接看見,而是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發覺,這是本身的一種美。所以培根教我們做人不但要注重外表,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一種內在的品德高尚的美,內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讀《培根隨筆》,讓培根帶你遨遊精神世界!

篇十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讀書筆記。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着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薰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説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篇十二: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他曾投身於政壇,不過他的仕途卻歷經滄桑。

他12歲時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校,在那裏他就已經開始了社會問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三年後,他進入了巴黎英國大使館,在此期間,他遊遍法國,陶冶了情操,也大大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就在他躍躍欲試,準備一展抱負的時候,噩耗也隨之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但他卻強忍悲痛,投入到仕途之路而來。

培根長時間遭到伊麗莎白女王的輕視,直到1602年,詹姆士一世即位。培根極力支持詹姆士一世,也獲得了詹姆士一世的信任。晚年的培根非常不幸,遭到誣陷的它被剝奪一切。至此,他已心灰意冷,不理政事,埋頭做學問。他以自己富有着哩的辭藻和他夢幻般的一生經歷寫下了這本《培根隨筆》。

這本書中本處處閃爍着智慧,全書58篇,全部是由他的獨特的見解來完成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説:“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論美》中,培根告訴我們美的真諦。他的智慧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的感悟當然也不止這些,每當我在讀這本書時,我不認為這只是一本書,還是我的一個朋友,永遠。讀此書時,我便發現好像培根在向我笑,告訴我智慧的本質。

正如他説的,知識就是力量。我認為非常對,因為我對《培根隨筆》的感悟就是一個證明。

篇十三: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很多人喜歡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培根,我不喜歡!我討厭培根,他站在貴族和父權的角度。我討厭培根,他詭計多端,老於世故。我討厭培根,他思想功利,深諳官場運作。

然而前兩天看了《培根隨筆》,發現了另一個和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以及永不輕易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突然意識到:‘哦!“有這樣一個燻肉,”

在這幾十篇短文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由既有美又有德的男皇帝寫的。這是一部關於美的經典作品。重點是人應該如何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善如寶石,鑲嵌自然之美;擅長美容的人無疑是最美的,但是漂亮的人不一定要長得帥,只需要有端莊的氣度和令人愉悦的儀態。“是的,形式美勝於色美,舉止優雅美勝於形式美。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只有外表只是一個身體,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美呢?所以,人可愛是因為漂亮,而不是因為漂亮才可愛。

看完這本書,突然想到人並不是完美的,每個人的理想信念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他們追求的東西和追求的夢想也是不一樣的。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別人,也不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況且人是有兩面性的!要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彌補自己的不足,為以後漫長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讓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正如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深思,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學邏輯修辭使人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種讀書的感覺《培根隨筆》。

篇十四: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每當我聽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被人們敬仰信奉的話時,就會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中的每一句話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讚不絕口。

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閲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培根的生平經歷十分坎坷,他有過高人一等的官職,卻也有過被人誣陷、身敗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撓,以堅定的腳步向着真理邁去。他所創作的《培根人生論》、《新工具》以及《培根隨筆》等書,成為的世世代代人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糧。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作者有多高的地位,更不在於它的包裝有多麼精美,而在於它的價值。《培根隨筆》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它讓我成長!

篇十五: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睿智的人在許多事上都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培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近,我讀了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一書,對於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為哲學和文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本《培根隨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首先,在觀念和視角上它具有獨到之處。對於死亡,培根告訴人們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堅定執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對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他希望人們能以和平為本,對血腥的戰亂説“不”。

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讀過這本《培根隨筆》的話,就不會讓巴以衝突日益惡化了。對於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他總是把它們當做上天給予人的磨礪白己的機會。他相信不懈的努力總能將厄運變成好運。面對許多人的迷信和盲從,他大膽提倡無神論,希望他們用理智和親情戰勝心中的專制統治等等。

就好比一位登山運動員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頂,就定能攀上頂峯。正如培根先生一樣,他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社會中的不良風氣,用理智從根源上分析並解決問題。這顯然是做人做事應有的態度。在此書中我還學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應看到不利的一面。

不僅如此,我還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虛偽的,而應該是坦誠的。虛偽的假面具只會使這個世界變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橋樑才能將人心與人心連在一起。

《培根隨筆》一書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讀起來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老人對話。我想:我應該在今後的日子裏,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以及我身邊的人,把培根老先生作為我的榜樣,做一個堅定執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人。

篇十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閲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這本書就是他的言論集。“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篇十七: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在《培根隨筆集》這本書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最適合我這種不喜歡讀長篇大論而又想得到多點東西的人看了。雖然只是:“論”“説”“談”但是,我讀起來卻覺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為寫的都是人生的哲學。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還是覺得無論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讀這本書。因為《培根隨筆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自己沒有錢,沒有權,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點厄運也無妨。因為厄運當中也藴含着一份讓人亢奮的幸福啊!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我挑一篇來説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説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説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才可以嚐到甜頭。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是好比一本史書、詩、數學、物理、倫理、邏輯推理般讓你明智、靈透、精細、精細、莊重、善辯。

篇十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所以,大家好好讀讀這本《培根隨筆》吧,一定會收穫匪淺的!

篇十九: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隨處可見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大多數都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但由於培根的行文方式,對於我們來説,雖然語言優美,但卻有些深奧。

給我印象到深的,是《論逆境》。我最欣賞的話是“順境中的好處人人嚮往,逆境中的好處人人羨慕。”“順境的美德在於節制,逆境的美德在於堅韌不撥”在這兩名話中我們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給我們帶來困難與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它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

《培根隨筆》這本書藴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要向培根學習,並且學會用小故事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篇二十: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是英國費蘭西斯.培根所著,他是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學家。

《培根隨筆》裏面內容廣泛,涉及到人生的個個層面,以作者的獨到人生觀察,簡約的文筆,明澈的智慧成為數世紀以來廣為流傳的名著,

我最欣賞《培根隨筆》書裏的一段話,“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逆境的意志力可以為成功鋪上了墊基石。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無論遇到什麼逆境,都不絕望,不沮喪,不歎息。要樂觀,進取,努力奮進,把逆境當着動力,把握自己,灑下汗水,不段耕耘,讓自己的人生出現一片煥然旑旎的風景!

篇二十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今天讀了讀《培根隨筆》寫的我看也看不懂,哎!真慚愧啊。

不過我試着讀了幾篇。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篇二十二: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

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二十三: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篇二十四:《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不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現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

最近正和一個好朋友鬧矛盾,忽然有一夜夢見了曾經和她同舟共濟度過的美好時光,於是,在夢中,我決定與她言歸於好。但是,當我一覺醒來,又覺得物是人非,再次見着她,卻不知如何是好。我低着頭,保持沉默,氣氛有些尷尬,如果這個時候有什麼人推我一把,讓我鼓足勇氣向對方伸出手去該有多好,但是過了許久,仍舊什麼都沒有改變。睡前,又翻開了《培根隨筆》,這時,培根對我説:“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頓時,我陷入了沉默。我想,如果自己能先退一步的話,也許就會海闊天空吧。失去一個朋友,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一個人可能會同時結交許多的朋友,但是真正願意去傾吐內心的,恐怕就只有一個。如果失去了那唯一的一個,就會同時造成兩個人的寂寞孤獨。無人理解的苦楚是難以忍受的,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許明天,我應該給她一個微笑吧。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隨意翻看一本雜誌或許會博得我們的會心一笑,但看過之後卻彷彿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求知便只是消遣。學得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成為我們最愛賣弄的階段,但即使並沒有深入學習,卻也能夠讓我們做足表面文章,這個時候,求知就像是給自己穿上華麗的外衣,但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充實卻不得而知。只有當我們學得知識的精髓,並能夠對它駕輕就熟的時候,知識才會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它是我們的一部分,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的動力和指南,這時,求知無疑是增長了我們的才幹。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每當鬆懈的想法湧上心頭,就會聽到培根用略帶諷刺的語氣對我説到這句話。我們學習,是為了消遣?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幹呢?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篇二十五:《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説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篇二十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培根隨筆》分為《談真理》、《談死亡》《談報復》《談厄運》等。

讀了《培根隨筆》以後,我有許多心得。像《談死亡》讓我明白了不能因恐懼死亡而止步不前,要抓住生命中的每時每刻,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談報復》讓我明白了不可存有報復的心裏,但當法律缺失和讓對方明白報復的來由,使對方悔罪,還是有情可原。但為私憤進行的報復是我們明確反對的。

《談厄運》讓我明白,厄運並不是十分不好,厄運也造就堅忍,能激發出人們的潛能,厄運也最能發現美德。人生不能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勇敢去面對厄運,陽光總在風雨後的。

在《談大膽》中我明白了大膽的真正用處在於拙於計議,長於實幹等等。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論友誼》,培根説:“向朋友傾訴衷腸可以產生兩種效果:它使歡樂加倍,又使憂愁減半。”這是友誼的第一個效果。第二個成效是助長智慧,第三是朋友的幫助。所以我們不能沒有朋友。

讀好書,猶如交良師益友,從中獲得啟迪,引領人思索,讓我們明智,徜徉在書海中讓我身心愉悦。

篇二十七:《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暑假裏,我翻開了媽媽牀頭的一本書《培根隨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他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是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真實始祖。在哲學方面他提出歸納法批判當時的演繹法,這是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認識方法。

這本書藴含了培根的思想精華,有培根經過大半生的理解。培根的隨筆更接近於論文學,涉及哲學、宗教、政治制度以及處世、修身、養性等等方面,比如:《談財富》、《談美》、《談友誼》、《談利己的聰明》、《談虛榮》……

而培根的隨筆中有一篇《談學問》,讓我得到許多啟迪,特別是他提到如何運用學問,如何學習得法。他認為運用學問是一種智慧,那是問之外高於學問的智慧,只有靠觀察才能得到智慧。他還叫我如何擬補智力不足學習得法的方法。實際上學習方法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那也是一種智慧,只有靠不斷琢磨總結才能得到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思緒萬千。不僅為培根對人生的理解感到感歎,更為這些真理表示理解。

篇二十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我看到了《培根隨筆》這本書。

培根的文章,散發着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閲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説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侷限,帶着你的心一齊傾斜,湧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才可以嚐到甜頭,即使這只是一本隨筆集!

篇二十九:《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是培根一生的經驗總彙,雖然篇幅不大,但內涵豐富,稱得上是一部人生百科。它的作者為弗蘭西斯·培根,全書體現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哲學的創始人。在1597年,培根發表了自己的處女座《培根隨筆》,將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展現出來供世人分享。

在《培根隨筆》中,論禮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它讓我明白了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注意禮節,對我們來説,只有學會了禮貌,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夠學會與人交往。“講究禮儀的人一定能贏得好名聲,正如伊麗莎白女王所説的:‘禮儀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薦信。’”我認為對人大氣,談吐文雅,同時十分大度便是禮儀最好的表現,培根讓我明白了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禮儀。這一篇文章簡短易讀,風格平實流暢,每一句話都有着針對性,手法也十分巧妙,也讓我明白了一些寫作技巧。可見,讀這本書不但能夠悟出人生的道理,還可以讓我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培根隨筆》不但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滋潤,還能帶來我們心靈上的啟悟,讓我們從小就有所啟發,感受人生的大道理。

篇三十:《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從古至今,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傳奇人物,弗朗西斯?培根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官爵顯赫的貴族子弟,但他的人生道路並不平坦,經歷了諸多磨難,也正因為複雜多變的世故豐富了他的閲歷。

《培根隨筆》這本書印刻出他成熟的思想,深邃的言論,富含哲理的觀念。隨之也受到廣大讀者的崇尚與喜愛!

篇三十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是英國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也算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是朝中重臣,母親是有名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

培根在劍橋大學深造期間,培根對傳統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後,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他一面攻讀法律,一面繼續求職。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並當選為國會議員,但他還是沒有任何職位。

這一時期,培根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決心把脱離實際,脱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一生為之奮鬥的志向。

而後培根得到新帝王的賞識。因此平步青去,但培根的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果。培根死後,人們稱他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這本書分58篇短文,我最喜歡其中的《論遠遊》和《談讀書》,遠遊和讀書這兩件事做好了可使人增長知識才幹,做不好則是浪費時間、金錢、精力。《論遠遊》開篇即寫道:“遠遊於年少者乃教育之一,於年長者則為經驗之一部分。”這一句話即寫出了遠遊的教育意義。作者認為年少者應被人提醒“有何事當看,有何人當交,有何等運動可習,或有何等學問可得。”我十分認同這種觀點,若無人點拔,青少年在遠遊途中可能會錯過良師益友、禮儀習俗而結交狐朋狗友,沾染不良風氣。另外,“遠遊者歸國返鄉後,不可將曾遊歷過的國家拋到九霄去外,而應該與那些新結識且值得結識的友人保持通信。”這些友人或許會使你下一次遠遊更容易些,甚至可以在另一個國家生活下去。

讀書之用有三:怡神、增趣、長才。怡神多見於蟄伏幽居,增趣添雅多見於高談雄辯,長才多見於處事辯理。“天資之改善須靠讀書,而學識之完美須靠實踐;因天生資質猶如自然花木,需用學識加以修剪,而書中所示則往往漫無邊際,必須用經驗和閲歷界定其經偉。”以上均是談讀書的益處。“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這一名言是説心智上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竅。

《培根隨筆》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

篇三十二:《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説起他,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名句“知識就是力量”。這個暑假,有幸讀了他的《培根隨筆》,從中受益匪淺。從書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對於哲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謂處處都是精華,我細細品味其中。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是《論友誼》中的一句話,他將友誼的真實含義描寫了出來。是啊,朋友對於一個人來説太重要了,友誼對我們來説也太珍貴了。

就我們來講,從入幼兒園,開始慢慢接觸社會之時,我們就擁有了朋友,從一個到幾個,從單純友好到刻骨銘心,我們漸漸讀懂了友誼。

從國小至今,我和一個朋友擁有了7年的友誼,7年的死黨,讓我們不必在每天面對對方時,裝作一番笑臉,而是喜怒哀樂盡情地展現在對方眼前,與她一起分享。所以,好好珍惜友誼!

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裏,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要讓生命變得絢麗多彩。

《培根隨筆》,感謝你,因為你讓我懂得了什麼是人生!

篇三十三:《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今天,我讀了《培根隨筆》中的《論嫉妒》一章,在文中,培根將嫉妒做了很透徹的解釋。他説嫉妒能激發出強烈的慾望,創造出虛幻的意向,並能蠱惑人的心靈。我認為,嫉妒來自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嫉妒別人的人所嫉妒的事物一定是自己沒有或得不到的。當一個人缺乏某種東西的時候,他一定要貶低別人的東西,以求兩者的平衡。

有時,嫉妒是在不經意中形成的,所以嫉妒這種東西很常見。比如《三國演義》裏的周瑜,本來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人,就因為諸葛亮氣了他兩回,竟被活活氣死了。

在生活中,嫉妒又分為公妒和私妒兩種。公妒是指某人做的事或擁有的東西引起公憤,是強迫他們收斂和節制的一種方法;私妒是某人因為別人在某件事或擁有的某件東西超過了自己而妒恨。

所以,當我們春風得意的時候,千萬要小心樹大招風,在某件事上也不要總佔上風,否則很容易招來別人的嫉妒。但是,在別人嫉妒我們的時候,要學會“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大度的對待嫉妒你的人,因為他們正是因為缺少你擁有的某樣東西才產生這樣的情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淡泊。

在生活中,我們既要謹慎自己的言行,防止遭到嫉妒,又要寬容一些,因為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是最頑強,最持久的。

篇三十四:《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摸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

我這人比較懶,如果我看一本書,剛開始沒有看到吸引的內容,我就會不再看下去,這樣我往往就會錯過很多好書。暑假,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的《培根隨筆》,從小媽媽就會買很多文學雜誌給我,但每次讀到第一頁的“卷首語”時,我總會隔過去,因為我覺得那些文章讀得太累。所以,媽媽常常在我不想讀卷首語時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佳作,要在心情靜如止水的時候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我便常在最平靜時翻看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獲。覺得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閲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篇三十五:《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同時也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前段時間讀了《培根隨筆》後,我發現了一個培根。他有着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猜疑》中,培根説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篇三十六:《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哲學家,被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近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而他的《隨筆》,篇幅雖不長,但短小精煉的文字卻擁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談死亡

大多數人都懼怕死亡,我也不例外。其實一位言者説得對:“死亡的聲勢比死亡本身更恐怖。”死亡本是一瞬,但死亡前的呻吟、面無血色、親朋哭泣等卻讓死亡變的恐怖。

但像凱撒大帝等英雄豪傑,他們對死亡卻看得很淡,死亡臨近還能面不改色。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偉大的人生。還有一些人,他們不畏懼死亡,因為他們死在追求偉大人生理想的路上,他們死而無憾。所以我們也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大膽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所熱愛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死而無憾。

談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很那消滅的,只能用習慣來將其改變和抑制。培根在這篇隨筆中交給了我們一些改變天性、養成習慣的好方法:我們給自己定的任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有時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有時也可以立即而徹底地改變壞習慣,或者走到與壞的天性相反的極端。

同時養成習慣不能一鼓作氣,要有所間斷。可想要徹底剷除一個惡習不是那麼容易的,有時在不經意間人的天性就會暴露出來。所以為了徹底剷除惡習,我們可以消除惡習的引誘,或經常和它親近,從而使它不起作用。

人的天性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但一些卑劣的天性也是根深蒂固、難以剷除的。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來抑制和改變我們天性中的卑劣之處是十分重要的。

篇三十七: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

篇三十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一口氣讀完《培根隨筆》,不禁為培根那充滿哲理的語言所震撼。尤其是那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撇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那字裏行間的細微之美也足夠感人了“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外在的缺陷是暫時的,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就像《巴黎聖母院》中的那位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內心卻是無比的善良,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樣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美德重於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篇三十九: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我這人比較懶,如果我看一本書,剛開始沒有看到吸引的內容,我就會不再看下去,這樣我往往就會錯過很多好書。暑假,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的《培根隨筆》,從小媽媽就會買很多文學雜誌給我,但每次讀到第一頁的“卷首語”時,我總會隔過去,因為我覺得那些文章讀得太累。所以,媽媽常常在我不想讀卷首語時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佳作,要在心情靜如止水的時候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我便常在最平靜時翻看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獲。覺得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閲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篇四十: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學者,作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收穫,他的人生哲理啟發了我,他所説的論是我們人生上的缺點和優點以及人生觀。

在這本《培根隨筆》中,培根寫到了政治,宗教、友誼、藝術、性格、教育等話題,以及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談及的問題有發人深省的見解的獨特方式,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是培根的思想精髓,內容應有盡有,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內心世界問題。這些篇章中也處處閃爍着智慧的光輝。

就比如説文中的”論嫉妒“,每個人都會有小小的嫉妒心,培根所寫的嫉妒基本包含了大多數人以及所有人的嫉妒心。什麼樣的人容易招致嫉妒,什麼樣的人容易嫉妒別人。我也經常會有嫉妒之心。比如考試成績發下來,沒有其他人好,會悶悶不樂。而培根所説的:”從而刺激了他們,耿耿於懷“我會奮發圖強,更加努力,爭取下一次超過其他人。

比如文章中的”論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美,心靈美、外表美。她就像花一樣,蓮花的清高高潔,菊花的高尚,牡丹的富貴等等不要因為自己的醜陋而斷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並不是那樣,也許外表醜陋但內心並不醜陋,有所長必有所短,上天是公平的,天底下沒有哪個人是十全十美的。那些容貌雖美的人多半是胸無大志平庸一生,但這些結論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有許多容貌美麗且德才雙優的人存在。除了人之美之外,還有自然之美和心靈之美。世界上的萬物都有她美麗的存在,只是每個人的審美角度和方式大不相同罷了。就算是人類再鬼斧神工也達不到自然創造本身的境界。每一次晚霞、每一次雨過天晴、每一次白皚皚的大雪等等,對於我們它們是千變萬化的。保護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是最重要的。

《培根隨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讓我懂得了,學到了如何去看待去面對人生的各個方面,是坦然面對是勇敢面對,不要以自己的一點小脾氣去看待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篇四十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論嫉妒》一文中培根先寫嫉妒帶來的惡果,舉例歷史上的實事而讓人更清晰地感受到惡果的嚴重,又寫哪種人易招嫉妒,哪種人能避免嫉妒,給人們指出明路。 其實嫉妒這一情緒對所有人來説,應當不為陌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嫉妒他人的時候,尤其像遇到培根所寫那些易於令人嫉妒的人——生來就坐享富貴的人,出身微賤卻升騰的人,或是我們生活中,同學間成績尤其優異的人,等等。隨之而來的,就是嫉妒這一情緒了。 然對於嫉妒的處理不同,所招致的結果也不同:有人淡化嫉妒,使之成為羨慕,從而變成促使自己前進的動力;有人久久不能釋懷,嫉妒甚至加深為恨意,如此便可能如該隱一樣做出不可挽回的惡事。

培根的《論嫉妒》正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誡人們不要嫉妒他人,也儘量避免遭人嫉恨。畢竟正如培根所寫“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裏,悄悄地毀掉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同樣讓我深思的還有《論拖延》。

有人在無盡的等待中讓機會一次次遠去,亦有人因過於心急而與幸運參見而過,《輪拖延》一文正是寫了培根對於“把握時機”的認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實非虛言,有了準備才能在事情之初抓住機會,這“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但把握時機並不意味着莽撞,也不意味着一味圖快。拖延需要有度,適當的等待,在時機最成熟時採取行動。而想要判斷何時為時機成熟,就需要全面的準備與準確的判斷力。

培根列舉了多個例子支撐他的論點,文章短小但道理深刻。 只是在我看來,《培根隨筆》仍有些些瑕疵。

不論是《論嫉妒》或是《輪拖延》,以及其他短文,他都以一種上層貴族的眼光論事(這當然也與他的身世有關),更多寫的是上流社會的'大人物在應對這些世俗之事時應當如何,而少了一些對大多數世人的啟迪,即便我們仍能從中獲取些人生哲理,仍讓人覺得遠了些許。

然而不論如何,《培根隨筆》仍是哲學智慧的體現,將培根的思想帶入自己的體驗,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篇四十二: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習慣一直陪伴着我們。習慣是什麼呢?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比如平時我們按時起牀、睡覺,按時上學、放學,按時吃飯等,這些我們自以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知識,讓我們學習進步的更快;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我們體力充沛、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使我們精力旺盛,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可以讓我們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現在許多青少年迷戀上網,整日整夜泡在網吧裏,他們沒有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沒有節制。腦子得不到休息,眼睛也得不到休息。有些人玩遊戲時,精神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很有可能導致猝死。

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監督。在家裏,父母教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裏,老師教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教育。老師在學校裏教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在幫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一種早年開始的習慣,書中提到”幼年時代學語言、舌頭學習表達方式和發音時更柔順,學習各種技巧動作時,關節更靈活“,突出強調了早期養成習慣的重要性。我們還處於青少年時期,我們應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壞習慣,養成一些好習慣,這將為我們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四十三: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培根隨筆集》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他在教導父母怎麼對兒女時,頗有見地地指出:“父母對子女在管教上要嚴,在錢財上宜鬆,這才是上策。”他在教導父母怎麼教兒女最好時告誡人們:“人們(父母、教師或僕人無不如此)往往不夠明智,慫恿子女在年幼時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時兄弟失和,家無寧日。”培根認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長宜及時為他們確定將來從事的職業並加以培訓。也不可過分遷就兒女的心願,以為他們會為早年的愛好而奮鬥終生。如果子女有強烈的愛好和超人的天賦,則不妨順其自然。培根還説“子女是父母的辛勞苦中帶甜,也給他們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對生活的憂慮,卻也減輕了父母對死亡的恐懼。”只用了兩句話就把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説得那麼透竊,難怪雪萊評價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一動人的美感,他的論敍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在我們學生階段的青少年,就象是一頁樹苗,總希望能夠得到春雨一般的滋潤,早晨的太陽一樣給我們的温暖。當然對於我們自己來説必須有經歷暴風雨的思想準備。

弗蘭西?培根(1561―1626),是英國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伯特蘭?羅素説他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隨筆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經典著作。

篇四十四: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配更的隨筆集,文集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愛情、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值得我們閲讀和思考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挖掘出其思想精華,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還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性意義。而且培根的文筆非常優美,讀起來也非常賞心悦目。

在文集中,培根寫出了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們認真賞析:

作者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文字是對讀書和學習的總結與思考,概述了閲讀歷史、詩歌、數學、科學等學科對人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上的提升,對我的感觸很多。可見,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文學,就得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

“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十分感觸,培根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對妻子和婚姻做出了總結,對妻子這個身份在人生中扮演者什麼角色給予了深刻的思考。

在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讀後感.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這句話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對於我們來説,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觀點,而這些思考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嫉妒之心,而這些心理是人們對自身缺點的安慰罷了,但對我們來説並不是什麼好的心態,需要摒棄,學會包容和揚長避短。

培根隨筆中的文字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將用一個哲人的思考來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幸福和快樂!

篇四十五: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他是一位人生閲歷豐富的智者,是一位科學研究和社會理論的真正的始祖。而他所創作的文章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無知愚昧的靈魂。《培根隨筆》,在我閲讀前聞所未聞,但是當我觸碰過這本書以後,才明白它就是人們知識文化的瑰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因為這本書我對其有着濃厚的興趣。它像是未知的森林,而我就像是探險者,我渴望着征服這片無盡的森林。

《培根隨筆》分成了好幾篇隨筆,如《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每個 篇章都告訴我們重要的人生道理,語言簡潔,但不失精煉。短短的一小篇就讓我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論美》這一 篇章。是一篇談論“美”的著作。它教會了我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區別。就像一棵小草,雖然它外表看起來弱不禁風,但是體內缺隱藏了巨大力量,即使被人踐踏過無數次,也能毅然決然再次挺拔而起。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無知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中秋節作文 )

所以只有把美貌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人才能展現出真正的道德光輝。

篇四十六:培根隨筆讀後感

剛開始接觸《培根隨筆》,是語文書上的一篇節選《談讀書》。説實話,我對他的印象並不怎麼好。總是站在貴族和男人的立場上,以宗教信仰、創世之神、以及什麼所謂的真理來提筆,説話雲裏霧裏,總是讓人費解。我帶着些許煩躁的`心情讀完了整本書。但結果卻令我驚訝。從《培根隨筆》的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一個熱衷於政治的培根;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9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使人一目瞭然。每篇隨筆結構自由,讀者既可以通讀,也可以跳讀。在這本寶典優美的的文字及無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領悟了一番,結果受益匪淺。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兩句話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華。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會讓人不思進取,消極怠工,一蹶不振,給我們帶來挫折和痛苦;同時,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從而讓一個人從默默無聞直至飛黃騰達。可以説,正是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例如屈原經歷放逐的逆境,才有《離騷》傳世;司馬遷遭遇宮刑,乃有史家之絕唱;勾踐卧薪嚐膽,創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蘇軾歷經貶謫的鬱悶,從此留下千古辭話……他們無不是遭受逆境並且戰勝了逆境,最終名垂青史,為後人所景仰。逆境雖然會使人痛苦,使人絕望。但不遇到逆境,何來奇蹟?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難,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户打開,光亮就會照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不得不説,這確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篇四十七:培根隨筆讀後感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可能對這個人生思考並不是很多,我們會迷惘,會犯錯,會停滯。而這本《培根隨筆》帶來了福音,這本堪稱“人生哲學”的書,會使這個階段的我們受益匪淺。

裏面有許許多多精緻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或生動,或有趣,而作者將這些深刻的哲理和感悟埋在這些小小的淺顯的故事之中,讓人一刻頓悟。這是一本充斥着哲學的寓言,是一片有着許許多多理論的童話,是讓人一讀就懂的高超散文,人們驚歎着這本書,同時也驚歎着裏面的哲理。

培根説的話是有絕對道理的,發人深省的,培根也將自己的優秀品質與人生的過程埋人了這本隨筆集裏,我們在不同的隨筆裏能看到不同的培根

或許,在這許許多多的培根中,我們感受最深的便是那個追求知識的培根。

他説,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永垂不朽,鼓勵了這世界上一代一代人的生活。

他説,學皆成性,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他以書人合一油然而生的感悟。

他説,知識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句話,與自然順應,與現實順應,與生活順應,真正的方法,就在為他人做出貢獻,而非只為書中做作。

他説,學識之完美需靠實踐,虛的事物,需用實來檢測,否則本末倒置。

這本書不僅帶來了哲學意義,也帶來了現實意義,他在這本書的領域幾乎是方方面面,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幾乎無一不全。我覺得,培根將他寫出來,無非是是想在方方面面都達到了完美,這種態度,他自己在這本書裏也有所體現,正如前面所説,在培根的文章裏,什麼樣的文字,什麼樣的哲理,就代表了什麼樣的培根,他不奢求他物,但願捨己為人,這是貫徹整本書的真理,是在這個時代最有用的真理,他認為美是有用的,只有奉獻的美和雙重的美才能發揮真正的色彩。

我們如今渴求着許多,而培根也早已指出,這些東西被包上了華麗的外表後,人們所見到的,根本不是本質。這給我們人類自詡的本質當頭一棒,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在智者面前,多多少少都是貪婪的,我們只有追尋自己的自由意志,才能夠拜脱這些名號,何必為了一些帶不走的東西而瘋狂呢?這給我們現代的道理不亞於一本哲學總集,古人的智慧,或許比現代人的智慧更加冷靜和凝實時至今日今時,我們也未曾忘記這本書的價值。時間能夠證明書的價值,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真理。

篇四十八: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是與<海底兩萬裏>一起買的,起初,我對它比對<海底兩萬裏>更沒有興趣,除了看起來古板的書名,還有剛開始翻閲時乏味的內容,都使我不願再看它第二眼,於是,它被我殘忍地扔到了亂七八糟的舊東西里。在網上,我瞭解到這是一本評價極其高的書,看了出於書中的各種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這是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從雜物堆裏將被埋幾個星期的<培根隨筆>翻出來,沉下心,將書翻開。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論美>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重點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貌與美的德行結合,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一個打扮華貴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賞,轉眼便是過眼雲煙;而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隨筆>的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讀着它,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使人受益匪淺。

篇四十九:培根隨筆讀後感

説到培根,誰都會想起他那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的確,當今社會,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暑假,趁着閒暇時間,我有幸拜讀了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猶如當頭棒喝,擊醒了不知多少夢中人。

培根,他是命運多舛的一個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時就受盡了功名利祿的薰陶,長大後也就順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經歷浮沉的宮廷政變後,他最終被罷去官職。在滄桑的歲月裏,他的人生受盡了苦難的歷練,也就越顯得芬芳。讀他的文章,就像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賜教,須耐心傾聽,反覆揣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信手拈來的一句話,甚是耐讀,索性將它摘下來。細細咀嚼一番後,竟被我品出幾分味道來,我想不僅厄運能發現美德,它還能使自己更透徹的看待自身缺點。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篇五十:培根隨筆讀後感

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人們獨具或退隱的時候,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的時候,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

耗費過多的時間去讀書便是遲滯,過分用學問自炫便是矯揉造作,而全憑學理判斷一切,則是書呆子的癖好。學問能美化人性,經驗又能充實學問。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類的本性也需要學問誘導,而學問本身又必須以經驗來規範,否則便太迂闊了。

讀書不是為着要辯駁,也不是要盲目信從,更不是去尋談話的資料,而是要去權衡和思考。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説,有的書只需選讀,有的書只需瀏覽,有的書卻必須全部精讀。有些書不必去讀原本,讀讀它們的節本就夠了,但這僅限於內容不大重要的二流書籍;否則,刪節過的書,往往就像蒸餾水一樣,淡而無味。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如果一個人很少寫作,他就需要有很強的記憶力;如果他很少辯論,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讀書,就需要很狡猾,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裝知道。

那些有實際經驗而沒有學識的人,也許能夠一一實行或判斷某些事物的細枝末節,但對於事業的一般指導、籌劃與處理,還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勝任。

篇五十一:培根隨筆讀後感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摸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愛學習,愛分享,盡在。讀後感欄目為精心為大家提供各類著作的優秀讀後感,分享快樂!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的讀後感。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標籤: 培根 隨筆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y47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