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喀什古城導遊詞(多篇)

喀什古城導遊詞(多篇)

喀什古城導遊詞(多篇)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一

喀什位於新疆南部,總面積14.16萬平方公里,人口295萬多人,它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喀什地區有瑰麗的山川水色、神奇的名勝古蹟,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主要的古蹟遊覽點有:艾提尕爾清真寺、阿巴克霍加墓、馬赫穆德喀什噶裏墓、大巴扎、公主堡、石頭城、喬格里慕士塔格峯等。

艾提尕爾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該寺由禮拜堂、教經堂、門樓、水池和其它一些建築物組成,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總面積為16800平方米。寺門是用黃磚砌成,石膏勾縫,線條清晰。清真寺的正殿長160多米,廊檐十分寬敞,頂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繪圖案,每當伊斯蘭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到來時,清真寺廣場便成為了維吾爾族羣眾盡情歡樂的地方。

阿巴克霍加墓:阿巴克霍加墓又稱香妃墓,位於喀什市東北約5公里處,是一座聖裔的陵墓,始建於公元1640年。整個陵園是一組構築得十分精美宏偉的古建築羣,其中包括陵墓、教經堂、大禮拜寺、門樓、水池和果園等,寺外有一池清水,林木參天,清幽宜人。

馬赫穆德喀什噶裏陵墓:位於疏附縣烏帕爾鄉,陵墓土坯穹頂,樸素無華掩映於綠樹叢中。馬赫穆德喀什噶裏為公元十一世紀人,是我國維吾爾族傑出的學者、語言學家。著作有《突厥語大辭典》。這部鉅著對於研究新疆和中亞地區使用突厥語的各民族古時期的語言、文學、文字、音樂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該書已在世界上用10多種文字出版發行。

石頭城:位於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以北100米外,石頭城處在絲綢之路中道、南道上的交匯之地。在其廢墟上,可尋覓到唐玄奘、馬可波羅的足跡,可遙想當年石頭城的偉岸繁盛。石頭城漢代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王都,在唐、元、清時期,都有守防駐軍。登城遠望冰峯、碧水、草原、牧羣以及塔吉克牧民構成了一幅高原風景圖,會使你久佇城上,流連忘返。

公主堡:位於塔什庫爾干城南的明鐵蓋峽谷內,它前臨奔騰咆哮河水如墨的塔什庫爾幹河,後倚高聳藍天的皮斯嶺達阪,突兀高聳,險峻挺拔,有城垣、重門、地穴和石室,當地塔吉克人稱它為“克孜庫爾幹”。它來源於當地人民中流傳的一個神話故事,據説一箇中國漢族公主曾在此與太陽神結合,實則為保衞古絲綢路交通安全所設的一處軍事工程,建於南北朝。

塔什庫爾幹:維吾爾語意“石頭城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原名蒲犁,又名羯盤陀,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崑崙山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疆南部。東西寬488公里,南北長329公里。西與塔吉克斯坦、西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現行邊境線888.5公里。境內冰川聳峙,峽谷縱橫。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峯喬戈裏峯,北有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全縣轄14個鄉、鎮、場,總人口27000多人。是一個以塔吉克為主體,漢、維吾爾、柯爾克孜等多民族聚居區。塔什庫爾幹是連接中亞、西亞的紐帶和橋頭堡。她距巴基斯坦邊境口岸城市蘇斯特只有200公里,距首都伊斯蘭堡10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也只有近千公里。1986年5月1日紅其拉甫口岸向第三國開放,每年都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到此觀看縣境內五千年至一萬年的古文化遺址、公元前八至五世紀的文化遺物,飽覽和領略帕米爾的雄奇曠涼。

喬格里峯和慕士塔格峯:在喀喇崑崙山中有世界第二高峯喬格里峯,海拔8811米,這裏是盛夏季節喀喇崑崙山最美的地方,不但繁花似錦,而且可作為高山旅遊者的駐地。位於帕米爾高原山的慕士塔格山峯,又稱“冰山之父”,海拔7546米,它不但終年積雪,而且雪深冰厚,山體龐大,雄偉壯觀,慕士塔格山因其龐大的山體,温和的山坡氣候,成為中國登山運動的搖籃。

大巴扎:喀什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農貿市場,早在2000年以前,這裏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品集散地了。如今這裏更是熱鬧非凡,每逢星期日趕巴扎這一天,郊區的各條道路上,車水馬龍,人流滾滾。各種土特產品、手工藝品、日用百貨、瓜果蔬菜以及生產資料、大小牲畜,應有盡有,郊區的農民一大早就騎着毛驢、趕着馬車進城,到處是歡歌笑語,一派購銷兩旺的繁榮景象。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二

你們好!非常高興與大家相距、相知在美麗的烏魯木齊,這裏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們可愛的故鄉。俗話説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為地主的我,代表xxx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熱烈的歡迎大家來大到美麗的烏魯木齊,希望大家在這裏能夠吃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的新疆之行已經開始了,首先請容許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侯蕾是你們這次烏魯木齊之行的導遊旁邊是司機胡師傅,在這幾天裏各位有什麼困難和疑問請及時提出,我和胡師傅會盡力解決和安排,同時預祝我們的新疆之行圓滿、順利!

現在大家看到的烏魯木齊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的確如此。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着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往日閉塞落後的絲路重鎮,正在經濟改革中飛速前進。烏魯木齊位於亞歐大陸的腹地,為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世界是裏海洋最遠的城市,他位於天山中斷山脈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端環山帶水,水土肥沃。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穿過,城東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峯,城南是雄偉壯麗的南天山山脈,城西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積,積雲即雨,城正中的紅山,小巧而陡峭,如飛來之物,山頂是聳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級鎮龍寶塔,它是烏魯木齊的標誌和象徵!

首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烏魯木齊的這個名字的由來吧!“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思是“優美的牧場”,在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也許就是着美麗地方的由來,但清朝乾隆年間,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

在市區中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又有歷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着時髦前衞的青年也有蒙着神祕面紗的伊斯蘭婦女:既有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商場,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車小地攤。着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新興城市。

其次,烏魯木齊的歷史可謂久遠,2000多年前,這裏曾是遊牧民族聲息之地。公元1世紀以後,漢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時,這裏設立了最早的貿易互市。在後來的唐朝,明朝時期,都不斷地對這裏進行開發和建設,越來越具規模,為形成一個集中統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在烏魯木齊河以東修建了土城,作為駐軍營地,這就是烏魯木齊的雛形。在之後的五年,又在北側建築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啟迪教化”之意改用烏魯木齊原稱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彈指一揮間,烏魯木齊就發展到了今天的的規模!

今天的烏魯木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民族眾多。乾淨而有整齊的街道四通八達,到處可見綠樹成蔭,美麗的紅山公園,古蹟眾多的人民公園,熱鬧有趣的動物圓,都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和情趣。烏魯木齊是連接內地,通向中亞的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同時,烏魯木齊機場也是我五大門户機場之一,具有疆內、國內、國際航線近百餘條。從這裏出發,可以到伊斯坦布爾,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直飛香港的航線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還沒有鐵路,短短的幾十年來,已建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發達的鐵路線網絡,這其中就有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的蘭新鐵路,是新疆最早肩負着通向內地貨物、客運任務的一條鐵路線。還有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有一條國際鐵路幹線,由於他橫跨亞、歐兩大陸,故有亞歐第二大陸橋之稱,而烏魯木齊在這歐亞大陸橋上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不言而逾的。以通過烏魯木齊的216,217,312,314等國道,成為公路運輸中的樞紐。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場,那充滿神祕色彩的雪蓮花、絢麗多彩的艾得來絲綢,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製作的地毯、掛毯以及令人垂簾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瑩温潤的羊脂玉雕。無不深深的吸引着來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戀忘返於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著名的貨物集散地物產豐富的烏魯木齊一定讓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好了希望大家在烏魯木齊玩的開心,玩的充實,謝謝大家!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三

俗話説,到新疆不到喀什,等於沒到新疆,到喀什不看“巴扎”,等於沒有到喀什。

喀什,是個有着千年以上歷史的古城。早在漢唐時期,這個“絲綢之路”上最大的驛站,已是活躍的國際集市了。遠道而來的羅馬、波斯、印度的商隊和內地川陝等地的馬幫雲集於此,進行貿易往來。如今,喀什約有人口30餘萬。城內高樓矗立。著名的艾提尕清真寺周圍輻射狀街巷上,密佈着國營商店和個體手工業店鋪與攤販,經銷着國內外的名貴商品。然而,它們卻無法取代那傳統的七日一集的大“巴扎”。

“巴扎”,是維吾爾族的傳統貿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區東南的喀什噶爾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資雲集。從一般農副產品到價值很高的工藝品,應有盡有,並按種類分市排列。上午時分,巴扎漸入高潮,人們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在行人中還有少數婦女蒙着面巾。

巴紮上,與人們衣着有關的紡織品和皮毛,是引人注目的商品之一。這裏,除了來自新疆和內地的各種花色布匹之外,大量的是應時的真絲綢和化纖織品。尤其是來自蘇州和巴基斯坦的喬其絨,更是維吾爾族中青年婦女爭相購買的暢銷品。

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優良的質地,精美的圖案和鮮豔的色澤蜚聲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優質地毯的主要產地之一。近年來,隨着城鄉經濟的發展,地毯幾乎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家庭裝飾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維吾爾族工匠技術精湛,巴紮上的各種手工藝品,充分顯示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玉雕、腰刀、日用銅器、木器、陶瓷、首飾、花帽、服飾等,大都線條流暢,色彩鮮豔,做工非常精細,散發着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

在巴扎集市的商店裏還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間樂器,供人觀賞挑選。如製作精緻的獨它爾、彈拔爾、熱瓦甫、薩塔、揚琴、艾捷克、胡西塔爾、嗩吶、笛子、手鼓等。這些維吾爾族的民間樂器,都是在古典樂器的基礎上,並借鑑中外樂器而發展起來的。

在大巴扎的邊緣,一塊很大的場地中,擠滿了牲畜,這就是專門的牲畜巴扎。南疆的毛驢。體小勁大,是維吾爾族農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它也成了內地一些省區前來購買的重要商品。

新疆是著名的瓜果之鄉,每當瓜熟果紅的季節,巴紮上到處都散發着誘人芳香的瓜果攤。常看到一些膚色不同的外國遊客,頭上頂着小花帽,手裏拿羊肉串,或新鮮瓜果,邊吃邊聊,異常的興奮和愜意。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四

喀什地區深居歐亞大陸中部,中國新疆西南部。地處在東經71.39~79.52、北緯35.28~40.16之間。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與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阿圖什市、烏恰縣和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皮山縣相連,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總長888千米。周邊鄰近國家還有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3個國家。全區總面積16.2萬平方千米,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535千米。

喀什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卧,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崑崙山,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諸山和沙漠環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

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輪廓是由穩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崑崙山地槽褶皺帶為主的構造單元組成。印度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北冰洋的寒冷氣流也較難穿透,造成喀什地區乾旱炎熱的暖温帶的荒漠景觀。而山區的冰雪融水給綠洲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形成較集中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河兩大著名綠洲。境內最高的喬戈裏峯海拔8611米,最低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海拔1100米,喀什市城區的平均海拔高度1289米。

喀什地區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響,各河系的源頭都位於冰川、山區積雪帶,隨着山區水分的融凍而使各河的年內枯洪變化明顯。各河都為融補型河流。全區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條。

葉爾羌河是喀什地區最大的河流,支流眾多,較大的支流為塔什庫爾幹河、克勒肯河。它發源於喀喇崑崙山的喬戈裏峯,屬融雪補給型,河流全長1000千米,流域面積10.81萬平方千米,灌溉着全區農田面積最大的綠洲——葉爾羌河平原。即莎車、澤普、麥蓋提、巴楚、農三師11個團場及葉城、嶽普湖部分農田。夏洪期有餘水灌溉下游胡楊林區,在阿瓦提縣匯入塔里木河(佔塔河水量的17%)。年徑流量為64.33億立方米,少水年份為54.9l億立方米。

克孜勒河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特拉普齊亞峯,河長778千米,中國境內流長900千米,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千米。克孜勒河進入平原及疏附縣蘇乎魯克處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喀什噶爾河,北支克孜爾保依河。

庫山河源於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峯,以融冰補給為主。河長200餘千米,流域面積 0.892萬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幹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鐵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區包括疏勒、英吉沙及東風農場,並消失於疏勒和英吉沙兩縣。年徑流量為6.3億立方米,庫山河流域易春旱。

依格孜亞河發源於崑崙山北麓的不勒幹積雪帶,雖有融雪補給,但其徑流形成主要依賴於降水和泉水補給。河長76千米,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灌區只有英吉沙縣依格孜來鄉農田,下游消失於山前洪積扇。另有恰克馬克河,因上游引水量大,至喀什地區境內基本上斷流,只有在暴雨時才有山洪下泄(歷史上曾流入克孜勒河),平時河牀乾涸。

吐曼河為地下水補給河,由山前洪積扇、沖積平原的降水下滲補給,灌溉疏附縣英吾斯坦鄉,阿克喀什鄉。

提孜那甫河發源於崑崙山的陽吉峯,屬融雪補給型。河長430千米,流域面積1.456萬平方千米。提孜那甫河流經葉城縣境界,最後消失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河水灌溉葉城縣農田及少量麥蓋提縣農田。年徑流量7.768億立方米。春季水量少,個別年份甚至斷流,時有春旱發生。

烏魯克河、柯克亞河、棋盤河均發源於崑崙山北麓,沿河谷北下,屬降水、地下水混合補給型。烏魯克河年徑流量5.01億立方米。柯克亞河年徑流量僅為 0.132億立方米。

喀什地下水的動儲量約在50~60億立方米(包括上層滯水)。地下水徑流主要補給區是在洪積扇、沖積扇。各大河流在出山口後的礫質洪積物上大量滲漏,其滲漏量約佔河水的30%以上,是平原區地下水徑流形成的主要來源。地下水運動規模在上游扇形地上主要為補給形成區,至下游則為蒸發消耗區。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五

喀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古時候喀什的範圍包括現在的疏勒、疏附、伽師、嶽普湖、英吉沙、巴楚以及阿圖什、阿克陶、烏恰等地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地區。

喀什雖然地處中國最西部,但是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使它聞名天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以及眾多歷史名人。比如艾提尕清真寺、喀什老城城牆、絲綢之路重鎮……今天我就帶你們認識一下喀什,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作者阿吉·玉素普。阿吉·玉素普約生於1018年,青年時他來到喀什就學於皇家學院,學成後又在該院執教,成為一個非常有名望的詩人、學者和思想家,公元1069年年間,他在喀什歷時18個月寫出了一部長達85章,共計行的敍事長詩《福樂智慧》獻給當時的國王。這部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反映出維吾爾族在中古時期的政治、經濟、法律、倫理、哲學、歷史、文化、宗教以及社會生活,從而使《福樂智慧》成為一部具有學術價值與歷史意義的重要鉅著。

對了你們知道艾提尕清真寺嗎?他是喀什最有名的古蹟之一了,據史料記載,它建於846年,相當於公元1442年,已有568年的歷史了,這座清真寺坐落在艾提尕廣場西側,佔地面積達畝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是一座有着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特點的新疆古建築羣,整個建築坐西朝東,由寺門、塔樓、經堂、庭院、禮拜殿組成,是全國最大的禮拜寺

喀什現在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在我眼中的喀什已不再一樣。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人都來支持喀什,我希望喀什在大家的幫助下更美好。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六

喀什地區位於祖國西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理座標東經73°20′-79°57′,北緯35°20′-40°18′。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依喀喇崑崙山與西藏阿里地區,西靠帕米爾高原,東北與阿克蘇地區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和田地區皮山縣相連。

喀什地區的西南部與四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8千米。全地區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約535千米,總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總人口361.54萬人(2004年末),其中城鎮人口83.42萬人。主要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地區行署駐喀什市解放北路。郵編:844000,代碼:653100,區號:0998,拼音:Kashi Diqu。

喀什地區西、南、北三面環山,東面朝塔里木盆地開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河流為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蓋孜河、庫山河等五條大河、八條小河。屬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因為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大,可分為平原,沙漠荒漠,山地丘陵,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氣候區。喀什市屬平原氣候區,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温11.7℃,極端最低氣温-24.4℃,極端最高氣温達49.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雨量30-60毫米。

喀什古城導遊詞 篇七

由於工作原因,爸爸幾乎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當我問他哪個地方最特別,最美麗,他毫不猶豫地説:“絲路明珠——喀什!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爸爸對喀什情有獨鍾,每次説到喀什就會滔滔不絕講起喀什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我都會聽得如痴如醉,令我更向往喀什,更想看個究竟。

雖然我沒有到過喀什,它對我來説是陌生的、神祕的,但是由於爸爸的。影響,它又是熟悉的、親切的。我從很多書籍中和網上了解到喀什的基本情況,喀什其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喀什是鑲嵌在橫貫東西方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她不僅自然風光雄奇瑰麗,擁有世界第二高峯喬戈裏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還擁有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原始胡楊林,同時集沙漠、戈壁、綠洲、雪山、森林、草場、峽谷、河流以及世界高峯、高原、湖泊、豐富礦藏和眾多口岸於一域的地方,而且人文歷史多姿多彩,文化底藴豐厚,她曾經是印度、波斯、阿拉伯、古希臘、古羅馬和中原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具有東西方文明融匯的特點。每次查找喀什地圖,我就會幻覺自己身臨其境,真切看到一山一水。看到爸爸拍攝的照片,我也感到身在其中,親切感受風土人情。

我向往喀什的博大,讚歎喀什的包容。絲綢之路選擇了喀什,中西文化交流鍾情於喀什,喀什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喀什是維吾爾民族特色和民俗風情保持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保留了更多原生態的文物古蹟,以及許多至今仍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着的古城區和建築,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民族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的特色和精華。在喀什隨處可以看見穿着傳統的民族服飾和現代潮流服裝各國人們,可以聽到不同的外語和國內各種的方言,可以嚐到各族各地特色美食。

聽爸爸説喀什當地人勤勞勇敢、熱情善良,我真想結識喀什的小朋友,深入交流各自的學習和生活,好好暢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深圳和喀什雖然遠隔萬里,但是我對喀什始終夢牽縈繞、無比神往。這不,昨夜我又做夢和喀什小朋友一起暢遊喀什風景,飽覽絲路風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ye76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