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白鶴梁導遊詞1000字

白鶴梁導遊詞1000字

白鶴梁導遊詞1000字

【白鶴梁導遊詞1000字之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非常榮幸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參觀中遇到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找我,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時的枯水水位。此後,效仿者不斷,共形成了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資料,被稱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鶴梁石魚文化中,還有着“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民間傳説。我們的祖先認為石魚出水的來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民辛勤勞作,就可以換來一個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們,可能有一個好的政績,他們把出水的石魚稱作“祥魚”。不僅如此,自唐代開始,每當石魚出水時,歷代文人雅士,包括黃庭堅、柳公權、蘇軾、朱熹等都會乘船來到白鶴梁,吟詩作賦並將詩文題刻於巖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萬多字真跡,篆、隸、行、草皆備,所以又被譽為“水下碑林”。

201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誌隨處可見,“時間緊迫”這是當時參與三峽文物搶救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他們的迫切心情。配合三峽工程進行的文物保護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三峽工程建設的形象,是衡量三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誌。白鶴梁就屬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工程。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後,曾經夏隱冬現的白鶴梁石刻將長眠於水下40米深處,為了供世人觀賞,國家創造性地修建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該項文物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於201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館。

透過水下博物館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賞白鶴梁題刻,更有解説員通過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將白鶴梁122019年的歷史展現給大家。如果你覺得憑肉眼觀察仍不過癮,水下博物館內還設有遙控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你可以將白鶴梁拉至眼前看個夠。所有的參觀將在40米以下的水位進行,滾滾長江將從這個水下博物館的穹頂上流過,非常特別的體驗哦。當然,可能有的遊客朋友們在擔心水下的安全問題,請放心,水下博物館在設計時,已經將船隻的衝撞抵壓考慮了進去,同時,水下博物館是個無壓容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不適。

説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的參觀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小時後在這裏集合,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導遊詞1000字之篇二】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乘船遊覽美麗的長江三峽。我是來自重慶新世紀旅行社的導遊員小張。是大家本次三峽之旅的導遊。能為大家服務,我十分高興和榮幸。希望壯麗的三峽和我的服務都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好了,各位朋友,輪船左前方就是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重慶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按照行程安排,本次我們不靠岸進博物館參觀,這裏我給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博物館是為保護白鶴梁題刻而修建的。白鶴梁題刻位於中國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這道天然石樑,全長1600,平均寬度15米,因早年有白鶴羣集樑上,故名之。

題刻常年沒於水下,唯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為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見,則意味着一個少雨的枯水週期已經過去,豐收年景即將來臨,故“石魚兆豐年”。

白鶴梁題刻還有重要的文藝價值,樑上題刻縱橫交錯,纂、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題刻,題刻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的提名最為珍貴,還有朱昂、吳革、劉忠順、龐恭孫等500餘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題記,匯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可謂集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譽。

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白鶴梁題刻將永沉江底。為了讓後人能觀賞這一文物,國家投入2億建設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裏又藏着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專業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

標籤: 白鶴梁 導遊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195m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