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

摘要: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為本站的會員“活躍因子”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

只要是自我定位清楚,路徑選擇正確,就要堅定信念,堅固信心,堅持走下去。要知道,往往愈是覺得最難熬下去時候,希望愈大。就像往往愈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景色愈美。還有:做人要低調,生活要低碳,起步要低端。生活中那些講求做人、生活和起步“三高”的人,往往會因為他亮得太過剌眼而經常於暗地裏慘遭眼花者圍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1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來賓:

首先代表法學院歡迎各位同學來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學習。你們剛剛完成軍訓這一大學生活的第一課,正式走進法學課堂,成為“中青法律人”中的一員,在這裏開始一段為期四年乃至更長的學習生活。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為你們開啟法學之門!作為法學院的一名新老師,能夠參加這一盛會,感到非常榮幸。藉此機會,我想跟大家談談“大學是什麼地方”這個話題。

大學是助力青年長大成人的地方

一個人在生理長大成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心理能否長大成人,則更多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最近有本書叫《千萬次搖擺,才能長大成人》,講述的就是隻有不斷經歷不安和痛苦,甩開膀子,勇敢走向社會,才能算長大成人的故事。大學教育是助人少走彎路、少經痛苦,幫助使人心理逐漸強大,心智不斷成熟,進而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好場所。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推崇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有在一個學人具備獨立的人格後才能踐行。在我看來,衡量一個人心理上是否長大成人,主要看以下幾點:

一是看是否能夠脱離依賴,獨立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近年來,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拋下手頭工作,在學校周邊租房照料孩子,甚至告訴孩子,只要會讀書,啥事不會都沒關係。我們這種應試教育模式和死讀書、讀死書的教育導向,極不利於子女心理獨立和成熟。比如有報道的一位“神童”,13歲考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博士。但由於從小父母包辦過多,使其上大學後心理上始終沒有脱離對父母的依賴,不會做飯洗衣,不懂基本的為人處事。自己的襪子穿髒了,不打招呼直接將同學的襪子從衣櫃裏拿出來穿走;找別人辦事,既不提前打招呼預約也不知道敲門再進。由於不能獨立生活,造成無法完成學業,無法到社會上工作,至今只能宅在家中。雖然這位“神童”是極端個例,但是確有很多人上了大學以後,很長時間無法擺脱依賴家人照料的習慣,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把宿舍搞的臭不可聞。大家都要避免這種情況,要儘快學會安排獨立生活,享受獨立生活。

二要看是否能夠擇善而從,獨立使用好自己的時間。大學的學習不同於高中,學校管理比較開放,課程設置相對寬鬆,考試壓力沒有高中大,自己能夠主動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如何把寶貴的時間安排好、使用好,是對大學新生的第一個考驗。有的同學經不起誘惑和考驗,把時間多用於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課外活動上,有的甚至將時間用於玩樂,半夜三更還在打遊戲上網,白天上課時無精打采,捧起書本時提不起興趣,基本上把大學四年的光陰混掉了,最後稀裏糊塗離開學校,等到踏入社會,方知學業不成,悔之晚矣。有的同學則很善於安排學習和生活,惜時如金,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把宿舍收拾得乾乾淨淨,始終保持求知、向上、幹練的學子風貌,這才是我們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風貌。我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後者,都能夠把時間都花在對自己有正能量作用的地方,獨立、科學、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三是看能否理性穩妥,獨立處理好面臨的問題。一個人進入大學,也就是開始接觸和進入社會,會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感情問題、交際問題、擇業問題等。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搞好學習,放鬆心情,而且能夠健全人格,走向成熟。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同學的相互幫助和影響下,培養理性、正確處理各種切身問題的能力,不僅把大學當做學習知識的課堂,而且把大學當做鍛鍊處理問題能力的場所,先從學會處理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入手,增長將來處理社會問題的本領。

大學是大家一起自學互學的地方

大學是一個學習的集體。要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需要在人人都競爭、個個皆努力的基礎上,着力培養集體意識,形成團隊精神,堅持自學與互學的有機統一。

首先要學會自學,自立自為。自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己會學,二是自己想學。由於應試教育和教學方法的缺陷,有的同學從國小開始,就習慣在家長和老師的外部壓力和督促下學習。考上大學以後,由於外部壓力突然放鬆,很多同學反而不會學習了,不想學習了,結果真的把大學變成放鬆的場所,在學習方面一無長進,二無動力,甚至得過且過,造成我們的大學與國外的大學形成巨大差異。有人曾經作過調查,國外大學的學生,普遍比高中時要勤奮很多,辛苦很多,最後必然也是收穫很多。而我國一些大學生的學習氣氛普遍比高中時放鬆,主要原因是大學生不會自學、不想自學。

要學會自學,首先要解決學習的動力問題。要把學習看作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責任,把不努力學習看作是一種瀆職,看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樹立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投資理念。其次要解決學習的方法問題,要善於圍繞自己的專業,選擇讀有用的書,尤其是讀經典名著;要善於圍繞學校安排的必修和選修課,選修對自己的學識和職業規劃有價值的課程;三要善於把興趣和專業結合起來。因為自己感興趣的書不一定是對專業有用的書,過分照顧自己的興趣,就可能忽視專業學習。我有一個大學同學才華橫溢,上大學之前是文藝青年,喜歡寫詩寫小説,上大學後變本加厲,偏愛文學,不攻專業,結果詩人、作家沒有當成,專業也沒有學好,浪費了自己的才華。我認為,只要我們樹立了專業志向,興趣就會跟着過去,就能做到專業學習和興趣學習的統一。

其次要會集體學習,互相學習。大學是一個羣英薈萃的集體,每個人都可能有學習的獨門絕技,但必須學會相互砥礪,相互學習,博採眾長。因為個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智慧有限,而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即便是至聖先師孔子,也主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要常常同弟子一起討論問題。真正懂學習善學習的人是不會“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更不會“唯我獨尊”做學霸。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同學們既要獨立思考,獨立研究問題,獨立總結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也要主動創造機會,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與他人分享,與大家溝通和交流,向同學學習,向師長請教。要懂得傾聽、尊重、包容別人的意見和經驗,從別人的意見和經驗中汲取營養,增長自己的學識。老師、班委會、學生會要發揮主動性,適時組織一些討論會和學術沙龍,創造條件讓大家“互學”和討論,在全班、全院形成共同學習、互相學習的氛圍;每個同學都要注意結交若干個志同道合、共同學習的好友甚至“死黨”,大家經常在一起研究法學,探討法治,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而且能夠昇華同學友誼,會使你終身受益。

三要會聯繫實際,向實踐學習。法學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學問。學習法學“紙上得來終覺淺”,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在信息網絡時代,理論聯繫實際非常便捷,研究實際問題非常方便。通過微信、微博和其他網絡載體,就能在第一時間瞭解案情、看到觀點、參與討論。所以大家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留心網絡和新聞媒體披露的法律信息和案例,尤其注重瀏覽相關案件的裁判文書,從中學習法律知識和司法智慧。學習法學和法律還要注意旁聽案件審判,在現場觀摩法律適用過程,觀察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如何運用法律達到訴訟目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學習法律還要親自參與其中,要充分利用法律診所、法律援助和模擬法庭等平台,嘗試自己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利用假期搞些調查研究活動,提高動手能力;要用好學校安排的實習機會,實實在在地參與實踐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參與一些涉法公益事業,努力培養自己熱愛法律、應用法律的素質和能力。

大學是真正樹立人生志向的地方

每個人的兒童和少年時代,都會有很多夢想和志向。如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歌星,有的想當文學家,還有的想當宇航員,這些兒時的志向和夢想,往往靠不住,經不起時間檢驗。只有到了大學以後,才能逐漸明確自己一生喜歡什麼、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既然大家選擇了法學,我相信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的發展和生活都會與法律有關,法律職業有可能成為你們畢生的事業。即使有的同學畢業後不選擇法律職業,但法學仍然是你走向社會、取得成功的有力工具。因此,我建議各位同學在大學階段,就要注意自己的人生規劃,及時樹立投身法治、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奮鬥終生的事業理想,把時代的要求和個人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既腳踏實地,又志向高遠,立志成為法之精英,國之棟樑。為此,我建議同學們從入學開始就要訓練三種技能。一是閲讀技能。要堅信閲讀的書籍和案例越多越好,閲讀的速度越快越好,閲讀的範圍越寬廣越好,以便厚積薄發,博學多識。二是説話技能。從事法律工作需要經常與人打交道,在法庭上既要會説法言法語,又要會説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語言表達能力不可或缺。所以,必須訓練與當事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樣在法院,同樣辦理案件,語言能力強的法官往往更容易得到當事人的信任,更容易讓當事人服判息訴。大家要抓住課堂討論、學術研討和社會活動等各種機會踴躍發言,鍛鍊自己的膽量和説話能力,要注意模仿老師、法官、律師説話的技巧,從中獲得啟發。三是寫作技能。寫作技能是綜合能力,需要長期嚴格規範的訓練才能掌握。從事法律職業常常要親自撰寫各種法律文書,法律文書要求規範、嚴謹、有法有據,以理服人。如果你們將來想當法官,那就從現在開始訓練如何寫裁判文書;如果你們將來想當律師,那就要從現在開始訓練如何寫辯護詞、代理詞;如果你們將來想從事教學科研,那就要從現在開始訓練寫學術文章。只有掌握了撰寫各種法律文書和文章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法科學生,將來也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法律人才

各位同學,我國正進入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新時代,正處於實現x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法治夢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人幾乎實現過當時人類社會所有的夢想,但還沒有實現過法治夢想,這是我國近代一百多年之所以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此時此刻,大家選擇了法學,這是大家的幸運,也是法治的幸運。讓我們刻苦學習,鋭意成才,早日讓民族之夢、個人之夢夢想成真!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今天是6月29日,正是今天,不早不遲,我們在這裏舉行一個簡樸的畢業典禮,歡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x屆本科畢業生。四年前,你們來到首經貿法學院;四年後,你們從這裏畢業。四個年頭,一千四百多個白天和夜晚,它為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收穫了什麼?你們身上學士袍已經提供了答案:你們已經從一個多少有些稚氣的少年,變成了一名法學學士。四年裏,冬去春來,你們修完了數十門課程、經歷了數十場考試,經歷了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經歷了本科論文答辯,你們已經脱胎換骨,變成了一名法律知識的擁有者。你們已經掌握了運送法治的技能。過一會兒,你們從這間模擬法庭走出去,你們就不再是模擬的法律人,你們就成為了一個真實的法律人,一個真實的法治運送者。你們不再是法治的旁觀者,甚至也不僅僅是法治的見證人,你們自己就在運送法治、創造法治。做一個運送法治的人,一定要對法治充滿信心、充滿信念。在這個充滿疑慮的世界面前,信心和信念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讓一個人挺立起來的精神力量。1931年11月17日,距今82年前,在紐約律師協會舉辦的年度晚宴上,年屆六旬的卡多佐法官面對眾多的法律界人士,發表了一篇情理交融的演講——《信念和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由標題即可以看出,卡多佐演講的關鍵詞是兩個:疑慮與信念。

疑慮緣何而生?這個世界為什麼讓人不安?為什麼充滿疑慮?按照卡多佐的解釋。原因只在於,這是“一個被許多人稱為玩世不恭和利慾薰心的年代”,而法律職業“正致力於追求金錢和權力”。其實,人們的不安和疑慮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那就是1929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不僅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大量流失,是一場十足的經濟危機,而且還嚴重動搖了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信心,因而也是一場精神危機。無邊無際的疑慮甚至焦慮,就是因此而滋生。在那樣一個充滿疑慮的時代,卡多佐的演講特別強調了法律人的信念。其中既包括對法律本身的信念,對法治精神的信念,還有對於道德的信念。因為法律技術、法律職業與道德密不可分。卡多佐打了一個比方:這就像在所有的食物中,即使是一塊脆餅乾,也都存在着水,而且在絕大多數食物中,水的成份都要遠遠超過其他東西,卡多佐由此認為,道德與水的情況一模一樣。在法律人勞作的法治領域,法律與道德雖然完全不同,但是,卡多佐卻相信,法律就像一塊脆餅乾,無論看起來多麼堅硬、乾燥,只要你咬開外殼,就有黏合固體的汁液,那可是最甜美的地方。作為一個世事洞明並受到廣泛尊深資法官,卡多佐對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的迴應,對你們來説,對我們來説,意味着什麼?我們已經看到,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雖然完全不同於1931年的美國社會狀況,但是,作為法治的運送者,你們所面對的,依然是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對此,王元化先生稱之為“文明的物質化、庸俗化與異化”,對於這樣的一個世界,你們作為運送法治的生力軍,必須養成對於法治的信念。因為信念是對抗疑慮的強大武器。你們應當掌握這個有效的武器,才能把運送法治的工作做得更好。

至於運送法治的具體技術,法學院的老師們已經給你們講了四年,今天我就不再重複了。把這些關於法治的技術與對於法治的信念結合起來,你們就會成為卓越的法律人,卓越的法治運送者。這就是法學院對你們的畢業贈言。

在這裏,我必須再次強調這個典禮的性質:這是一個畢業典禮。這意味着你們即將告別你們熟悉的校園、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儘管你們會奔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但是,首經貿法學院是你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你們和我們共同的情感紐帶。首經貿法學院的四年,會永遠刻寫在你們的記憶深處。那些閃爍着青春光澤的日子,隨着歲月的積澱,將會演化成一段厚重的旋律,在你們今後的人生歲月中反覆奏響,給你們帶來無限的慰藉,它會給你們的前行增添無窮無盡的精神動力,它也是你們形成法治信念的精神源泉。

首經貿法學院,你的家園,我的家園,他的家園,我們共同的家園。如果你們捨不得離開這個家園,那麼,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典故。距今一千年前,北宋哲學家邵雍根據周易,通過周密的推算,發現一個規律:宇宙間的事物都是輪迴發生的,只是週期較長,長達1296x年。按照邵雍的理論,完全相同的事物,會在1296x年之後,再次出現。這就意味着,我們今天的畢業典禮,將在1296x年之後再次出現,那時候,你會穿着同樣的衣服,看到同樣的同學,同樣的老師,會看到一個同樣的法學院院長在作畢業致辭。至於主持這個畢業典禮的,還是你們熟悉的王老師。

讓我們共同期待1296x年後的奇蹟。謝謝大家。

x年6月29日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各位家長們:

大家下午好!畢業典禮是一種莊重的儀式,更是讓每位畢業生難忘的時刻!你們的家人也來到這裏,共同分享你的喜悦。首先,我謹代表人大法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祝賀x屆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譜寫新的人生篇章!感謝老師們付出的辛勤汗水!今天有三百多位畢業生家長和親屬出席典禮,感謝家長們的信任與支持!我在這裏還要特別向從外地趕來參加儀式的香港法學碩士畢業生、蘇州校區的畢業生、在職法律碩士畢業生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畢業生們表示祝賀!

也許是一種緣分,你們中的很多同學,特別是本科生同學是x年9月步入人大的,那年是人大法學院建院六十週年。你們親身參與、見證和感受了法學院在新的一個甲子開端中的發展進程。無論你來自何方,去往何處,從你進入法學院的一刻起,命運的絲線便將你們和法學院緊密相連,結下了一生一世難以忘懷的緣分。緣分將我們凝聚在一起,你們即將成為人大法學院的校友,緣分將成為校友和母校之間的感情的紐帶。緣分造就了校友,校友延續着緣分。

想到這個主題,我立刻去查找了“校友”、“緣分”這兩個關鍵詞。校友一詞來自拉丁語alumnus[英][??l?mn?s],原意就是學生。母校的英文是almamater,mater是“母親”的意思。從詞源上看,母校與校友是一組類似於“母與子”一樣不可分割的概念。“緣分”則指因緣定分,命中註定的機遇。緣分也不限於二人之間,一羣人之間也可被緣分所維繫。我想,校友與母校的緣分就是一種難捨難分的情感。大家可能看到報道,一個星期前,我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歐洲校友會”成立大會。當看到來自歐洲各國的法學院校友時,我心中充滿着感慨與欣慰。校友們在歐洲傳遞着人大法律人的精神與文化,時刻掛念着母校的發展,以堅強、自信與寬容的精神實現着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有位來自葡萄牙的本科畢業的女孩,回顧自己在人大校園的生活時,燦爛的表情中流露出對同班同一宿舍同學的想念,説畢業後特別珍惜因緣分結下的同學友誼。她給老師們準備了自己做的賀卡,在給我的賀卡中寫到:法學院給予了我很多寶貴的財富,來自五湖四海甚至國際的友誼,讓我們獲得知識,豐富大學生活,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另一位在法國讀書的畢業生,談起畢業時因留學國家不同而分手的男朋友時,是那樣的真誠,為曾經的男朋友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雖然是有緣無分,但她對愛情與同學之情的理解讓我很欣慰。所有校友都有讓母校值得自豪的故事,他們堅持法學院的品格與責任,以出色的工作為母校帶來榮譽。

有時,緣分之中也難免夾雜着無奈和遺憾。每次見到對母校充滿感情的校友時,我作為院長有時也感到一種慚愧與遺憾。我也反思,我們對你們關心不夠,有些時候學院雖然是在按照制度辦事,但在處理具體事務時由於缺乏感情的溝通,也許會讓你們留下不愉快的印記,這些事情本應做的更好。最近讀了網上熱傳的武大本科生對中國教育制度反思的文章,我也想了很多,開學典禮時院長説的“我們會給你們最好的法學教育,會愛護每一位同學,讓你們畢業時不會選擇人大法學院而後悔”,這一承諾是否都實現?我心裏清楚,沒有完全兑現,如有的同學還沒有找到工作,有的同學找到的工作並不一定是滿意的。為了各種考試、求職,你們太辛苦了,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困惑、痛苦與徘徊。其實,學校和學院也一直盡力為大家創造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例如今年學校給宿舍安裝了空調,圓了同學們多年心願,雖然畢業生享受的時間短暫,但你們可以在涼爽中能解除疲勞,為第二天考學求職忙碌奔波而儲存能量,當然,這也給大家熬夜欣賞精彩的世界盃比賽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即將走出校園時你們或許有委屈和抱怨,但我希望你們把負能量清除掉,帶着好心情、正能量走出校園。我們會真心傾聽你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用行動兑現承諾,改進我們的工作,讓你們的學弟、學妹們今後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延續這種緣分。

老師們珍惜並享受着與你們結下的緣分,你們給母校留下的點滴的記憶豐富着緣分的內涵。我們喜歡你們入學報到時的活力,像一羣振翼欲飛的雛鷹,給法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老師們和你們父母一樣,時刻關心你們生活和成長。我難忘你們因參與支教、助殘、法律援助、臨終關懷等志願服務活動,而流下的潸然熱淚,寫下的感人日記。我讚賞你們在學術和實踐比賽中的優異表現,給學院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明德法學樓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同學們成長的印跡,法學院因你們的存在而充滿青春的朝氣!

同學們,人生就是由一顆又一顆記憶珍珠串成的項鍊。你們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把在人大法學院這幾年的日日夜夜凝結成了一顆晶瑩閃亮的記憶珍珠,在今天送給了自己也送給了學院。你或許記得暑假在海外名校遊學時的興奮心情。你或許記得春天玉蘭花開的清香,夏天明法階梯的清涼夜晚,秋天銀杏落葉的金黃,冬天寢室裏的温暖夢鄉。你或許也還記得物不美價不廉的食堂飯菜、不穩定的宿舍網速和浴室水温。你或許也還記得考試周的熬夜備考……同學們,緣分就是故事,就是回憶。在人大法學院的這些年,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太多因緣際會的點滴需要你們記憶。

我也知道,你們還有一些象牙塔外的記憶。你們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法治實踐。通過報紙、微博、微信,你們批閲奏章式地輸入着國家的大事和小情,指點江山式地輸出着自己的觀點和聲音。你們記住了唐慧案、吳英案、李某某案、夏俊峯案和3q大戰。在人大,法學院學生比較較勁,談論有些規則、政策背後的司法和法理問題時,不知不覺法學功底紮實了,法律思維養成了,從而你們記憶了法律人的責任和良知。

過幾天,你們即將邁入名為“社會”的另一所大學。希望你們無論將來身處何地、身擔何職,都不要忘了人大法律人應永遠銘記和發揚的“人文情懷、追求真理、崇尚法治、服務社會”的價值觀。

你們進入社會,會遇到價值與現實的衝突,多年懷抱的理想有時經不起多長時間的考驗就消失了。相信大家每天都能為自己的理想培土、澆水、施肥,敢於堅守,始終充滿着理想的追求與法治的信仰。每年畢業致辭,我都會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最高哲學,也是事業成功的根本。在大學,你可能沒有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影響了你們的健康。今後一定不要忘記鍛鍊身體,作息規律,少讓親人為你操心、揪心。外在的健壯與內在的高雅應齊頭並舉,在座的各位,都是有氣質的人大法律人。做人的德、做事的道需要從現在起、在點滴的小節小事就要修煉。畢業是一個袒露心扉、吐露真言、抒發真情、拋卻恩怨的時機,我建議你們能鼓出勇氣向有過爭執、矛盾、不快的同學説一聲抱歉,畢竟相聚一場也是緣分。步入社會後,也要心境光明,行事磊落,學會尊重、謙虛、包容、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願你們與高尚同行,內心純淨,拋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

衷心希望親愛的同學們,珍藏在人大法學院的青春回憶,珍藏這些奮鬥過、瘋狂過、笑過、哭過的韶華歲月,珍藏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你們和學院之間的緣分。也許你們很難記下在人大法學院生活的每個片段場景,也許你們很快就會忘記我們的嘮叨與希冀。但請別忘了,無論何時,還有關愛你、關注你的老師和人大法學院;請別忘了,無論何時,常回來看看老師,看看母校的變化發展。你們留給人大法學院的是青春的背影,法學院願做你人生路上的精神家園。願法學院與你之間,緣分永存,情誼永恆。

親愛的同學們,真誠地祝福你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健康、自信與快樂!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4

晚上好!每年這個時候都是令人興奮的時刻。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法學院開學典禮,正式歡迎463位各地精英學子成為法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今年新生來自全國所有的省區市,還有70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保加利亞、盧旺達、緬甸等11個國家的學子,真可謂五湖四海。歡迎你們!感謝馮象教授和王贏校友剛才給大家提出的忠告,感謝各位老師出席今晚的迎新活動。

明天就要開課了,今晚我想給大家講講你們未來幾年在清華大學應該學什麼的問題。中國人以前都習慣把讀大學叫做“做學問”,凡是進了大學的,都是“學問人”。所謂“做學問”就是讀書學習、完成學業的意思。你們進了清華校門,當然要做學問,而且要做第一流的學問,成就第一流的學業,將來開創第一流的事業。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首先成為第一流的人。古今中外,成就大學問、開創大事業的成功者,無不首先擁有第一流的人品,做第一流的人,是為人誠懇、誠實正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悲天憫人、一身正氣的君子。他們俠肝義膽,疾惡如仇,捨身取義;他們深明大義,通情達理,大公無私;他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們敬老愛幼,關愛他人,關心社會;他們行為端莊,言談文明,為人師表;他們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不隨波逐流,不隨隨便便;他們吃苦耐勞,頂天立地,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他們以德報怨,慈悲為懷,忍辱負重,沒有惡行惡言,絕不向社會釋放負能量。

最基本、最重要的,往往也是最難、其實應該是最容易的,他們堅守做人的底線,始終牢記不要把人混同於普通動物,有人性,有人味,有人情;説人話,做人事,盡人責。而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斷開發人類特有的、沉澱在心底深處的良知、良心、天良,不斷消除人們身上依然存在的、有時候甚至十分張揚的動物的野性、任性、貪性,讓人類不斷遠離動物本性,不再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爾虞我詐,讓人類越來越像人,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理性。這些本來是做人的底線,但這個底線常常被突破,使得人有時難以與動物區別開來!儘管人好的時候,是動物當中最好的動物,但壞的時候,卻是動物當中最壞的動物。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慘絕人寰、手段極其殘忍的暴力犯罪,特別是那些喪心病狂、喪盡天良、針對無辜兒童乃至嬰兒的暴力犯罪,即便在動物世界都不會發生,為什麼發生在21世紀的人類社會?人類是在進步,或者是在退步?

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終極關懷都是為了不斷增強人的人性,弱化人的動物屬性。人類每一天的追求、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不斷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一般動物,自己與“眾”不同。這樣就產生了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政治、法律、文化等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也產生了教育、產生了大學,用以教化人們要學會文明理性生活。我們不僅要讓每一個人文明起來,而且還要讓政府、讓國家文明、理性起來,把權力放入法律制度的籠子裏邊去,使其只能為善,不能為非,很多人間悲劇都是國家不文明、不理性的政策造成的,所謂“苛政猛於虎”。相比約束個體的人,約束國家和政府的野性更難,這也正是法治憲政、法律科學和法律人的莊嚴使命。

因此,如何做人、如何做第一流的人,是未來幾年你們在清華的必修課。對法律人而言,做個真正的大寫的人尤其重要。因為法律人不是一般的人,對人情世故、對如何做人有更高更嚴的要求。以前在中國農村,村裏人發生什麼矛盾糾紛,一般不會打官司,而是找村子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評理”。這位老人當然不懂法律,他憑什麼給人定紛止爭,當然靠的是他心靈深處樸素的道德規範,靠的是良知良心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村民們為什麼接受這位老人的裁決,也是因為他的裁決符合天理和人情。鄉下人常説一句話“人人心中有桿秤”,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成文立法和法院判決有時執行不了,往往也是因為這些立法、判決不符合常識,不符合人類基本道德規範。如果法律無關公正,無關天理,這樣的法律就是惡法,這是我們極力要避免的。法律人形象高大,受人尊重,就是因為就像村裏那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不僅懂法律,是護法者,更重要的,他們也是“護道士”,是人性、是社會道德價值的捍衞者、踐行者,是道德底線的堅守者。

反之,如果你的為人不行,做人不合格,“人學”沒有學好,有才無德,有知識沒智慧,不管你掌握多少法律知識,不管你精通多少法律技能,不管你多麼滿腹經綸,滿腹詩書,多麼精於辯論寫作,巧於邏輯推理,善於調查取證,這一切都是枉然,終將一事無成。古今中外歷史證明,得大道、有大德之人,必有大智慧,一定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因此,從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開始,你們就必須把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培養良好品質,造就健全人格,強化責任意識,作為最最重要的學業。我們的院訓是“進德修業,至公至正”,首先是進德,然後才是修業;要以天下為懷,以蒼生為念,踐行公平正義,追求至善至美。我們的大樓叫做“明理樓”,也是要讓大家先明理,再明法,只有先明理,才能真正明法。

如果現在問你,進入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同學會回答:學知識,學本領!的確,這裏有很多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大師,有幾輩子都看不完的書籍,做學問,學習知識和本領當然是你們來大學的重要目的。但這並不是你們進入大學最最重要的目的,大學給你們提供的首先不應該是知識和技能,而是“道”,你們應該首先學“道”,大學應該首先教“道”。今天,一個人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式方法很多,甚至根本不需要進入大學也可以很容易獲取知識和技能,大學已經無法壟斷知識和技能。但是你們為什麼還要進大學學習,還有那麼多莘莘學子參加入學考試,希望取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認為,進入大學的主要目的是來深造“道”和“德”,來探索、追求真理。大學之道在於道,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是因為這裏有大道,有很多得道名師和得道高人,能夠為迷茫的人羣指明前進的方向,能夠為失落的靈魂點亮希望之燈。大學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創造地、聚集地、傳播地,而更應該是社會良心之所繫,是社會的道德高地,是維護、開發人類良知的堅固陣地。大學之間的差別不是擁有知識和技能的數量多少,今天清華大學在這個方面與一般大學毫無二致,大學之間的差別在於有多少得道大師。中國古人強調傳道第一,授業、解惑第二,“朝聞道,夕死可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也是這個意思,都在強調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明德親民、人格完善、品行良好的良民君子。

但是我們看到今天的大學太強調授業、解惑,過分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播,忽視了道德和文化的開釋和傳授。2019年哈佛學院前院長哈瑞劉易斯教授出版《失去靈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一書,揭示了哈佛的辦學目標如何從真正的引導性教育向迎合學生和社會需求的“用户至上主義”方向發展,嚴厲批評了哈佛的教育過程缺乏長遠的打算和遠大的目標,在課程設置、學生評價、校園文化、道德教育等方面總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為工作目標”,總是設法“取悦學生”,而不是幫助他們成長,大學的失職導致學生的性格和道德不能健康發展。2019年3月26日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在清華大學發表題為《變動世界中的高等教育》的演講,提出“教育的功能和理想乃是致力於照亮人性之美,這一原則應該被奉為高等教育的靈魂。”這也許是對劉易斯教授擔憂的迴應。

如果説哈佛的教育存在重“術”而薄“道”現象的話,中國大學的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本來中國大學非常注意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有社會責任意識的公民。這些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的學術水平確實有很大提高,發表的論文比以前多很多,但是大學越來越失去自己的道德堅持和真理訴求,失去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柱。“幼兒園向國小學習,國小向中學學習,中學向大學學習,大學向幼兒園學習”就是典型寫照。“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鈔票多的地方去”,與多年前“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形成巨大反差。

因此,在新學年開學伊始,我們師生在這裏探討如何學,學什麼,如何教,教什麼,探討21世紀的大學之道十分必要。大學必須迴歸本來面目,培養有崇高理想信念、有強烈社會責任感、關心人類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完人”,既能腳踏實地解決實際問題,又能夠仰望星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永遠不會讓專業知識和技巧超越人類的美德和良知的底線。讀書人如果不是文明的功臣,就是文明的罪人,沒有第三種可能。

今年我們第一次設立院長榮譽畢業生獎,就是力圖改變過往評價“好學生”的標準過分偏重學業成績之不足。我們評價標準有兩個,學業優秀者固然有機會獲得這個榮譽,如果你的學業不一定最優秀,但是品學兼優,德才兼備,道德文章皆有成就,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也可以獲得這個獎項。希望幾年後你們畢業之時,能夠力爭獲得法學院授予畢業生的這個最高榮譽。

當然,我絕對不是説學業不重要了,做學問當然重要,成就第一流的學業自然是你們清華歲月的應有之義,以你們的天資、智慧和勤奮,這些都不是難事。我只是想在此時此刻,提醒大家一定要首先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紀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因為只有做第一流的人,才能做第一流的學問,未來才能開創第一流的事業。望你們切記!

祝福你們,謝謝大家!

法學院典禮致辭彙總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各位家長們:

大家下午好!畢業典禮是一種莊重的儀式,更是讓每位畢業生難忘的時刻!你們的家人也來到這裏,共同分享你的喜悦。首先,我謹代表人大法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祝賀x屆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譜寫新的人生篇章!感謝老師們付出的辛勤汗水!今天有三百多位畢業生家長和親屬出席典禮,感謝家長們的信任與支持!我在這裏還要特別向從外地趕來參加儀式的香港法學碩士畢業生、蘇州校區的畢業生、在職法律碩士畢業生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畢業生們表示祝賀!

也許是一種緣分,你們中的很多同學,特別是本科生同學是x年9月步入人大的,那年是人大法學院建院六十週年。你們親身參與、見證和感受了法學院在新的一個甲子開端中的發展進程。無論你來自何方,去往何處,從你進入法學院的一刻起,命運的絲線便將你們和法學院緊密相連,結下了一生一世難以忘懷的緣分。緣分將我們凝聚在一起,你們即將成為人大法學院的校友,緣分將成為校友和母校之間的感情的紐帶。緣分造就了校友,校友延續着緣分。

想到這個主題,我立刻去查找了“校友”、“緣分”這兩個關鍵詞。校友一詞來自拉丁語alumnus[英][??l?mn?s],原意就是學生。母校的英文是almamater,mater是“母親”的意思。從詞源上看,母校與校友是一組類似於“母與子”一樣不可分割的概念。“緣分”則指因緣定分,命中註定的機遇。緣分也不限於二人之間,一羣人之間也可被緣分所維繫。我想,校友與母校的緣分就是一種難捨難分的情感。大家可能看到報道,一個星期前,我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歐洲校友會”成立大會。當看到來自歐洲各國的法學院校友時,我心中充滿着感慨與欣慰。校友們在歐洲傳遞着人大法律人的精神與文化,時刻掛念着母校的發展,以堅強、自信與寬容的精神實現着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有位來自葡萄牙的本科畢業的女孩,回顧自己在人大校園的生活時,燦爛的表情中流露出對同班同一宿舍同學的想念,説畢業後特別珍惜因緣分結下的同學友誼。她給老師們準備了自己做的賀卡,在給我的賀卡中寫到:法學院給予了我很多寶貴的財富,來自五湖四海甚至國際的友誼,讓我們獲得知識,豐富大學生活,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另一位在法國讀書的畢業生,談起畢業時因留學國家不同而分手的男朋友時,是那樣的真誠,為曾經的男朋友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雖然是有緣無分,但她對愛情與同學之情的理解讓我很欣慰。所有校友都有讓母校值得自豪的故事,他們堅持法學院的品格與責任,以出色的工作為母校帶來榮譽。

有時,緣分之中也難免夾雜着無奈和遺憾。每次見到對母校充滿感情的校友時,我作為院長有時也感到一種慚愧與遺憾。我也反思,我們對你們關心不夠,有些時候學院雖然是在按照制度辦事,但在處理具體事務時由於缺乏感情的溝通,也許會讓你們留下不愉快的印記,這些事情本應做的更好。最近讀了網上熱傳的武大本科生對中國教育制度反思的文章,我也想了很多,開學典禮時院長説的“我們會給你們最好的法學教育,會愛護每一位同學,讓你們畢業時不會選擇人大法學院而後悔”,這一承諾是否都實現?我心裏清楚,沒有完全兑現,如有的同學還沒有找到工作,有的同學找到的工作並不一定是滿意的。為了各種考試、求職,你們太辛苦了,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困惑、痛苦與徘徊。其實,學校和學院也一直盡力為大家創造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例如今年學校給宿舍安裝了空調,圓了同學們多年心願,雖然畢業生享受的時間短暫,但你們可以在涼爽中能解除疲勞,為第二天考學求職忙碌奔波而儲存能量,當然,這也給大家熬夜欣賞精彩的世界盃比賽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即將走出校園時你們或許有委屈和抱怨,但我希望你們把負能量清除掉,帶着好心情、正能量走出校園。我們會真心傾聽你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用行動兑現承諾,改進我們的工作,讓你們的學弟、學妹們今後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延續這種緣分。

老師們珍惜並享受着與你們結下的緣分,你們給母校留下的點滴的記憶豐富着緣分的內涵。我們喜歡你們入學報到時的活力,像一羣振翼欲飛的雛鷹,給法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老師們和你們父母一樣,時刻關心你們生活和成長。我難忘你們因參與支教、助殘、法律援助、臨終關懷等志願服務活動,而流下的潸然熱淚,寫下的感人日記。我讚賞你們在學術和實踐比賽中的優異表現,給學院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明德法學樓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同學們成長的印跡,法學院因你們的存在而充滿青春的朝氣!

同學們,人生就是由一顆又一顆記憶珍珠串成的項鍊。你們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把在人大法學院這幾年的日日夜夜凝結成了一顆晶瑩閃亮的記憶珍珠,在今天送給了自己也送給了學院。你或許記得暑假在海外名校遊學時的興奮心情。你或許記得春天玉蘭花開的清香,夏天明法階梯的清涼夜晚,秋天銀杏落葉的金黃,冬天寢室裏的温暖夢鄉。你或許也還記得物不美價不廉的食堂飯菜、不穩定的宿舍網速和浴室水温。你或許也還記得考試周的熬夜備考……同學們,緣分就是故事,就是回憶。在人大法學院的這些年,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太多因緣際會的點滴需要你們記憶。

我也知道,你們還有一些象牙塔外的記憶。你們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法治實踐。通過報紙、微博、微信,你們批閲奏章式地輸入着國家的大事和小情,指點江山式地輸出着自己的觀點和聲音。你們記住了唐慧案、吳英案、李某某案、夏俊峯案和3q大戰。在人大,法學院學生比較較勁,談論有些規則、政策背後的司法和法理問題時,不知不覺法學功底紮實了,法律思維養成了,從而你們記憶了法律人的責任和良知。

過幾天,你們即將邁入名為“社會”的另一所大學。希望你們無論將來身處何地、身擔何職,都不要忘了人大法律人應永遠銘記和發揚的“人文情懷、追求真理、崇尚法治、服務社會”的價值觀。

你們進入社會,會遇到價值與現實的衝突,多年懷抱的理想有時經不起多長時間的考驗就消失了。相信大家每天都能為自己的理想培土、澆水、施肥,敢於堅守,始終充滿着理想的追求與法治的信仰。每年畢業致辭,我都會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最高哲學,也是事業成功的根本。在大學,你可能沒有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影響了你們的健康。今後一定不要忘記鍛鍊身體,作息規律,少讓親人為你操心、揪心。外在的健壯與內在的高雅應齊頭並舉,在座的各位,都是有氣質的人大法律人。做人的德、做事的道需要從現在起、在點滴的小節小事就要修煉。畢業是一個袒露心扉、吐露真言、抒發真情、拋卻恩怨的時機,我建議你們能鼓出勇氣向有過爭執、矛盾、不快的同學説一聲抱歉,畢竟相聚一場也是緣分。步入社會後,也要心境光明,行事磊落,學會尊重、謙虛、包容、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願你們與高尚同行,內心純淨,拋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

衷心希望親愛的同學們,珍藏在人大法學院的青春回憶,珍藏這些奮鬥過、瘋狂過、笑過、哭過的韶華歲月,珍藏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你們和學院之間的緣分。也許你們很難記下在人大法學院生活的每個片段場景,也許你們很快就會忘記我們的嘮叨與希冀。但請別忘了,無論何時,還有關愛你、關注你的老師和人大法學院;請別忘了,無論何時,常回來看看老師,看看母校的變化發展。你們留給人大法學院的是青春的背影,法學院願做你人生路上的精神家園。願法學院與你之間,緣分永存,情誼永恆。

親愛的同學們,真誠地祝福你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健康、自信與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yyj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