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八年級上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數學教學,沒有多少成功感,期間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訓。下面具體談談我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們的困惑。

一、本學期的教學時間較長,期會考試卻只有兩章內容而期末考試卻有四章內容,教材的不足和問題大大的增加了我們八年級教師的工作量,降低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而且本教材不適合學生自學,它的知識點循環上升,本意是好的,但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太高,如整式的乘法中,學生對整式的加法一點不會,他們的無心向學與教材的安排有很大的關係。本教材的許多重要的知識點內容和時間不夠,因式分解2個課時這種好像簡單的,實際上是學生學的最差的,4節課才能解決問題的。

二、重視教學交流。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有時設想的教學方法和現實的教學效果會有很大差異,這時我們會做一下教學實驗,就是大家討論一種認為比較可行的教學方式。在每次聽課中,我們都綜合學生們的反應、授課老師的自我評課、聽課老師們的意見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師再上時,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實驗我們做的很多,效果還不錯,大家都覺得收益非淺。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時下的學生厭學情緒很濃,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羣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們工作的瓶頸。不過我們相信事在人為,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在領導和老師們的幫助下,一定可以攜手走過數學的沼澤,到達了一片數學的綠洲。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勾股定理整章書的內容很少,就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這節課是勾股定理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勾股地理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有幾個方面需要轉變的。

一 、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自主學習。由於高效課堂中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學習,在探究勾股定理的發現時分四人一小組由同學們合作探討作圖,去發現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具有這種關係,有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這種性質。可仍然證明不了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之後用拼圖的方法再來驗證一下。讓學生們拿出準備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利用拼圖和麪積計算來證明 + =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展示拼圖方法,課件輔助演示。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個人素質越來越高,教師自身要不斷及時地學習學科專業知識,接受新信息,對自己及時充電、更新,而且要具有幽默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既要有領導者的組織指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被學生欣賞佩服的魅力,只有學生配合你,信任你,喜歡你,教師才能輕鬆駕御課堂,做到應付自如,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教師教,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室出題,學生做”的傳統教學摸模式,已嚴重阻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這種教育模式,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會造成機械的學習知識,形成懶惰、空洞的學習態度,形成數學的呆子,就像有的大學畢業生都不知道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因此,高效課堂上要求老師一定要改變角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把學生想到的,想説的想法和認識都讓他們盡情地表達,然後教師再進行點評與引導,這樣做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穫,而且能充分發揮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與日劇增。

二、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探索、研究、體會學習過程。 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脱節,感受不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這是當今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我們這兒的學生起點低、數學基礎差、實踐能力差,對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非常不利的。課堂中要特別關注:

1、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加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動,關注學生能否在活動中積思考,能夠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否進行積極的聯想(數形結合)以及學生能否有條理的表達活動過程和所獲得的結論等;

2、關注學生的拼圖過程,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驗證勾股定理。

3、學習的知識性:掌握勾股定理,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提高教學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多媒體。 勾股定理知識屬於幾何內容,而幾何圖形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學生認識圖形的初級階段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維。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始於觀察、測量、比較等直觀實驗手段,現代兒童認識幾何圖形亦如此,可以通過直觀實驗瞭解幾何圖形,發現其中的規律。然而,因為幾何圖形本身具有抽象性和一般性,一種幾何概念可能包含無限多種不同的情形,例如有無數種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對一種幾何概念所包含的一部分具體對象進行直觀實驗所得到的認識,一定適合其他情況驗回答不了的問題。因此,一般地,研究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 培養邏輯推理能力,作了認真的考慮和精心的設計,把推理證明作為學生觀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教科書的幾何部分,要先後經歷“説點兒理”“説理”“簡單推理”幾個層次,有意識地逐步強化關於推理的初步訓練,主要做法是在問題的分析中強調求解過程所依據的道理,體現事出有因、言之有據的思維習慣。 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直觀實驗手段在教學中日益增加,本節課利用我們學校建立了電教教室,通過製作課件對於幾何學的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通過八年級數學一個多學期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我們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應該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化難為易、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誠信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意味着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激勵。我們教師都喜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真誠的讚美學生數學做題或學習的成功,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不斷被自己“聰明”的解決問題的成功愉悦中進行學習,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合作、交流,並積極的相互反饋、互相幫助,這樣才能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在八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如:分式、平行四邊形等內容,我對於學生的提問,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對學生作出適當的啟發和提示,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思考問題,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於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如我們八(4)班的劉欣欣、趙良超等同學,一學期多下來,數學自學能力大大提高了,經常在預習新課時就已經把課後的練習完成了。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到三“不”:學生能自己説出來的,教師不説;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儘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八年級是一個特別的年級,容易產生兩級分化,數學學科也是如此,這就更需要我們數學老師在課下也要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及對數學學習的建議,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數學知識,學會數學知識,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關心、呵護他們,讓他們與您心連心!

總之,要想教好八年級數學、讓學生學好八年級數學需要我們八年級數學教師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付出自己的愛心,才能桃李滿天下!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一學期的工作轉眼就結束了,面對新課程改革這股洪流。新教材變化很大:全書以問題為中心,內容靈活多樣,具有很大的開放性。新的數學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儘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備課反思

提高備課水平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不能只把教案寫得詳細周全,滿足於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為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個方面經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

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突破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是語言説話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等等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對情況分析之後,要做出日後的改進措施,以利於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説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困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對於書上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數學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提出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來進一步闡述。

二、教學方法反思

第一種教法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

第二種教法,教師試圖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但是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替代了學生的學習,無法使每個學生學習有意義,有興趣,使學生全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

第三種教法,學生通過自己操作,自己學習,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完成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方面有較好的作用。但對於後面兩個目標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興趣沒有盡情發展。

第四種教法,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驗證聯想,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給了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驗證進而概括,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積極愉快的進入到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幫助學生在乘法與加法進行建構,使學生獲得了真正的發展。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老師分四種類型:智慧愛心型,愛心操勞型,操勞良心型,良心應付型。多年以來,我一直積極思考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智慧愛心型的優秀教師。我認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三、課程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複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辦法。因此,教師只有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只有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自己在教學上才會有所提高。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在新課標的形式下,教學大綱更強調的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這一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比較深的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我們認為,這個非常的重要。學數學為了什麼?可能很多老師都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解決。總是一味的填鴨式的讓學生掌握我們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卻沒有很好的體現。更加離譜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只是成為記憶的,感性的。並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識。所以,學生學數學是為了升學,為了以後有好的工作。這樣就違背了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沒有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所以,我們這樣的數學教學就是失敗了。經常聽到老師説,這一道題目非常重要,會考的時候肯定是必考的。我們可否思考一下,我們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有無想想學生的感覺。是否只有好成績,就意味着我們教學的成功?

另外,我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我們的學生探討一些問題會更好。因為,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有時會覺得數學的學習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打擊。如果我們能多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多想一些適合學生探討的數學問題。那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增加。並且,我們還可以將一節課的內容轉化為若干個問題。然後讓學生去研究和解決。這樣學生有了這些課堂的點綴,就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就不會那麼枯燥了。我們的差生面也不會提高的很快。數學的學習,在某些時候總有一些人會退出學習。而數學教學的現狀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來我們的數學學習中。而興趣的再現讓放棄的學生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前進的隊伍中來。我們希望走的學生越來越少,更多的學生加入我們。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線段的大小比較》是在學生學習了相關的線段知識之後教材安排的一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基本上按照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結合問題整體感知———鞏固知識強化練習總結感悟提升能力這樣的教學環節進行的。課堂上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直觀,色彩豔麗,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的特徵,順利推進教學內容。

首先情景問題的引入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比個子問題,問題1: 我們在生活中和朋友比過個子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小貓和小狗誰的個子高?播放動畫課件1(小貓和小狗站在斜坡上,小貓在前)學生的結論不一,但是都説不能肯定小貓高,問題2: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學生討論的很熱烈。有的説:量一量;有的説:看一看,有的説:讓他們們站在同一平面上————我及時肯定了大家的説法,同時動畫演示:把身高抽象成線段比較結果,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並順勢引出了課題。

有些學生提出直接看就行,我設計了問題3:觀察圖中的兩條線段,你知道他們哪個長嗎?(動畫演示兩條長度一樣的線段,一條是水平的,一條是傾斜的)有的説:一樣長;有的説:水平的長,通過演示學生髮現一樣長。,藉助於學生的錯覺,順勢引出:科學比較的重要性。有了前面的問題鋪墊,學生很容易的總結得出線段的比較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反應迅速,情緒高漲,效果特別好。

整個課堂基本上是在按照我之前設計的順序進行。課堂中設計的觀察圖形比較線段大小的實例學度,引起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需求的矛盾,帶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尺規做線段的必要性,新課的進行非常順利。在教材上本節課是先給出了兩點之間的距離,再借助於這樣的概念引進尺規作圖。我在設計本課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學生接受知識的耐力等因素,有意調整了課程編排,吧線段的大小比較和尺規作圖放在前邊,把“兩點之間的距離“的定義教學放在最後。便於學生能夠在最好的狀態下學習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所以在講完比較線段大小之後,直接設計問題:“你會用圓規做出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嗎?”由於學生對此不太熟悉,所以那個環節看起來特別安靜,學生無所適從,我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之後,我説:“誰會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有兩個比較聰明的學生舉手示意會做,我説“你來演示一下吧”那位同學演示完之後,很多同學也明白了,老師直接總結了用尺規做一天線段等於已知線段的方法,並結合習題強化練習。看起來效果還不錯。可是大部分學生的反應總讓我有些不踏實。下課之後,我找了幾個學生詢問了課堂的情況,學生都表示不知道他們(那兩個聰明的學生)是怎麼想到的用圓規截取———聽了學生的話,我沉思了好久。學生的經歷是他們積累經驗,獲取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知識生硬的塞給他們,效果也不會太好。

假如:

1、如果老師在發現學生的反應之後,讓學生討論一下怎麼解決,並順勢給出兩點之間的距離的概念,估計學生再進行下個環節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生硬了。進而總結用圓規做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也不會是問題。

2、對教材的編排順序做合理的調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課前我能夠注意到知識的銜接與完整,同時,在課下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力求在課堂上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讓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那麼這樣的課堂一定會是學生樂學、積極參與、生動的課堂。

通過這堂課,我提醒自己,在教學時,要多方面的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不能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生硬的給予,我們應該多考慮的是怎麼樣讓學生更易、更好、更全面的掌握知識。如何更好地把課改理念和我們學生實際相結合並加以實踐,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y9d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