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立春的古詩15首多篇

關於立春的古詩15首多篇

關於立春的古詩15首多篇

關於立春的古詩 篇一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餅餌逐時新。

年方吉鄭猶為少,家比劉韓未是貧。

鄉園節歲應堪重,親故歡遊莫厭頻。

試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見洛陽春?

形容立春的'古詩詞 篇二

1、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晏殊《破陣子·春景》

2、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4、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

5、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6、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7、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8、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9、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10、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春恨》

11、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12、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程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

13、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4、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15、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王令《送春》

16、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17、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三月七日》

18、西城楊柳弄春柔。——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19、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遊湖》

20、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立春著名詩詞 篇三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羣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

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有一些地方,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佔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佔氣的信仰。《孔穎達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台,書其所見雲物氣色。若有云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後必有驗,書之者,為預備故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在立春的民俗節氣中,登高觀雲、占卜測算已經作為一種風俗開始形成。

遊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稱為“咬春”。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説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志》中説:“立春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下來,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關中一帶人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牆壁上,搭上一小塊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起窩來。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條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以此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關於立春的古詩 篇四

途中立春寄楊郇伯

竇常

浪跡終年客,驚心此地春。風前獨去馬,澤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涼外物親。子云今在宅,應見柳條新。

經典立春詩詞賞析 篇五

立春八日

朝代:元朝|作者:王冕

春雨洗殘雪,春風輕布衣。

綠敷湖外草,青動石根薇。

淮海烽煙盛,關山雁鶩飛。

山居頗瀟灑,梅樹玉成圍。

王冕簡介

王冕(1287年一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肅,號煮石山農。別號很多,有竹齋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飯牛翁、煮石道者、閒散大夫、老龍、老村、煮石山農等。諸暨(今浙江)人。元代畫家、詩人、書法家。

標籤: 立春 古詩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334gk.html
專題